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

合集下载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公众的焦点。

尤其是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发布,揭示了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为我们采取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最近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到1%,其中耕地超标率为4%。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毒性,影响食品安全。

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土壤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政府应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治理项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治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揭示了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土壤污染治理中来。

政府应加大对治理工作的投入和监管力度,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公众要提高环保意识,支持治理工作。

要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土壤污染治理的目标,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如铜、铅、锌、汞、镉等。

这些金属元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不合理使用和环境管理不善,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土综合整治的进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促进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抓手,国土综合整治面临着内涵不清、实践总结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分析总结了我国国土综合整治推进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形成长效机制、开展国土资源基础调查评价、加强科技创新等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现状;对策分析引言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核心规划,加强战略性工作是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编制的必要手段。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空间规划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国外空间规划不同层级之间的战略关系,探讨空间规划与战略的原则性关系,进而对我国现行主要空间规划中的战略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梳理,为建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战略提供基础。

最后提出我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各专项规划战略的关系,以及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战略内容和实施手段。

1新时期我国国土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 1.1国土综合整治机制不健全国土综合整治是对所有国土空间中各类自然要素的系统修复治理,涉及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统筹安排和实施。

从整治内容上看,国土综合整治涵盖了自然资源重组、生态环境治理、海岸带与海岛利用保护和城乡挂钩精准扶贫四大类。

从整治方式上看,国土综合整治存在农业开发、矿产资源集中开发、林业草原保护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治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形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自然资源、财政、林业、农业、环保、水利、交通、住建等多个行政部门。

当前,这些部门各自拥有并遵循各自的规划体系,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机的衔接,没有形成统一的综合机制。

如在同一项目区,存在部分项目由不同部门审批重复立项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全面推进。

在新时期,应充分整合自然资源、环保、住建、规划等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的组织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监管机制等,从空间开发利用、资源产权保护、环境治理、市场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多个方面全面助力形成完善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全面快速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表土剥离可识别土层的量化指标研究

表土剥离可识别土层的量化指标研究

表土剥离可识别土层的量化指标研究陈瑶;徐启荣;万玉洁;李道林;王晓乔【摘要】对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表土剥离再利用是目前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

该文对表土剥离中可识别土层的概念及相应的量化指标进行相关研究。

得出:可识别土层包括耕作层(A)和犁底层(Ap);一般情况下,当可识别土层厚度达到25cm以上,且满足以下条件:没有受到污染、表土石砾含量小于10%、质地非松砂土、紧砂土及土壤可溶性盐含量(EC值)小于4 ds·m-1,即可认定该土壤可以剥离。

%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ing of farmland used for construction is the efficient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amount of farmlan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rmland. The definition of recognizable soil layer and corresponding quantified indicators in topsoil stripping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Conclusions are asfollows:Recognizable soil layer includes arable layer(A)and plowpan;Topsoil can be stripped,as a general rule,topsoil thickness of up to25cm,and topsoil wasn’t be polluted,gravel content in topsoil should be below 10 percent,soil texture is not loose sandy soil or tighten sandy soil and topsoils soluble salt(EC)is in below 4 ds·m-1.【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4页(P56-58,61)【关键词】表土剥离;可识别土层;量化指标【作者】陈瑶;徐启荣;万玉洁;李道林;王晓乔【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土壤学中的“土层”指的是在母质之上的土壤层,由于土壤剖面是由一些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的层次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层次大致呈水平状态,叫做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篇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xx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2016年5月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亦称“土十条”)正式颁布。

“土十条”开宗明义提出: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其中xx及珠三角、韶关市等在“土十条”被多处提及,要求xx自2017年起,“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珠三角等地对“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韶关等市2016年底前“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等。

因此,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高度重视,更凸显了xx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紧迫性。

一、当前土壤污染的突出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堪忧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随后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当前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9.4%。

其中包括我省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国家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据xx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调查,省内多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镉、铜、汞和铅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矿山周围、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和城市周边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呈现污染面广、污染因子多、污染风险高等特征。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

土壤污染类别主要分为农用地污染和建设用地污染。

据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广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调查,重金属已对省内主要蔬菜产地土壤构成了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属于警戒线和轻污染的蔬菜产地高达40.4%,主要污染地区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和粤北地区也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其中蔬菜产地土壤镉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其次是汞和砷污染。

土壤污染_PPT.ppt

土壤污染_PPT.ppt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土壤退化
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 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 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有机质含量下降, 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 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 酸化、沙化等。其中,有机质下降,是土 壤退化的主要标志。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土壤盐碱化
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 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 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 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 我国盐碱化土地达9913万公顷,其中现代 化盐渍化土壤3693万公顷,潜在盐渍化土 壤1733万公顷。在现有耕地中,次生盐渍 化面积达 933万公顷。由于不适当灌溉等原 因,有的地区次生盐渍化面积还在扩大。
对土壤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减少农药使用。同时还要 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 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 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 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 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 (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 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 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 主要表现在水田潜育化、土壤酸化和养分 亏缺。我国南方地区水田潜育化面积有433 万公顷。据1982年2400个监测点的雨水分 析, 酸雨频率占 44.5%,酸雨遍及我国22 个省(市),受害耕地面积达287万公顷。全 国缺钾土壤面积占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 39%上升到1983年的46%;缺磷土壤占耕 地面积,由1957年的27%上升到1983年的 70%。

2014-2015年《半月谈》小测验实事政治

2014-2015年《半月谈》小测验实事政治

2014-2015年《半月谈》小测验实事政治2014年第1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1.日本首相近日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A.小泉纯一郎B.中曾根康弘C.安倍晋三2.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决定成立中央全面______ 领导下组。

A.深化改革 B.推进开放 C.改革开放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最新数据为203077万亩,比原来掌握数据增加 2 亿亩。

2014年第2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1.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___,著名物理学家、核实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院士。

A.郑哲敏B.吴良镛C.张存浩2.中国政府网1月10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调整和完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意见的通知》。

A.县级 B.地市级 C.省级3.1月12日,3名潜水员圆满完成我国首次_____________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

A.300B.200C.5002014年第3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1.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______________份中央一号文件。

A.11 B.12 C.132.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______________ 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A.国防事务 B.领土安全 C.国家安全3.教育部1月26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生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招收特长生比例应降到______________ 以内。

A.5%B.6%C.7%2014年第4期半月时政小测验及答案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确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荒漠化与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与沙化状况公报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更新时间:2015-12-30 10:28:1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前言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要求,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底,国家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的有关单位开展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直接参与此次监测的技术人员达5000余人,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34.46万个,建立现地调查图片库24.46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3.43亿条,获得了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

与2009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

监测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连续3个监测期“双缩减”,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本公报是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编写的,简要介绍了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会各界对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客观了解,坚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设沙区美好生态。

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一)荒漠化土地现状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8个县(旗、市、区)。

1.各省区荒漠化现状。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06万平方公里、60.92万平方公里、43.26万平方公里、19.50万平方公里、19.0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5.64%;其它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
(2014年4月17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
2
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
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砷
2.7 2.0 0.4 0.2 0.1 铜
2.1 1.6 0.3 0.15 0.05 铅
1.5 1.1 0.2 0.1 0.1 铬
1.1 0.9 0.15 0.04 0.01 锌
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3
表2 有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六六六
0.5 0.3 0.1 0.06 0.04 滴滴涕
1.9 1.1 0.3 0.25 0.25 多环芳烃 1.4 0.8 0.2 0.2 0.2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8.4%、1.1%、0.9%和1.0%,主要污染物为镍和镉。

四、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一)重污染企业用地
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
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二)工业废弃地
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

(三)工业园区
在调查的146家工业园区的2523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

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四)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的1351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五)采油区
在调查的13个采油区的494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3.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

(六)采矿区
4
在调查的70个矿区的1672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3.4%,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

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

(七)污水灌溉区
在调查的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

在13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八)干线公路两侧
在调查的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150米范围内。

注释
[1] 本公报中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

[2] 本次调查土壤污染程度分为5级:污染物含量未超过评价标准的,为无污染;在1倍至2倍(含)之间的,为轻微污染;2倍至3倍(含)之间的,为轻度污染;3倍至5倍(含)之间的,为中度污染;5倍以上的,为重度污染。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