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畜牧生产17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徐晓静张刚张健王俊卿王瑞云烟台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640001分群饲养在鸡群转入育成鸡舍的同时按大小个体分群饲养采取不同的饲喂方式要按标准给料体重小的鸡要采取一切办法刺激其采食让其尽快生长2育成期的体重达标育成期饲料的营养浓度有所下降一般能量为27502850大卡/kg蛋白质16%但饲养管理不可放松特别是18周龄的体重决定了以后的产蛋量高低和整个产蛋期的蛋重大小体重达标的鸡以后即使喂营养差的饲料也比体重小的鸡喂营养高的饲料产蛋多决定育成鸡体重大小的关键是能量而不是蛋白质的采饲多少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以能量进行调整3胫骨长度的测定在掌握体重过程中要求测量胫骨的长度要时刻注意胫骨的长度是否与体重发育基本一致最后能否达到标准长度一般8283mm4育成鸡选择第1次选择在68周龄第2次在1720周龄可结合转群进行蛋用鸡的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量强活泼好动一般在平均体重10%以下的鸡应考虑淘汰5给予合理的光照制度育成期光照的具体方案为1234周龄光照时间每d分别为22201816h光照强度分别为10555勒克司516周龄或17周龄若密闭式鸡舍每d为1012h光照强度为5勒克司若开放式鸡舍以517周龄自然光照最长的日照时间为固定光照时间在育成后期或开产前期当体重达到标准时开始增加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当性成熟较体成熟快体重未达到标准须马上改换蛋鸡料换料12周后开始光照刺激当性成熟较体成熟慢时在达到标准体重后应进行光照刺激6育成鸡的限饲育成鸡的限饲不可过早由于鸡在12周龄以前骨架还未发育完全所以育成鸡在85日龄后应根据鸡群生长状况慎重考虑限饲一般采用量的限制即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7开产前适时更换蛋鸡料育成母鸡在100日龄左右卵巢发育比较迅速生殖机能旺盛18周龄就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此时要提高营养水平以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一般能量要求为28502900大卡/kg蛋白质为17%18%特别是钙的供给量增加体内钙的储备要满足蛋壳形成的需要为此适时更换蛋鸡料十分重要具体方法如下118周龄当体重达到标准全群见第1枚蛋前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提高鸡体内钙的贮留能力2鸡群在1617周龄时喂2%的钙料当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鸡体内钙有一个从小到多的蓄积过程缺点是达5%产蛋率更换蛋鸡料若更换不及时会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3当体重达到标准时直接更换蛋鸡料其生理原因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性成熟肝脏及生殖器官增大体内对钙的贮备增加此时成熟的卵泡不断释放雌激素诱导骨髓在骨腔中形成小母鸡则在开产前10d开始沉积骨髓其作用是储备钙质上述3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体重和性发育情况较早时间更换蛋鸡料对将来产蛋有利但过晚的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收稿日期2006―02―21。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7周龄~18周龄)的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且整齐度良好;最好能将11周龄~12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下限,15周龄达标准上限,15周龄~18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
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
1.转群。
7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到18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转群前2天~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倍~2倍,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转群前6小时停料。
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小时~3小时光照,让鸡熟悉环境,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
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两舍间的温差要小。
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清点鸡只数量。
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1)逐步脱温,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在15℃~22℃。
(2)逐渐换料,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过渡期5天左右。
(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只~15只/平方米,笼养不超过25只/平方米。
3.生长控制。
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
因此从7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
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
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
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开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
育成期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正 常饲喂活动不受限制为界 。这种饲养方式使育成 鸡 的粪便直接落于网下 , 鸡与粪便不直接接触 , 增大
了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可养 l O — l 2只育成鸡 , 有效地 防止了通过粪便交叉感染的途径 ,是值得推广的育 成方式 。网的材料可因地制宜 , 有条件者可采用 1 . 5
厘米 x 1 . 5厘 米 的铁 丝 网 , 也 可用 竹 片或木 杆 钉 成 相
的限制饲养 , 可根据各 自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饲养标准 。不同蛋鸡育种公司对各 自品种的育
来划定 , 是 以鸡的体重来确定 , 不同蛋鸡品种对育成 期有各 自的规定 。如海兰褐蛋鸡规定 6 9 0克以下为 雏鸡 , 6 9 0 ~ 1 5 5 0克之间为育成鸡 , 1 5 5 0 克 以上为产
鸡, l 5 4 0 克 以上为产蛋鸡 。罗曼褐蛋鸡规定 6 0 0克 以下 为雏 鸡 , 6 0 0 ~ l 5 7 0克 之间 为育 成 鸡 , 1 5 7 0克 以 上 为 产蛋 鸡 。按 相应 的体重 标 准 , 海 兰褐 蛋 鸡 、 迪 卡
褐 蛋 鸡 与 罗 曼 褐 蛋 鸡 大 约 需 8星 期 左 右 的育 雏 期 , 伊 萨褐 蛋鸡 则 大 约需 1 O星期左 右 的育雏 期 , 而 产蛋
生 “ 吊鸡 或卡 鸡 ” 现象。
1育成期的界定及变化
过去对育成期的划定 以鸡龄为界 ,一般 6 周龄 后, 鸡 的 羽 毛 已 日渐 丰 满 , 脱离供温后 , 便 可 定 为 育 成期 , 从 此 改换 育成 料 。而现代 蛋鸡 育成 期不 以 时间
3 饲 喂 对 现代中型蛋鸡 ( 褐壳蛋鸡 ) 不提倡进 行严格
均
上
} 数 占抽 样 码 数 的 9 0 % 以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浅谈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浅谈蛋鸡 育成期饲 养管理技术
李冬梅 ( 黑龙 江省 齐 齐哈 尔市梅 里斯 达斡 尔族 区达 呼店 镇 畜牧站 1 6 1 0 2 5 )
对 于 蛋 鸡 的 饲 养 ,通 常 人 们 只 对 雏 鸡 与 产 蛋 鸡 比 较 关 注 , 而 对 于 育 成 期 的蛋 鸡 却 不 够 重 视 。 饲 养 育 成 期 的 蛋 鸡 , 对 日后 产 蛋 鸡 生 产 机 能 水 平 的发 挥 ,有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而 它 又 是 直 接 影 响成 年 蛋 鸡 体 型 的 大 小 及 是 否 高 产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所 以 ,加 强 对 蛋 鸡 育 成 期 的饲 养 管 理 技 术 是 十分 必 要 的 .饲 养人 员 需 提 高 重 视 度 。
4 . 2 更 替 饲料
必 须 每 日对 饮 水 器 进 行 清 洗 。放 置 在 固 定 的位 置 上 。夏 季 时 需 不 停 更 替 饮 水 ,条 件 允 许 可 供 应 常 流 水 , 能让 蛋 鸡 群 有清凉水可饮。
3 . 2 饲料 限制
在 此 时 期 需 要 及 时对 日粮 的 配 方 进 行 调 整 。 一 旦 蛋 鸡 群 满 足 体 重 标 准 及 性 成 熟 ,需 停 止 限制 饲 料 ,供 应 全 价 饲 料 , 可在饲料里加进石粉或贝壳粉 1 ~ 2 % ,用 来 补 充 鸡 体 的钙 质 , 并 为 蛋 鸡 以 后 产 蛋 做 好 准 备 。 更 替 饲 料 应 逐 渐 进 行 , 以免 蛋 鸡 机 体性 能 出 现紊 乱 .引 发 疾 病 。
3 . 8 环 境 影 响
维 持 蛋 鸡 群 的 均 衡 度 ,需 筛 选 出 较 弱 体 质 、较 轻 体 重 、 残疾染病等一些不达标的蛋鸡。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作者:孟海霞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9期蛋鸡育成期是指7周龄到产蛋前这一时期。
育成前期(7~12周龄)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在12周龄前大约95%的骨骼完成生长,这也决定了成年母鸡体型的大小;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腹脂增长了9.5倍,如果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将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
现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控制育成期母鸡的体重育成期母鸡的体重是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和产蛋高峰维持期。
育成期体重如果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都会无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
育成期由于受转群和免疫等影响,鸡群采食量减少,增重停止或减慢,可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也可喷少量清水于饲料表面或每天增加饲喂、匀料次数,刺激鸡群采食,增加采食量,确保体重的增长。
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
16周龄以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育成期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
二、重视育成期母鸡骨骼发育情况育成期母鸡跖骨长度的大小对于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育成期母鸡体重的影响程度,所以,在育成期一定要高度重视母鸡的骨骼发育情况。
跖骨长度均匀度的调整必须在14周龄之前,重点调整跖骨长度小的母鸡。
具体措施如下: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日粮中氨基酸、钙、磷、维生素D的浓度,满足料位和水位,增加户外运动量,加强通风,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三、提高育成期母鸡的均匀度后备母鸡的均匀度是指体重和跖骨长度两个方面,无论是体重均匀度或跖骨长度均匀度每提高1%,可使每只母鸡在1个产蛋周期内平均多产4枚蛋。
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10周龄时≥70%,15周龄时≥75%,鸡群的体重平均数与标准体重的差异≤5%;后备母鸡跖骨长度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7周龄时≥75%,10周龄时≥80%,13周龄时≥90%,14周龄时≥95%。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1.环境管理:-温度:鸡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育雏期的温度要高于育成期。
刚进入育成期的蛋鸡逐渐适应舍内环境,鸡舍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为宜,温度波动应尽量减小。
-通风:适当的通风能够帮助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新鲜。
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鸡舍通风量要达到每小时2-6立方米/只。
-光照:控制适当的光照时间可以促进蛋鸡成长和下蛋。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一般为14-16小时,可以通过人工照明来实现。
2.饲料管理:-饲料配方:蛋鸡育成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饲料中要包含适当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的粉碎细度也要适中,以便鸡只能充分消化吸收。
-饲料供应:要按时、定量、定期地供应饲料,避免浪费和饥饿。
饲喂的次数要根据饲养密度和饲料消耗量来确定,一般每天分2-3次饲喂。
-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干净和新鲜,每天都要清洗饮水设备。
水源要保持流畅,避免水池中的水变浑浊。
3.疫病预防:-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蛋鸡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如新城疫、口腔热等。
接种时要注意疫苗的储存和注射方法。
-预防寄生虫: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和药物驱虫。
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绦虫和跳蚤等,严重感染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防止交叉感染:严禁外人进入鸡舍,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鸡舍、饮水设备和饲料器具要定期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4.群体管理:-合理饲养密度:根据鸡舍的面积和鸡只的数量,确定适当的饲养密度。
过高的密度会增加蛋鸡之间的争斗现象,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健康。
-定期体重测量:每周测量一次蛋鸡的体重,以了解鸡只的生长情况。
体重的变化可以作为调整饲料供应和质量的依据。
-疾病监测:定期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和大小便等,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如发现鸡只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菌扩散。
以上是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要点,良好的管理和细致的照顾对于蛋鸡健康成长和高产蛋至关重要,饲养人员应密切关注鸡只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潍坊诺达药业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
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
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体重与性成熟
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
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中型蛋鸡生长期的体重及大致饲料采食量
注:体重值是在下午喂料后测得,空腹体重大约低于8%
(2)鸡群均匀度与产蛋性能
对每只鸡来讲,开产的第一周是产蛋的练习阶段,第二周开始进入高产期,如果鸡群体重均匀,大多数鸡能在相近的日龄开产,开产之后产蛋率上升很快,几乎在二、三周之内就能达到产蛋高峰,体重差异大的鸡群有些鸡开产很早,而体重小的开产又很晚,因此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不高,高峰也很难维持长久,所以在育成期每周或至少二周抽测鸡群的体重,了解鸡群均匀度的变动,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
(3)体重及均匀度达标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营养调控: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特点研究表明蛋鸡育成前期(0-8周龄)体重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育成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并且能量比蛋白水平对蛋鸡开产体重影响更大。
为了保证机体良好的生长发育20周龄前蛋鸡能量的摄入量应保证在21兆卡以上,要求日粮能量水平保持在2750-2950千卡/Kg,蛋白摄入量应达到1.0-1.2Kg。
②建议全期采用有控制的自由采食。
即根据品种有所建议的营养水平日粮及推荐的采食量供给饲料及时根据鸡的体重来通过增或减停增下日(或下周)供料量来进行体重控制,因为随意的自由采食容易造成体重不增重和负增长,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使用高浓度的日粮进行随意的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尤其是培育后期)更容易控制体重发育。
③换料方式:
当育雏期向育成期,育成前期向育成后期的过渡时期需要换料时,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体重达标情况一致性及发育情况而定,而不应机械地根据日龄去换料,而且换料应循序渐进,逐渐过渡,以减少换料应激对鸡体发育的影响。
④体重偏小或超重时的措施
无论是体重偏小或超重都不应急于求成在短期内使鸡体重迅速达标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来达标,偏小时在短期内使体重达标(尤其是后期)极易造成小而肥的个体,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偏重时通过减料来使体重迅速达标,使增长停止或负增长,这将会影响到正常器官和组织发育,尤其是后期即使是超重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
①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影响培育成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数。
育成期对饲养密度的要求
②育成期湿度管理与通风换气
育成期的鸡对湿度的变动有很大的适应能力,但应避免急剧的温度变化,日温差的变化最好能控制在8℃以下,如果舍温在10℃以下,30℃以上可能对育成鸡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
育成鸡对环境湿度不太敏感,湿度在40-70%范围之内都能适应。
育成鸡必须供应足够新鲜空气,但不要有贼风,良好的环境条件可避免羽毛生长不良、生长下降,鸡只大小不一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及疾病的发生。
5、光照管理
不同季节培育的雏鸡性成熟日龄不同,10月至2月引起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的季节,容易早产,4月到8月引起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群容易推迟开产,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果鸡群还没有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常使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营养需要。
结果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蛋重长期不见增大,脱肛和啄肛的现象增多,由于体质差,缺乏维持长期高产的体力,一般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时间短,同时,鸡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死淘率高。
所以鸡群不是越早开产经济效益越高,而开产过晚又会增加育成费用且易造成鸡体过肥。
避免这种由于育种季节的不同造成性成熟不协调的矛盾的措施是:育成后期处于夏至(6月21-22日)之前的鸡群,在育雏前期光照时间逐渐减少的阶段,不应将光照最终减少到与该群鸡18-19周龄左右时的当地自然光照时间为止,通过补充人工光照来使鸡群18-19周龄以后根据体重发育、品种要求等具体情况增加光照时间,刺激性成熟,做好产蛋准备,育成后期处于冬至(12月21日-22日)之前则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光照对雏鸡性成熟影响不大,可利用较长时间光照来延长采食时间,弥补雏鸡采食量不大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加快生长速度。
6、防止开产推迟的方法
实际生产中,5-7月份培育的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雏鸡在夏季期间采食量不足,体重落后标准,在培育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育雏期间夜间适当开灯补饲,使鸡的体重接近于标准。
②在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持续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
③适当地提高育成后期饲料的营养水平,使育成鸡16周后的体重略高于标准。
④在18周龄之前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7、育成鸡的日常管理
⑴鸡群的日常观察。
发现鸡群在精神、采食、饮水、粪便等有异常时,要及时请有关人员处理。
⑵经常淘汰残次鸡、病鸡。
⑶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保持照明设备的清洁。
⑷每周或隔周抽样称量鸡只体重,由此分析饲养管理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改进。
⑸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和程序,进行防疫、消毒、投药工作,培育前期尤其要重视法氏囊病的预防。
法氏囊病的发生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鸡的免疫力降低,对其它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如新城疫、马立克等。
切实做好白痢、球虫、呼吸道等疾病的预防以减少由于疾病造成的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
8、补喂砂粒
为了提高鸡只的消化机能及饲料利用率,育成鸡有必要添喂沙子,沙子可以拌料饲喂,也可以单独放入沙子槽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