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修辞学角度解读语言特点
文言散文的修辞与句型特点解析

文言散文的修辞与句型特点解析文言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修辞和句型特点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修辞和句型两个方面对文言散文进行解析,带领读者一窥其魅力。
一、修辞特点1. 比喻与象征:文言散文善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形象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意境和艺术感。
例如,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文人无异于蜜蜂,采蜜而来,不留花朵一片。
”这里将文人比作蜜蜂,形象地表达了文人的勤奋和专注。
2. 对偶与排比:对偶和排比是文言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
对偶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排比则通过重复的句式和词语,使作品更加有力和生动。
例如,唐代文人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的“传道受业解惑”和“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就是对偶和排比的典型运用。
3. 借代与拟人:文言散文常常运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借代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突出主题和形象。
拟人则通过赋予非人物以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宋代文人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里的“羽扇纶巾”和“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借代和拟人的典型运用。
二、句型特点1. 并列句与短句:文言散文常常使用并列句和短句,使句子简练有力。
并列句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分句并列在一起,使句子结构清晰明了。
短句则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紧凑的结构,使句子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例如,明代文人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里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并列句的典型运用。
2. 倒装句与反问句:文言散文常常使用倒装句和反问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倒装句通过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使句子更加生动和有力。
反问句则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理解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

理解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
要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就必须掌握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和修辞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1.雅正与优美:古代文人追求文章的雅正与优美,注重语言的规范与雅致。
在用词方面,他们力求文雅、含蓄,避免口语化和俚语。
2.含蓄与婉约:古代文人擅长运用含蓄与婉约的手法表达情感,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是通过景物、典故、寓言等来暗示。
3.对仗与排比:古代文人喜欢运用对仗和排比手法,使文章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对仗要求词语、短语或句子在意义、词性、字数等方面相对应,而排比则是在句子结构、语气、意义等方面进行并列。
4.起兴与缘情:古代文人常常运用起兴和缘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生活琐事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寓言与象征:古代文人善于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虚构的故事、人物、动物等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哲理。
二、古代文人的修辞技巧1.比喻:古代文人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
2.拟人:古代文人常用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3.夸张:古代文人通过夸张手法,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某种情感或强调某种观点。
4.对比:古代文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以突显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5.引用与典故:古代文人喜欢在文章中引用经典文献、诗词、成语、历史典故等,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6.反讽与双关:古代文人运用反讽和双关手法,通过表面上的言辞表达与实际意义相反或双重含义的内容,以达到幽默、讽刺等效果。
三、结论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中国古代汉语修辞之特点

中国古代汉语修辞之特点王祖德[引言]古老的中国有许多神奇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叫后人挖掘不尽。
古老文明有特别的思想文化、心理特征,也就有了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
说到古代汉语修辞学,是在五四之后兴起的,主要是在吸收外来修辞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勾起对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辞学的宝贵资料的重视与研究。
对古代修辞学著述和理论进行整理、讨论,这样中国古代汉语修辞学成形了。
这是关于古人立身养德、处世为人、传情达意、咏物记事等的所谓技巧方法、语言谋略。
下面我想通过分析语言特点、心理特征来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修辞的特点。
[关键词]道德意蕴之美韵律之美[正文]谈到中国古代汉语修辞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忽视其使用的社会、历史、民族性格等多种背景;也不可能不去关注其使用者们内心的想法。
当然再起码也该了解其使用的工具——古代汉语言文字。
故我们首先确立的是思考的方向。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历史意识的群体。
自从有文字以来,一直有记载历史事实的努力。
祖先的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书简等成了今日我们了解古代先民文化的资料。
而一旦记载事件,传递信息成为事实,人们必然有对言论、文章进行合理化搭配的要求——这不就是修辞之雏形了吗?后世学者曾指出:中国先民有丰富的史官文化。
史官者,记载历史者。
为了求真实有效地办到这一点,他们必然要求陈述表达中的一种“逻辑化”。
这不正是修辞之内在特性之一吗?而史官之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个体之间的传递信息,要确保其效果能不进行一番加工吗?文字也罢,言辞也罢,皆不好离开修辞而平淡无味,无甚逻辑地提出来。
这是无须争论的。
古人修辞以“信”、“达”、“雅”为标准,力求简而赅,周而美,力求章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境。
于是修辞成为一种智性,一种谋略,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
正是拥有了这份智慧之魅力,才让后人对之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下面我想将此艺术之美从两方面深入地指出来,以求更显其美妙之处。
直与婉,刚与柔,奇与正,繁与简,八法竞奇,群珍斗妍,在美学上来讲无疑如彩虹中之诸色,难分轩轾。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的特点。
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如花似玉,如玉似花”,就是通过将黛玉与花和玉进行比较,以表达她的美丽和纯洁。
2. 排比排比是指在一段文字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列举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史记》中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通过使用“天下熙熙,天下攘攘”这样的排比结构,强调了利益对人们行为的驱动力。
3. 对偶对偶是指在一段文字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呼应,以增强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比如《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通过对比“巧言令色”和“鲜矣仁”,突出了仁德与虚伪之间的对立关系。
4. 夸张夸张是指在描述事物时,故意夸大其特点或程度,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西游记》中的“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通过夸张的说法,强调了主人公的乐观向上和积极向善的态度。
二、语言特点1. 典雅文言文以其典雅的语言风格而著称,注重修辞和音韵的运用。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的简单句或并列句,使用较多的是古汉语词汇和成语,如“吾”、“尔”、“斯”等。
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但在文言文中仍然具有独特的韵味。
2. 文雅文言文注重文雅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粗俗或直白的词语。
在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常以文雅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因此,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通常具有一定的含蓄和委婉之意。
3. 精炼文言文以其精炼的表达方式而闻名,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较短,语言简练,但却能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语言风格特点

语言的风格特点: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分析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分析在古代文言文中,修辞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它通过巧妙的言辞和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进行分析。
首先,古代文言文注重对比的运用。
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将相对事物进行对立、比较,来凸显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府贾瑞之处五秋,宁府林黛玉之地一春”就通过对比贾瑞和林黛玉两处环境的时序,揭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境遇和命运。
这种对比运用使得作品更具张力,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古代文言文善于使用修辞问答的手法。
在古代文言文中,作者善于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还能让文章更富有节奏感和变化,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比如《论语》中的“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必为正名乎”就是一种修辞问答的表达方式。
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子应该正确对待名义的观点。
另外,古代文言文常常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使得受比喻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比如《红楼梦》中的“好一个大老虎!别人吃人就像吃柿子一样,你却吃一堵墙”就是通过将吃人与吃柿子进行比较,形象地揭示了大老虎的凶残和吞食的巨大能力。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代文言文中还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某种修辞的目的。
比如《西京杂记》中的“泰山北斗,石敢当之辈,鄙掌中物也,让诸君笑之”夸大了自己手掌中物的地位,以表达对于泰山北斗的轻蔑和嘲讽之情。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作品充满诙谐和幽默。
最后,古代文言文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或结构,来强调一系列事物的同时也使得文章更加流畅、有节奏感。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心内自责道:‘若论到袭人,一索抽之未晚……’又棒手道:‘你是那里读出来的胡话?’”通过反复使用“道”,使得对话更加紧凑,增强了句子的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典修辞学角度解读语言特点[摘要]美国总统演说尤其受到英语习得者的青睐。
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1月7日的《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演讲》为语料,在古典修辞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从历史背景、布局谋篇、觅材取材、炼字造句等方面对其语言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借以帮助英语习得者更好地欣赏总统演说的特点,领略美国梦的精髓与局限性,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
[关键词]古典修辞学梦想奥巴马连任获胜演讲[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75-02一、历史背景2012年11月7日(芝加哥时间)凌晨,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米特?罗姆尼,成功连任。
风度翩翩、魅力四射的奥巴马带着他对国家发展前途的自信演说为自己的总统连任竞选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奥巴马的睿智、耐力、决心、力量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务实的精神、稳重自信的风格更使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位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智慧和才华。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于美国夏威夷。
奥巴马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
奥巴马大学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政治关系专业,后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并当选《哈佛法律评论》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主编。
1992年与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结婚,现育有一双女儿。
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连任三年。
2000年,奥巴马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于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名。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在奥巴马第一任总统任期内,主要取得了五大成就:撤离伊拉克,改善美国在海外的形象,通过医疗改革方案,抓获恐怖头目奥萨马?本?拉登,阻止经济滑向大萧条的深渊。
奥巴马于2011年4月4日宣布参加2012年第57届总统竞选。
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战胜对手共和党人米特?罗姆尼,赢得了这场竞争激烈的大选,这是美国现代选举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本文评论的是奥巴马在当地时间2012年11月7日成功赢得美国总统连任大选后,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竞选总部向美国民众发表的获胜演说。
在台下支持者的欢呼声中,面对全美同胞乃至全球的观众,奥巴马带着获胜者的微笑,在拥抱、亲吻了妻子米歇尔和一双女儿之后,坦率陈述了自己连任的竞选历程,呼吁美国人民在选举后摒弃分歧保持团结,发誓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二、布局谋篇通篇演讲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第1―2段)。
奥巴马以美国人民能够牢牢掌握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信心、有能力使国家发展地更美好为憧憬作为开篇。
接着他阐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美国人认为,这种精神鼓舞着美利坚民族克服困难、战胜苦难,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民众实现个人美好梦想,也是美国大家庭赖以生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奥巴马号召人们发扬爱国精神,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接下来奥巴马用“move forward”统领全文,牢牢抓住在场听众以及所有美国人寻求更大改革成就的心声,唤起受众对更加美好未来的期望与向往。
第二部分:陈述(第3―6段)。
同上届获胜演讲不同的是,奥巴马首先由衷地感谢所有选民对自己的支持;接着奥巴马不失风度地表达自己对竞争对手米特?罗姆尼和保罗? 瑞恩的感谢;以“最好的竞选搭档”郑重感谢美国副总统拜登;紧接着又由衷地感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这特别的时刻,奥巴马还幽默提到女儿的宠物狗来活跃气氛;又真诚地向竞选旅程中的团队和志愿者表达感激之情。
演讲至此,奥巴马再次动情地调动起全场人的情绪:对每位选民所做的一切表示永久感恩,这时候所有听众的心已经被胜利的喜悦连在一起了。
第三部分:展开(第7―16段)。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奥巴马竞选成功后对美好愿景的展望。
奥巴马继续紧扣“move forward”,分别阐述了美国为何需要继续前行?(第7―9段)美国未来几年的前景怎样?(第10―11段)美国怎样才能继续发展?(第12―16段)奥巴马先从总统竞选的重要政治意义入手,首先向民众声明争论是民主的象征,指出选民在分歧中共同展望美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接着阐述使美国不断前行的策略:基于美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建国理念,美国政府与人民共同团结,能够更好解决减少赤字、税法改革、移民问题、增加就业岗位、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等问题;由于美国民众的努力和对政府的积极支持配合,在前四年里,美国经济不断复苏,就业率持续升高,人民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大大高涨,政府解决关系民生难题(例如桑迪飓风)的能力日渐增强。
总统用真实的历史自信地告诉选民:“Yes,we can move forward!”最后,奥巴马以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患了肺病的八岁女孩几个月前得到了国家的医疗保险为例,来鼓舞民众:尽管人民在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只要美国全民团结互助,乐观坚定,不断努力、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就能使美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指数持续升高。
第四部分:收篇总结(第17段)。
在又一次慷慨陈词之后,现场的气氛已经被推入高潮,在“我们将继续前行”的声声追随中,具备更多执政经验与更强领导能力的总统再次号召人们,每个人摒弃肤色、种族、贫富的差异,作为真正平等自由的主体,在上帝的指引下,满怀希望,胸怀壮志,延续美国建国者的承诺,共同奋斗和迎接美国更灿烂的未来!三、觅材取材该篇演讲让观众时隔四年再次领略奥巴马激情澎湃、催人奋进的演讲风采,奥巴马也被人们视为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演说家之一。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黑人总统,他的奋斗和成功之路,他继往开来的姿态,他举手投足所流露的自信、坚毅和朝气,都深深打动着人心,使演讲词与演讲者交融灌注,极富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从觅材取材的角度试做阐述。
奥巴马在此次竞选中真诚地告知国民,“无论支持奥巴马还是罗姆尼,你们的呼声我都已听到,且有助于变革的发生”,表示:“我们都是一家人”。
以此,演说最大限度地团结起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
奥巴马在向家人表示感谢的时候,向众人展示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女儿的挚爱。
这一亲民举动再一次拉近了奥巴马与民众的距离,也为今后四年奥巴马一家以健康和睦的姿态继续出现于公众视野之中、赢得美国公民的长期支持奠定了基础。
在后半部分表达自己可以给美国继续带来改变的决心时,奥巴马所引用的来自俄亥俄州的、患了肺病的八岁女孩得到国家医疗保险的例子,也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反映了美国选民深切感受到,整个美国在过去的四年里发生的巨大变革。
此外,在修辞策略的运用上,奥巴马把情感诉诸发挥到了极致。
情感诉诸建立在对听众心理的了解之上,用言辞去打动听众的情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这就要求演说者的言语必须关注到听众对相关论题的态度。
奥巴马的这篇演说词可以说是情感诉诸的典范。
正如前文所示,奥巴马在演讲中无论是对竞争对手的致谢还是对竞选团队的陈述,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感激、感动、感恩。
此外,除去对广大民众情感上的“呼唤”,奥巴马也没有忘记对那些“边缘人”给予最大程度的认可。
例如,在致谢部分他特别赞扬了在竞选中给予自己支持的“政治史上最优秀的志愿者”。
作为即将连任的总统,奥巴马对四年来患难与共的支持者表达认可与尊敬,不仅让人印象深刻、心生感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让民众欣赏他坦率、诚实、感恩的美丽人格,树立起他积极、正面的个人形象。
再如,奥巴马称竞选中选民之间的激烈竞争是“民主的标志”。
再如,在后半部分呼吁大家发扬爱国精神,团结起来共同实现梦想的时候,奥巴马不但团结了支持者,也照顾到了其他的选民,对于他们,奥巴马真诚地表示:“无论我是否赢得你们的选票,我都听到了你们的声音,这些民主的召唤让我受益匪浅并督促我成为一个更合格的总统。
”这些话语包含的情感非常微妙,可谓“有礼有节”。
四、炼字造句这篇演说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修辞者不俗的功力,也使整个演讲充满激情,生动而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分别举例,简要分析运用得比较突出的修辞格。
(一)首语重复首语重复在这篇演讲中共出现了8次,例如:“你会听到人们坚定地说……你会听到人们自豪地说……你会听到人们满怀爱国热情地说……”,同时连用三个“我们相信我们能够……”这样的句式使得演讲朗朗上口、气势磅礴,极大地增强了对选民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排比排比在演讲中出现了7次,不仅吸引了听众的注意、激发了听众的感情,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奥巴马的演讲才华。
例如:奥巴马用“慷慨、包容、开放”来赞扬美国精神;奥巴马呼吁全体听众“坚定信心、不断努力、坚持斗争”才能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比喻全文共有3处使用了比喻。
比喻的运用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说理浅显易懂,使演讲更生动,更富有感情。
比如奥巴马在演说接近尾声时号召选民“团结起来把我们的旅程推向前进”。
他把总统竞选比喻成一段旅程,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是他的支持者、竞选搭档、团队和志愿者支持和陪伴他一路走来,并一起见证了过去四年中取得的政绩,且自信地告知民众,他们将在共同奋斗中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四)重复奥巴马在演讲中用了3次重复,强调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
例如,在感谢他的竞选团队和志愿者时,通过重复使用“最好的,世上最好的”,奥巴马对支持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讲到注重言论自由的美国选民对未来共同的希望时,奥巴马用“That’s where we need to go forward. That’s where we need to go”为民众指引共同前进的方向。
这里的重复不仅向民众传达了信心,激起了热情,而且强调美国人民一定会在奋斗实践中迎来梦想的实现。
在选词方面,这篇演讲字字句句都经过仔细斟酌,其中两个突出的特点分别是否定词(例如:Never,never been more hopeful…)和副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大量使用(例如:The best,greater,the most,等等)。
联系全文,细品每个词,几乎都可以说是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既穿针引线,连为一体,又一气呵成,独具匠心。
综上所述,这篇演讲以其合理的布局、充满感情的内容、精心锤炼的语言和奥巴马震撼人心的演讲风格再次打动了美国民众,赢得了选民的心。
奥巴马不愧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演说家之一,他的连任胜选再次成为美国梦实现的典范,并向美国后人传达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在奥巴马第二总统任期内,他先前在美国民众面前郑重承诺的理想泡沫,却经受不住残酷现实的严峻考验,美国的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复苏,很多美国人民并没能过上期望中的好日子,致使奥巴马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