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位置、范围。
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区域认知)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
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
(地理实践力)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学习重难点】1.能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
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模块一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范围:覆盖_____、江苏、浙江、安徽、江西、______、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
2.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__________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3.区位优势:(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
(2)从全国范围看。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思考】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_______,不搞_______;(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_____________发展之路。
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_________。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___________和水资源保护。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__________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模块二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1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知识检测】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4.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 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知识拓展:3、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பைடு நூலகம்
太湖平原、 江淮地区
淡水 水稻 鱼、 等小
麦 、 棉 花 、 油 菜 、 蚕 丝 、
城市化水平较高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支持了流域内18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上,4亿多人口的温饱和 经济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 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开发利 用对于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自然环境特征 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 ?
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四川
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地形:上游: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落差较大;中下游:丘陵、平 原为主,地势低平。
气候:源区为高原高山气候;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 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上游
下游
中游
30°N
知识概括: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 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 性。
合作探究一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1)从自然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②大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资源充足; 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形崎岖,生态较为脆弱,工农业发展受 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③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短缺。
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速背核心知识点第四单元区域发展战略()

地理高考考前速背【必修二】第四单元区域发展战略核心知识点主题10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1.大型集装箱海运运输、集装箱铁路运输(如中欧班列)的出现,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出现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
2.交通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方式变革带来的意义有:提高了运量,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城市的辐射范围,使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案例】跨江造桥技术、江底隧道技术的应用,建成上海长江大桥崇启大桥后,使得原来依靠“轮渡”(内河运输)往来于上海市区、崇明岛、江苏启东三地的状况,变成高速公路(涉及到等),带来的意义有缩短三地之间运输时间,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突破了长江对公路交通的限制,方便了三地货物和民众往来,改善了崇明岛、启东市的投资环境,扩大上海市对外辐射范围,使三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
3.公路、水运、航空、铁路构成立体化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其意义有促进了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城市群;网络化交通布局,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沟通,缩小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案例】长三角地区内城际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建成后,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交通圈,其意义有促进长三角地区之间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城市群;网络化交通布局,促进了区域之间产业互补,扩大上海等特大城市对周边小城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区域整体均衡可持续发展。
4.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源动力。
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拓展交通设施建设的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案例】上海港口的迁移与拓建过程传统的上海港区位于黄浦江沿岸和长江沿岸,但因泥沙淤积,港口水深和航道条件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航运需求,为此国家耗资700亿,于2005年开工在杭州湾建造世界级港口洋山港,主要目的是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航运中心奠定基础。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长 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捷。( 地 形 :)地势平坦开 阔;腹地宽广; ( 经 济 : ) 腹地内经济发展水平高 。(劳动力状况:)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对外开放)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 高,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市 场 、 产 业 基础、经济状况、政策.......
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问题情境六:
材料一:上海市地处江海交汇 之处,开埠至今仅170多年历 史,却迅速发展成2400多万人 口的超大城市。下表示意上海 市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变 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1)与1990年相比,说出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 周边城市辐射功能强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 素。
问题情境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图)位于“一带一 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 道的起点,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千米。该区 域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镇密布,是 我国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 的区域之一。但与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在 发展和建设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说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②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
③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 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④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①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 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4.2
2018年8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一套6枚, 小全张1枚。全套邮票面值为7.80元,小全张售价11.70元。
目录
CONTENTS
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 •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 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
开发现状
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发电、航运、防洪 等效益,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重庆为中心形成电力、钢铁等工业 中心 成都平原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 重要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 生产基地
重要制造业基地
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合作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
• 具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③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学案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 1 -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13 -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 25 -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34 - 单元活动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 44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的作用: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4.2长江经济带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二节
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长江概况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97)
vv位置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vv ①从经济带内部看: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②从全国范围看: 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 珠三角经济区。
102 播放视频
2.建拦江大坝(如三峡
102
大坝)有防洪、发电、
灌溉、航运、养殖、供
水的作用,促进了长江
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
跨江大桥的建设连接了 南北两岸交通,方便了 两岸人员的物资交流, 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沿江 地带经济发展。
但是也对长江的生态环 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例 如会影响长江鱼类的洄 游等。
③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 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交通优势:①水运运量大,价格低,流域广阔,支流众多,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长江经济带的气候&地形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9自然资源优势9
2.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90产业优势00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业生物资源丰富)
(1)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和单位面积的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
(2)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流域范围一致。( ✖ ) (3)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完全独立。( ✖ )
(4)长江经济带具有沿海、沿江和沿边的多种区位优势。( ✔ )
思考题
思考: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形成长江流域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⑤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长江资源; 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等。
高中地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二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50张ppt)

2020/4/1
歌曲:长江之歌
•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 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 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
• 长江沿岸有哪些丰富 资源? • 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有哪些?
二:长江经济带的定位
【自主探究】课本P101课本知识窗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格局
““一两轴翼””::以指长发江挥黄长金江水主道 为轴依线托的,辐发射挥带上动海作、用武,汉向、 “重南三庆北极的两”核侧:心腹指作地长用延江,伸三以拓角沿展洲江,城主市 群要提、城升长市南江为北中节两游点翼城,支市构撑群建力、沿。成江南渝绿城 市色翼群发以为展沪主轴瑞体,运,推输发动通挥经道辐济为射由依带沿托动海,作 用溯北,江翼打而以造上沪长梯蓉江度运经发输济展通带,道三实为大现依增长长 极江托。上,中促下进游交协通调互发联展互。通, “夯多实点发”展,基指础发。挥三大城市群 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 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 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 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 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 区经济发展。
转到课本上
(三):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③水能资源
• 从水电站的布局来看,多集 中于长江干支流的上游地区。
• 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 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 80%在上游。
• 其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地势高低悬殊,落差大。
②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水量大。
(三):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④森林资源
②重庆、武汉分别是长江上游和中游航运中心,南京港是长江下游水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5.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提示:(1)从自然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②大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资源充足;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中上游地区地形崎岖,生态较为脆弱,工农业
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③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分
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
短缺。
☆6.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长江“黄金水道”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4.长江流程长,支流众多,流经亚热带地区,无结冰期,丰水期长,通航时间和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运输方向与河流流向一致
☆7.分析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8.三峡工程有利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1、减轻洪水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破坏
2、利于吸血虫病的防治
3、减轻湖泊泥沙的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的流量
5、改善枯水期的水质
6、调节气候
7、可缓解华中、华东电力紧缺状况等
8、改善上游川江航运条件
消极影响
1、淹没土地、文物古迹等
2、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3、可能诱发地震
4、库区泥沙淤积加重
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库区蚊虫滋生,给人们健康带来影响
7、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等
8、入海河水减少,海水倒灌,海水上溯,海水侵蚀加强
9、入海泥沙减少,河口鱼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9.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
☆1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要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