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合集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

编号2013190216 研究类型理论研究分类号学士学位论文(设计)Bachelor’s Thesis论文题目黄石市城市转型研究作者姓名肖华琴学号2009119010216所在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科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导师及职称王晓玲讲师论文答辩时间黄石市城市转型研究肖华琴(指导教师,王晓玲讲师)(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中国黄石 435002)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成果,认真总结黄石市这样一个以有色金属矿产开发为主要工业基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转型发展,黄石市在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民生问题、进行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举得了一定的转型发展成效。

但在转型发展中,资源枯竭城市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协调、解决就业难、环境治理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转型发展的步伐。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本文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采集近年来黄石城市转型发展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计算,得出黄石市城市转型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黄石城市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推进机制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推广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等应对措施,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黄石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drawing on the resources-exhausted cities with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some of the results, conscientiously sum up the Huangshi City in a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industrial base resource depletion problems faced by urba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Huangshi City in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livelihood issues, urban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both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But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the economy is small, uncoordinated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solv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and many other issues, these problems have constrained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ore directly refl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through the us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in transition development indicator systems, collecting the nondimensional Yellowstone urban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data processing and computing in recent years, come to Yellowstone urban transformation effect. On this ba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Huangshi City,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tourism, and response measures to promote green production and green living, the city embarked on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Huangshi City;resources-exhausted cities;Transformation目录1前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1.2理论基础1.3国内外研究现状1.4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2黄石市转型发展现状分析2.1黄石市发展基本成果2.2黄石市转型中的必然性2.3转型发展的现状3黄石城市转型效果评价实施3.1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评价体系3.2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3.3指标标准化处理3.4黄石市城市转型发展效果分析及评价4黄石市城市转型的几点思考和建议4.1 提高经济转型效果的对策4.2 提高环境转型效果的对策4.3 提高民生改善和城市建设转型效果的对策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黄石市城市转型研究肖华琴(指导教师,王晓玲讲师)(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中国黄石 435002)1.前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资源枯竭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到资源枯竭期的特有现象。

景德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

景德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

文献标识码 : A
景德镇 实现 资源枯 竭型城 市经济转型 的对策研究
朱云莉 邱,麟 (景 镇 瓷 院 西 景 镇 34;.德 市 济 易 员 ) , J 、 1 德 陶 学 ,江 德 30 2 镇 经 贸 委 会 . 33 景
摘 要: 景德镇是我 国唯一因瓷土矿 资源枯竭 而被确认 为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 根据景德镇市的 实际情 况提 出了景德镇 实现资源枯竭型城
为拥 有质纯 、 耐温性能好的优 质瓷土 , 从而推动 了陶瓷技术 的不 断进步 , 奠定了景德镇在 陶瓷领域 的领先地位 。 景德镇境内近 3 %的面积蕴藏着 瓷土矿资源 。 自清朝富窑 0 设立, 景德镇开始对 瓷土资源进 行规模开采 , 至今 已有 几百年的 历 史, 目前 已探 明的瓷土矿还 剩 9 O万 t 按 每年 l , O万 t的开采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0N 2 01 o. T RI RY & NAT ER TO URA S L RE OURC S S UDY E T
文章编号 : 0 - 832 1) - 0 0 1 3 7 5 ( 0 2 0 1- 2 0 0 0 1 中图分类号 : 20 F9 基金项 目: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 目 (09D110 ; 20ZR90 ) 景德镇市科技局 20 年软科学研究项 目 09
其他技 能普遍低下 , 岗失业人 员的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下 2 0 ~ 0 7年 , 景 德 镇 城 镇 登 记 失业 率 分 别 为 34 0520 . %,
4O 35 . %, . %。目前 , 全市国有资源 型企业 累计历史欠税 、 表外欠
息和不 良资产达 l. 7亿元 ;对国有资源型 困难企业进行破产 64
2 景德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瓷土矿及制瓷企业的数量及其从业人员减少,产值 降低 . 瓷土矿及制 瓷企业从 1 9 代 中期 的 36家急剧减 少到 9 0年 1 20 0 7年的 17家。生产 能力 5 t以上的较大瓷土矿 已经关 闭 5 万 1 3家。2 0- 0 7 , 0 5 20 年 景德镇瓷土矿 制瓷业产 值占全市 工业 总产

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全域旅游为方向的转型路径研究——以阿尔山睿智发展规划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全域旅游为方向的转型路径研究——以阿尔山睿智发展规划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全域旅游为方向的转型路径研究——以阿尔山睿智发展规划为例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称资源衰退型城市,指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自2008年,我国分三批公布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

阿尔山为第二批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正面临城市转型。

与传统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相比,森林资源因其具有可再生性和多功能性,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森林生态经济,其经济发展的替代产业的方向更注重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生态旅游成为其主要产业转型主要方向。

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转折点,是危也是机。

紧抓阿尔山转型机会窗口,构建睿智发展框架,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载体,建立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突破交通瓶颈,建设以圣水为主题的国际休闲养生度假圣地。

进一步建立目标实现评价体系,智慧动态调整发展策略。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转型、全域旅游、睿智发展、阿尔山1 阿尔山历史沿革与转型发展背景1.1.阿尔山历史沿革:依林而建、因林而兴阿尔山,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其城镇发展与林业的兴衰一脉相承。

阿尔山一直被视为一个天然资源的宝库,20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已在此掠夺木材、修建铁路、建设高级温泉疗养所。

解放后,阿尔山经历了林业发展的兴起和繁荣,从边陲森工小镇一路走来,1996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阿尔山市(县级市),面积约7409平方公里,下辖3街道4镇。

1.1.阿尔山转型发展背景:资源枯竭,转型阵痛作为典型的森工类资源城市,林业是阿尔山固有惟一支柱产业。

但随着森林资源加剧枯竭和国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1998年以来,一直呈现“林竭城衰”的下行趋势,经历了约10年的转型阵痛期,2007年木材采伐限量仅为10.6万立方米,较1997年的28.3万立方米减少63%,积极的一面是生态环境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但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失速,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大量林业职工下岗失业。

2009年,国务院明确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32个)名单,阿尔山市名列其中。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

资 源 枯 竭 型 城 市 转 型 发 展 模 式 研 乙 : 以江西为例
On t h e Mo d e l o f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0 f R e s o u r c e s E x h a u s t e d Ci t i e s :
A Ca s e S t u d y o f J i a n g Xi
委 蚕 蠢 一 至 器 一 ~ ~ _ : ~ : 一 训 一 砌 ~ 一 州
殷耀宁 曾光 尹佳
YI N Ya o -n i n g ZE NG Gu a n g YI N J i a
量的 7 O % 。据专 家估计 ,按现有生产 能力开采 ,1 0年之 内 ,萍 乡市就会 因 煤炭资源 的枯竭而造 成大批矿 井报废 或关闭 J 。自 2 0 0 8年被列 为国家首批
资 源 枯 竭 型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转 型 试 点
与全 国科 研院校 的联系合作 以人 才
加 快 资 源 枯 竭 型城 市 转 型 发 展 已 上 升
为 国 家 战 略。2 0 0 1年 ,国 务 院 确 定
8 2 现代城市研究 2 0 1 3 0 5
驻 殷 耀 宁 曾 光 尹 佳 1 l . . ’
批确 定 了 6 9个 资 源 桔 竭 型 城 市 ( 县、 区) 给 予 政 策 支 持 .并投 入 大 量人 力 、
摘要: 在我国,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萍乡.景德镇 、新余市是江西省三 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三市坚持生态立市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其他资 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解析版)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解析版)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0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①区域认知: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②综合思维:明确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③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资源型区域的发展条件、衰退原因及其转型之路。

④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与发展条件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和转型。

教学难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

02知识网图03课前准备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知识点0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1)概念: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①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②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③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

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2.资源枯竭型城市(1)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城市。

(2)主要特征:①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③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④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3)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3.因地制宜地转型发展(1)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大庆选择了延长资源产业链,将油气资源深加工作为城市转型之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利用进口俄罗斯油气资源,大庆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吸纳就业,然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推动城市转型知识点0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地理位置: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2.产业发展:(1)19世纪末:大规模开采煤矿,聚落因煤而生。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公共政策系统现状与问题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公共政策系统现状与问题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辽 源接续替代产 业实 现产值 占全 市工业 总产值的 比重 已 达 到 7%以上 。一 二 三 产 业 比重 由 20 0 06年 2. 3. 3 :3 : 6 1
4 -调整 到 1.:1 :4 33 48 5 . 3 。 2
1%。 8 有色冶 金城 市 1 座 , 油城 市 9 , 冶金城 市 2 石 座 黑色 8 , 座 其他城 市 5 , 占 1%、%、%和 4 座 分别 0 8 7 %。资 源型 地 级城 市 4 座 , 7 占全 国地 级城 市 的 比重为 1%; 8 资源 型
【 日期】 01D— 1 收稿 2 1一8 1
4 . .

f 者 简介】王铁坤( 8 一 , , 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 : 作 1 6 )女 哈 9 公共政 策与公共事务。
. .
王 铁坤 : 资源枯竭型城 市经济转型公共 政策 系统 现状与 问题 研究—— 以东北三省为例
业 问题 突出 , 已遭破 坏 的 生态破 坏 难 以治理 。这 些 问题 直接 威胁 到人 民群 众 的 生产生 活和 生命 财产 安全 , 对社 会 也 稳 定 带来 了严重影 响 。
【 词】 资源枯竭 型城 市 ; 关键 经济转型 ; 公共政策 系统 【 图分 类 号】 F2. 中 14 5 【 献标 识 码】 B 文 源市政府确 定 了发 展 “ 新材 料 、 新能源 、 物健康 、 生 装备制 造、 冶金建 材 和纺 织 ” 大接续 替 代产 业战 略 。 六 形成 了一
以东 北 三 省 为例
王铁 坤
( 哈尔滨 商业 大学 财政 与公共 管理学 院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o2 ) 5o 8
【 要1 国家公共政策 系统的运行 , 摘 有力地促进 了资源枯竭型城 市的经济转型 ,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 但从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型城市
的转型发展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材料1】阜新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曾被称为“煤电之城”,被誉为共 和国长子的掌上明珠,曾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共和国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 2000年以后,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瓶颈期,随着2001年 初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阜新开启了近20年的转 型之路。
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 市渐趋稳定。
市 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
城市快速成长。


|新生期
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 现持续发展
|衰退期
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 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 减。城市陷入萧条。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时间
随堂练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不仅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还能影响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水平。如果经济开发过度损害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反过 来制约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发展需秉承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尊重自然,呵护自然,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是什么? 针对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 治理措施有哪些?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落后
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问题突出
地面塌陷 废水排放
废弃矿井
煤矸石堆放占地
4.焦作市的生命周期
阅读课本P33并思考:1956年建市之初、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焦作市分别处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哪个阶段?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结合案例,说出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2、结合案例,说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能够判断该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

3、根据典型案例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向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迁移运用。

三、重点难点重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难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衰退原因及其转型之路。

四、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体验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映像焦作】提问:焦作市为什么要转型?焦作市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焦作转型的视频,学生能够对焦作的转型情况形成直观感性认识,为后续展开理性分析打下基础。

新课讲授一、煤城兴衰展示“19世纪末聚落因煤兴起”、“20世纪50年代优质煤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枯井封”四张图片,向学生讲述煤城焦作的发展历程。

提取图片信息绘制焦作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演变图。

结合焦作市这一具体案例和通过呈现图片先使得学生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提取信息并亲自绘制图像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渗透。

【活动】根据煤城焦作兴衰四幅图,尝试在下图绘制焦作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演变图,并解释其原因。

】【总结讲解】展示资料: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从1956年建市以来,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依靠煤炭工业,焦作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焦作市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指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长期依赖当地某一种或某几种资源为主导产业,致使城市不同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

因此,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的步伐。

通过以铜川市为例分析上述诸多问题,并对其经济转型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在对铜川做经济环境、优势、制约因素的分析后,提出该市可利用良好的国内环境优势,创新铜川经济转型理念、增加现有优势产业的附加值、建立建材产业群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以培育接续产业、发挥政府职能等六方面的建议。

以期对铜川市和国内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发展思路。

关键词:铜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1 概述
铜川市是一个“因煤而生、因矿而市”的矿产城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铜川拥有以煤炭、建材、陶瓷、铝冶炼、机电等为骨干的30多个工业门类。

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该市的经济发展对煤炭开采的依赖性较大。

但长期的不合理的挖掘与开采使得铜川煤炭资源数量在
近年大量缩减,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合理的进行经济转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 铜川市概况及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实施转型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产业作为其经济主导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发展越快,城市经济的贡献就越大,城市发展也随之加快。

但是大部分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出现了煤炭
产业超重化局面,单一的产业结构必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隐形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必然会走从初期的成长期到鼎盛期直至资源的枯竭的发展轨迹。

所以,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其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选择。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
需要。

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在大规模的开发中,依靠外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集中投入而迅速发展起来,对本地资源的依赖性比较大,它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环。

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经济转型,采取更优发展模式,使城市发展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逐渐实现支柱产业的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从而实现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3 铜川市经济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当地经济资源积累较差,难以推动经济转型
在产业发展初期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像很多矿业城市一样,长期的市场经济使得它将大部分的资源廉价地输送给资源加工地区,而自身却高价购买所需的工业产品,浪费了大量土地;煤炭企业创造的经济收益大部分上交税金,加之煤炭开采行业本身的成本较高,因此,自身资本积累很少;过去铜川对国家投资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现在需要建设的都是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项目,企业往往无能为力;在开采上铜川的易开采资源都接近枯竭,没有能力去支持经济的发展。

资金和人才短缺,自身经济积累较差,都对铜川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难以推动经济转型。

3.2 单一所有制结构阻碍经济发展
铜川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商贸、旅游等三大产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但是其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表现为国有经济成分为主,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铜川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占54.5%,企业突出表现为国有经济比重比非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经济中省属企业比重比地方市县乡企业比重大,缺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因此单一的所有制结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 铜川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4.1 利用国内环境优势,推进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在近十几年来,为了降低沿海和内陆地区、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先后出台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举措,目的就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集群和产业集群带。

铜川恰好就处在这些经济开发区域内,而且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唯一的一个因资源而兴的城市。

国家实施这些政策,必然会加大财政和政策的扶持,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等,铜川应抓住机遇,加大对各个产业的财政支出,实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除此以外,可以借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发展第二产业,壮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利用较先进技术生产本地区可供给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促进了铜川经济的和谐、快速、持续发展。

4.2 扩大和延伸产业链,提高主导产业产品的附加值
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通常是结构单一的,但是产业链很长,资源型产业只是开发了产业链的最低端,因此获得的附加值最少。

为了避免单一资源带来的问题,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可以向后延伸传统产业链,使下游的企业和配套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大,大量相关联的生产企业在一定空间的集聚带来生产专业化,低的成本运输和交易费用能
够形成一定范围的聚集经济。

参考文献:
[1]孟文.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3).
[2]曾昭宁,马征亚.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铜川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12).
[3]杨凤翔.鄂尔多斯经济转型的政策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