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模式整理

合集下载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数据库系统的三个层次:
1.外部模式(用户视图):外部模式是用户对数据进行操作时所看到的数据的逻辑表示,也是用户对数据的最终视图,其目的是对内部模式进行封装,使得用户能够透明地访问和操作数据库。

每个用户或应用程序可以拥有自己的外部模式。

2.概念模式(逻辑模式):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表示,也是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数据的结构、关系、约束、安全性等,它描述了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概念模式是面向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的,其主要任务是定义整个数据库的结构和规范。

3.内部模式(物理模式):内部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方式,包括表的存储结构、存储位置、索引方式等,以便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操作系统或文件系统实现数据的物理存储和管理。

内部模式与磁盘、文件等底层数据存储方式密切相关,一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生成。

数据库系统都有哪三级模式结构其优点是什么

数据库系统都有哪三级模式结构其优点是什么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三种模式分别是那几种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理解:
①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②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③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④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
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
①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②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③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理解:
①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②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
件。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其目的有:
①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②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组成部分以及具体含义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组成部分以及具体含义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组成部分以及具体含义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的逻辑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每一级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作用,协同工作以提供数据库系统的完整功能和灵活性。

外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最上层,也是与最终用户直接交互的层次。

它是用户对数据库中某个特定部分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表现为对数据的直观认知和使用方式。

外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和权限来定义,使得每个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数据操作和访问。

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可能只能访问与销售相关的数据,而一个财务人员则可以访问与财务相关的数据。

外模式的目的是隐藏底层数据的具体结构,简化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中间层,位于外模式和内模式之间。

它是对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描述。

概念模式定义了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主键、外键等约束条件。

概念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于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概念模式定义了图书、作者、出版社等实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概念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在外模式和内模式之间进行适配和转换,提供了从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到数据库底层存储的映射。

内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底层,是数据库实际的物理存储结构。

它是对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访问方式的描述。

内模式包括了数据的物理存储格式、索引结构、存储位置等信息。

内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存储空间的利用效率。

内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将逻辑结构映射到物理存储,以实现数据的高效访问。

例如,内模式可以定义数据表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包括使用什么数据结构存储数据、如何使用索引进行快速查找等。

综上所述,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外模式是与最终用户直接交互的层次,定义了用户对数据库的直观认知和使用方式;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系统的中间层,定义了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内模式是数据库实际的物理存储结构,定义了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访问方式。

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

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

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篇一:我在一家小公司做数据管理的工作,就像一个数据世界的小管家。

这数据啊,就像是住在一栋特别的大楼里,这大楼就是数据库,它有着非常有趣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就像大楼里有着不同的楼层规划和连接通道一样。

先来说说这三级模式结构吧。

最顶层是外模式,这就好比是大楼里给每个住户定制的专属小套房。

每个用户看到的和用到的数据就像是这个小套房里的布置,只展示他们关心的部分。

比如说,我们公司的销售部门就只关心客户的购买信息、联系方式这些数据,对于数据库里其他复杂的库存管理数据,他们就像看不到隔壁房间的布置一样,不需要去关心。

外模式就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整个数据库里挑选出一部分数据,以一种方便他们使用的形式呈现出来。

中间层是概念模式,这就像是大楼的整体设计蓝图。

它描述了整个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规定了数据的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等基本规则。

就像大楼蓝图规定了哪里是客厅、哪里是卧室一样,概念模式规定了数据该怎么组织、怎么关联。

我们这些数据管理员就得根据这个蓝图来管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我常常对着这个蓝图挠头,想着怎么才能把这个数据大厦管理得井井有条呢。

最底层是内模式,这就像是大楼的内部装修细节。

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就像大楼的水电线路怎么铺设、墙壁怎么装修一样。

这是最底层的物理存储,涉及到数据怎么在磁盘上存储、怎么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等很具体的问题。

对于我这个数据管理员来说,有时候处理内模式就像是在摆弄一堆复杂的小零件,要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性能。

那这两级映射又是什么呢?就像大楼里的楼梯和电梯一样,是连接不同楼层的通道。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就像是每个小套房和大楼整体蓝图之间的连接通道。

它可以保证每个用户看到的数据是符合他们需求的,同时又能和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匹配。

当概念模式发生改变的时候,比如我们公司业务调整,要增加新的数据类型,通过这个映射,外模式可以不用大规模改动,就像大楼整体结构变了一点,但住户的小套房不用重新装修一样。

三级模式结构

三级模式结构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一、模式(Schema)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理解:①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②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③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④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①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②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③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理解:①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②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有:①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②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象对应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

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简述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内容。

简述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内容。

简述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内容。

数据库三级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数据库的三个层次: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组合和协调,实现了数据库的高效管理和使用。

1. 外模式:外模式也叫用户模式,是用户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面向用户的数据表示。

它是数据库中最接近用户的层次,用户通过外模式来操作和管理自己所需的数据。

外模式包括了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和查询的语法和语义。

每个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外模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外模式,这样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外模式的定义是建立在概念模式之上的,它通过视图来实现,用户只能看到和操作他们被授权的部分数据,对于其他数据是不可见的。

2. 概念模式:概念模式也叫全局模式,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整体的抽象表示。

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逻辑结构、关系和约束条件等,是数据库管理员和应用程序员所关注的层次。

概念模式中的数据是全局可见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和操作这些数据。

概念模式的定义是建立在内模式之上的,它可以看作是内模式和外模式之间的中介层。

概念模式的设计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3. 内模式:内模式也叫存储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库在存储介质上的具体实现。

内模式定义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索引结构、存储分配等细节。

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底层,直接与存储介质进行交互。

内模式的设计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效率和访问效率等因素,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内模式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无法直接访问和操作内模式中的数据,只能通过外模式来进行。

总结起来,数据库三级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分为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三个层次。

外模式是用户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内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由著名的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者EdgarCodd提出的。

虽然它在1974年就被发表,但现在它仍然是全球多数数据库系统的实现基础。

三级模式结构的定义,让数据库能够成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且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影响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三级模式结构,也称为Edgar Codd模式,将数据库系统抽象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外部层、概念层和内部层。

外部层是和用户以及应用程序直接交互的一个层次,其中包括用户定义的表和属性,以及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

它可以轻松地以不同的风格来定义,并且可以被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

概念层位于外部层之上,用来将外部层中的抽象数据模型转换成物化的表。

最后,内部层,也称为存储层,是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一个层次。

它是数据在真正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可视化形式,也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基础。

在三级模式结构的实现中,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种抽象层,称为模式实例,它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抽象成模式和实例的形式。

因此,外部层可以以模式实例的形式来表达数据,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查询和管理数据。

模式实例同时也允许用户和应用程序,使用更抽象的方式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基于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具有一系列好处,首先它可以明显提高开发效率。

在三层模式结构的实现中,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资源。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外部层中的模式实例,从而在构建该应用程序的同时,其他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该模式实例,而无需重复开发过程。

另外,数据库系统基于三级模式结构,在管理数据方面也会非常有效。

这是因为,三级模式结构将数据库分解成几个层,使得数据可以高效地存储和管理。

而且,抽象的概念层和外部层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层,从而防止用户恶意访问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

最后,三级模式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

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1、模式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

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Description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2、外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简称DB)是一个共享的数据集合,集合中的数据彼此之间相
互联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模式?
数据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结构的一种表示形式,它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方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最早是在1971年由DBTG给出,1975年列入美国ANSI/X 3/SPARC标准,它是一种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体系结构并对构造系统的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3、为什么要设计数据库的三级模式,这样不是增加了系统的开销了么?即这样设计的目的
是什么?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级抽象,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使用户能够逻辑地处理数据,而不必考虑数据的实际表示与存储方法。

为了实现三个抽象层次的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中提供了两次映射,即外模式到模式的映射和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用以描述不同模式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其中外模式到模式的映射定义了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定义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正是由于这两种的映射机制,使数据和程序能够保持物理的独立性和逻辑的独立性!这样有两个好处①使数据更加的安全了②使应用程序的维护工作大大的降低了!
4、三级模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分别的阐述!
①模式:又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
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