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特殊检查法-给学生
骨伤科体格检查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观察腰部外观、触 诊腰部肌肉和棘突,并检查直腿抬高试验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以及手术治疗如腰椎间盘摘除术。
桡骨远端骨折案例
总结词
桡骨远端骨折是手腕骨折的常见类型, 通常由于外伤引起。
VS
骨伤科体格检查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骨伤科体格检查概述 • 骨伤科体格检查流程 • 骨伤科常见症状及体征 • 骨伤科体格检查技巧 • 骨伤科体格检查案例分析
CHAPTER 01
骨伤科体格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
01
02
03
诊断骨伤科疾病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关节脱位、肌腱损伤等骨 伤科疾病。
详细描述
肩关节脱位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观察肩部外观、触诊肩部周围肌肉和 骨骼,并检查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稳定性。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脱位的严重程度和患者 的具体情况。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案例
总结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或外伤引起的,是骨伤科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检查后注意事项
及时记录检查结果
告知患者及家属
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病历中,以便 后续诊疗参考。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结果及下一步 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和 治疗方案有充分了解。
分析检查结果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病史 等信息,作出初步诊断或进一步检查 的建议。
CHAPTER 03
骨伤科常见症状及体征
特殊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一些特殊 的检查,如X线、CT、MRI等
骨伤科疾病体格检查

颈部检查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或者前额部,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保护,不使头颈歪斜,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该试验是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椎动脉扭曲试验:用于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头颈放松,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抱住患者头枕两侧,将患者头向后仰的同时转向一侧,若出现眩晕则为阳性。
头顶部扣击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一手平按患者头顶,用另一手握拳叩击按在患者头顶的手掌背,如果患者感觉颈部疼痛不适或者向上肢串痛、麻木、为阳性。
检查颈椎病或颈椎损伤。
怀疑颈椎损伤时,头顶部叩击力及挤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加重损伤阿德森试验:患者坐位,用手指触摸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颌向患侧旋转,若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出现颈、肩、背疼为阳性。
常见于颈肋、前斜角肌综合症及胸廓出口综合征,也见于颈椎病、颈髓肿瘤及颈部肿瘤引起的臂丛神经受压。
需加以鉴别。
挺胸试验:医者摸及患肢的桡动脉,嘱患者立正尽量将肩部转向后下方作挺胸动作,若桡动脉搏动减少或消失即为阳性。
常见于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
上肢过度外展试验:医者摸及患肢的桡动脉,并将患肢被动充分外展,若桡动脉搏动减少或消失者为阳性。
肩部特殊检查搭肩试验:又称杜加征。
将患肢肘关节屈曲,患肢手搭在对侧肩部肘关节能贴近胸壁为正常。
若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或肘关节贴近胸壁时而患肢手不能搭在对侧肩部,或两者均不能,为阳性征。
骨伤科体格检查课件

骨伤科体格检查
17
颈椎间孔分离试验
❖ 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 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 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 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 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 减轻疼痛。
骨伤科体格检查
18
❖ 霍夫曼征
➢ 颈部强直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
之一,见于各种脑膜骨炎伤科、体格蛛检查网膜
6
下腔出血等。
➢ 背腰部不同形状的咖啡色斑点,反映了神经 纤维瘤或纤维异样增殖综合征的存在;
➢ 腰骶部汗毛过长、皮肤色浓,多有先天性 骶椎裂;
➢ 腰部中线软组织肿胀,多为硬脊膜膨出;
骨伤科体格检查
7
(二)、触诊
❖
取站位或卧位。主要检
❖ 医生以一手握住患者手腕, 另一手以食、中二指夹住患 者中指,使腕关节轻度背伸, 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 状态,而后医生用拇指去弹 刮患者的中指指甲,此时若 引出其他各指有屈曲动作, 则为阳性,多提示有锥体束 损害。
骨伤科体格检查
19
肩部
❖ 首先要排除因内脏疾病 而引起的疼痛,如左肩 疼痛要排除心脏疾病; 右肩疼痛要排除肝胆疾 病。另外有些肩痛是由 于颈椎病而引起的,称 之为“颈肩综合征”。
➢ 脊柱前凸畸形多由于姿势不良 或小儿麻痹症。
➢ 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成角如 驼峰状,多见于佝偻病和脊柱 结核;后凸畸形为圆弧状、姿 势强直,多见于类风湿性脊柱 炎;老年人后凸畸形多在胸椎 段。
➢ 脊柱侧突畸形大多由于姿势不
良、下肢不等长、肩部畸形、
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麻痹
症及慢性胸腔或胸廓病变;姿
➢ 皮肤颜色;
中医伤科四诊

望诊望诊是骨伤科必不可少的诊察步骤。
伤科的望诊,除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神色、形态、舌象及分泌物外,还应特别注意察看损伤局部及其邻近部位的情况。
如《伤科补要·跌打损伤内治证》中明确指出:“凡视重伤,先解开衣服,遍观伤之轻重”,通过望全身、望损伤局部、望舌质舌苔等方面,以初步确定损伤的部位、性质和轻重。
望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采取适当的体位,并显露足够的范围。
(一)望全身1.望神色神是对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气血、脏腑功能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说明神的存亡关系着生死之根本,察神可判断正气的盛衰和损伤过程的转化情况。
如精神爽朗,神色无改变者,正气未伤;若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者,是正气已伤;若损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神昏谵语、面色苍白、汗出如油、目暗睛迷、四肢厥冷、瞳孔散大或缩小者,则属危重证候。
损伤五色所主:青色主血瘀气闭,气血运行受阻;赤色主损伤发热;黄色主脾虚湿重,湿热内蕴;白色主失血,虚寒证;黑色主肾虚,或经脉失于濡养。
2.望姿态当肢体受伤较重时,常出现形态的改变。
因此注意观察姿态,可初步了解损伤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
如肩、肘部损伤,患者多以健侧的手托扶患肢;颞颌关节脱位时,多用手托住下颌;下肢骨折时大多不能直立行走;下肢骨关节疾患则常出现步态的改变等。
(二)望局部1.望畸形严重的骨折、脱位及其他损伤,肢体往往出现明显的畸形。
望诊时可通过观察肢体标志线或标志点的异常改变如突起、凹陷、成角、倾斜、旋转、短缩或增长等来判断肢体有无畸形的情况。
某些特征性畸形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如肩关节脱位的方肩畸形;桡骨远端骨折的“餐叉”状畸形;髋关节脱位的下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的驼背强直畸形等。
所以望畸形对伤科的辩证,是十分重要的。
2.望肿胀、瘀斑人体的损伤,多伤及气血,以致气滞血凝,瘀血滞于肌表而成肿胀、瘀斑。
故需观察肿胀的程度,以及色泽变化,来判断损伤的性质和程度。
骨科各部位体格检查方法

疼痛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病变
3.斜板试验:患者仰卧位,一侧腿伸直,另一侧 腿屈髋屈膝各90°,医者一手扶住该侧屈曲的膝 部,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医者用扶膝部的手推 患者的腿内收并使该侧的髋关节内旋
阳性体征 临床意义
骶髂关节疼痛 骶髂关节病变
4.床边试验: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边。先将健侧 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 固定腰椎,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按压健侧 膝关节,帮助屈膝屈髋,另一手用力下压患肢大 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 则为阳性。
阳性体征 肱二头肌滑出或结节间沟疼痛 临床意义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或肌腱炎
4.疼痛弧试验: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
阳性体征 外展到60°~120° 范围时,冈上肌腱 在肩峰下摩擦,肩 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这一特定区域的外 展痛称疼痛弧。
临床意义 冈上肌腱炎
6.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嘱患者肩外展
阳性体征 当外展30~60°时可以看到患侧三角肌明显收缩,但 不能外展上举上肢,越用力越耸肩。若被动外展患肢 越过60°,则患者又能主动上举上肢。 临床意义 冈上肌腱的断裂或撕裂。
⒉腕伸肌紧张试验
操作 患者屈肘,前臂旋 前,掌心向下,屈腕,医 者于患者手背施压,令患 者伸腕
阳性体征 肱骨外上髁疼痛
临床意义 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
五、腕和手部检查法 -特殊检查
⒈握拳试验 又称芬克斯坦(Finkel-stein)
试验 操作 患者前臂旋转中立位,
拇指握拳中, 医者一手握患 者前臂远端,一手握患者手 掌,使腕关节被动尺偏
阳性表现:引起了患侧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胸腰背部检查
1.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仰位,医者两手分别于 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
骨伤科学的常用检查方法课件

沟处产生疼痛为阳性征,前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腱
滑脱,后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直尺试验
• 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
连线之内侧。检查者用直尺边缘贴于患者 上臂外侧,一端贴肱骨外上髁,另一端能 与肩峰接触则为阳,说明肩关节脱位。
疼痛弧试验
• 嘱患者肩外展或被 动外展患肢,当外展 到60°~120°范围 时,冈上肌腱在肩峰 下摩擦,肩部出现疼 痛为阳性征,这一特 定区域的外展痛称疼 痛弧。
坐位屈颈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半 坐位,两腿伸直,使 坐骨神经处于紧张状 态,然后被动或自动 向前屈颈,如出现患 肢疼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紧张试验
患者俯卧,检查者一 手固定患者骨盆,另一手 握患肢小腿下端,膝关节 伸直或屈曲,将大腿强力 后伸,如出现大腿前方放 射样疼痛,即为阳性,表 示可能有股神经根受压。
• 令患者握拳、屈腕,检查者按压患肢手背,
患者抗阻力伸腕,如肘外侧疼痛则为阳性, 提示肱骨外上髁有炎性病灶;反之如令患 者伸手指和背伸腕关节,检查者以手按压 患者手掌,患者抗阻力屈腕,肘内侧痛为 阳性,提示肱骨内上髁炎或病变。
前臂(收展)试验
• 本试验用于判断是否有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检
查时患者与检查者对面坐,上肢向前伸直,检查 者一手握住肘部,一手握腕部并使前臂内收,握
屈膝试验
患者俯卧位,两下肢 伸直。检查者一手按住其 骶髂部,另一手握患侧踝 部,并将小腿抬起使膝关 节逐渐屈曲,使足跟接近 臀部。若出现腰部和大腿 前侧放射性痛,即为阳性, 提示股神经损害,并可根 据疼痛的起始位臵以判断 其受损的部位。
骨盆分离试验
• 多用于检查骨盆骨折及骶 髂关节病变。患者仰卧位, 检查者两手分别臵于两侧 髂前上棘部,两手同时向 外推按髂骨翼,使之向两 侧分开,如有骨盆骨折或 骶髂关节病变,则局部发 生疼痛反应,称为骨盆分 离试验阳性。
二运动损伤检查法

❖ 2.触诊
❖ (1)压痛点 压痛点是许多伤病的主要诊断 依据。
❖ (2)肿胀及包块
❖ (3)皮肤
❖ (4)异常感觉
3.叩诊 ❖
(kòu zhěn)
❖ 4.听诊:关节活动响声、摩擦音、骨擦音
第五页,共六十一页。
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检查关节(guānjié)运动时,一般先检查主动运动,后检查被动运动,必要时还检查抗阻运动。
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一页。
六、交叉韧带损伤(sǔnshāng)检查(二)
膝关节抽屉(chōu ti)试验
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一页。
七、常见(chánɡ jiàn)的足部畸形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一页。
八、跟腱损伤(sǔnshāng)检查
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一页。
九、踝部前抽屉(chōu ti)试验
患者坐位,踝足下垂放 松,轻度跖屈,检查者一手 固定其小腿;另一手握持足 及足跟部,由后向前作牵拉 动作,若外侧距腓韧带疼痛 或松弛(sōnɡ chí),为前抽屉试 验阳性,表示该韧带损伤或 断裂 。
第三十页,共六十一页。
六、抗重力(zhònglì)伸肘试验
患者立位,弯腰,上臂侧平 举,主动伸肘,不能完全 (wánquán)伸直(无力)或同时 肘后疼痛为阳性
肱三头肌止点断裂 尺骨(chǐgǔ)鹰嘴撕脱性骨 折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七、肘关节副韧带(rèndài)检查
患者将肘伸直(shēn zhí),医生一手推住肘的外侧,进行肘关节 被动外展,内侧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 伤。如果疼痛同时有松弛感,或出现开口,则为内侧副韧带 断裂。同样方法,可以检查肘关节外侧副韧带。
(17)肩内收
骨伤科学的常用检查方法课件PPT课件

坐位屈颈试验
患者取坐 位或半坐位,两腿伸 直,使坐骨神经处于 紧张状态,然后被动 或自动向前屈颈,如 出现患肢疼痛即为阳 性。
股神经紧张试验
患者俯卧,检查者一 手固定患者骨盆,另一手 握患肢小腿下端,膝关节 伸直或屈曲,将大腿强力 后伸,如出现大腿前方放 射样疼痛,即为阳性,表 示可能有股神经根受压。
床边试验
• 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病变, 患者平卧,患侧臀部置于 床边,健侧腿尽量屈膝、 屈髋,检查者用手按住膝 部,使大腿靠近腹壁,另 一手将患腿移至床边外, 用力向下按压使之过度后 伸,使骨盆沿着横轴旋转, 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则为 试验阳性。
床边试验
• 又称盖氏兰(Gaensien)征。 患者仰卧位,患者靠床边, 臀部稍突出床沿,大腿下垂。 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贴近腹 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 椎。医生一手扶住髂骨棘以 固定骨盆,另一手用力下压 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 量后伸。若骶髂关节发生疼 痛则为阳性征,说明骶髂关 节病变。
椎间孔挤压试验
• 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迭 置于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 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部后 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 如出现颈部疼痛或上肢放射 痛,即为阳性反应。挤压试 验的机理在于使椎间孔缩小, 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 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椎间孔分离试验
• 患者正坐位,检查者两手分别托住患者下 颌和枕部,向上牵拉。如患者能感到颈部 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分离试验的 机理是拉开并扩大狭窄的椎间孔,舒展小 关节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使 疼痛减轻。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 者立于患侧,一手置患侧 头部,另一手握患腕做反 向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 经,若患肢出现窜痛麻木, 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 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 型颈椎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与关节特殊检查法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 Test):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医生一手扶患者的头部患侧,另一手握患腕,将其上肢外展,两手作反向牵拉,若有出现颈痛及或上肢放射样痛麻木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说明臂丛神经受压,提示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2.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颈后伸,略歪向患侧,医生以双手交叉置于患者头顶向下逐渐按压,若出现颈痛及上肢放射痛或疼痛加重者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臂丛神经受压,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扭转试验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
医生使其头后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颈椎病椎动脉型4.叶加森氏(Yergason`s)征(又称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操作方法:患肢屈肘90度,医生一手扶住肘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嘱患者用力作外展外旋屈肘动作,医生给予阻力,如出现肱二头肌腱滑脱,或结节间沟处产生疼痛为阳性征。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或肌腱炎。
出现滑脱者为肱二头肌腱滑脱,结节间沟疼痛者为肱二头长头肌腱炎。
5.疼痛弧操作方法:嘱患者外展肩关节,当外展60-120范围内出现肩部疼痛者为阳性征,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疼痛称“疼痛弧”临床意义:在此范围内由于冈上肌腱在肩峰下受到摩擦而出现疼痛,考虑为冈上肌腱炎。
6.密耳氏(Mill`s)征操作方法:前臂旋后位伸直肘关节时肘部无疼痛;若腕关节屈曲、将前臂旋前并伸直肘关节,若肱骨外上髁处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7.前臂伸肌抗阻力试验(Cozen)操作方法:患者屈腕屈指,医生将手压于各指背侧,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背伸腕关节,若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肱骨外上髁炎8.屈腕肌抗阻力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伸腕握拳后屈腕,同时与医生作对抗(医生将其腕关节背伸),如出现肱骨内上髁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肱骨内上髁炎9.三角软骨盘挤压试验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生用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用力将腕屈曲、并向尺侧屈曲旋转挤压,若尺骨远端部疼痛者为阳性征临床意义:提示三角软骨盘损伤10.芬克斯坦氏(Finkel-stein`s)征(握拳尺偏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作拇指内收屈曲,余四指屈曲握拳后将腕关节尺偏,桡骨茎突部疼痛为阳性,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拇指内收屈曲时就可出现疼痛。
临床意义: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1.丁尼尔氏(Tinel`s)征(腕叩诊试验)操作方法: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的中点,若出现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或加重等异常感觉时为阳性。
临床意义:腕管综合征12.屈腕试验操作方法:将腕关节极度屈曲,引起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或加重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腕管综合征13.Babinski`s征(巴彬斯基征)操作方法:医生用钝尖物轻划患者足底外缘,方向由后向前。
出现拇趾背伸,余四趾轻度外展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锥体束损害。
颈椎病患者出现此征,提示脊髓型。
14.Hoffman`s征霍夫曼氏征操作方法:将患者前臂旋前,掌面向下。
医生左手握住患者前臂近腕关节处,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先向前上方提拉,再用拇指的指甲快速向下弹刮其指甲。
如有拇指屈曲内收,其余手指末节有屈曲动作时,为阳性。
15.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
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逐渐向上抬起患侧下肢,医生计量下肢与床面的夹角。
正常时应超过60°而不痛,若未达到60°而出现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且不能直腿抬高者,则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需与健侧对比)。
此时医生将患肢下降5~10°至疼痛消失,再将其踝关节极度背伸,若患者再次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则为足背伸加强试验阳性。
16.股神经牵拉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下肢伸直。
医生一手压住患者腰骶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踝部或托住膝部,使患侧下肢向后过度伸展,若出现沿股神经支配区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股神经受压,用来诊断L3~4椎间盘突出。
17.挺腹试验及挺腹加强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双手放于腹部;以头部和双足跟为着力点,将腹部及骨盆用力向上挺起,若患者感觉腰痛及患侧放射痛即为阳性。
若疼痛不明显可做其加强试验。
其做法为在上述动作基础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片刻,若出现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腰骶神经根受压,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18.屈颈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
医生一手按于患者胸前,另一手置于患者枕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屈颈,如出现腰痛腿痛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神经根受压,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19.颈静脉压迫试验(Naffziger 奈夫在格征)操作方法:患者仰卧。
医生用两手分别压迫两侧颈静脉片刻,如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即为阳性;压迫颈静脉并让患者咳嗽,则可加强上述试验。
临床意义:骶丛神经根受压,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20.膝腱反射操作方法:卧位时,医生用一手托起一侧膝部,使其稍稍屈曲20-30度,然后轻叩膝下方的髌韧带,正常反应为小腿有伸展动作。
也可坐位检查,患者应坐于床边,双小腿自然下垂,医生用叩诊锤轻叩膝下方的髌韧带。
21.跟腱反射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患侧髋关节稍屈曲并外展外旋,医生用手托足底前1/3,将其足稍背伸,也可让患者俯卧,双膝屈曲呈90度,医生用手按扶其足底足底前1/3使其足稍背伸。
然后用叩诊锤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22.腰骶关节试验(骨盆回旋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医生将患者双下肢极度屈髋屈膝同时向腹部按压,如有不能完成或发生腰骶部疼痛者,为阳性。
23.梨状肌紧张试验操作方法:方法一:患者取仰卧位。
医生站于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扶踝,先将患肢极度屈髋屈膝,再极度内收内旋髋关节,如有臀痛及下肢放射痛,再迅速外展外旋髋关节,疼痛随即缓解时即为阳性。
方法二:也可让患者取俯卧位,屈曲患侧膝关节。
医生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握持患侧小腿远端,推小腿向外,使髋关节内旋,如有臀痛及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梨状肌损伤、梨状肌综合征。
24.“4”字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患者下肢屈髋屈膝、外展外旋,置于健侧膝上方,形如“4”字。
若不能完成而疼痛为髋关节病变;医生用一手压对侧的髂前上棘,一手在患侧膝部向下压,使患侧骶髂关节发生扭转,出现骶髂关节疼痛者,说明病变在骶髂关节临床意义:不能主动完成者为髋关节病变;按压时出现疼痛者为骶髂关节病变。
25.侧方应力试验(侧副韧带牵拉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膝10~30°,分别做外展应力试验(医生一手置膝关节外侧向内推,另一手握踝关节上方向外拉)、内翻应力试验(医生一手置于膝关节内侧向外拉,另一手握踝上方使小腿内收),两侧对比。
临床意义:膝关节完全伸直时,主要用于检查内侧和外侧韧带;外展应力试验时若出现内侧疼痛并有侧方异常活动,提示内侧韧带损伤;内翻应力试验出现外侧疼痛并有侧方异常活动时提示外侧韧带损伤。
26.抽屉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患膝屈曲90°。
医生坐在床边,并以臀部压住患者足部以固定,双手握住患者小腿上端,从后向前牵拉,为前抽屉试验或从前向后推按为后抽屉试验。
临床意义:若胫骨结节向前、后移动超过正常侧5mm为阳性(正常时可移动1~2mm),提示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注意:向前牵拉为前抽屉试验,向后推动为后抽屉试验。
损伤特点是前-前、后-后;急性期因肿胀严重一般不易查出阳性,因此为减轻患者痛苦,肿胀严重时不作该检查。
27.麦克马瑞氏(Mc.Murray`s)征又称半月板回旋研磨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膝,放在膝关节间隙或外侧作触诊,另一手握足或小腿下端,将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内收外旋,同时伸直膝关节,如有弹响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
反之小腿外展内旋同时伸膝如有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损伤。
应注意髌骨摩擦或肌腱弹拨所发出的响声。
损伤早期(3周内)作此试验无意义(原因:软组织未修复,不管有无半月板损伤,只要膝关节屈伸和旋转就会产生疼痛,因此即使阳性也难判定就是半月板损伤。
28.半月板研磨试验,即阿波莱氏(Apley`s)征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
两手握患足,双手用力向下挤压,再将小腿向内、向外旋转,出现疼痛内侧或外侧疼痛为阳性,提示内侧或外侧半月板损伤。
29.髌骨研磨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
医生用掌按压髌骨,施加一定的压力并环旋揉动,使得髌骨与股骨髁发生摩擦,疼痛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髌骨软化症。
30.髌骨抽动试验(Zohlen`s征)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伸膝。
医生用拇食两指从髌骨上极压住髌骨,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使髌骨在股骨上滑动摩擦,产生明显疼痛为阳性。
临床意义:提示髌骨软化症、髌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等。
若阴性可排除髌股关节疾病。
正常人也可能有疼痛。
31.浮髌试验操作方法:一手放在髌骨上方挤压髌上囊,另一手轻按髌骨,髌骨呈漂浮感为阳性。
临床意义:正常膝关节可有5ml左右滑液,润滑关节、营养关节面软骨、缓冲外力的作用。
一般积液量在10ml以上则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