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基本概况
博州调研报告

博州调研报告博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博州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博州的可持续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二、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博州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结构不合理:博州目前仍以传统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2) 人力资源短缺:博州的人口规模较小,且大部分人口留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博州的经济发展。
(3) 市场开放程度低:博州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缺乏外资和外来人才带来的创新活力。
2. 经济发展潜力分析尽管博州目前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但其仍然具备一定的潜力:(1) 丰富的自然资源:博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农田、水源和矿产资源,为农业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区位优势:博州位于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连接着多个重要城市和经济中心,具备发展物流、仓储和分销等服务业的潜力。
(3) 旅游资源丰富:博州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对外部游客具有吸引力,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博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发展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以促进博州的可持续发展:1. 调整产业结构:博州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博州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外来人才的加入,提升博州的人力资源水平。
3. 拓宽市场开放:博州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外来企业,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4. 发展旅游业:博州应利用本地的优美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博州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结论博州目前面临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但仍具备一定的潜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拓宽市场开放和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博州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最小自治州,靠着哈萨克地方却是蒙古族州

新疆最小自治州,靠着哈萨克地方却是蒙古族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自治州,位于新疆西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斯坦接壤。
辖2市2县,总人口约50万,州政府驻博乐市。
唐朝时,博尔塔拉称“双河”。
“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
是新疆最小的一个自治州,新疆最优良的细毛羊基地之一,还盛产枸杞和棉花。
阿拉山口口岸是西部最大的陆路口岸。
赛里木湖,位于博州博乐市(当地自设县级“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说法。
艾比湖,位于博州精河县(少部分属阿拉山口市)。
艾比,蒙古语意思为“向着太阳”。
因为是咸水湖,人们又俗称其为盐湖。
面积650平方公里,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咸水湖。
阿拉山口边界旅游区,位于博州阿拉山口市。
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阿拉山口口岸。
2012年12月,正式成立阿拉山口市。
距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12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1万多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产业概括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概况博州概况西部第一门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全州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和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
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9个团场。
全州总近50万人(含兵团农五师)。
有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35个民族。
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博尔塔拉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要冲,现在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国道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境内公路亦纵横交错。
铁路东起中国的连云港,经博州境内的阿拉山口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对内有广阔的内陆腹地;西出有中亚和欧洲庞大的市场气候特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内陆,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端最高气温44 ℃,极端最低气温-36℃,无霜期153~195天。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光、热、水、土要素良好,适宜种植棉花、枸杞、小麦、玉米、水稻、油葵、甘草、麻黄、烟草、甜菜和各类瓜果特色经济作物枸杞——枸杞是新疆红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治州独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和有效营养含量四方面雄踞全国五大枸杞主产区之首。
精河枸杞素有“红玛瑙”之称。
干果具有果实鲜红、粒大饱满、皮薄肉厚、含糖丰富和药用价值高等显著特点,因而颇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赢得了“精河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1998年,精河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市场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全疆枸杞市场的“晴雨表”,充分发挥了销售流通的“龙头”作用。
如今,枸杞鲜果酿酒、枸杞粉、枸杞油、枸杞精、枸杞茶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商家竞相投资的热门项目。
新疆博州温泉湿地景区介绍

新疆博州温泉湿地景区介绍
新疆博州温泉湿地景区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是一处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景区。
这里有恬静的湿地、迷人的沼泽、壮观的飞瀑,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景区内的天山水磨坊和雅克区域遗址是历史文化景点,而沟渠沼泽和芦苇荡成为了自然保护区,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地区。
此外,景区内还有温泉公园、休闲度假村、野生动物园、漂流及娱乐设施等,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
博州资源基本情况调查

博州资源基本情况调查基本情况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端,北部和西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372公里。
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中间谷地,大体分为两侧山地、博尔塔拉河谷地和艾比湖盆地三个较大的地貌单元,山地、平原、湖泊分别占国土面积的53%、43%、4%。
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615.83小时,昼夜温差大,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气温8.18℃,无霜期153—195天。
年平均降水量189.52毫米,比全区平均降水量高44.52毫米。
土地资源全州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可耕地总面积为300万亩,已耕地175.35万亩,占58.5%,未利用耕地面积124.65万亩,占41.5%;草地面积2503.3万亩;林地面积998.94万亩,其中森林303.2万亩,森林覆盖率7.99%。
矿产资源博州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成矿背景决定了境内成矿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境内已知的矿产资源有32种,发现矿床、矿点140余处。
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石英、钠盐、芒硝、花岗岩等,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质量优,易开采的特点。
石灰岩矿已探明资源储量为1.25亿吨,矿石中的有益组份氧化钙平均含量达52.16%,是全疆品质最好的石灰岩矿之一;石英岩矿已探明资源储量在600万吨以上,二氧化硅平均含量99%,是全疆品质最好的石英岩矿之一;钠盐、芒硝矿集中在艾比湖湖区,已探明钠盐储量约1.25亿吨,芒硝储量约9700万吨;花岗岩已探明矿石量达1400万立方米以上,毛料块度可达10立方米以上,毛料成型率在80%以上。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钼、铅等矿产。
境内已探明有阿拉套山钨锡金铜成矿带,别珍套—汗吉尕铜多金属成矿带,赛里木—科古琴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博罗科洛(阿希—莱历斯高尔)金铜钼铅锌成矿带。
根据成矿带及成矿远景区的分布情况,其预测的资源量比较大,特别是铜、钼、铅、锌、锡及铌、钽等金属矿产。
博尔塔拉州景点

博尔塔拉州景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1.赛里木湖:作为博尔塔拉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赛里木湖拥有“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的美誉。
湖水清澈碧透,四周环山,景色如画。
在湖边漫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让人心旷神怡。
2.阿拉山口口岸:这里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陆路交通枢纽。
站在口岸之上,可以远眺哈萨克斯坦的边境风光,感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繁忙景象。
3.怪石峪:怪石峪以其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地质资源而著称。
这里的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蘑菇,有的像竹笋,有的则像一座座小山。
在怪石峪漫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
4.温泉县:温泉县是博尔塔拉州的一个自治县,以温泉资源而闻名。
这里的温泉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疗效。
在温泉县泡温泉,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享受独特的温泉文化。
5.蒙古风情园:作为博尔塔拉州的民族文化代表,蒙古风情园展示了蒙古族的传统建筑、服饰、歌舞等文化元素。
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感受这个古老民族的独特魅力。
6.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各种珍稀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7.精河县:精河县是博尔塔拉州的另一个重要县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总之,博尔塔拉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的地方。
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无论是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口岸风情、探索怪石峪的奥秘,还是体验温泉文化和蒙古风情,都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概述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治州”概述博尔塔拉蒙古⾃治州地处亚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博尔塔拉蒙古⾃治州⾃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
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西长315公⾥,南北宽125公⾥。
总⾯积2.7万平⽅公⾥,边境线长380公⾥。
[4]地形地貌⾃治州西、北、南三⾯环⼭,中间是喇叭状的⾕地平原,全州地表像⼀⽚海棠叶。
博尔塔拉蒙古⾃治州阿拉套⼭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海拔⾼度4569⽶,是全州最⾼点。
东北部的艾⽐湖海拔仅189⽶,是全州最低处。
地貌特征⼤致由南北两侧⼭地、中部博尔塔拉⾕地和东部艾⽐湖盆地三⼤单元组成。
博尔塔拉河⾕北侧为阿拉套⼭,其东端最⾼处海拔2000多⽶,向西渐次增⾄4000⽶。
南侧东部为岗吉格⼭,⾃西向东,海拔⾃400多⽶升到2000多⽶;南侧西部为别珍套⼭,海拔由东端3000多⽶逐渐升⾼到西部的4000多⽶。
艾⽐湖盆地东北部为⿇依拉⼭,海拔在2000⽶左右;南侧为婆罗科努⼭及其⽀脉,海拔⾃精河⿊⼭头的300⽶渐升⾄3500⽶以上。
博尔塔拉⾕地由西向东扩展,海拔⾃西部的2300多⽶逐渐降到东部的400-600⽶左右,由⼭前洪积平原、坡积-洪积平原及冲积平原组成。
[5]⽓候特征博乐属⼤陆性⼲旱半荒漠和荒漠⽓候,⽇照时间长,昼夜温差⼤。
春季⽓温冷暖多变,夏季⾼温,⽓候炎热,伴有⼲热风,秋季⽓爽,冬季长⽽寒冷,年均⽓温5.6℃,年均降⽔181毫⽶,年平均蒸发量1562.4毫⽶。
极端最⾼⽓温 44℃,极端最低⽓温-36℃。
年平均⽇照时数2815.8⼩时,≥10℃的积温3137.9℃,⽆霜期169天。
⽔能资源博州⽔能资源丰富,全州⽔资源总量为26.33亿⽴⽅⽶,⼈均占有⽔资源5786⽴⽅⽶,⽬前已开发利⽤的⽔能资源仅为理论储藏量的1/33。
博尔塔拉河是⾃治州最⼤的河流,年径流量5.77亿⽴⽅⽶;精河次之,年径流量超过4.74亿⽴⽅⽶。
博州旅游景点

博州旅游景点
博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点。
以下是一些博州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1.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拥有壮丽的建筑和宝藏。
2.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圣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的主要居所。
3. 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山脉的喜马拉雅山脉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吸引着无数登山者前来挑战。
4.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的南部,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湖水清澈碧蓝,四周山峦环绕,风景优美。
5. 扎什伦布寺:位于拉萨市郊外,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享有“宇宙中心”之称。
6. 南木林:位于林芝市,是西藏最美丽的藏族村落之一,有着原生态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
7. 萨迦寺:位于萨迦县,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8.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日喀则市,是西藏历史上重要的古代王朝,遗址保存了当时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9.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拉萨市附近,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之一,风景壮观。
10. 穆昂玛峰:位于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高的山峰,也是徒步旅行者和登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州基本概况
一、地理地貌环境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北天山西部,地理范围是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是喇叭状的谷底平原,西部狭窄,东部开阔,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边境线长372公里。
最高山峰是北部是阿拉套山的主峰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4569米,最低为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189米。
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三大单元组成。
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全州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和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
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团场。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博州常住人口443680人。
有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35个民族。
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博州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要冲,现在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国道横贯全境,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和国内西桥头堡—阿拉山口口岸的兴起,使博尔塔拉成为我国连接中亚和欧洲各国及向西开放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阿拉山口口岸是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输油管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
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128.27亿元。
其中地方生产总值100.74亿元。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49.64亿元,增长5.7%。
地方三次产业结构为31︰20︰49。
地方人均生产总值28156元。
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67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30元。
三、新疆跨越式发展涉及本地的要求、目标
博州将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实现新型工业化、外向型经济和改善民生三大突破,到2015年将力争使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疆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二五”时期博州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222亿元以上。
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179亿元以上。
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5%(工业年均增长30%,建筑业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年均增收650元以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累计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9%。
中央提出了变新疆交通末端为战略前沿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加快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推进阿拉山口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我州地缘区位优势愈发凸显。
随着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即将批准设立、博乐边合区的扩区调整、精河湖北工业园区、阿拉山口亿吨级矿产资源储备加工基地规划建设的加快推进,自治州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增强,为区位、资源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转变创造了新的条件。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1999年开始湖北省对口援助博州工作。
10年来,湖北省共选派了四批共274名援疆干部到博州工作。
2010年,湖北省安排援建试点资金为1亿元(含农五师),试点项目共有四个工程建设和三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涉及博州地方的项目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二期)工程、两县一市牧民定居工程以及精河综合工贸园区规划、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规划、温泉县旅游业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
精河县基本概况
精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东邻乌苏市,西邻博乐市,南邻尼勒克县、伊宁县,北邻托里县。
总面积11189.15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8年)。
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等民族。
全县辖2个镇、3个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茫丁乡、托里乡、托托乡。
境内有:阿合其农场、八家户农场、兵团八十三团、兵团九十一团。
县政府驻精河镇。
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地形呈凹字形,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垂直高度相差悬殊。
南部为天山山区,中部为博尔塔拉河冲积平原,北部为艾比湖区。
有精河、大河沿子河、托托河、阿恰勒河等四条较大河流及艾比湖等水系。
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冬夏冷热悬殊,干燥少雨,多大风。
矿产还有食盐、黄金、石英砂、磷、铁、铜、锰、铅、石膏、石棉、芒硝等。
兰新铁路西段设精河站,312国道穿越县境。
景点有巴音那木自然风景区、精河敖包、黑山头军事要塞、安阜城遗址、大西王界碑、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自治州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简要情况
9月18日,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
新当选的博州党委书记赵青表示:过去五年是博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未来五年全州要以富民强州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民口岸强州”,到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
经过三天的充分讨论,大会提出,博州着力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一条城市由产业支撑的路子、一条有城市特色的路子(简称“三条路子”),实施产业支撑、综保区引领、城镇化带动、民生建设、人才优先、融资保障、效率提升“七大工程”,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将达到239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农业发展中,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农业经济的升级增效。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打造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棉花、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生产基地,发展枸杞、冷水鱼、花卉等特色产业。
把牧民定居点打造成为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推动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创业就业,加快农民向市民、工人转变,向创业者、企业家转变。
在阿拉山口综保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加大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探索综保区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科学确定综保区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方向,力争今年封关运营。
在口岸建设方面,进一步健全大通关协调机制,改善通关环境,提高通关能力和效率,不断巩固口岸在自治区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和国家能源资源陆路安全大通道的战略地位。
在工业方面,充分利用哈国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依托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加快发展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落地加工业,着力在进口油气和矿产资源落地加工上取得突破。
石灰石产业立足于有限资源的高效益利用,建设全疆重要的石灰石下游产业发展基地和千万吨水泥建材基地。
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大力推进湖北省产业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