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合集下载

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语文教学课件引言:语文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表达感情和思想。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修辞手法是一把锦上添花的利器。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一、比喻的修辞手法1. 概念解释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增强表达的效果。

2. 例子解析比喻常常运用在描述人、物、景象等方面,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形象地表达了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 "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这句话通过将眼睛与清泉进行类比,生动地描绘了眼睛的明亮和清澈。

3. 比喻的作用比喻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夸张的修辞手法1. 概念解释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夸张、更夺人注意,引起读者的共鸣。

2. 例子解析夸张常常运用在描述人、物、情感等方面,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他跑得飞快,像一道闪电":这句话通过夸大形容他的速度,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快速奔跑。

- "这个苹果大得能填满整个屋子":这句话通过夸大苹果的大小,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苹果的巨大。

3. 夸张的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三、比喻与夸张的运用技巧1. 灵活运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非刻板的应用,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目的进行灵活运用。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修辞手法。

2. 注意形象感受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关键在于形象感受。

我们在运用这些手法时,要注重描述的具体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细节和情感。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修辞手法学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表达

修辞手法学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表达

修辞手法学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表达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

比喻和夸张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有效地凸显文章的重点,增强表达的效果,为读者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或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读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增添文章的色彩。

比如我们常用的“犹如”、“如同”等词语就可以通过比喻来表达。

比喻的运用可以靠生活、事例和具体形象来支撑,例如我们可以说:“他的眼神如鹰一般锐利”,通过比喻鹰的锐利目光来形容他的眼神,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锐利眼神。

又比如:“她的笑容如春风,温暖了整个房间”,通过将笑容比喻为春风,传达出她的笑容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愉悦。

除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撑比喻外,还可以借用历史、文学、经典作品等,有效地追求效果,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比如:“他的忍耐力可以与圣贤相媲美”,通过借用圣贤来形容他的忍耐力,突出了他非凡的品质。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描绘和表达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夸大某一个特点、动作或情绪,以达到突出重点、强化印象的效果。

夸张可以让读者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夸张在表现事物或者情感时,经常会使用大量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以放大事物或情感的程度。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高兴得天上飘着糖果”、“我吃了一碗饭,吃饱了三天”,通过夸张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那种极度的高兴或饥饿。

夸张也可以用在描述事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一种情感上,比如:“那朵云彩像一朵白色的巨型棉花糖,悬挂在蔚蓝的天空中”,通过夸张的描绘,增加了那朵云彩的魅力和吸引力。

但是,夸张需要注意适度,过度的夸张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违和感。

因此在运用夸张时,要根据文章的风格和情感来进行选择和使用。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插入夸张表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比喻和夸张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张丽萍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张丽萍
【作者单位】保定市雄县雄州镇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5
【相关文献】
1.组合式比喻的结构类型及修辞作用 [J], 谭兴海
2.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现代汉语词典》比喻义计量研究之一 [J], 苏新春;赵翠阳
3.古汉语比喻特殊句式——兼论借喻与借代、比喻与比喻义的区别 [J], 闵秋洁
4.判断比喻句的"试金石"——《观潮》中的比喻句与疑似比喻句分析 [J], 杨美芳;张菜华
5.生物化学的教学难点与比喻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J], 陈明雄;郭劲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与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与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与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其中,比喻和排比是两种常见且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述和对比衬托,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本文将对比喻和排比的艺术运用和修辞效果进行解析。

一、比喻的艺术运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形容准确的效果。

比喻的艺术运用十分广泛,适用于各种文学作品、散文随笔以及商务文书等多种写作场景。

比喻的艺术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借物比喻。

将某个事物的特点比作另外一个事物,以凸显其特点或者达到说明的效果。

例如,把婉约的春水比作女子的柔情,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情感。

2. 借景比喻。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者具体场景,把事物的特点与这些景物进行类比,以展现事物的形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比如,写到夏日的大海,可以比喻成一个湛蓝无垠的宝石,以突显其广阔和神秘。

3. 借人比喻。

通过对人的外貌、行为、性格等特点进行类比,来形象地描绘事物的特点和表达观点。

比如,将一个人的笑容比喻成温暖的阳光,以表达他善良的内心和友善的态度。

1. 增强形象感染力。

比喻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2. 增加文采和艺术性。

比喻的修辞手法常常在文学作品和散文随笔中使用,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增加了作品的文采和艺术性。

3. 扩展思维空间。

比喻可以让读者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类比,拓宽思维的边界,让人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排比的艺术运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修辞效果,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排比的艺术运用常见于议论文、演讲稿和广告宣传等场合。

排比的艺术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同结构排比。

通过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排列,以突出修辞的效果和思想的递进。

写作中的比喻与象征总结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的方法

写作中的比喻与象征总结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的方法

写作中的比喻与象征总结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表达的方法修辞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样。

其中,比喻与象征作为修辞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文章添加深度和内涵。

本文将重点总结比喻与象征的运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通过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形成对比或者突出某种特点或含义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比喻的运用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比喻运用方法。

1. 拟人比喻: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

比如,"大海张开了宽阔的怀抱",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的广阔和辽阔。

2.明喻比喻:通过直接明确的比喻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到这个人的笑声是清脆而美妙的。

3.暗喻比喻:通过一种或多种隐喻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

比如,"月亮撒满了银光,犹如一面巨大的银盘悬挂在夜空中",通过描绘月亮的亮度和形状,使读者感受到月亮宽广辽阔的美景。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借助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更加抽象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可以使文章意义更加深远。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象征运用方法。

1. 动物象征:通过动物的特征和形象代表某种抽象的含义。

比如,"老虎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通过老虎的特征和行为来象征强大的力量。

2.物品象征:通过一种特定的物品来表示某种含义。

比如,"红色玫瑰象征着爱情和浪漫的情怀",通过玫瑰花的颜色和内涵,来象征爱情和浪漫。

3.自然象征:通过自然界的一些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的意义。

比如,"春天如同大地的脸庞露出了微笑",通过春天的特点和景象,来象征大地的喜悦和美好。

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和答题方式定义: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表达效果: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反复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

表达效果: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典型例句:(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3)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4)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他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穿过茫茫草原,他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淌过滚滚波涛,他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跨过皑皑雪山。

对比定义: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表达效果: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典型例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是用简单或熟悉的事物来解释深奥的事物,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像白色的羽毛一样轻轻的飘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河水清澈见底,像透明的蓝丝,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感情。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2)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并使文章经久耐用,不枯燥,使描写的事物有人情味,使文章更有趣,更通俗易懂。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行为的特征,生动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感到所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贴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能帮助到您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本文是关于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感谢您的阅读!
一、修辞作用
(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
以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
上的相似。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二)用来说明事理。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
性质上的联系。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用一段大
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
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二、运用原则
(一)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
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
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
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1)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
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采访她,
得满脸通红。(2)机器隆隆响着/含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
催眠曲
(二)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
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
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
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
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
面就是这样的例子:(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
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
炸了一颗原子弹。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
失了比喻的意义。
(三)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
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
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1)明净的末名湖犹如一面
照妖镜。(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3)这
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区辨]“像”、“仿佛”、“似的”的非比性有“像”、“仿佛”、
“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
(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
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