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口协议》word版

合集下载

【最新文档】腾达路由器无线网设置-范文word版 (2页)

【最新文档】腾达路由器无线网设置-范文word版 (2页)

【最新文档】腾达路由器无线网设置-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腾达路由器无线网设置
腾达路由器无线网设置
步骤一:连接好线路
1.电话线入户的用户(请准备2根短网线)
2.将电话线(比较细的那根线)接猫的line口(比较小的那个口),猫分出来一根网线接路由器的WAN口,
3.再找一根短网线,一头接电脑,一头接路由器1/2/3/4任意接口,常见接线方式如下图:
4.注意:路由器正常工作状态下指示灯SYS闪烁,WAN口常亮或闪烁,
1/2/3/4口中与电脑相连的端口常亮或闪烁。

步骤二:直接网线接入的用户
1.将入户的宽带线接路由器WAN口,再找一根短网线,一头接电脑,一头接路由器1/2/3/4任意接口,常见接线方式
2.路由器正常工作状态下指示灯SYS闪烁,WAN口常亮或闪烁,1/2/3/4口中与电脑相连的端口常亮或闪烁。

步骤三:配置好电脑
1.将电脑上的本地连接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
2.Windows XP系统IP地址设置(如下)如何给电脑设置IP地址
3.1、右键点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按如下操作打开本地连接属性:
4.、双击“Internet 协议(TCP/IP)”:
4.、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确定”即可:。

(完整word版)DLT645-2007通讯规约说明

(完整word版)DLT645-2007通讯规约说明

DL/T645—2007通讯规约协议说明目录一、DL/T 645-2007通讯协议简介二、数据链路层格式说明三、数据标识说明四、(应用层)命令、返回格式说明五、命令字、特征字、错去信息字说明六、DTTD三相多功能电表应用数据标识七、负荷记录传输格式八、通讯功能实现实例一、DL/T 645-2007通讯协议简介本标准是为统一和规范多功能电能表与数据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的物理连接和协议。

信息量的确定以DL/T 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为依据。

本标准的实施将规范多功能电能表的通信接口,有利于计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对用电管理部门改革人工抄表,实现远方信息传输,提高用电管理水平起到推进作用.该部分标识码适用于0.5S级三相多功能电表.二、数据链路层格式说明本协议为主-从结构的半双工通信方式。

手持单元或其它数据终端为主站,多功能电能表为从站。

每个多功能电能表均有各自的地址编码。

通信链路的建立与解除均由主站发出的信息帧来控制。

每帧由帧起始符、从站地址域、控制码、数据域长度、数据域、帧信息纵向校验码及帧结束符7个域组成.每部分由若干字节组成。

1.1字节格式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 11位。

其传输序列如图7。

D0 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 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图1字节传输序列1.2帧格式图21.2.1帧起始符 68H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 68H=01101000B.1.2.2地址域 A0~A5地址域由 6 个字节构成,每字节 2 位 BCD 码,地址长度可达12位十进制数。

每块表具有唯一的通信地址,且与物理层信道无关。

当使用的地址码长度不足 6 字节时,高位用“0”补足 6 字节。

通信地址为广播地址,只针对特殊命令有效,如广播校时、广播冻结等。

广播命令不要求从站应答.地址域支持缩位寻址,即从若干低位起,剩余高位补AAH作为通配符进行读表操作,从站应答帧的地址域返回实际通信地址。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Word版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Word版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V)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缩略语 (1)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4.1 OTN系统的组成 (4)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4.3 OTN网络分域 (5)4.4 OTN网络参考点 (5)5 接口要求 (6)5.1 OTN接口结构 (6)5.2 OTN帧结构 (8)5.2.1 OTUk 帧结构 (8)5.2.2 ODUk 帧结构 (8)5.2.3 OPUk帧结构 (8)5.3 OTN开销 (9)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5.3.2 OTUk、ODUk和 OPUk的开销 (9)5.3.3 开销描述 (10)5.4 维护信号 (11)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5.4.2 OTUk维护信号 (12)5.4.3 ODUk维护信号 (12)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6.3 OPUk虚级联 (18)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6.4.1 SDH业务 (18)6.4.2 OTUk业务 (18)6.4.3 以太网业务 (19)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7.1 设备类型 (19)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7.1.4 OTN光电混合交叉连接设备 (22)7.2 设备功能要求 (23)7.2.1 业务接口适配功能 (23)7.2.2 线路接口处理功能 (23)7.2.3 ODUk调度功能 (23)7.2.4 光复用段和传输段处理 (23)7.2.5 OCh调度功能 (23)7.2.6 OTN开销处理 (24)7.3 OTU光接口参数 (24)8 ROADM设备技术及管理要求 (25)8.1 ROADM设备技术要求 (25)8.1.1 ROADM设备上下波能力 (26)8.1.2 ROADM设备的光波长区分配 (26)8.1.3 ROADM设备性能要求 (26)8.2 ROADM设备管理要求 (27)8.2.1 功率管理功能 (27)8.2.2 波长管理功能 (27)9 系统性能要求 (28)9.1 假设参考光通道 (28)9.2 误码性能 (28)9.3 抖动和漂移特性 (29)9.3.1 OTN网络接口的输出抖动 (29)9.3.2 OTN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 (29)10 OTN保护要求 (30)10.1 通用要求 (30)10.1.1 拖延计时器 (30)10.1.2 等待恢复时间 (31)10.1.3 操作类型 (31)10.1.4 APS 信令通道 (31)10.1.5 倒换类型 (31)10.1.6 倒换性能 (31)10.2 OCh 1+1保护 (31)10.3 ODUk 1+1SNC保护 (32)10.3.1 固有监视SNC/I(可选支持) (32)10.3.2 非介入监视SNC/N (32)10.3.3 子层SNC/S(可选支持) (32)11 监控通道要求 (32)11.1 光监控通道(OSC)要求 (33)11.2 电监控通道(ESC)要求 (33)12 OTN同步实现方式 (33)13 控制平面功能要求(可选) (33)13.1 控制平面基本功能要求 (33)13.2 路由功能要求 (34)13.3 自动发现功能要求 (34)13.4 连接类型 (34)13.5 保护恢复要求 (35)13.5.1 光层保护恢复类型 (35)13.5.2 电层保护恢复类型 (35)13.5.3 光电混合保护恢复要求 (35)13.6 控制平面可靠性要求 (35)14 网络管理要求 (36)14.1 网元管理功能 (36)14.1.1 故障管理 (36)14.1.2 性能管理 (38)14.1.3 配置管理 (40)14.2 子网管理功能 (43)14.3 DCN管理功能 (46)前言随着各种业务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大颗粒电路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同时适合传送多粒度、具备全业务的适配能力、强大的管理维护能力、高效的业务调度能力以及有效的保护恢复能力的OTN技术也已经成熟。

IDE接口协议(总8页)

IDE接口协议(总8页)

基于☞☝✌的✋☜硬盘接口卡的实现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技术的✋☜硬盘接口的设计。

该卡提供两个符合✌❆✌规范的接口,采用☞☝✌实现了两套✋☜接口功能,设计支持 ✋和✞●♦❒♋∙✌传输模式,文章侧重于介绍用☞☝✌实现✋☜接口协议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硬盘;✋☜接口引言∙∙∙ 本文采用☞☝✌实现了✋☜硬盘接口协议。

系统提供两套符合✌❆✌规范的✋☜接口,一个与普通✋☜硬盘连接,另一个与计算机主板上的✋☜接口相连。

系统采用☞☝✌实现接口协议,完成接口数据的截获、处理(在本文中主要是数据加密)和转发,支持 ✋和✞●♦❒♋  ✌两种数据传输模式。

下面重点介绍用☞☝✌实现接口协议的方法。

✋☜接口协议简介 ✋☜接口引脚定义∙∙∙ ✋☜(✋⏹♦♏♑❒♋♦♏♎ ❒♓❖♏ ☜●♏♍♦❒☐⏹♓♍♦)即❽电子集成驱动器❾,又称为✌❆✌接口。

表 列出了✌❆✌标准中✋☜接口上的信号。

其中,带❽❾的信号(如 ☜☜❆ )表示低电平有效。

❽方向❾是相对于硬盘而言,✋表示进入硬盘, 表示从硬盘出来,✋表示双向。

表1:IDE接口引脚定义1.2 IDE控制器的寄存器组主机对IDE硬盘的控制是通过硬盘控制器上的两组寄存器来实现的。

一组为命令寄存器组;另一组为控制/诊断寄存器,如表2所示。

特征寄存器中的内容作为命令的一个参数,其作用随命令而变。

扇区数寄存器指示该次命令所需传输数据的扇区数。

扇区号寄存器、柱面数寄存器(低、高)、驱动器/磁头寄存器三者合称为介质地址寄存器,指示该次命令所需传输数据首扇区的地址,寻址方式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C HS)”或“逻辑块地址(LBA)”方式,在驱动器/磁头寄存器中指定。

命令寄存器存储执行的命令代码。

当向命令寄存器写入命令时,相关的参数必须先写入。

命令写入后,硬盘立即开始命令的执行。

状态寄存器保存硬盘执行命令后的结果,供主机读取。

minidwep使用方法

minidwep使用方法

minidwep使用方法【原创实用版4篇】《minidwep使用方法》篇1Minidwep是一个用于WPA/WPA2破解的工具,它利用了WPA/WPA2协议的漏洞,通过字典攻击或暴力破解等方式来破解无线网络的密码。

以下是使用Minidwep 的基本步骤:1. 下载和安装Minidwep:可以在GitHub 上找到Minidwep 的源代码,并按照说明进行编译和安装。

也可以下载已经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并在命令行中运行它。

2. 启动Minidwep:在命令行中输入“minidwep”并按回车键即可启动Minidwep。

3. 选择攻击方式:Minidwep 支持字典攻击和暴力破解两种攻击方式。

使用字典攻击时,需要提供一个包含常用密码的字典文件,并设置攻击选项。

使用暴力破解时,需要设置攻击选项和密码复杂度。

4. 选择目标网络:在Minidwep 的界面中选择要攻击的无线网络,并设置攻击选项,如攻击方式、密码长度、字符集等。

5. 开始攻击:在设置好攻击方式和目标网络后,点击“Start Attack”按钮开始攻击。

攻击过程中,可以查看攻击进度和已破解的密码。

6. 获取密码:当攻击成功后,Minidwep 会将破解得到的密码显示在界面上。

此时,可以连接到目标网络并使用获取的密码进行验证。

使用Minidwep 进行无线网络破解是不合法的行为,只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

《minidwep使用方法》篇2Minidwep是一个用于WPA/WPA2破解的工具,它利用了Flash漏洞来实现对无线网络的破解。

以下是使用Minidwep的步骤:1. 下载和安装Minidwep:在官网上下载最新版本的Minidwep,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

2. 打开Minidwep:启动Minidwep 后,会看到一个简单的界面,包括一个用于输入命令的终端和一个显示结果的窗口。

3. 导入字典文件:在终端中输入“import wordlist.txt”命令,将字典文件导入到Minidwep 中。

【优质】台式电脑如何设置wifiword版本 (5页)

【优质】台式电脑如何设置wifi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台式电脑如何设置wifi篇一:台式电脑怎么设置无线网络??? ? | 浏览: 98967 ? | 更新: 201X-01-02 18:02????????台式电脑一般是没有无线网卡的,所以台式电脑通常都是通过网线物理连接路由器的。

虽然用有线有些影响美观,但不可否定的是用有线在稳定性和速度上较无线高出许多。

工具/原料??? 台式电脑无线路由器网线无线网络步骤一准备1. 1先用网线连接台式电脑的物理网卡接口上,网线另一端连接路由器的任意一个LAN口:2.168.1开头的,一般要手动更改IP。

2 一般情况下路由器默认的IP是192.168.1.1或192.168.0.1,所以如果你的网络不是以192.3. 3右击电脑桌面上的“网上邻居”,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4.再右击“本地连接”图标,选择“属性”命令:45. 5选择弹出对话框中的“Internet协议主(TCP/IP)”,单击“属性”按钮:6. 6然后将IP改成192.168.1网段,如192.168.1.111,最后一路“确定”即可:步骤二开始设置1. 1好了,下面开始通过这台台式电脑来设置无线网络了。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中输入192.168.1.253按回车,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单击“确定”按钮:篇二:台式机通过Wifi无线上网的方法台式机通过 Wifi 无线上网的方法摘要: 我们经常用手机、上网本、Ipad、Itouch、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无线上网,台式机是不是也可以无线上网呢,一般的台式机是没有无线接收功能的,所以。

《IC通讯协议介绍》word版

《IC通讯协议介绍》word版

IC相关通信协议的介绍什么是I2C总线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一种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

I2C总线产生于在80年代,最初为音频和视频设备开发,如今主要在各类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2C总线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简单性和有效性。

由于接口直接在组件之上,因此I2C总线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联成本。

总线的长度可高达25英尺,并且能够以10Kbps的最大传输速率支持40个组件。

(根据I2C的总线长度的不同和所挂组件的多少,这个传输速率是不同的,理论最大的传输速率是400Kbps).I2C总线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支持多主控(multimastering),其中任何能够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设备都可以成为主总线。

一个主控能够控制信号的传输和时钟频率。

当然,在任何时间点上只能有一个主控。

I2C总线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CPU与被控IC之间、IC 与IC之间进行双向传送,最高传送速率400kbps。

各种被控制电路均并联在这条总线上,任何时候时钟信号都是由主控器件产生。

I2C总线在传送数据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控制信号:起始信号,结束信号,应答信号起始信号:当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开始传送数据结束信号:当SCL为高电平时,SDA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结束数据传送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器件在接收到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器件发出低电平信号,表示已收到数据。

这个信号可以是主控器件发出,也可以是从动器件发出。

总之由接收数据的器件发出。

这些信号中,起始信号是必需的,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都可以不要。

I2C总线操作I2C规程运用主/从双向通讯。

器件发送数据到总线上,则定义为发送器,器件接收数据则定义为接收器。

(完整word版)MIPIDSI协议介绍

(完整word版)MIPIDSI协议介绍

一、MIPIMIPI(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是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的缩写。

MIPI (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是MIPI联盟发起的为移动应用处理器制定的开放标准。

已经完成和正在计划中的规范如下:二、MIPI联盟的MIPI DSI规范1、名词解释• DCS (DisplayCommandSet):DCS是一个标准化的命令集,用于命令模式的显示模组。

• DSI, CSI (DisplaySerialInterface, CameraSerialInterface• DSI 定义了一个位于处理器和显示模组之间的高速串行接口。

• CSI 定义了一个位于处理器和摄像模组之间的高速串行接口。

• D-PHY:提供DSI和CSI的物理层定义2、DSI分层结构DSI分四层,对应D-PHY、DSI、DCS规范、分层结构图如下:• PHY 定义了传输媒介,输入/输出电路和和时钟和信号机制。

• Lane Management层:发送和收集数据流到每条lane。

• Low Level Protocol层:定义了如何组帧和解析以及错误检测等。

• Application层:描述高层编码和解析数据流。

3、Command和Video模式• DSI兼容的外设支持Command或Video操作模式,用哪个模式由外设的构架决定• Command模式是指采用发送命令和数据到具有显示缓存的控制器。

主机通过命令间接的控制外设。

Command模式采用双向接口• Video模式是指从主机传输到外设采用时实象素流。

这种模式只能以高速传输。

为减少复杂性和节约成本,只采用Video模式的系统可能只有一个单向数据路径三、D-PHY介绍1、 D-PHY 描述了一同步、高速、低功耗、低代价的PHY。

• 一个 PHY配置包括• 一个时钟lane• 一个或多个数据lane• 两个Lane的 PHY配置如下图• 三个主要的lane的类型• 单向时钟Lane• 单向数据Lane• 双向数据Lane• D-PHY的传输模式•低功耗(Low-Power)信号模式(用于控制):10MHz (max)• 高速(High-Speed)信号模式(用于高速数据传输):80Mbps ~ 1Gbps/Lane • D-PHY低层协议规定最小数据单位是一个字节• 发送数据时必须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D-PHY适用于移动应用• DSI:显示串行接口• 一个时钟lane,一个或多个数据lane• CSI:摄像串行接口2、Lane模块• PHY由D-PHY(Lane模块)组成• D-PHY可能包含:• 低功耗发送器(LP-TX)• 低功耗接收器(LP-RX)• 高速发送器(HS-TX)• 高速接收器(HS-RX)• 低功耗竞争检测器(LP-CD)• 三个主要lane类型• 单向时钟Lane• Master:HS-TX, LP-TX• Slave:HS-RX, LP-RX• 单向数据Lane• Master:HS-TX, LP-TX• Slave:HS-RX, LP-RX• 双向数据Lane• Master, Slave:HS-TX, LP-TX, HS-RX, LP-RX, LP-CD3、Lane状态和电压• Lane状态• LP-00, LP-01, LP-10, LP-11 (单端)• HS-0, HS-1 (差分)• Lane电压(典型)• LP:0-1.2V• HS:100-300mV (200mV)4、操作模式• 数据Lane的三种操作模式• Escape mode, High-Speed(Burst) mode, Control mode•从控制模式的停止状态开始的可能事件有:• Escape mode request (LP-11→LP-10→LP-00→LP-01→LP-00)• High-Speed mode request (LP-11→LP-01→LP-00)• Turnaround request (LP-11→LP-10→LP-00→LP-10→LP-00)• Escape mode是数据Lane在LP状态下的一种特殊操作•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入一些额外的功能:LPDT, ULPS, Trigger•数据Lane进入Escape mode模式通过LP-11→LP-10→LP-00→LP-01→LP-00•一旦进入Escape mode模式,发送端必须发送1个8-bit的命令来响应请求的动作• Escape mode 使用Spaced-One-Hot Encoding•超低功耗状态(Ultra-Low Power State)•这个状态下,lines处于空状态 (LP-00)•时钟Lane的超低功耗状态•时钟Lane通过LP-11→LP-10→LP-00进入ULPS状态•通过LP-10 → TWAKEUP →LP-11退出这种状态,最小TWAKEUP时间为1ms•高速数据传输•发送高速串行数据的行为称为高速数据传输或触发(burst)•全部Lanes门同步开始,结束的时间可能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可编辑 第7章 无线接口协议 Jukka Vialén 7.1 概述 无线接口协议的作用是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无线承载业务(其中包括UTRA FDD或者TDD业务),关于无线承载业务我们已经在第2章进行了讨论。 位于物理层上面的协议层称为数据链路层(第2层)和网络层(第3层)。在UTRA FDD无线接口中,第2层又分为几个子层。从控制平面看,UTRA FDD第2层包含2个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层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层;从用户平面看,除了MAC层和RLC层外,还有两个依赖于业务的协议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和广播/组播控制协议层(BMC)。第3层包含的协议层即无线资源控制层(RRC)属于控制平面。其他网络层协议,例如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和短消息业务等等,因为对UTRAN是透明的,本书不作介绍。 本章首先介绍无线接口协议的整体结构,然后详细描述每个协议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功能。对任何一个协议,都要描述它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功能。在MAC层部分,对逻辑信道(MAC层提供的业务)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都做了详细解释。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MAC层和RLC层,我们定义了一个协议层模型来举例说明数据分组通过这些协议时的变化。在RRC层部分,介绍了RRC层的业务状态、主要功能和信令过程。在Release 4 和Release 5版本中没有对第2层和第3层协议的原理进行较大的改动,如第11章所述,在Release 5 版本中将HSDPA功能增加到Node B中新的MAC实体中。

7.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无线接口的整体协议结构[1]如图7-1所示。该图只包含了在UTRAN中可见的协议。 物理层通过传输信道向MAC层提供服务,传输数据的类型及特征决定传输信道的特征[2](传输信道的介绍参见第6章)。然后,MAC层通过逻辑信道给RLC层提供服务,逻辑信道的特征是由发送的数据类型决定的,这部分我们将在7.3节进行详细的介绍。 RLC层通过业务接入点(SAP)向高层提供服务;业务接入点用来描述RLC层处理数据分组的方式,例如在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功能的情况下,RLC如何处理数据分组。在控制平面上,RRC层使用RLC层的业务来传输信令。在用户平面上,无论是特定业务专用协议层PDCP或者BMC,还是其他高层U平面功能(例如,声码器)都使用RLC层的业务。RLC业务在控制平面里称作信令无线承载;而在用户平面业务没有使用PDCP层和BMC层协议的情况下称为无线承载。RLC层协议以三种模式进行操作——透明模式、非确认模式和确认模式。这些将在精品 可编辑 7.4节进一步地讨论。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只存在于分组(PS)域业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头压缩,提供的业务也称为无线承载。

图7-1 URTA FDD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广播组播控制协议(BMC)用来传送小区广播中心产生的无线接口消息。在3GPP规范Release 99版本中,唯一的广播业务是源于GSM系统的短消息小区广播业务。BMC层协议所提供的业务也称为无线承载。 RRC层也是通过业务接入点(SAP)将服务提供给高层(非接入层),业务接入点在UE侧和UTRAN侧分别由高层协议和Iu接口RANAP协议使用。所有高层信令(移动性管理、呼叫控制、会话管理等等)都被压缩成RRC消息在无线接口上传送。 RRC层通过RRC层和所有低层协议之间的控制接口配置低层协议实体的特征参数,包括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的参数。RRC层也使用相同的控制接口,如命令低层进行某种特定的测量,低层向RRC报告测量结果和差错就是通过该接口进行的。

7.3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5]中,逻辑信道映射为传输信道。MAC层还根据逻辑信道的瞬间源速率为各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TF)。传输格式的选择与接纳控制为每个连接定义的传输格式组合集紧密相关。

7.3.1 MAC层结构 MAC层逻辑结构如图7-2所示,包括三个逻辑实体:  MAC-b处理广播信道(BCH)。在每个UE中有一个MAC-b实体,在UTRAN中 (位于Node B)每一个小区有一个MAC-b实体。  MAC-c/sh处理公共信道和共享信道——寻呼信道(PCH)、前向接入信道(FACH)、精品 可编辑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公共分组信道(CPCH)和下行共享信道(DSCH)。在每个使用共享信道的UE中有一个MAC-c/sh实体,在UTRAN中(位于CRNC中)的每个小区有一个MAC-c/sh实体。需要注意的是,BCCH逻辑信道可以映射到BCH或者FACH两种传输信道。由于BCCH的MAC层信元头格式取决于传输信道所使用的信元头格式,图7-2给出了两种BCCH映射方式。因为PCCH没有MAC层信元头格式,MAC层只是按照RRC层的控制在给定时刻将从PCCH接收到的数据填充到PCH中。  MAC-d处理连接模式下分配给UE的专用信道(DCH)。在每个UE中有一个MAC-d实体,在UTRAN中(位于SRNC中)每个UE有一个MAC-d实体。

图7-2 MAC层结构 7.3.2 MAC层功能 MAC层功能包括: 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  根据瞬时源速率为每个传输信道(从传输格式组合集中)选择合适的传输格式。  UE内数据流间的优先级处理。对于不同的数据流,通过选择“高速率”和“低速率”传输格式实现优先级处理。  利用动态调度完成UE间的优先级处理。动态调度功能可以应用到公共和共享下行链路传输信道FACH和DSCH。  公共传输信道上UE的标识。公共传输信道(RACH,FACH或者CPCH)承载专用类型逻辑信道(DCCH,DTCH)数据时,UE的标识(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者UTRAN无线网络临时标识(U-RNTI))包含于MAC头中。  在公共传输信道上将高层PDU复用到传送到物理层的传输块集上,或者将高层PDU从来自物理层的传输块集上解复用出来。MAC层完成公共传输信道(RACH/FACH/CPCH)的业务复用。这是必须的,因为在物理层上不能完成业务复用。  在专用传输信道上将高层PDU复用到传送到物理层的传输块集上,或者将高层PDU从来自物理层的传输块集上解复用出来。MAC层也支持专用传输信道的复用。物理层复用可以完成包括不同QoS业务在内的各种业务的复用,而MAC层复用的对象是具有相同QoS参数的业务。物理层复用在第6章介绍。精品 可编辑  业务量监测。MAC层在接收RLC层PDU的同时,还接收在RLC传送缓冲区中的数据量的状态信息。MAC层将对应各传输信道的数据量与RRC设置的门限相比较,如果数据量太高或者太低,MAC层就向RRC层发送一个业务量状态的测量报告,另外RRC层也可以请求MAC层周期性地发送这些测量报告。RRC层利用这些测量报告来开始重新配置无线承载和/或传输信道的参数。  传输信道类型的动态切换。RRC层的切换决定动态地控制MAC层执行公共传输信道和专用传输信道间的切换。  加密。如果使用透明RLC模式承载无线业务,在MAC层的子层(MAC-d实体)上进行加密操作。加密是异或操作(与GSM和GPRS系统中的加密方法一样),数据与由加密算法产生的加密掩码相异或。在MAC层加密时,加密算法的时变输入参数(COUNT-C)在每个传输信道的TTI周期数据加密后累加1。根据传输信道配置的不同,TTI周期分别为10、20、40或者80ms。各无线承载单独加密。加密的细节参见3GPP规范TS33.102[10]。  为RACH发送提供接入业务级(ASC)的选择。为了支持使用RACH的不同优先级,需要在不同的接入业务级间分配PRACH物理层资源(如,FDD时为接入时隙和前导(preamble)信号)。ASC的最大数目是8。MAC层给出到达物理层的PDU对应的ASC。

7.3.3 逻辑信道 MAC层在逻辑信道上提供数据传输业务,逻辑信道类型集合根据MAC层提供的数据传输业务类型进行定义。逻辑信道通常可以分成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用来传输控制平面信息;业务信道用来传输用户平面信息。 控制信道包括:  广播控制信道(BCCH)。广播控制信道是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信道。  寻呼控制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是传输寻呼信息的下行信道。  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控制信道是在UE和RNC之间传送专用控制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建立该信道。  公共控制信道(CCCH)。公共控制信道是在网络和UE之间传送控制信息的双向信道,该逻辑信道映射到RACH/FACH传输信道。由于要求长型的UTRAN UE标识(U-RNTI,包含SRNC地址),因此即使接收消息的RNC不是当前UE的SRNC,该UE的上行链路消息仍然可以正确传送到其SRNC。 业务信道包括:  专用业务信道(DTCH)。专用业务信道是一个UE专用的,用于传输用户信息的点对点信道。该信道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存在。  公共业务信道(CTCH)。公共业务信道是点到多点的下行信道,向全部或一组特定UE传输专用用户信息。

7.3.4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精品 可编辑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如图7-3所示。

图7-3 上行和下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存在下列映射关系:  PCCH映射到PCH。  BCCH映射到BCH或FACH。  DCCH和DTCH可以映射到RACH和FACH,或者CPCH和FACH、RACH和DSCH、DCH和DSCH、DCH和DCH。  CCCH映射到RACH和FACH。  CTCH映射到FACH。

7.3.5 MAC层的数据处理实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MAC层的操作过程,图7-4给出了数据通过MAC层时MAC层的功能。为了使图比较容易理解,该图从网络侧传输实体的角度绘制,并省略了上行传输信道RACH和CPCH的处理过程。图中右边描述了当MAC层功能模块处理从DTCH或者DCCH逻辑信道接收到的数据分组时,MAC PDU的建立过程,MAC层功能模块如图中左边所示。在本示例中,MAC PDU由FACH传输信道承载。 从DTCH或者DCCH逻辑信道到达的数据分组首先触发MAC层中的传输信道类型选择功能。在本示例中,选中了FACH传输信道,然后复用单元添加一个C/T域用来指示数据产生的逻辑信道实体。对于诸如FACH这样的公共传输信道,总是需要有C/T域;而对于专用传输信道(DCH),仅当几个逻辑信道实体使用同一个传输信道时才需要C/T域信息。C/T域包含4比特,允许每个传输信道同时最多对应15个逻辑信道(‘1111’的C/T域值为预留)。FACH和DSCH的优先级标签(不包含在MAC PDU内)在MAC-d中进行设置,在将数据调度到传输信道上时由MAC-c/sh使用该标签。FACH的优先级可以按UE设置,而对于DSCH的优先级则可以按PDU设置。在Iur接口中(第5章)需要用流量控制功能来限制MAC-d和MAC-c/sh(可以置放在不同的RNC中)之间的缓冲区的大小。接收到从MAC-d来的数据后,MAC-c/sh实体首先增加UE标识类型(2比特)、实际的UE标识(C-RNTI 16比特,或者U-RNTI 32比特)以及目标信道类型域(TCTF,本例中为2比特),TCTF域用来区分映射到该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的类型(映射到FACH的逻辑信道类型可能是BCCH、CCCH、CTCH或者DCCH/DTCH)。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