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学角度简析《希腊古瓮颂》

合集下载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希腊古瓮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南宋大诗人陆游。

该诗以叙述一次现实生活为题材,借用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感受力。

本文将从文学角度出发,浅析《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从诗歌的背景出发来分析。

陆游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时代,他深受这些动荡的影响,感到社会的黑暗和无常使人心生感怀。

他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写下了《希腊古瓮颂》,反映了他内心对社会现实的消极情绪。

诗中的“萧瑟”、“镜湖”、“龙舟”等意象都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陆游的消极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在诗歌的意境中,《希腊古瓮颂》表现了陆游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融入到对古代希腊神话的重新创作之中。

陆游以希腊传说中神话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愤怒和不满。

在不同的神话故事中,陆游将自己内心的煎熬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感融入到这些故事之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陆游在《希腊古瓮颂》中将自己的消极感受力通过神话的形式加以表达,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悲观主题。

从诗歌的情感表达出发来观察,《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主要表现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的不满。

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失望、对时局的痛心、对境遇的无奈、对人生的烦恼等情感,从而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消极态度。

陆游在诗中写道:“待到灿烂添苍莽,搔头无计倚栏干。

恐年冰雪要分零,岂必比登高独看。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现实的无奈。

《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现实的消极情绪上。

《希腊古瓮颂》是陆游在特定时代环境下所创作的一篇反映消极感受力的诗篇。

通过对诗歌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希腊古瓮颂》中的消极感受力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之情上。

这种情绪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得这篇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浪漫主义诗歌的奇葩——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浪漫主义诗歌的奇葩——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浪漫主义诗歌的奇葩——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张素月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7)6
【摘要】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该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张素月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消极的才能"及其完美的注脚--济慈诗歌《希腊古瓮颂》评析 [J], 张鑫;王清海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中诗学思想之比较 [J], 南健翀
3.艺术永恒美的颂歌--从《希腊古瓮颂》感悟济慈的诗歌美学观 [J], 盛湘君
4.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解读 [J], 姚丽华
5.关于“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约翰·济慈《希腊古瓮颂》及其他 [J], 钱超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济慈《希腊古瓮颂》的美学解读
想起了古希腊文学家艾梅洛尼斯·洛克贝尔-帕利斯的《希腊古瓮颂》,便会
被其中淋漓尽致的美学魅力所折服,此篇作品拘留住古希腊文学的精华,以及文学家个人的心血,其中有了丰富的美学内涵。

《希腊古瓮颂》以一个充满阳光的希腊小镇有关的故事作为Wordis,整个市
民用传统的技艺将一只古瓮装饰得很漂亮,本质上,作品凸显出古希腊文学的价值:以节日的热烈和家园的宁静来庆贺生活的美好。

作者对古瓮的周围环境进行了形象而又真实地描述,巧妙地把正念与神话融为一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作者将古瓮与黎明、月亮和阳光这些元素紧紧连接在一起,使得古瓮有了更强烈的寓意。

例如:“月光充斥在古瓮上,庄严而真实,仿佛把外部世界留在边缘,带来了一种迷人的宁静”。

也暗示了古希腊文学的精神意蕴:热情追求完美。

此外,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符号语言将此故事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层次与
范畴,一切发生的场景和人物的话语,都有可能起到一种类似于智性的作用,这在其他作品里找不到,是真正的古文学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古希腊文学家艾梅洛尼斯·洛克贝尔-帕利斯的《希腊古瓮颂》是
一篇非常优秀的古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既有雷同神话的传统价值,又融入了对完美的寄寓,将文学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这正是《希腊古瓮颂》所表达的美学意义。

《希腊古瓮颂》的赏析

《希腊古瓮颂》的赏析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
或哪个静静的堡寨山村,
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
Thoushaltremain, inmidst ofotherwoe
Thanours,a friendto man,to whomthou say'st,
Beauty is truth, truthbeauty,--that is all
Yeknowon earth,andall yeneed to know.
Allbreathinghumanpassion farabove,
That leavesa hearthigh-sorrowfulandcloyed,
A burningforehead, andaparchingtongue.
Whoare these comingtothe sacrifice?
To whatgreenaltar, O mysteriouspriest,
Of marblemen andmaidens overwrought,
Withforest branches and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trodden weed;
Thou,silentform,dostteaseusoutof thought
As dotheternity:ColdPastoral!
Whenold age shall this generation waste,
She cannotfade,though thouhastnotthybliss,
For ever wiltthoulove, andshebe fair!
Ah,happy,happy boughs! thatcannotshed
Your leaves,noreverbid thespring adieu;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

永恒的颂歌——《希腊古瓮颂》之文学赏析摘要:约翰·济慈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体现了济慈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其中他的颂歌一直被学术界所推崇,尤其是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被认为是济慈写作天赋最自然的和最高超的体现之一。

通过对古瓮上所刻画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的独特描绘,来展现其完美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技巧。

本文将通过对《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主题、意象三方面的赏析来揭示济慈诗歌中“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关键词:《希腊古瓮颂》;约翰·济慈;永恒的美约翰·济慈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济慈于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首部诗集《诗歌》,其中因名篇《蝈蝈与蛐蛐》而令他在诗坛崭露头角。

虽然他在25岁时就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颂歌《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其代表作《希腊古瓮颂》写于1819年,于1820年出版,它与《夜莺颂》一起,经常被视为济慈诗歌成就的杰出体现。

通过诗歌济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们呈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一、《希腊古瓮颂》的韵律结构《希腊古瓮颂》共有五小节,每小节包含十诗行十个音节。

与同时代的颂相比,这首颂以其复杂多变的韵律结构向读者展示了济慈精湛的写作技巧,也完美的诠释了永恒的美这一主题。

颂的每一小节前四行韵律采用abab式结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后六行采用了cdedce模式; 而第二、三和第四小节的后六行则以cdecde格局结束。

济慈诗歌的写作手法主要受文艺复兴时期斯宾塞、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弥尔顿、但丁等人的影响,希腊古瓮颂就是最好的展现。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

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铙!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的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赴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或哪个静静的堡寨的山村,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告诉人你何以是怎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查良铮译,选自《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一个古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造型的美丽和雕饰的华美?一般来说只有这些。

但是,在英国大诗人济慈(1795年---1821年)眼里可就不一样了,竟然铺叙出一篇华美的乐章——《希腊古瓮颂》。

“瓮”是古希腊人用来盛放骨灰或作为装饰品的一种大理石或玻璃器皿,上面多画有人与物的形象。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

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希腊古瓮颂翻译及简要赏析|希腊古瓮颂修辞赏析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铙!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的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赴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是从哪个傍河傍海的小镇,或哪个静静的堡寨的山村,来了这些人,在这敬神的清早?呵,小镇,你的街道永远恬静;再也不可能回来一个灵魂告诉人你何以是怎么寂寥。

哦,希腊的形状!唯美的观照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象是“永恒”使人超越:呵,冰冷的牧歌!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查良铮译,选自《济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一个古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造型的美丽和雕饰的华美?一般来说只有这些。

但是,在英国大诗人济慈(1795年---1821年)眼里可就不一样了,竟然铺叙出一篇华美的乐章——《希腊古瓮颂》。

《希腊古瓮颂》的赏析

《希腊古瓮颂》的赏析

beautiful bride at once. This may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eat people and
common persons.
It is a pity that the beauty in life can not exist forever. The summer flowers come

Monalisa to smile for hundreds of years. In this poem, there is also one sentence
expresses the same meaning. On the urn, a piture showed that a young man wanted to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AG平台 https:// AG平台; ;ag平台官网 https:// ag平台官网; ;亚洲游戏ag https:// 亚洲游戏ag; ;ag亚洲第一娱乐 https:// ag亚洲第一娱乐; ;亚洲游戏ag https:// 亚洲游戏ag; ;ag平台官网 https:// ag平台官网; ;ag平台下载 https:// ag平台下载; ;ag平台游戏 https:// ag平台游戏; ;永利皇宫 https:// 永利皇宫; ;永利皇宫 https:// 永利皇宫; ;永利皇宫 https:// 永利皇宫; ;永利皇宫463登录 https:// 永利皇宫463登录; ;永利皇宫463登录 https:// 永利皇宫463登录; ;永利皇宫463登录 https:// 永利皇宫463登录; ;永利皇宫463 https:// 永利皇宫463; ;永利皇宫463 https:// 永利皇宫463;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LOL菠菜竞猜 https:// LOL菠菜竞猜; ;金沙澳门官网下载app https:// 金沙澳门官网下载ap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修辞学角度简析《希腊古瓮颂》摘要诗歌语言凝练生动,意象纷呈,富有张力,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相对开放的理解向度。

本文从修辞学角度着笔,通过分析解读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中的修辞格,探索诗歌语言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关键词:《希腊古瓮颂》修辞格诗歌语言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引言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与拜伦、雪莱齐名,是继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之后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坛上又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天才诗人。

济慈的诗优美动人,极富想象力。

本篇拟从修辞学角度,解读济慈《希腊古瓮颂》中的修辞格,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

1819年,济慈创作了伟大的系列颂体诗,《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一尊古希腊时期的大理石古瓮上所描绘的田园故事。

全诗共五个诗节,每个诗节有10行。

诗歌的魅力并不在于诗人用诗歌语言绘画古瓮本身,而在于诗歌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借古瓮发幽情的精神追索。

一济慈颂歌体1 颂歌是一种抒情诗,最早是一种配合音乐而写的古老文字形式,有不同的五音步诗行长度,没有固定的押韵体系,表达丰富崇高的思想。

英国颂体诗最初模仿的是诗人贺瑞斯,他用这种形式写了许多不同主题的沉思冥想的抒情诗。

济慈的颂歌体源于古希腊诗人平达罗斯;其颂歌体由一个“莎士比亚体前四行”和一个“彼特拉克体后六行”组成,避免了诗体韵律的单调沉闷,让思想、情感尽情驰骋。

2 韵律:五音步抑扬格《希腊古瓮颂》其韵律为五音步抑扬格,是英诗及其他许多语言的诗歌中最普遍的韵脚。

它包括两个音节,一个短的或非重音的音节跟着一个长或重音音节。

五音(pentameter)是一个由五个韵脚构成的诗行。

如:thou still|un rav|ished bride|of qui|et ness,thou fos|ter child|of si|lence and|slow time.二《希腊古瓮颂》中的修辞格修辞格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模式,可增加美感或加强情感强烈程度,其语言运用不是停留在字面意义。

英语修辞格粗略分为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

1 音韵修辞格,是利用词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1)头韵,重复一个句子或一节诗里彼此靠近或有短暂间隔的重音音节开头的音节。

如:thou foster-child of silence and slow time,sylvan historian,who canst thus express.(2)准押韵,是在一句话或一个诗行中,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

如:thou still unravish’d bride of quietness;thou foster-child of silence and slow time.五音步抑扬格的诗歌形式和音韵修辞格的运用使得诗歌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

追溯颂歌体的渊源,这样的诗行谱上曲,便可以悠扬地唱诵。

这是诗歌语言独特的特征之一。

2 词义修辞格是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1)隐喻,一种不用诸如like,as或than来比较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格。

《希腊古瓮颂》中,诗人把这尊历经历史的精美古瓮比作“委身寂静”的新娘,受过了“沉默”和“悠久”抚育的孩子,和田园的史家。

隐喻是诗歌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拓宽想象空间,把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和事件从习惯的语境中提取出来,用一种特有的震撼力给读者留下更大的联想空间,因此隐喻往往被称为诗歌的灵魂。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隐喻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词汇的使用上,对两种不相关的事物进行对比。

新娘、孩子、田园的史家和古瓮都是不相关的事物,而诗人眼里这尊美好的古瓮就是静如处子的新娘,安详而不躁动。

在沉默悠久的的时光里永远如孩子一般被抚育;就是田园的史家,讲述着田园般静谧的故事。

“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描述: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诗人的大脑完全是一套隐喻的句法;隐喻是自然的揭示者……是诗歌的实质。

”“当代西方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克林思·布鲁克斯认为现代诗歌的技巧就是重新发现隐喻并充分运用隐喻。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说:‘没有隐喻,就没有诗’”。

通过隐喻意象往往可以实现诗歌意象的传达,使诗歌更具有灵和美,从而达到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拟人是隐喻的一种,把人的明显特征赋予动物、物或观念。

拟人修辞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使诗篇充满生机。

幸福是个永恒而又抽象的主题,如何能把这抽象化的情感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使诗人和读者之间产生共鸣?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建立起彼此间的关联:“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面对着古瓮上栩栩如生的美好画面,诗人不禁浮想联翩,良多感慨:与现实世界的美好易逝、生命短暂相比,古瓮上的生命、爱情和幸福超然物外,美好而永恒。

(3)矛盾修辞法是将相互矛盾的概念和判断巧妙联系,以相互映衬,突出事物特点,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意味深长的哲理。

古瓮颂中有这样的诗行:heard melodies are sweet,but these unheardare sweeter;therefore,ye soft pipes,play on;(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听不见的乐曲更美,因为它不是奏给耳朵听的,它直指心灵。

读者此时仿佛可以闭上眼睛,拨动心弦,用心去接收那不可言传的美妙乐曲。

诗歌中这样的矛盾修辞法,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循规蹈矩,具有极大的张力,仿佛一切皆有可能。

谁说音乐是用来听的,它完全可以在心里去感受。

还有那peaceful citadel,谁说堡垒已经被攻占,它分明一片宁静祥和。

这样的艺术张力给予读者的是无限的遐想和巨大的震撼。

3 句法修辞格,句子结构上的修辞格,主要是指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是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1)修辞疑问是一种仅仅为了修辞效果而不求回答的问句,答案通过暗指显而易见,它是一种比直陈更好实现强调效果的修辞方式。

诗歌第一节,诗人反复诘问,它在向谁发问,读者心中也应然发问:“沉寂的、毫无生机的古瓮,怎么会热闹起来?”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

讲着人和神的故事,世外桃源般的敦陂和阿卡狄,曼妙的歌舞里,少年怎样热烈地追求?少女怎样执着地逃躲?甜美的音乐从历史深处传来,少年的爱和他演奏的音乐都将永不停息,那吻不到的女孩也将永远美好。

诗人面对古瓮沉思冥想,把读者领入“空”的太虚幻境,使人顿悟,化入忘我境界。

济慈主张“消极能力”说和“诗人没有自我”论。

他说,“在文学上卓有成就大家”,应当具备“当处于不确定、神秘怀疑状态时不一味去烦人地探求事实和因”的能力,这就是他所谓的“消极力”。

济慈颂歌中疑问语式的使用,则是“消极能力”原则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这些人是谁呵,都去赴祭祀?这作牺牲的小牛,对天鸣叫,你要牵它到哪儿,神秘的祭司?花环缀满着它光滑的身腰。

”这是济慈对想象世界中神秘事物的诘问,无需回答。

画中人仿佛在通过神灵的启示,寻求生命与世界的和谐关系。

亲近神就是亲近世界的本源,“这种象征性的活动,是芸芸众生祈求幸福、追求生活之美的一种方式。

”(2)顿呼,作者跟一个在场或不在场的人或物的对话的修辞格。

“thou”、“bride”、“foster-child”、“historian”。

顿呼、暗喻、拟人多种修辞格同时出现在诗行开篇,诗人和古瓮以这样的方式交流。

读者可以瞬时产生联想,故事仿佛呼之欲出。

(3)首语重复法,一种首语重复的修辞格。

如:what men or gods are these?what maidens loth?what mad pursuit?what struggle to escape?通过反复重复同一词语,形成强烈语势:“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诗人此刻思绪万千,神思驰骋。

对于心中向往的美好他无限激动,是怎样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让济慈如此感慨,甚至他眼中雕刻在古瓮上的景物都游走起来?这样的反复诘问,生动阐释了诗人追寻美的强烈欲望。

三诗歌意象“诗歌语言中,意象是诗歌的‘诗眼’和灵魂。

诗歌意象往往熟悉、具体、可感,与抽象概念相关联。

读者能透过意象领略诗的丰富含义。

”诗歌通过“禽鱼草木人物名数”这些大自然中的生活物象表达心灵诉求。

当代著名诗歌评论家陈良运先生如是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第一诗节中,bride、child、historian,三个意象并置,似无关联,却阐发出一种美好和历史感。

deities、mortals、tempe、arcady,这一组意象将神凡并置,将现实的美好处所和世外桃源作比。

诗人随着这些意象把自己带进传说中的美好世界。

maidens、pipes、timbrels、mad pursuit、struggle escape的意象则呈现了歌舞笙箫,狂热追求。

丰呈的意象或在瓮上或在诗人心中,一一出现在诗歌中,他们在诗人和读者的心中展开一幅宏大美好的画面,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诗人走进去了,读者也走进去了。

第二诗节,树木、音乐,分别象征自然和爱情的美好。

树下奏乐的人永远不会离去,歌声不会停歇,树叶永不凋零;永远吻不上的恋人,青春永葆,美好永远,爱永远。

第三诗节树枝象征美好的自然,春天则意味着年轻永远,岁月停留。

诗人对自然、青春和生命无限热爱。

济慈一生命运多舛:年仅25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生之年经历了三位亲人亡故。

因为疾病和经济的原因,他找到了爱人却不能相伴相爱,于是他把所有的憧憬和愿望融入了他的诗歌语言中,在那里时光静止,美好永恒。

但是在这一诗节的末尾出现了这样的意象:human,a heart high-sorrowful and cloy’d;a burning forehead,and a parching tongue.诗人仿佛忽然又走出了天国,回到了人间。

在这里心会痛,会厌倦;在这里额头会发烫,嘴唇会焦渴。

诗人仿佛没办法忘记人世间的苦痛。

在这里,诗人又走出了那个想象中的世界,他回归了现实。

第四诗节,人们抬着生灵去祭坛,小母牛仰望苍天哞叫,似跟上天诉说着:我还未曾拥有自己的孩子,仿佛诗人还那么年轻就要离开人间;他也似乎在叩问上天,我还这么年轻,就要身负这样的重任,去和天地同在吗?我们仿佛看到了成群结队的人们正走向祭坛,在那里寻求天人合一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