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期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分析新生儿溶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的价值

分析新生儿溶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的价值

分析新生儿溶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的价值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溶血患者实施血清总胆汁酸的检验,分析临床应用的结局。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溶血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回顾式分析,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对比说明。

对照组患者以60例黄疸新生儿进行对比,观察组则为60例溶血新生儿,分析数值水平差异。

结果:从研究数据上看,观察组患儿在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上均为(1.66±5.74)umol/L和(165.52±74.36)umol/L,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直接胆红素水平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上依然存在差异性,即观察组数值为(14.39±5.55)umol/L和(6.49±4.25)umol/L,依然远远高出对照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日龄低于5天的新生儿,其血清总胆汁水平酸明显低于日龄超过5天的新生儿。

结论:采用血清总胆汁酸检验能够对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其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也有所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新生儿溶血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此时,母体内产生于新生儿血型抗原不匹配的血型抗体,抗体则会经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这就会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1】。

而这一问题则会导致新生儿生命受到威胁,故而,做好监测工作十分重要。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溶血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回顾式分析,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对比说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溶血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回顾式分析,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对比说明。

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患儿平均日龄为在23天以内,其中超过5天的有80例,不足5天的40例。

婴儿黄疸68例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婴儿黄疸68例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婴儿黄疸68例胆汁酸检测的意义作者:赵雨香林芸文秀敏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0期[关键词] 黄疸;胆汁酸;婴幼儿[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159-01为探讨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意义,2006年1~10月笔者对本院收治的患儿中作过全套肝功能检查,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68例进行了有关检测,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疸患儿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

出院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症2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27例,其他高胆红素血症20例。

根据胆红素测定情况分为3组。

A组:仅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胆红素90~320μmol/L,直接胆红素25 μmol/L),其中,新生儿17例,婴儿13例。

C组: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胆红素280~560 μmol/L,直接胆红素>91.1 μmol/L),其中,新生儿10例,婴儿8例。

对照组:30例(血清总胆红素各组性别、年龄、体重经统计学处理,具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禁食2 h以上抽取静脉血2 ml送检,TBA及肝功能均使用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酶比色法进行测定,TBA试剂盒由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提供。

此外,对婴肝中27例在治疗5~7 d后复查TB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表1显示,黄疸患儿血清TBA与对照组比较,仅间接胆红素增高时,TBA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双相升高时差异非常显著,但TBA与胆红素升高的程度相关性不大。

27例婴肝患儿入院时TBA阳性(≥15 μmol/L)为24例(88.9%),ALT阳性(≥40 U)为8例(29.6%),TBA异常显著高于ALT(χ2=11.25,P3讨论血清总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新生儿黄疸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分析

新生儿黄疸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分析

新生儿黄疸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黄疸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黄疸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其中的100例生理性黄疸患儿为观察组A,剩余的100例病理性黄疸规定为观察组B,并选定1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测定其血清总胆汁酸,并测定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A患儿血清TBA为(8.96±6.42)μmol/L,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BA为(9.48±5.18)μmol/L,2组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B患儿的血清TBA为(32.51±22.48)μmol/L,该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A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1),且观察组B的TBA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

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方面,血清TBA测定具备了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利于临床对黄疸类型等情况的判断,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诊断新生儿体内,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累积,会导致皮肤等器官黄染的现象发生,此即为新生儿黄疸,在对其的治疗方面,首要要做的是辨别其为生理性和病理性[1],针对此,我院以收治的黄疸患儿200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黄疸患儿200例,其中女112例,男88例,患儿的平均出生日龄为13.2d,临床诊断得出,其中的100例为病理性黄疸,我院规定其为观察组B,另外100例为生理性黄疸,我院列其为观察组A,此外,我院选定1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在出生日龄方面与黄疸患儿类似,均足月顺产,常规肝功能正常,无黄疸、窒息、肺炎、腹泻等。

分析甲胎蛋白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分析甲胎蛋白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分析甲胎蛋白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展成为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甲胎蛋白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甲胎蛋白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两个指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黄疸的诊断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甲胎蛋白、血清总胆汁酸、诊断价值一、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

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是暂时的,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和胆红素的排泄能力增强,黄疸逐渐消退。

然而,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

二、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为了准确诊断新生儿黄疸,临床上常采用以下标准和指标:1.观察黄疸的出现时间: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最大程度发生在出生后2-4天,然后逐渐消退。

如果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后出现,或者持续时间超过2周,就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病理性黄疸。

2.评估黄疸的程度:使用比色卡或黄疸仪等工具来评估皮肤黄染的程度。

黄疸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一般来说,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时,黄疸可能只见于面部或头部;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时,黄疸可能扩展至全身。

3.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是评估黄疸程度的关键指标。

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新生儿黄疸划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一般而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或等于17-20 mg/dL(290-340 μmol/L),而高于这个范围的黄疸可能是病理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仅依靠血清胆红素水平来诊断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胆红素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母亲胎龄、母婴血型不合等。

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DOI:10.12037/YXQY.2019.07-09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胡婧,程雁(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合肥 230601)【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黄疸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本院出生的32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

根据黄疸原因将观察组新生儿分为感染因素组(53例)、围生因素组(29例)及其他因素组(16例),另根据其黄疸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新生儿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9例)。

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估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结果感染因素组、围生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感染因素组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围生因素组和其他因素组(均P<0.05),围生因素组与其他因素组新生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总胆汁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均P<0.05),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则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均P<0.05)。

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重度黄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914、0.992,均P<0.001)。

结论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的诊断效果显著,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还能评估黄疸病因,对于预测患儿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总胆汁酸;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ROC曲线Clinical value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jaundiceHU Jing, CHENG Y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Yan, E-mail: xwcwa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 98 cases of jaundice of newbor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June 2018 were included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32 normal newborn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jaundice, the newbor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ion factor group (n=53), perinatal factor group (n=29) and other factors group (n=16).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jaundice, the newbor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mild group (n=29), moderate group (n=30) and severe group (n=39).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neonatal jaundice was evaluated by ROC curve. Result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infection factor group, perinatal factor group and other factor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and the levels of transferri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 level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 infection facto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erinatal factor group and other factor groups (all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between perinatal factor group and other factors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bile acid and C-reactive protein were severe group>moderate group>mild group>control group (all P<0.05), and the level of serum transferrin was severe group<moderate group<mild group<control group (all P<0.05). Serum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were highly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jaundice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840, 0.914 and 0.992, respectively, all P<0.001). Conclusion The serum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in the diagnosis of severity of neonatal jaundice. The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can also evaluate the causes of jaundice, and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effects.【Key words】Neonatal jaundice; Total bile acid; Transferrin; C-reactive protein; ROC curve通讯作者:程雁 E-mail:xwcwana@黄疸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部分患儿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病程长,预后较差[1]。

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诊断价值

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诊断价值

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诊断价值冯广荣;班奕;李春燕【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2(7)1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榕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院内100名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10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按不同的病情程度分为轻度黄疸组(33例)、中度黄疸组(39例)和重度黄疸组(28例);按不同的病因分为感染性黄疸组(27例)、阻塞性黄疸组(29例)、溶血性黄疸组(23例)和母乳性黄疸组(21例)。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TBA、TBIL及hs-CRP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TBA、TBIL及hs-CRP水平,比较不同病因的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TBA、TBIL及hs-CRP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TBA、TBIL、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黄疸组患儿血清TBA、TBIL、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黄疸组及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患儿血清TBA、TBIL、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黄疸组(P<0.05);感染性黄疸组患儿血清TBA、TBIL、hs-CRP水平高于其他3组(均P<0.05)。

结论血清TBA、TBIL、hs-CRP水平可用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与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相关,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98-100)【作者】冯广荣;班奕;李春燕【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榕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7【相关文献】1.血清总胆汁酸、转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2.血清超敏肌钙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3.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治中的应用4.血脂、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5.血脂、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意义分析

婴幼儿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意义分析

婴幼儿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检测意义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黄疸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 检测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42 例婴幼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日本OLYMPUS 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血清总胆汁酸及胆红素检测,分析总胆汁酸与胆红素间的相关性。

结果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患儿血清TBA 明显高于以间接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且总胆汁酸增高的黄疸患儿均有肝实质受损。

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可作为肝实质受损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黄疸,婴幼儿总胆汁酸【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72-01黄疸是婴幼儿时期肝胆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当血清总胆红素含量>34.2umol/L 时即可出现皮肤、巩膜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BIL)越高皮肤黄疸就越重[1];而血清胆汁酸(TBA) 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肝肠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健康人血清胆汁酸水平较低,在肝实质损伤时血清胆汁酸可显著增高,现已将该指标作为肝实质受损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胆汁郁积症的诊断也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TBA 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探讨婴幼儿黄疸时血清胆红素与TBA检测的相关性我们对42 例婴幼儿黄疸患儿进行了血清胆红素、肝功能及总胆汁酸的检测,了解三个检测项目对判断婴幼儿黄疸严重性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42 例我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

男23 例,女19 例;年龄1 月~ 6月31 例,6 月1 天~ 1 岁11 例;发现皮肤黄染就诊。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 42 例患儿禁食3h 无菌抽静脉血2ml,离心后分离血清待检。

1.2.2 检测项目及仪器应用日本OLYMPUS 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 和直接胆红素(DBIL);其中TBA 采用循环酶法,参考值范围0 ~15μmol/L,试剂盒购自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LT 采用酶法,试剂盒购自浙江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TBIL 和DBIL采用钒酸盐氧化法,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科技有限公司。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新生儿黄疸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总胆汁酸(TBA)的关系,以及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肝胆疾病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0例新生儿血清TBIL和血清TBA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TBA测定值较40例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黄疸程度呈正比。

结论: 血清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总胆汁酸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黄疸患儿60例为治疗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足月产49例,早产儿11例,年龄2~24天。

所有患儿除高胆红素外均无感染及窒息史,血清TBIL定量≥234.5μmol/L。

对照组40例为同期本院妇科及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年龄2~28天,男23例,女17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第7版为诊断标准。

方法: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个阶段抽取患儿不抗凝血3ml,用山东潍坊液体双试剂在日本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TBIL,用英国朗道双试剂在同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TBA。

所有数据均采用t检验。

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血清TBIL为309.31±77.64μmol/L(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清TBA为39.86±22.17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BA值(9.39±4.8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TBIL与TB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9,P<0.01。

治疗前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TBIL与TBA水平变化: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蓝光照射,静脉给予清蛋白、维生素C,口服鲁米那等综合治疗,1周后皮肤黄疸消退,见表1。

讨论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细胞微粒体内转化而成,当出现胆汁淤积时则可以引起血清胆汁酸增高[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胡亚美 , 载方 , 江 诸福 棠实用儿科 学[ ] 7版 , 京 : 民卫生 出版 M. 第 北 人
社 ,0 24 8 2 0 .3
从表 中显示 , 患儿组 经蓝光 照射 , 静脉 给予 维生素 C 清蛋 、 白、 口服鲁米那等综合治疗一周后 , 皮肤黄疸减轻 , 血清 T I BL由
2 0 ,( ) 1 3 0 6 3 1: — 2 3
2 .7 u o l 3 )m l 降至 (50 ±89 )m 1,治疗前后差 异有显著性 0 / 1.5 . u o l 9 ]
( < .1 。 P 00 ) 3 讨 论
血清 T A在肝脏 中由胆 固醇合成并分泌 ,随胆汁分泌入肠 B 道, 经肠道细菌分解后 , 由小 肠重新吸收 , 门静脉人肝 , 经 被肝细
血清 T A水平是反 映肝实质性损伤 的重要指标 ,同时对检 B
史 , 清 T I 量 ≥109 m l. 血 BL定 8. o1 u /诊断按 《 诸福 棠实用儿 科学》 第七版为诊断标准 。对照组 4 2例为同期本 院妇产科及 门诊体检
的健康新 生儿 , 2 , 2 , 男 2例 女 0例 年龄 2 3 。 ~ 0天 1 仪器 和方法 采用 日本东芝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 , 用英 国朗 . 2 选 道 T A试剂 , 京九强 T I B 北 B L试剂 , 采集对 照组静脉血 液 3 l m 及 患儿组治疗前 和治疗一周后两个 阶段静 脉血液 3 , 离血清及 ml 分 时检测。 1 统计学处理 采用 t . 3 检验
21 0 0年 1 1月中 第 2 第 3 期 卷 2
Oeo e 2 0 t b r 01 VO12 - No 3 .2

中国中医药咨讯
J u n lo iaTrdto a hiee Me iieI  ̄r to o r a fChn a iin 1C n s dcn n main ・ 83・ 2
见表 1
项特异性 检测指标 ,特别是在患儿 胆汁淤积诊治 中可作 为一
种 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指标 ,若 与直 接胆红素 同时检测更有 利 于区分肝外或肝 内的胆汁淤积 ,并有 利于进一步观察疗 效及 判 断预后嘲 。所 以说血清 T A升高反 映胆汁淤积 的敏感性 , B 高于
血清胆红素 ,因此血清 T A可作为患儿胆汁淤积治疗 中的一项 B 特 异性检测 指标 , 临床 上应重视其 检测 , 以便早 发现早治疗 , 减
告如下 :
胞 摄取 , 正常情况 下只有少量进入血液循环 。因此 ,B T A能够反 映肝细胞合 成 、 摄取及 分泌功能 。T A是 胆汁中的重要成份 , B 当 出现淤积时 ,B T A循环及代 谢障碍 , 肝脏清 除 T A减 少 , T A B 血 B 浓度 升高l 3 1 。未结合胆 红素升高在新生儿期 十分 常见 , 除新 生儿 胆 红素 产生增加和肝细胞摄取结合胆红 素的能力不足外 ,近年 来认为胆红素升高与胆汁淤积有关 , 表现为胆汁酸的变化。本组
资料显示 , 高胆红素血症 患儿 m清 T A水平在治疗前 、 B 后存在显
著性 差异 ( < .1 , T A随 T I P 00 )其 B BL升高而 升高 , 经有 效治疗后
TI B L水平 下降 ,B T A也 随之下 降, B T A与 T I B L呈正相关 , 说明高
胆红素血症 患儿存在 一定的胆汁淤积 ,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H 。 因此 , 应用减少胆汁淤积 , 加快胆汁排泄 的药 物是治疗新生儿黄
异有显著性 ( < . )并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 P0 1, 0 结论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期的实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和灵敏性 , 可为临床 提供诊断 和治疗依据 , 具有观察疗效及判定预后的价值 。
【 关键词 】 总胆汁酸 ; ; 黄疸 新生儿 ; 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总胆汁酸( B 是胆 固醇在肝脏分觯代谢的产物 , T A) 是胆 汁的主要成份 , 其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血清 中 T 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 的重要指标 ,对检测胆 汁淤积症 B 具有较高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 1 目前广泛用于临床。但 报道多见 ] 于成人肝胆疾病 ,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报道 有限。为 了探讨新 生儿黄疸时 T A与 总胆 红素 (B L 的关 系 , B T I) 以及血清 T A测定在新生儿肝胆疾病 中的意义 。我们对我 院住 院治疗 的 B 7 8例高 胆红 素血症 患儿进 行了 T A和 T I B BL检测 ,现将结果报
(6 ±8 .6 u o l 2 8 1 )m l 降至 ( 1.1 97 )mo!T A由(98 2 / 149 ±3 .1u l,B / 3. 9±
【 张福奎 , 3 ] 原发 性胆汁性肝硬化 的实验 , 诊断进 展[ _ J 国外 医学临床生物 J 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0 2 2 [ : 1 2 0 ,3 118 2 [ 札凤兰 , 4 ] 陈梅 , 蔡艳华 , 新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时血清酶和总胆汁酸 的变 化及临床意义【. J 中国妇幼保健 ,0 7 6 2 )7 6 ] 2 0 ,( 2 :6 【 王永 卿 ,新生儿 黄疸的实验室 诊断方法 探讨 [ . 5 ] J 检验医学 与临床 , 】
少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发证的发生和发展 。
参 考文 献
I 范成立 , l 】 于桂玲 , 母乳性 黄疸 血清 r 一谷氨酰转肽酶的变化及 临床意义
[】 生 儿 杂志 ,0 2 4 1 ) 1 1 J. 新 2 0 , (7 :8
表 1 高胆红素血症 患儿 治疗前 与治疗 1 周后血清
TI BL与 T A值 比较 ( ±S u o] B x ,m l) /
疸 的最 好 方 法 之 一 。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选 取我 院 20 . 1 0 8年 1月至 2 1 0 0年 1 月儿科 收治
的高 胆红素血症 患儿 , 中男 4 其 0例 , 3 女 8例 , 足月 儿 7 3例 , 早
产儿 5例。年龄 2 2 ~ 8天。所有患儿除高胆红 素外无感染及窒息
【宋 文琪等 , 6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在婴幼儿 肝炎综合征 中的应用 【. J 中华 】 检验医学杂志 ,0 12 ( : 9 2 0 ,4 ) 2 42
血清 总胆 汁酸测 定在 新生儿黄疸期 的应用价值
薛 爱 玲
( 河南 省商 丘市 中心 医院, 河南 商丘 ,7 0 0 46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以及血 清总胆 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 中的意义 。方法 : 测定 7 8
例新 生儿黄疸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与 4 2例正常新生儿做对 照。 结果 : 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明显高于正常对 照组 , 两组差

21 4 . 2例 正 常 儿 血 清 T A值 呈 正 态 分 布 ,其 数 值 范 围 为 B
0 m l一 2 2 m l, u ol1 . u o1 / 9 /均值为 (.1 41 )m l; 8 ± .1u o 1患儿组人 院时血清 3 / TI BL为(6 ±8 . )m l, 2 8 1 6u o 1主要为间接胆红 素增高 , 2 / 血清 T A为 B (98 2 .7u o1明显 高于健康对照组 , 3. 9± 3 )m l, 0 / 差异有 显著性( < . P0 0) 1。血清 T I T A呈正相关 , BL与 B 相关系数 r 06 ( < .1 。 为 .3P 00 ) 2 治疗前与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 T I T A水平 . 2 BL与 B
2 结 果
测胆汁淤积症也具有很 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由于新生儿期黄 疸不易 与生理性 黄疸相 区分 , 因此 , 临床上 需要更灵敏 、 特异 更
的检测指标来反 映肝 细胞受损及胆 汁淤积 的程度 。胆红素是反 映肝脏排泌功能 的指标 , 但在新生儿存在 生理 性黄疸 的情况下 ,
胆红素升高不能特异地反 映肝 细胞 受损及胆 汁淤 积情 况 。病理 性黄疸患儿存在一定程度 的胆汁淤积 。本组资料显示 , 间接胆 高 红紊血症患 儿血清 T A浓度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 比较差 B 异有显 著性 ( < .1。 P 0 ) 表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较为严重 0 的肝损 伤及胆汁淤积 。血清 T A可作为患儿胆汁淤积治疗中的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