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偏磨技术在锦150块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关于加强油井管杆偏磨原因及防治的分析

关于加强油井管杆偏磨原因及防治的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5T07:23:30.31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8月16期作者:耿旭[导读] 随着油田不断深入开发,综合含水逐渐上升,油井的偏磨、腐蚀等情况不断加剧。
有杆泵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身结构限制、管柱失稳和管杆弹性变形、产出液性质影响等因素,造成抽油杆与油管之间总是存在接触磨损现象耿旭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注采807班摘要:随着油田不断深入开发,综合含水逐渐上升,油井的偏磨、腐蚀等情况不断加剧。
有杆泵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身结构限制、管柱失稳和管杆弹性变形、产出液性质影响等因素,造成抽油杆与油管之间总是存在接触磨损现象,导致油井油管磨损漏失、抽油杆磨损断脱等问题,严重影响油井检泵周期。
本文就加强油井管杆偏磨原因及预防进行论述。
关键词:管杆偏磨防治措施重要性引言:管杆偏磨是大部分油田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采用了注水等增产措施后,偏磨情况更是日趋严重,根据抽油机井管杆偏磨的一手资料,借助抽油杆受力分析结果,全面地分析抽油机井出现管杆偏磨的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于减缓井下设备损坏,降低了检泵工作量和管杆更换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意义重大,管杆偏磨是大部分油田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采用了注水、增产措施后,偏磨情况更是日趋严重,根据抽油机井管杆偏磨的一手资料,借助抽油杆受力分析结果,全面地分析抽油机井出现管杆偏磨的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于减缓井下设备损坏,降低了检泵工作量和管杆更换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意义重大。
所以针对此问题,我们就加大研究的力度,从而较少或者避免发生油田偏磨的情况,从而有效的保证抽油杆的寿命,增加石油的开采量,促进油田采油目标的实现。
一、抽油杆与油管偏磨损伤机理:偏磨损伤的成因是抽油机与油管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相对运动在抽油杆与油管接触面产生的接触应力大于油管与抽油杆的表面接触疲劳程度,从而导致接触面的损耗,接触应力越大,油管与抽油杆的损耗越快。
锦150断块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维普资讯
羹 景蓊蝮鲤
中国高 斯技术 全业
锦 1 0断 块 区 注 水 开 发 效 果 分 析 5
移 文 /王晓 东
【 要】 摘 锦 10断 块 区是 石 油 总公 司稀 油 注 水 开发 综合 治理 示 范 区块 。 油藏 注水 开 发后 层 间 矛盾 较 为 突 5
.6 储 油 层 温 度 6 .℃ . 始 地 层 压 力 1 .MP . 始 油 气 比 4 m / 14 , 出 程 度 为 6 2 % , 量 动 用 程 度 明 显 提 高 。 85 原 68 a 原 95 3 0t 采
t 原 始饱 和 压力 为 87 a, 积 系数 为 11 , 6 MP 体 .5。
致使 该 块 2 0 0 6年 日产 油 降 到 10/ 而 且部 分 油井 含 水 出现 波动 上 4 td,
3 注 水 开 发 效 果 评 价
锦 10块 构 造 位 于 西 部 凹 陷 西 斜 坡 该 块 含 油 面 积 12 i , 5 .k z 有 升 。 n
油 藏 类 型 为 中一厚 层 状 边 水 油 藏 , 水 界 面 一19 m。 油 75
出 , 对 注 水开 发 效果 的评 价 , 结 生产 特 点 , 出 目前 医块存 在 的 问题及 潜力 , 此 改善 区块 开发 效 果。 过 总 指 以
【 键词 】 稀 油 油藏 层 间 矛盾 注水 开发 关
1油 藏 地 质 特 征 效 厚 度 为 3m , 油 地 质 储 量 29x 0t 0 石 0 14 。
年 年 底 区 块 日产 能 为 18/ 。 7 td
油套管双向防偏技术研究与应用

油套管双向防偏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井况不断恶化,大斜度井、侧钻4吋套井逐渐增多,导致油管出现内外双向偏磨的问题逐渐增多,常规的防治措施难以适应,极大地增加了油井机采配套的难度。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油套管双向偏磨的机理,确定油套管偏磨井段,从而完善机采配套工艺,对于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油套管;偏磨井;技术研究一、项目概况(一)立项背景目前我厂大斜度井(井斜角≥30°)共有126井次,在生产过程中,大斜度井主要采用普通油管接箍,存在的问题如下:1.井斜引起油管外偏磨42口,造成油管接箍偏磨刺漏每年5井次以上;2.工作制度不合理:大泵径高冲次,加剧油套管偏磨,小泵径低冲次限制油套偏磨井提液潜力;3.油管蠕动弯曲变形,侧向力作用于套管,存在破漏风险,加剧井况恶化。
二、项目完成内容1.大数据分析确定了油套管偏磨井段,为防偏配套提供理论依据。
2.论证工作参数对偏磨影响,参数配套指导普适性,充分发挥大斜度井提液潜力。
3.研制应用新型高强度抗磨油管双保接箍,方便现场操作,实现油套管双向保护。
三、创新内容(一)大数据分析确定油套管偏磨井段统计近5年油套管偏磨井数据,分析发现,油套管偏磨导致躺井比例逐渐增多,其中油套偏磨井中73%为大狗腿度井,狗腿度(全角变化率)为油套管偏磨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对油套偏磨井的位置分布统计分析发现72%的油套偏磨井为泵上油管偏磨,油套管偏磨段主要集中于泵上20根内,狗腿度4-10度左右,有57%的偏末端在大狗腿度段以下,43%在大狗腿度以上约50m处。
若钻井井眼复杂,势必出现拐点,井下的油管形状就必然弯曲,而抽油泵在抽汲过程中,会导致油管进行蠕动造成油管接箍和本体与套管之间发生摩擦、偏磨。
(二)生产参数组合优选1.油套偏磨井躺井分布规律统计2019至今油套偏磨井躺井情况,大数据反映,油套偏磨井集中在44mm、38mm泵径井,其特点是泵挂深、冲次高。
JY防偏磨抽油杆节箍技术及现场应用

3 2 48
3 9 6
2 . —— 抽油机诊断仅 08 1 04 0
2 0.- 抽油机诊断仪 0851 . 8 2 0 4 08 ..良 抽油机诊断仪
2n —1 抽油机诊断仪 0&7 2
G3 T 金时 3
GT 3
5 9 50 5 9 1 3
( )现场 施 工方 便 ,利于简 化杆 柱结 3
对 于 井 深 轨 迹 复 杂 ,或 泵 挂 范 围 存 在 造 斜 段 或 方 位 变 化 情 况 的 井 在 相 应 井 段 配 套 扶
正 器 ,处 于 造 斜 段 的 同 类 型 抽 油 杆 全 部 配 套
构 , 提 高 安 全 系 数 , 不 会 造 成 偏 磨 点 的 转 移 ;延 长油 井免 修 期 ,技 术 管理 简 化 ;
该 井 2 0 . . 因杆 腐 蚀 断 上 作 业 ,生 产 0 87 9 周 期 达 N 3 1 , 提 出 发 现 抽 油 杆 本 体 腐蚀 , 6天 扶 正 器 磨 损 严 重 , 而 减 磨 节 箍 状 况 良 好 如 新 ,扳 手 方 位 置 光亮 无 腐 蚀 。
过特 殊工艺浇注 在抽油杆 I 型节箍 表面 ,得 I 到耐 磨耐腐低摩 擦系数 的保护层 。经过专利 技 术 改 进 后 的保 护 层 ,厚 度 4 m ,耐 磨 性 是 m
J 防 偏 磨 节 箍 配 套 1 3 次 ,现 场 应 用 中 Y 9井 针 对 偏 磨 井 的 具 体 情 况 开 展 了 两 种 方 式 的 配 套 :泵 挂 在 直 井 段 偏 磨 较 轻 微 的 井 采 用 “ 单
2 0 .. 0 831
抽油机诊断仪
G3 T
G3 T
5 1 91
抽油井腐蚀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效果分析

抽油井腐蚀偏磨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效果分析摘要:随着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孤岛采油厂抽油井腐蚀偏磨现象越来越严重。
本文从综合含水的影响、腐蚀因素的影响、井身结构及杆管失稳因素,生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扶正技术、旋转技术、加重技术,油管锚定技术等针对性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抽油井偏磨因素分析偏磨防治0 引言随着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目前孤岛油田存在较严重的抽油井偏磨现象,抽油井生产周期短、偏磨躺井频繁。
针对偏磨严重的现状,探索了抽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
根据偏磨机理,在继续应用常规扶正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支撑扶正类和抗磨油管类技术模式,并与油管在线检测及陀螺测斜等防偏磨辅助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
1 抽油井腐蚀偏磨原因分析1.1 综合含水的影响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产出液综合含水率不断上升,偏磨井逐年增加。
2009年到2011年偏磨井数增加了170口,具体一口油井来说,当产出液含水大于74%时产出液换相,由油包水转换为水包油型。
此时产出水直接接触杆管表面,油管内壁和抽油杆的摩擦由于失去了原油的润滑作用,导致磨损速度加快。
1.2 腐蚀因素的影响随着油田开发含水的升高,产出水直接与管杆表面接触,因产出水中含有H CO-、CL-、K+、Na+、Ca2+等腐蚀性离子和细菌产物。
因此腐蚀性磨损必然会发生。
腐蚀条件下的磨损比单纯的机械磨损更为严重。
孤岛油田产出液具有矿化度较高、腐蚀速率高的特点,其中矿化度为10196mg4,CL-含量7831mg4,PH值呈弱酸性,腐蚀速率在0.51mm/a。
杆管腐蚀明显的单元主要有河10、河68、河146等断块。
1.3 井身结构及杆管失稳因素(1)斜井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和油田开发的需要,定向斜井不断增多。
这些井的井身轨迹由于本身就为一条斜线,使得抽油杆在这种斜井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必然会与油管产生接触,从而造成摩擦磨损。
统计2011年出现偏磨情况的189口井中,斜井43口,侧钻井16口,直井130口。
浅析杆管偏磨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建议

浅析杆管偏磨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建议摘要:通过对杆管偏磨失效油井的调查分析,总结杆管偏磨的特点,分析杆管偏磨的影响因素。
在掌握杆管偏磨原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防治杆管偏磨的技术原理。
关键词:杆管偏磨防治技术应用在有杆泵抽油系统工作中,抽油杆和油管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摩擦,抽油杆与油管摩擦区域存在接触应力,使表层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界面层和氧化层被破坏,新生表层露出。
部分金属发生胶合,在切向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破坏,最后导致金属沿表层深部发生破裂,引起油管、抽油杆的失效,造成油井停产减产,缩短了油井免修期,影响了原油产量。
一、偏磨的特点通过对马仙采油厂和冷湖油田管理处采油作业区有杆泵井现场调查,发现管、杆偏磨具有以下特点:1.有杆泵抽油井中管、杆偏磨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对35口有杆泵抽油井的调查,在每根抽油杆上都可以看到磨损的痕迹,其中抽油杆接箍或本体被磨去2mm以上的严重偏磨井有28口,占80%。
直井和泵挂在造斜点以上的斜井中严重偏磨井所占比例低,为36.2%;泵挂在造斜点以下的斜井中严重偏磨井所占比例高,为87.5%。
2.杆管偏磨的深度主要发生在杆柱底部至泵上300m的范围内。
从偏磨的深度范围来看,无论直井还是斜井,管、杆偏磨多发生在杆柱底部泵上300m的范围内,在28口严重偏磨井中,有20口井的偏磨发生在这一范围内,占71.4%;3口泵在造斜点以下的斜井中,造斜点附近100m范围内的偏磨较其它部分严重。
高含水、深泵挂环境下,油管偏磨点位置普遍上移,如目前在南八仙采油区已经上移至泵上30-70%处,出现全井偏磨的现象。
3.杆管偏磨的部位一般在同一侧,抽油杆接箍比本体偏磨严重。
据统计,在35口偏磨的油井中,抽油杆接箍全部存在偏磨,而本体偏磨严重的占80%,接箍磨损严重的杆段所对应的油管都存在明显磨损。
4. 杆管偏磨形貌主要表现。
抽油杆接箍或本体一侧被磨平,严重者可将抽油杆公扣磨平,油管表现为内壁被磨出一条平行于轴心的凹槽,甚至被磨出一条裂缝。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抽油井杆管防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作为杆抽油体系中的关键设备,抽油杆是抽油泵和抽油机实施载荷承受与运动传递的根本构件。
在中国的油田开发中,还占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运用有杆泵机械采油,这部分井在采油经过中,广泛存在着杆管偏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需要使用科学的措施给予防治与治理,从而把油井的采油效率提高。
标签:抽油杆;油管;防偏磨;原因;对策0 引言随着油田持续深入开发,渐渐上升的综合含水,在长期的应用经过中,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损愈来愈严重,造成偏磨井的数量愈来愈多,而且分布相对多,这样要进行维修就相对困难,依据抽油机井管杆偏磨的资料,凭借抽油杆受力分析结果,对抽油机井发生管杆偏磨的机理进行全面地分析,提出真实有效的防治方法;井下设备减缓损坏,让检泵工作量与管杆更换成本降低了,把开发效益提高的意义重大。
1 抽油井管杆偏磨因素分析在有杆抽油体系中,在油管中抽油杆的运动和油管本身的运动状况特别繁杂,这种运动会引发抽油杆和油管内壁的猛烈摩擦,导致抽油杆本体和接箍磨穿,油管磨损裂缝,导致杆管报废。
随着这些年来油管泄油锚的运用,在高含水期,几乎是因为大泵与高参数的影响,导致了频繁躺井,缩短检泵周期,就算锚定泵上油管,但在关闭游动凡尔,打开固定凡尔时,油管向上运动出现螺旋弯曲,抽油杆下行时上行摩擦螺旋弯曲,也会引发抽油杆接箍和油管内壁的摩擦。
在锚定油管而且处于拉伸状态下,柱塞下行中抽油杆螺旋弯曲也会导致管杆偏磨,并且这种弯曲、偏磨一般出现在泵以上几百米的管柱区域内。
在抽油机井进行生产时,抽油杆的综合拉力或综合重力形成了一个水平分力。
在水平分力的功能下,油管与抽油杆接触,形成摩擦。
在弯曲度相对小的位置,油管内壁与抽油杆接箍形成摩擦,相对大的油管偏磨面积,磨损相对轻。
而弯曲度愈大的位置,不但油管内壁和抽油杆接箍形成摩擦,油管内壁和抽油杆杆体也出现摩擦,油管相对小的偏磨面积,对出现严重的磨损。
抽油管柱没有锚定的,在每个冲程中,油管要承受液柱压力功能在柱塞上的载荷,上冲程时,转换到抽油杆上的液柱载荷,突然消失的液柱载荷,当交变载荷超过必然的限度后,收缩油管并由于弯曲效应而弯曲,导致抽油杆上行偏磨。
锦州油田油井偏磨的治理

锦州油田油井偏磨的治理权崇国【摘要】油井偏磨的因素包括井斜,抽油杆、管受力弯曲,油井工况变化,产出液变化等。
针对锦州油田油井偏磨问题,从油井偏磨因素入手,通过合理确定油井泵挂深度、消减油管蠕动、减少抽油杆偏磨和合理调整生产参数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实现了油井的偏磨治理,达到了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12-12,13)【关键词】抽油杆;管杆偏磨;油管锚定;检泵【作者】权崇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锦州油田锦16块转入二元驱后产出液黏度逐渐增加,油井管杆偏磨井数不断增加,偏磨情况越来越严重。
管杆偏磨不仅造成油井产量下降或躺井,使油井维护性工作量增加,而且当管杆断脱后增加了作业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据统计,锦州采油厂近3年平均每年有维护性作业井300口,由于偏磨原因造成检泵井151口,占总维护性作业的5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管杆偏磨已经成为影响该厂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油井抽油杆偏磨的治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抽油杆在油管内做上下往复运动,由于井斜等原因造成抽油杆柱弯曲,在弯曲处抽油杆与油管内壁发生摩擦,不断的摩擦过程中管杆逐渐磨损,随着磨损程度的加剧,将直接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偏磨主要危害为:造成抽油杆断脱;造成油管漏失;偏磨产生的铁屑卡泵;作业时卸油器投不开造成作业污染。
(1)井斜引起偏磨。
井斜是油井偏磨的主要原因,当抽油杆在斜井中做上下往复运动时,由于拉力和重力产生了水平合力Fx(F Sinθ),当管杆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在Fx的作用下产生摩擦力,夹角θ越大摩擦力越大,管杆磨损越严重。
(2)抽油杆、管受力弯曲。
抽油杆在下冲程时中性点以上部分受拉力呈拉伸状态,中性点以下部分因为各种阻力发生弯曲变形,与油管偏磨。
油管在上冲程时,泵筒受到的是自身重力和管外液体压力作用,而下冲程过程中又会受到管内液柱的压力,随着受力情况的变化产生蠕动,发生管杆磨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偏磨技术在锦150块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摘要]锦150块受钻井影响,油井普遍存在井斜大问题,油井井斜较大,导致油井管杆偏磨严重,油井断、卡、脱及管漏现象频繁发生,检泵作业频繁,生产周期缩短,作业成本增加。
针对这一问题,应用各种防偏磨技术,见到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偏磨效果评价锦150块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135-01
1 前言
锦150块作为采油作业五区唯一一个稀油注水开发区块,由于钻井时受地面地理环境因素制约,油井普遍存在井斜较大这一问题,此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区块油井后续生产。
由于油井井斜较大,导致油井管杆偏磨严重,区块油井断、卡、脱及管漏现象频繁发生,油井检泵作业频繁,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缩短,作业成本增加。
通过统计,锦150块在2006及2007连续2年所发生的检泵井中,因为断、卡、脱、管漏发生检泵40井次,占检泵总井次的88.8%,要打开延长锦150块油井检泵周期的突破口,就要遏制住区块油井断、卡、脱及管漏的发生。
经过分析及现场资料收集,发现锦150块造成断、卡、脱及管漏倒井的主要原因为油井井斜大,造成管杆偏磨严重。
通过区块34口井的全角变化率统计情况看,所有的井都存在偏磨问题,特别是部分油井全角变化率大于2.5度的有十几处甚至几
十处,这就说明下入井下的管柱因多处全角变化率大,而形成螺旋弯或“s”形弯。
锦150块油井每进行一次检泵作业,就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检泵周期短将造成成本浪费;(2)锦150块因为井深等诸多原因,平均检泵时间为5日,按单井平均日产2吨计算,平均一次检泵将影响原油产量10吨。
(3)油井频繁检泵,油井污染严重、作业区环保压力增大。
(4)部分油井由于受水驱影响,压力高,需带压作业,油井放喷时间长,投入较大。
截止到2007年12月,该块油井共计22口,正常日开井21口,平均日产液163吨/天,平均日产油95吨/天,综合含水41.7%。
2 油管与抽油杆的偏磨机理
2.1 井斜和套变
由于油井本身存在井斜,套变等井况因素,导致油管在井筒内发生偏移,而油管内抽油杆在重力的作用下趋于垂直,导致管杆接触磨损。
2.2 抽油杆弯曲
抽油杆下行过程中,受打开游动凡尔所需力、原油对抽油杆的摩阻及液击的影响,活塞以上抽油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弯曲产生中和点,中和点以上管杆发生接触磨损。
2.3 油管蠕动
在有杆泵抽油井中,活塞上行程时自由悬挂油管下部是弯曲的,并存在应力中和点。
蠕动原因是接泵筒的油管内部压力对油管产生
弯曲效应,油管内压力值是柱塞两端压力差乘以柱塞面积,因此,供油充足、动液面较高的油井,活塞两端压差小,油管弯曲较弱,而供液不足动液面低的井,活塞两端压差大,油管严重弯曲成螺旋形,每隔一定距离就与抽油杆接触。
2.4 含水率升高,产生腐蚀
当油井产液含水大于74.2%时,产出液由油包水型转换为水包油型,管杆表面也由亲油性变为亲水性,管杆表面失去了原有的润滑作用,管杆磨损加剧。
锦150块油井井斜大,井眼轨迹复杂,油层埋藏深,使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发生偏磨,偏磨产生的金属碎屑在沉积作用及生产管柱的往复作用下进入泵筒造成卡泵,同时偏磨最终导致油井杆断、脱、管漏现象发生而导致油井停产。
3 防偏磨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效果分析
为解决锦150块因管杆偏磨导致油井断、卡、脱及管漏倒井,检泵频繁的问题,自2008年起,我们采油作业五区一方面立足于作业区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与工艺大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针对偏磨问题综合应用各种防偏磨技术,并见到了一定效果。
3.1抽油杆抗磨接箍
抽油杆抗磨接箍,规格为ф25mm、ф22mm、ф19mm三种,表面采取特殊减磨和抗磨处理,由硬度较高的金属材质制造,可比普通抽油杆接箍提高耐磨寿命数倍。
最初我们是把抗磨接箍装在油井井斜较大的位置,在2008年及2009年油井检泵作业过程我们基本是全
井抽油杆接箍位置都下入抗磨接箍。
通过下入抗磨接箍,把原来抽油杆接箍直接与油管磨损改为抗磨接箍先与油管磨损,最后油管与抽油杆接箍磨损,这样,我们就人为的延长了油井生产时间。
以后倒井时,我们只要根据现场接箍磨损情况进行部分更换。
3.2 旋转井口装置
本产品为两级减速,减速比大。
当撞击杆转动时,推动棘爪向下,带动棘轮做圆周运动,并使蜗轮同轴的蜗杆旋转,蜗杆和蜗轮相互啮合,使得蜗轮转动,从而带动油管挂和油管做圆周运动。
如此循环,利用撞击杆运动作为动力,带动油管旋转,从而使得油管和抽油杆均匀摩擦,偏磨减小,延长了油管寿命。
应用井为锦150-17-119井。
该井泵挂深度为1760米,则管柱重量为1760×9.18公斤/米=16.1吨。
油柱重量约为16吨,共计32.1吨。
滚动轴承摩擦系数为0.0018,则摩擦力为32.1×0.0018=57.8公斤。
油管旋转器减速比为27×63=1701,如施加撞击杆0.5公斤外力,则油管旋转器输出端产生的力为0.5×701=850公斤远远大于57.8公斤,从而使整个油管柱旋转,达到防偏磨的目的。
3.3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装置
该产品工作原理是利用抽油机在带动抽油杆作上下往复运动过
程中,每一个周期(即一个冲次)均会出现负荷交变(即负荷差)。
利用负荷差产生的能量推动抽油杆旋转。
为实现这一工况,该产品设计有一弹性储能装置,它有将每一周期内抽油机释放的机械能储存起来,并在每一周期内释放能量。
通过一个被动式水平推动装置,
产生一个足以克服抽油杆与油管摩擦力的力矩。
力矩的着力点间接作用在一个抽油杆锁紧装置上。
这样,锁紧装置在力矩的作用下克服摩擦力带动抽油杆产生旋转。
3.4 内衬管(油管内壁由特殊耐磨材质组成内衬,增强抗磨性)。
进入2012年,受锦150块水井停注及下步开发需要影响,锦150块在区块开发上基本保持现状维持生产。
在油井检泵作业中,我们对偏磨严重、易卡油井试验应用内衬管,见到了一定的效果。
3.5 铁屑收集器、磁防蜡杆及超强防蜡增油器。
作业时下入合适深度油管及抽油杆上,起到收集铁屑及防蜡降粘的作用,同时有效防止了卡泵现象的发生。
4 结论及建议
4.1 综合防偏磨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治理管杆偏磨,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减少检泵井次,提高泵效和产量。
4.2 油管旋转装置能带动泵筒进行旋转,能使泵筒内表面磨损均匀,可减少泵的漏失。
与抽油杆旋转装置配合,可提高检泵周期、提高单井效能,延长抽油泵使用寿命。
4.3 复合型机杆泵保护装置具有防偏磨、减震、保护抽油泵及悬绳器功能。
4.4 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不是简单的防偏磨工具的组合,它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对油井井斜数据、抽油管、杆的受力状况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在2010年,我们将继续加深锦150块防偏磨技术研究,稳定并延长油井生
产周期,减少作业成本,争取在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上有所突破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愈启泰.愈启泰油田开发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美]c r 史密斯,等.实用油藏工程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