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地理 人口专题复习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综合题1、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甲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2、读“2000年和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___________。
(2)说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表____、____的趋向性。
(2)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密集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3)从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材料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因素。
(2)三亚市流动人口____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
主要原因为(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4.83%。
材料二:下图为“2014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三: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人口迁移给迁出地带来了哪些影响?(3)针对材料三反映出的人口问题,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
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考点【会考必备!】

地理下册考点专题十六1.人口增长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人口死亡人口出生人口-×1000‰ 人口机械增长率=总人口迁出人口迁入人口-×1000‰ 人口增长率=总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机械变动人口 ×1000‰、 2.工业化之前为人口低增长阶段,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工业化初期为人口高增长阶段,其特征是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中后期为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特征是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缓慢;后工业化时期为地增长阶段,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略有缩小。
3.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各方面。
4.少年儿童人口:0-14,劳动人口:15-64;老年人口65以上5.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等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等男性数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约为103-107。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老年,女性数量往往会超过男性。
6.人口的文化构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7.人口金字塔按形状分为增长型、稳定型、缩减型。
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为增长型,发达国家为稳定型或缩减型。
增长型缩减型稳定型8.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站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等于或大于10%,则属于人口严重老龄化。
9.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10.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11.专题十七1.人口分布与迁移主要有三种趋势:向平原集中;向沿海集中;向城市集中。
2024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构成及人口容量人口增长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人口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我们称为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能 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 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增长型(年轻型)
增长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
金字塔形,表明少年儿童人口 占总人口比重大,预示着未来 人口的发展趋势是增长的。
基础梳理:考点二
人口金字塔 稳定型成年型)
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相
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出 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来 人口的发展趋势是稳定的。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1年年末中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 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3、人均消费水平
当资源环境条件相对固定时,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 量不同。消费水平越高,资源和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 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4、地域开放程度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37.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但 日本目前有1.26亿人口。其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 都要从海外进口。
中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 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 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 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 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 准,2021年,中国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8)(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8)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安徽10.53四川12.76辽宁10.22江苏12.25广西9.29天津11.46浙江9.2山东10.98河南8.93上海10.64北京8.58湖南10.57广东7.24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位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
伊朗波斯湾沿岸南段为山地,岸线平直,海岸陡峭;西北段为狭长海岸平原,岸线较曲折,多小港湾。
波斯湾海底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目前多通过海运输出。
下图示意波斯湾地理位置。
(1)伊朗波斯湾沿岸西北部海域水深较浅,解释其原因。
(2)与伊朗波斯湾沿岸南段相比较,推测西北段人口密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3)简述波斯湾石油多通过海运输出的优点。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市位于温哥华岛的南端,周边地区森林茂密、河湖众多,城市秀美宁静,素有“花园城市”之称。
上海高二地理复习课件

上海高二地理复习课件上海高二地理复习课件:掌握地理知识,探索自然奥秘引言:在人类与自然的对话中,地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揭示了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奥秘,也阐述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上海高二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共同探索我们的地球家园。
一、地球科学1、地球的构造与运动: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板块运动及地震的产生机制。
2、地球的年龄与地质年代:掌握放射性元素测年法、相对年龄法和磁性年龄测定法等多种测定方法。
3、自然地理现象:学习河流、湖泊、山脉、峡谷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演变。
二、大气环境1、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理解气候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2、全球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熟悉全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布。
3、气候变化: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水文地理1、河流与湖泊:了解不同类型河流和湖泊的特征、分布及水文循环。
2、地下水: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储存和运动规律,以及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
3、海洋环境:探讨海洋环流、海平面变化、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四、地貌与土壤1、地貌形成与演变: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机制,掌握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山岳地貌等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与演变。
2、土壤与生态系统:了解土壤类型、特性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理解土壤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
五、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何引发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污染、气候变化等。
2、工业与城市发展:探究工业布局、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如何影响地理环境,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3、农业活动与生态环境:了解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消耗和农业污染等,以及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实践,如低碳生活、生态保护和绿色出行等。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问题。
【1】对于该国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贫困B.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比重高C.政局不稳,战乱频繁D.灾害频发,危害重大【答案】B【解析】该国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因老年人口比重高,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项正确。
【2】对于该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壮年劳动力不足B.国防兵源不足C.社会养老负担较重D.高科技人才大量外流【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会导致高科技人才外流,故选D项。
【考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2.下面是浙江省部分地市近两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人口增幅:温州>宁波B.人口再生产类型:宁波过渡型,舟山现代型C.年均自然增长率:衢州<丽水D.年均增长率:嘉兴<杭州【答案】D【解析】由图中年均增长率折线可看出,温州增幅小于宁波,A错;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的数值特征判断的,而图中并未显示宁波和舟山的“三率”数值,故无法判断,B错;图中的年均增长率=年均自然增长率+年均机械增长率,故衢州和丽水的年均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C错;嘉兴和杭州的年均增长率可从图中直接判读,D正确。
【2】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201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B.温州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吸引大量外来人口C.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D.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最小,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承载力无关【答案】B【解析】杭州为浙江的省会,常住人口增多,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A错;温州乡镇企业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从而使温州的人口增长率较高,B正确;丽水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人口大量迁出导致的,C错;舟山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是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岛屿之间交通不便,且岛屿上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故常住人口少,D错。
高二地理人口知识点

高二地理人口知识点人口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了解人口的数量、分布、组成以及变化趋势对于研究地理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二学生所需掌握的人口知识点,包括人口数量与增长、人口分布、人口组成以及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等。
一、人口数量与增长1. 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整个国家的居民总数。
统计人口数量的方法主要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普查是指对全体人口进行统计调查,一般每隔几年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则是通过统计样本数据,再进行推算得出人口数量。
2. 人口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计算人口增长率的公式为:(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净迁移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其中,净迁移人口数是指(移入该区域的人口数-移出该区域的人口数)。
二、人口分布1. 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在全球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多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带,如东亚、南亚和西欧等。
同时,人口分布也受到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人口分布也存在差异。
2. 人口聚集区与人口稀疏区人口聚集区是指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如城市和沿海地区;人口稀疏区则是指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如荒漠和高山地带。
人口聚集区往往是经济、文化等中心地带,发展相对较好,而人口稀疏区则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发展相对较弱。
三、人口组成1.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不同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的情况。
常见的人口结构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
通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数量和比例,为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依据。
2.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的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养老保障等方面都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
四、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对人口的影响经济发展对人口数量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环境恶化 3. 积累少,影响发展
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
1953 2000
1982 2010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什么已经进入现代型?
5 我国人口问题、人口政策
主要人口问题
(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4).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2亿多)
②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①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 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 压力,带来就业困难、 交通拥挤、居住困难 等问题。
5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首要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水资源影响最明显); 2、科技发展水平; 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撒哈拉沙漠
西伯利亚 高原高山
寒带
加拿大
沙漠
青藏高原
沙漠草原 大自流盆地
亚马孙河 热带雨林
我国人口分布
西北部:人口稀疏。 (藏北高原为无人区) 1、人口地理分界线 2、分布特点 3、原因
东南部:人口稠密。
2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分布特征
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
分布特点——极不平衡 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水资源: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条件
思考: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这些地区 人口稠密的原因是什么?
1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
东亚 南亚 西欧
地域范围
自然条件
经济水平
中国东部、朝鲜 平原丘陵地形;
半岛、日本
亚热带、温带季 风
印度、孟加拉国、 平原低平高原地
斯里兰卡、巴基 形;热带季风;
过湿人口稀少 少
人口密集。
从自然条件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地形);亚热 带、温带(温度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原因:热量、水分适中,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非常适宜。
4 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
形式 劳务迁移
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难民迁移 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等迫使人口向安全地域的迁移。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B)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地形 地势
气候
水资源、 海陆位置
生产力水平 开发历史
平原密集; 温带和亚热带 沿河沿湖沿 经济发达的 人口增长有
山区稀少 的湿润和半湿 海及绿洲密 地区(如城 惯性,开发
润人口密集; 集;
市,沿海) 早的地区,
过冷过热过干 干旱地区稀 人口密集 长期的繁衍,
主要衡量指标:人口性别比—— 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
人口性别比失衡:影响婚姻、家庭、社会的稳定, 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种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缩减型人口金字塔
稳定型人口金字塔
1993年也门人口金字塔(增长型)
发达国家:稳定型、缩减型 发展中国家:增长型
4 二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
智力迁移 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的差异
•资源开发吸引的移民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移民 •生态移民
荒漠化与移民(生态移民)
人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
人口迁移是主
口
要的,经常起
迁
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 作用的因素,
移
是人口迁移的
的
政治因素
基本动因。
主
要
如:战争、迁都、政策……
原
因
社会文化因素
如:宗教、教育、婚姻家庭……
自然环境因素
如:气候、水、环境、土壤……
人口迁移的影响
总体:①调整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②加强民族融合
和文化交流; 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对迁 出地
对迁 入地于加强与外界的经济、 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
①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 流失。
②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斯坦东部
水热条件特好。
历史悠久。传统水田农业生 产地域;世界主要工业地带。
历史悠久。传统水田农业生 产地域。
60°N以南欧洲部 温带气候;平
分
原广阔
工商业和交通发达。工业集 中地区。
北美 美国东半部、加 温带气候,平原 世界生产力水平最高地区。
东部 拿大东南部
丘陵地形
开发历史较短。
世界人口稀少地区
3 人口构成重要指标:年龄构成、性别构成
(1)人口年龄构成
少年儿童人口:0—14岁 劳动(成年)人口:15——64岁 老年人口:65岁以上
人口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等于7%.
人口严重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等于10%.
(2)人口的性别构成
正常情况:人口出生时的性别比约为103—107
第五篇:人口 考点梳理(识记与理解)
一 人口增长 二 人口分布与迁移
一 人口增长
1 衡量人口增长的基本指标 2 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3 人口构成重要指标 4 二类国家人口问题 5 我国人口问题、人口政策
1 衡量人口增长的基本指标(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
2 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教材P.3图《人口 发展模式》
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增长速度
工业化 之前
低增长
高
高
低
慢
工业化
初期 高增长 缓慢下降 快速下降 快速上升
快
工业化 中后期
增长下降 快速下降
缓慢下降
开始下降
趋缓
后工业
化时期 低增长
低
低
低/负增长
慢
规模 小 迅速扩大 大 稳定/缩小
做一做:
(2011年高考题)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 生一定的影响。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D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
二 人口分布与迁移
1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 2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分布特征 3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 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 5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西 欧
北
美
东
亚
部
洲
东
南亚
部
气候:中低纬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地形: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东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1、地势低平,多平原; 2、沿海,季风气候区,暖湿 3、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
西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1、多高山、高原,地势高; 2、内陆,气候干旱或高寒。 3、经济落后,交通条件差;
最基本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 地势
气候
水资源、 生产力水 开发历史 海陆位置 平
交通
影响最显著
发达国家
人口金字塔类型 稳定型、缩减型
1. 人口老龄化 主要人口问题 2. 人口负增长
导致原因
生产力水平高、 社会保障福利好
1. 劳动力不足,影响 引发的社会问题 发展
2. 青壮年负担过重
采取的措施
1. 鼓励生育 2. 推迟退休 3. 接纳移民
发展中国家
增长型
1. 少年儿童比重大, 人口压力大
2. 自然增长快 生产力水平低、 贫穷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