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深海潜水器介绍
第2章 深潜器的基础知识1——概念和国外发展情况

按照是否可以运动,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之分。 移动式潜水器按载人与否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human occupied vehicle,
HOV)和无人潜水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UUV)两种。
无人潜水器按照与水面母船或平台之间是否有连接,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要用于完成观察和视像摄影的记录工作,后者主要用于水下操作任务。
载人潜水器可以分为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单人常压潜水装具、深潜救生艇
和移动式救生钟等。
2/28/2020
上海海事大学
3
第2章 潜水器的基本知识
3、主要载人潜水器
2/28/2020
上海海事大学
4
第2章 潜水器的基本知识
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是美国的代表作,可以下潜
到4500米的深海。1985年,它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残骸,如今已经进
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
2/28/2020
上海海事大学
5
第2章 潜水器的基本知识——国外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 1987年建成的“CR-1”号和“CR-2”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带有12套 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的设备,最大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可 以在水下待17小时~20小时。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 平1”号和“和平2”号探测的镜头。2007年8月2日由两艘“和平”号载 人潜水器联合完成的俄罗斯“北极一2007”海洋科学考察。
、作业能力最强的载人深潜器。“SHINKAI 6500”号在水下作业时间长
达8小时,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自
美国海里亚号深海潜水器探测技术

美国海里亚号深海潜水器探测技术近年来,深海探索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实现深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关键工具,深海潜水器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美国的海里亚号深海潜水器以其卓越的技术能力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里亚号深海潜水器的探测技术。
海里亚号深海潜水器是由美国深海考察局(NOAA)开发的一种遥控无人潜水器。
这款潜水器在海底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其主要用途包括研究深海生物群落、收集水文数据以及考察海底地质构造等。
首先,海里亚号潜水器配备了精密的定位系统。
在探测任务中,潜水器能够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声纳技术准确地确定自身位置,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定位和导航。
这项技术保证了潜水器能够在海底环境中精确地找到要探测的目标,并顺利完成任务。
其次,海里亚号潜水器拥有先进的测量仪器。
该潜水器配备了高清晰度相机、声纳探测器、水文探测仪等多种专业仪器。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记录海底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如温度、压力、盐度、浊度等。
同时,高清相机能够拍摄清晰的海底图像,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水下生物群落和海洋地质特征。
此外,海里亚号潜水器还具备样品采集和取样功能。
潜水器的机械臂能够操作各种工具,如抓钳、舵灵杆等,实现对目标物的捕捉、采集和取样。
这项技术对研究深海生物和地质样本至关重要。
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样本,了解深海生物的生态特征以及海底地质活动的过程和规律。
另外,海里亚号潜水器还具备实时通信与远程操控能力。
潜水器配备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将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使科学家能够实时观测探测区域的变化。
同时,潜水器还通过遥控技术实现远程操控,科学家可以随时调整潜水器的航线和任务。
最后,海里亚号潜水器的安全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
潜水器采用了多层防水和抗压技术,确保在极端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并保护内部的仪器设备。
此外,潜水器还备有应急方案,可以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实现自我救援。
全球载人潜水器发展综述

目录全球载人潜水器发展综述 (2)第一部分大深度作业型载人潜器 (2)一、深海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 (2)(一)深渊区概念界定 (2)(二)国外深海载人潜水器 (3)(三)国内深海载人潜水器 (9)二、载人潜水器在深海科考中的应用 (11)(一)深海地质 (11)(二)深海生物 (13)(三)物理海洋 (17)三、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趋势 (17)(一)面向科学应用,形成作业能力 (17)(二)面向深海探险和观光,探索极限海底奥秘 (18)(三)构建深海装备体系,实现载人与无人装备之间相互支持和协同作业 (19)(四)重视新技术及新装备的开发 (19)四、“彩虹鱼”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 (20)(一)现有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概况 (20)(二)现有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存在的问题 (21)(三)“彩虹鱼”号载人深潜器的创新之处 (21)第二部分观光型载人潜器 (22)一、观光潜水器发展历程 (22)(一)观光潜水器概念界定 (22)(二)观光潜水器发展历程 (23)二、全球主要观光潜水器概览 (24)(一)小型观光潜水器(载人<6人,下潜深度>100米) (25)(二)大型观光潜水器(载人≥6人,下潜深度<100米) (30)全球载人潜水器发展综述第一部分大深度作业型载人潜器一、深海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一)深渊区概念界定国际海洋科学界通过初步调查,发现位于6000~11000m的海斗深度(hadal depth)区间内的生物与6000m以浅的生物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把这个深度区间内的海沟命名为深渊区,把专门研究深渊区内的海洋科学称为深渊科学(hadal science),它包含深渊生态学、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等。
2007年国际海洋科学家在墨西哥城召开一次大会,对深度区间的划分又作了一次新的统一(图1),把深渊区的深度由原来的6000m修改为6500m。
由于对海洋高技术的依赖,深渊区是目前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深渊科学也被认为是海洋科学的前沿。
中国是全世界第几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中国是全世界第几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中国“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从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
下潜至7000米,说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扩展资料
“蛟龙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青岛共有9项成果获奖。
其中,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参与的项目“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人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解决了7000米大深度耐压、密封、安全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重大跨越。
而青岛作为“蛟龙号”的母港,在其应用及支撑保障体系的形成中“功不可没”。
世界各国的深海潜水器介绍

世界各国的深海潜水器介绍美国“的里雅斯特号”(10916米)建造时间:1960年下潜深度:10916米(近11公里)水下时长:20分钟1960年1月23日,皮卡德和美国海军军官唐·沃尔什乘坐一艘名叫“的里雅斯特号”的深海潜水器前往南太平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探险,并抵达了海平面以下近11公里处(10916米)的地方。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曾经抵达的海底最深之处。
不过,由于海底压力,深海潜水器一块19厘米厚舷窗玻璃出现轻微裂痕,皮卡德在海底呆了20分钟后不得不匆匆上浮。
2012年3月,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独自乘坐潜艇“深海挑战者”号,下潜近11000米,探底马里亚纳海沟。
日本“深海6500”号(6527米)建造时间:1989年深海6500下潜深度:6527米水下时长:8小时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
它已对6500米深的海洋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对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
俄罗斯“和平一号”和“二号”(6000米)建造时间:1987年和平二号潜水深度:6000米水下时长:17至20小时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
带有十二套检测深海环境参数和海底地貌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源比较充足,它可以在水下呆17至20个小时,《泰坦尼克》的电影里面很多镜头就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探测的镜头。
法国“鹦鹉螺”号(6000米)建造时间:1985年法国潜水器下潜深度:6000米水下时长:暂缺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累计下潜了1500多次,完成过多金属结合区域,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以及沉船、有害废料等搜索任务。
中国深潜任重道远(评论)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深潜研究相比国外要落后50年,虽然现在蛟龙号在下潜深度上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也只是在用现在的技术与三四十年前的别国技术相比,而且优势也不明显;与美国50年前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相比,更是差距悬殊。
强国学习中涉及的奋斗者号

强国学习中涉及的奋斗者号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还有“海斗”“潜龙”“海燕”“海翼”和“海龙”号等系列无人潜水器,已经初步建立全海深潜水器谱系,并不断实现了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新跨越。
2020年11月10日上午8时12分,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909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并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被称为“地球第四极”,也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水压高、温度低、没有阳光、地震频发。
用“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的话来说,“我们挑战的是全球最深处。
特别是狭窄的球形载人舱能够载三人下潜到万米深,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还有“海斗”“潜龙”“海燕”“海翼”和“海龙”号等系列无人潜水器,已经初步建立全海深潜水器谱系,并不断实现了深海装备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新跨越。
“奋斗者”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让人类探索万米深渊从此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平台。
我国载人潜水器发展后来居上“近20年来,我国载人深潜事业迅猛发展。
2012年,自主集成的‘蛟龙’号下潜7062米,是中国人迈出作业型载人深潜征程的第一步。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说,从2017年到现在,全部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的“深海勇士”号,已开展了300余次下潜,国产部件经受住了考验。
应该说,我国在深海载人潜水器研究上,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很快。
1986年,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研制成功。
当时,虽然它只能下潜300米,但在那个年代,是属于较先进的救援型载人潜水器。
进入新世纪,在863计划支持下,开始了自主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
国内外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过程

国内外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过程
载人潜水器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人类探测和研究的工具。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潜水钟进行水下探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载人潜水器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发明了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泰坦尼克号号”。
这艘潜水器可以潜入水下100米,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它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制出了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3000米的载人潜水器——“特里斯坦号”。
这艘潜水器的出现,标志着载人潜水器技术的重大突破。
它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水下探测和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1世纪初期,中国也开始加强对载人潜水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012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这艘潜水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探测和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载人潜水器已经成为深海探测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潜入水下数千米,进行深海生物、地质、气候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它也可以用于深海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程是科技进步的缩影。
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
深海探测和研究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载人潜水器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深潜器的主要分类

深潜器的主要分类1987年,日本海事科学技术中心(JMST)研究成功可下潜3300米的深海无人有缆遥控潜水器“海鲀3K”号。
该装备可在载人潜水之前对预定潜水点进行调查,也可用于海底救护,在设计上有前后、上下、左右三个方向各配置两套动力装置,基本能满足深海采集样品的需要。
90年代初,该技术中心配合“深海6500”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调查作业的需要,又成功建造了万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
该潜水器可较长时间进行深海调查,潜水深度达到11000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纪录。
目前,日本正在实施一项包括开发先进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大型规划。
这种无人有缆潜水器系统在遥控作业、声学影像、水下遥测全向推力器、海水传动系统、陶瓷应用技术、水下航行定位和控制等方面都将有新的开拓与突破。
西欧国家在无人有缆潜水技术方面,也保持了明显的超前发展的优势。
根据欧洲尤里卡计划,英国、意大利联合研制了能在6000米水深持续工作250小时的无人遥控潜水器。
按照尤里卡EU-191计划还建造了两艘无人遥控潜水器,一艘为有缆式潜水器,主要用于水下检查维修;另一艘为无人无缆潜水器,主要用于水下测量。
这项潜水工程计划是由英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家的l7个机构参加完成的。
英国科学家研制的“小贾森”有缆潜水器的独特技术特点是,它采用计算机控制,并通过光纤沟通潜水器与母船之间的联系。
母船上装有4台专用计算机,分别用于处理海底照相机获得的资料,处理监控海洋环境变化的资料,处理海面环境变化的资料,处理由潜水器传输回来的其他有关技术资料等。
母船将所有获得的资料经过整理通过微波发送到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格罗夫研究所的实验室,并贮存在资料库里。
除各种有人深潜器之外,60 年代以后无人深潜器的发展也引人瞩目。
无人深潜器是一种能模仿人进行某些活动的自动机械,能够在人难以适应的深水环境中代替人进行工作。
60 年代美国就研制出了第一代水下机器人CURV 号,它具有电动推进装置、水下电视摄像机、声纳和打捞机械手等设备,工作深度为2100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