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期末复习题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

定义二:信息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它主要是通过实用技术领域中的专用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来达到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的目的。

特征: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

2、信息技术教育学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属学科教育学性质。)

3、我国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落实问题;

第二、教育内容陈旧落后,设备落后,教师奇缺;

第三、教学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

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结构

课程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课程结构:分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第二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任务

1、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或教育工具,以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效果的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性质: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价值: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3、课时目标的概念以及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概念:课时目标是指在一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要实现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形成方面的最终结果。

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析教学任务,把握学习的类型及学习条件,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课型与教学难度;

2、分析教学内容,找出知识点、技能点、兴趣点,理清其关系脉络;

3、要把握所能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层次;

4、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1、培养中小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

学技术常识、信息能力。

2、为其他学科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准备,包括基本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各个学科教育中的信息能力

5、信息素养的一级解析包含的内容

知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技术(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人际互动(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

问题解决(注意、思维、意志)

评价调控(注意、感知、、思维、意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想象、情感、意志)

第三章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1、双本体观概述

信息技术教育实际上是两个部分的复合物,一个是大众文化取向的部分,一个是技术取向的部分,它们分别是大众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技术母体向基础教育映射的结果。

双本体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为必修加选修)

2、各学段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构建——在内容选择和体系建构上,按照启蒙期(小学阶段)、发展期(初中阶段)、提升期(高中阶段: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的顺序来进行。

3、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各分类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四章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设

1、教材的六个要素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编排策略

教学内容:由术语、史实、原理、规则等元素及其关系组成

适用对象

使用方式:看读写、听、看听、操作

物质载体:纸、磁带、光盘、磁盘、芯片

2、教材的结构体系

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符号体系、思想体系、作业体系

3、信息技术教材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中的核心。

4、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方法

边编边教滚动开发方法、先教后编逐步积累法、先编后教快速定型法、先研后编推广验证法5、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指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6、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1、开展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课程内容领域的发展动向

2、研究现有的各种有用课程资源

3、研究学生情况

4、鉴别和利用校外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潜在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信息资源共享与使用效率

7、网络教材开发中的新技术的名称

流媒体技术、MPEG技术、XML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与机器人技术

第五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过程

1、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包括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状态变化及其时间流程。

2、信息技术课程按授课形式可以分为:讲授课、上机课、实践课。

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模式:任务驱动式、问题激励式、课题探究式

第六章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

1、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概念。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

(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三)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原则

(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五)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原则

(六)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原则

(七)开放学习与统一量规相结合原则

(八)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九)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十)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原则

3、信息技术教学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4、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备课的六大任务

(一)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二)了解学生

(三)选择教学方法

(四)搞好教学设计(两表一图:课堂教学设计相关要素一览表、学生学习水平测表、教学过程流程图)

(五)选择与编制教学媒体

(六)编写教案(详案,简案)

5、教学设计的两个关键变量(学习者变量、学习内容要素)

6、什么是电子备课

电子备课,又称数字化备课,是指采用计算机与网络工具对教学素材进行采集、加工,对电子教案进行设计、制作的一种备课方式。

第七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概念,有哪些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