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间隙试验报告1

合集下载

220kV变电站带电作业的安全间隙试验分析

220kV变电站带电作业的安全间隙试验分析

Ab s t r a c t : Th e d i s c h a r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r v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f o u r k i n d s o f s u b s t a t i o n l i v e wo r k -
i n 2 2 0 k V s u b s t a t i o n s
LI U Qi a n g ,ZH OU Pi n g ,Z H U Xu e — s o n g ,DU Yu n ,XI AO Bi n ,W U Ti a n
( 1 . Hu z h o u El e c t r i c Po we r Co mp a n y, Hu z h o u 3 3 05 0 0, Ch i n a;2. Ch i n a El e c t r i c Po we r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Wu h a n 4 3 0 0 7 4, Ch i n a )
刘 强 , 周 平 , 朱 雪松 , 杜 赞 , 肖 宾 , 吴 田
( 1 . 浙 江 省 湖 州 电业 局 , 浙 江 湖 州 3 3 0 5 0 0; 2 . 中 国 电力 科 学 研 究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摘 要 : 采用模 拟人和模拟母线模拟电站带 电作业 的典型工况 , 对“ 等电位人员 一接地体” 、 “ 等 电位人 员 一邻相 母
” o p e r a t i o n p h a s e b u s — wo r k i n g p e r s o n n e l — a d j a c e n t p h a s e b u s ” . we r e o b t a i n e d b y t h e s wi t c h i n g i m-

一种电火花加工设备放电间隙控制方法

一种电火花加工设备放电间隙控制方法

一种电火花加工设备放电间隙控制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火花加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方式,通过放电加工可以在工件上形成高精度的孔和轮廓。

钢筋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1)

钢筋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1)

项目钢筋焊接工艺性能试验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杭州信达投资咨询估价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部年月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特点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项目位置:建设单位(代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杭州信达投资咨询估价监理有限公司工程规模:(含建筑面积(市政工程为造价)、结构形式、抗震等级等情况)编制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本工程合同文件: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本工程《材料见证取样计划》《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 27-20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755-2012《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本工程钢筋焊接情况特点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钢筋牌号与规格本工程计划采用的钢筋焊接方式各钢筋牌号,规范允许采用的电弧焊焊条情况第2章钢筋电弧焊工艺性能试验要求钢筋焊条电弧焊是以焊条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

本工艺具有不需特殊设备,操作工艺简单,技术易于掌握,可用于各种形状钢筋和工作场所焊接,质量可靠,施工费用较低等优点。

试验目的(1)通过焊接工艺性试验确定钢筋电弧焊的各项焊接参数,确保现场钢筋焊接质量。

(2)通过焊接工艺性试验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形式。

施工准备机械设备电弧焊的主要设备是交流电焊机。

其各种参数见下表:人员配置:电弧焊主要人员:焊工名、安全员1名、电工1名、钢筋加工6名。

见证取样人员:监理人员1名。

焊接试验送检测机构检测,由项目监理机构现场见证取样检测材料(1)钢筋:采用公司生产的 mm、牌号为的钢筋,钢筋质保资料抄件、质量证明书、原材料见证取样检测报告齐全。

1号主变压器中性点放电间隙改水平布置技术方案

1号主变压器中性点放电间隙改水平布置技术方案

1号主变压器中性点放电间隙改为水平布置技术方案批准:康龙审定:任义明复审:陆永辉初审:浦占财编制:徐丽宏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2006年07月03日1号主变压器中性点放电间隙改为水平布置技术方案1改造的必要性:1.1根据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要求,不接地的主变压器中性点必须安装间隙保护,因接地故障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并存在单相接地时,间隙应能正确动作,保护避雷器和主变压器中性点绝缘。

1.2安全性评价要求,为防止垂直布置的间隙在下雨时形成连续水流或在冬季结冰而改变放电间隙的距离,造成间隙误动作,应将垂直布置的放电间隙改成水平布置,这样可以有效改变间隙放电电压值的稳定性。

2主变中性点间隙距离选择原则2.1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及开关单相重合闸过程中水平棒间隙不应放电动作;只有当系统接地,且出现系统非全相运行或谐振故障时,水平棒间隙可靠动作。

2.2要满足上述要求,放电间隙距离应根据棒顶端球径的大小,进行加压试验来测量不同间隙距离的放电电压值,以确定最大和最小间隙距离,而目前我们无条件进行试验,因此利用现有间隙直接进行改造。

2.3经电科院过电压专责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核后,要求1号主变压器放电间隙距离由目前250mm增至280mm。

3改造时应具备的条件:此项工作应在1号主变压器A级检修时进行。

4改造步骤:4.1精确测量原间隙两球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4.2拆除原间隙。

4.3施工过程应按下图布置方式进行连接,然后将拆下的圆球间隙按下图所示尺寸进行焊接,形成水平布置的放电间隙。

40*4镀锌扁钢5安全注意事项:5.1安装过程中应做好防止高空坠落的各项安全措施,防止高空坠落。

5.2在使用电焊时,应请专职焊工,以保证焊接质量,并做好防护措施。

5.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碰伤接地刀闸套管。

6组织措施:6.1施工负责人:变电班人员担任6.2安全负责人:刘会英秦洪程6.3技术负责人:徐丽宏7预算:材料费:880元。

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1)(2024版)

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1)(2024版)
残压。又分为标称电流下(8/20μs)的残压和操作冲击电流下 的残压;标称电流又分为1kA,5kA,10kA三种。阀片在冲击 电流时呈现小电阻,使阀片上的压降降低到足够低;冲击电流 过后,加在阀片上的电压是电网工频电压,此时阀片呈现最大 电阻,限止了工频续流。一般来说残压是指冲击电流残压。
2008-05
11
避雷器试验
3 工频放电电压
测量工频放电电压的目的是检查火花间隙的结构及特 性是否正常,检验它在过电压下是否有动作的可能性。 测量工频放电电压的结线图示下
T1
T2 R
V
F PV=
FS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
额定电压 3
6
10
新装、大修后 9-10 16-19 26-31
运行中
8-12 15-21 23-33
放电的时间间隔。试验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放电 电压。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小于1分钟。否则由于间隙内 部没有充分去电离,而造成放电电压偏低或分散性大。
对于带并联电阻的FZ型、FCZ型和FCD型避雷器,对加
压时间提出了特殊要求。加压超过灭弧电压以后的时间 应不大于0.2S。间隙放电后,通过避雷器的放电电流应 在0.5S内切断,电流幅值应限制在0.2A以下。
的电导电流;U2、I2为额定试验电压和该电压
下的电导电流。每个元件的非线性系数α应在
0.25~0.45之间。
非线性系数差值是指同一串联元件组中两个元
件的非线性系数的差值,即△α=α1-α2。“预 规”规定,同一相内,串联组合元件的非线性
系数差值在交按时应不大于0.04,运行中不应
200大8-05于0.05。
保护电阻R的选择。以间隙击穿后工频电流不超过0.7A
为宜。(带非线性分路电阻的应小于0.3A。)

局部放电原理介绍(1)

局部放电原理介绍(1)
通道接口。USB连接仪器USB接口。接收模块再正常连接的情况下红色小灯应该是常亮。(小灯不亮时移动发射模块位 置,保证接收模块能正常接收信号。)
在系统内部左侧触法选择栏内选择信号源为“EXT”(在不使用外部触发情况下应把信号源选择在电信号下。)
仪器正侧
仪器左侧
仪器右侧
仪器上侧
开机:将“电源开关”按下,电源指示灯(蓝色)长亮,仪器启动,进入WINDOWS界面,在桌面有SCJF2H.EXE快捷方式,双击,根据操作指示进入测量界面。 关机:退出测量界面,关闭WINDOWS系统,然后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熄灭,完成关机。注:一 定要关掉电源开关,否则会造成电池能量耗尽,影响下次使用。 充电:使用专用充电器,将充电插头插入充电口,一次需7个小时。注:当电池耗尽时,需充电20分钟可 开机使用。 测试软件:打开仪器界面上选择SCJFY_2.6.1 进入测试系统。 保存路径:软件会在硬盘D:TESTV2.X\test中建立存储目录以保存数据 电池电量:提示当前电池剩余电量,当剩余电量小于5%时,系统会发出嘀嘀嘀嘀报警声,提示用户应连接 适配器充电,或保存数据关闭系统,防止因电池没电关机导致试验数据丢失。
2.沿面放电
通常在绝缘介质表面会出现沿面放电的现象。这种局部放电的形式属于特殊的气体放电现象, 电力电缆、电机绕组、绝缘套管的端部等位置比较常见沿面放电。一旦介质内部电场的强度低于 电极边缘气隙的电场强度,而且介质沿面击穿电压相对较低,沿面放电就会发生在绝缘介质的表 面。通常电压波形、电场的分布、空气质量、介质的表面状态、气候条件等均会对沿面放电电压 产生影响,所以沿面放电体现出不稳定的特点。
触发: 触发模式:固定选项边沿模式
触发方式:可选择自动触发、单次触发; 触发信源:提示当前触发方式,从而保证系统根据触发方式正确的使用。(EXT为外部触发)

击穿气体间隙实验报告

击穿气体间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研究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了解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与电极距离、电场分布、气体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气体间隙击穿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气体间隙击穿实验是研究气体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从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通过施加不同电压,观察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现象,从而研究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

击穿电压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气体间隙从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所需的电压。

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与电极距离、电场分布、气体种类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主要研究电极距离和电场分布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气体间隙击穿实验装置:包括直流高压电源、电极、电极支架、电压表、电流表等。

2. 气体:空气、氮气、氩气等。

3. 温度计、湿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电极安装在电极支架上,调整电极距离。

2. 在气体间隙中充入待测气体,记录气体压力、温度、湿度等参数。

3. 打开直流高压电源,逐渐增加电压,观察气体间隙的击穿现象。

4. 记录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现象。

5. 重复步骤1-4,研究不同电极距离、气体种类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电极距离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极距离的增加,气体间隙击穿电压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电极距离增大,电场强度减小,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相应提高。

2. 不同气体种类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电极距离下,不同气体种类的气体间隙击穿电压存在差异。

其中,氩气的击穿电压最高,其次是氮气,空气的击穿电压最低。

这是因为不同气体的电离能不同,电离能越高,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越高。

3. 电场分布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极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极形状可以改变电场分布,从而影响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

例如,将针状电极改为平板电极,可以减小气隙中的最大电场强度,提高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

气体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气体放电现象及其应用

气体放电的研究报告一、气体放电基本理论1、气体放电的定义气体放电是人们在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如闪电、日光灯等,它一般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或其他激活方法使气体电离,形成能导电的电离气体。

气体放电是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途径。

所谓的低温等离子体是区别于核聚变中高温等离子体而言的。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在经历了一个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向80年代和90年代以材料及微电子为导向的研究领域的重大转变之后,现在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课题,其发展对于高科技经济的发展及传统工业的改造有着巨大的影响。

2、气体放电的基本理论气体放电的经典理论主要有汤森放电理论和流注放电理论等。

1903年,为了解释低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汤森(J.S.Townsend)提出了气体击穿理论,引入了三个系数来描述气体放电的机理,并给出了气体击穿判据。

汤森放电理论可以解释气体放电中的许多现象,如击穿电压与放电间距及气压之间的关系,二次电子发射的作用等。

但是汤森放电解释某些现象也有困难,如击穿形成的时延现象等;另外汤森放电理论没有考虑放电过程中空间电荷作用,而这一点对于放电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雪崩中的正离子随着放电的发展可以达到很高的密度,从而可以明显的引起电场的畸变,进而引起局部电子能量的加强,加剧电离。

针对汤森放电理论的不足,1940年左右,H.Raether及Loeb、Meek等人提出了流注(Streamer)击穿理论,从而弥补了汤森放电理论中的一些缺陷,能有效地解释高气压下,如大气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使得放电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近年来,随着新的气体放电工业应用的不断涌现及实验观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放电理论与非线性动力学相结合,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气体放电中的各种现象成为气体放电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3、气体放电的主要类型通常,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是在1~100Pa的气体中进行直流、射频或微波放电产生的,而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主要方式有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D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电间隙试验报告
安装地点
1号主变高压侧
试验时间
2013.10.30
设备型号
XK-ZJB-110
额定电压
110K63KV
厂家:西安西电
出厂时间:2013.8
一、试验数据温度:10℃
支柱瓷瓶工频耐压:1分钟通过
放电电压测试:kV
第一次:56kV
放电间隙:105mm
第二次:56.2kV
测试设备:HD-4000T伏安特性测试仪串联谐振耐压设备
结论:合格
备注:
审核
试验人员
放电间隙试验报告
安装地点
2号主变高压侧
试验时间
2013.10.30
设备型号
XK-ZJB-110
额定电压
110Kv
放电距离:120mm
放电电压
50-63KV
厂家:西安西电
出厂时间:2013.8
一、试验数据温度:10℃
支柱瓷瓶工频耐压:1分钟通过
放电电压测试:kV
第一次:56.5 kV
放电间隙:105 mm
第二次:56.2 kV
第三次:56.5 kV
二、接地侧电流互感器试验:
型号:LZZBJ9-10C8Q
额定电压:10 KV
电流比:100-200/5 A
生产厂家:陕西国力互感器有限公司
出厂时间
2013.8
绝缘电阻:二次对一次及地2500 MΩ
电流比试验:
一次电流100-200A二次电流4.998A
电流比:100-200/4.998 A
测试设备:HD-4000T伏安特性测试仪串联谐振耐压设备
结论:合格
备注:
审核
试验人员
第三次:56.5kV
二、接地侧电流互感器试验:
型号:LZZBJ9-10C8Q
额定电压:10KV
电流比:100-200/5A
生产厂家:陕西国力互感器有限公司
出厂时间
2013.8
绝缘电阻:二次对一次及地2500MΩ
电流比试验:
一次电流100-200A二次电流4.998A
电流比:100-200/4.998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