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美的形式第一节 美的形式与内容 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

合集下载

美的存在形态与表现形态教学课件

美的存在形态与表现形态教学课件
(3)生产劳动美: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美,包 括生产活动美、生产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等方面;
(4)社会变革美:是指人们在从事推动历史前进的变 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美。
3、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最典型的美的 存在形态
(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①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 ②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③生活推动了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
b、作品以丑为题材,但因艺术家真实地展现出丑的事物必须被 历史抛弃的命运,以否定的态度对其加以表现,并通过这样 的表现寄寓了美的理想,从而使丑的题材具有审美价值,如 果戈里小说《死魂灵》;
C、作品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 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欣赏的外观,其中丑 的内容与美的形式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如波德莱尔《恶之 花》的某些诗篇。
(4)艺术中的崇高 ①艺术中的崇高是对自然中和生活中崇高进行反映和
创造的产物。宏伟、规模大、巍峨是反映在艺术中 的崇高的典型形式。
②崇高在艺术中的表现:a、对现实中崇高客体的集中表现,
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和自然景观的崇高; b、艺术作品容量、艺术结构形式的壮美; c、艺术家的博大情怀。
③崇高的来源:a、崇高之美所由产生的心理根源是人类理想
从有限向无限扩张的需求,是理想和需求的无限性; b、崇高之美是一种伟大之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最突出的显现; c、崇高美的产生和存在更具有痛苦和悲壮的历程,丑恶的伴随
更能突现崇高的价值; d、艺术中的崇高来源于客体的崇高品性和艺术家创作激情的相
互结合。
2、优美 (1)优美和崇高的区别 ①在审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审美对象都可以划分为
(1)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典型的有 “自然派”和“社会派”两个美学派别, “社会派”又分为两种意见,“生产派”影响最大。

大学美育-03.1

大学美育-03.1

一般形式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 的;而美的形式必须是具体的、可 感的。一般形式是为实用而创造的; 而美的形式是为人们鉴赏,或鉴赏 与实用相结合而创造的。
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铅笔、放大镜
牡丹花
小狗的形象
飞机
三、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1.什么是形式美 2.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3.形式美的成因 4.形式美的特征
1.什么是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美的外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1)美的形式不能脱离美的内容,没有独 立的审美意义而形式美对美的内容有相 对的独立性,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美的形式反映的是美的具体内容,而 形式美概括的是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 点,具有一定抽象性。
3.形式美的成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关于形式
规律经验的总结; 是对美的形式的共性的归纳与总结。
4.形式美的特征
装饰性
抽象性
象征性
树叶
相对而出,好看!
雄鹰 双翅展开,雄壮有力!
金鱼
鱼形纹演化推测图
二、一般形式与美的形式
一般形式:
世界万物都是有形式的,但它们 的形式不一定都是美的形式。
二、一般形式与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外 观;有内形式与外形式之分:显 示其特定内容的内部结构方式的, 即内形式;其外部表现形态为外 形式。
二、一般形式与美的形式
一般形式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第一节美与形式一形式与内容二形式与美的形式三美的形式与形式美一形式与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分解为形式与内容两个部分
第一节 美与形式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形式与美的形式 三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对称指物体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或 上下两侧均等。在现实世界中,对称的东 西随处可见,首先我们人自身的身体就是 左右对称的典型。昆虫的正常生命状态也 是对称的。
如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形状对称、颜色 对称、图案对称。对称给人带来平衡和稳 定的美感。
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体,它表现为 对称双方等量而不等形。均衡与对称相 比,有一种静中有动的效果,在造型艺 术中,为了追求构图或形体的生动,常 常采用均衡的造型手法。
比例指一个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 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匀 称”就包含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什么样的 比例才能引起人的美感呢?那就是毕达哥 拉斯发现的“黄金分割比”。即宽与长的 比为a:b=(a+b):a。实际上大约五比三。一 般书籍、报纸都采用这种比例。突出的比 例失调,便会产生畸形。
(三)对称均衡
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二构成形式美的物质要素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的要素包括色彩形体和声音这是外部世界的三种自然属性通过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积淀往往与特定内容形成稳固的联系有较强的表情性象征性而具有审美意味
第二章 形式美
第一节 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概念
1、美的内容:指美的事物的具体形式中所显示出来的 人的本质力量。
2、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即 美的内容存在的方式。
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美 的内容只 有通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2 、美的形式也离不开美的内容,内容发展变化 了,形式也要随之发展变化。
3、美的形式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形式的优劣 影响 以至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5、色彩的表情作用。指色彩能够向 我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如:红色使人 想起火和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 蓝色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因而带有平和、 宁静的感觉;绿色使人产生生气盎然、欣 欣向荣的感受;白色使人想起雪,带有纯 洁、凉爽的意味。

美学第四章 审美形态

美学第四章  审美形态

• 2、崇高 、 • 1)崇高含义 ) •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以其粗狂、 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以其粗狂、 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 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 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 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 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 的精神境界。 的精神境界。 • 自然界:雄伟的美,力的美。 自然界:雄伟的美,力的美。 • 社会生活:悲壮。 社会生活:悲壮。 • 艺术中:宏伟、规模大、巍峨。 艺术中:宏伟、规模大、巍峨。
• • • •
(三)、丑和荒诞 )、丑和荒诞 1、丑 、 1)概念 ) 丑作为审美范畴,指某种由于不协调、 丑作为审美范畴,指某种由于不协调、不 匀称和不规则而引起非快感的、 匀称和不规则而引起非快感的、令人厌恶 的东西,也反映完美的缺乏或不可能性。 的东西,也反映完美的缺乏或不可能性。 丑有别于畸形和不美,不是美的简单否定, 丑有别于畸形和不美,不是美的简单否定, 而是以反面形式保持了正面的审美理想观 念。
• 2)美学史上的崇高 ) • 朗吉弩斯:首次提出了“崇高”的概念,“伟大 朗吉弩斯:首次提出了“崇高”的概念, 心灵的回声 • 博克:开始从对象的角度考察崇高的审美属性 博克: • 康德:从主体的审美经验,并首次从哲学高度对 康德:从主体的审美经验, 崇高做了整体性的界定, 崇高做了整体性的界定,由痛感到快感 • 黑格尔:“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 黑格尔: 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 •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的内容超出了美的形式的范 车尔尼雪夫斯基: 围而“直接说明自己” 围而“直接说明自己” • 席勒:将崇高与人类的“理性自由”联系起来 席勒:将崇高与人类的“理性自由”

第四章审美形态

第四章审美形态

第四章审美形态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基本含义一、指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审美价值形态包括存在状态。

即通常说的优美(和谐), 崇高、悲、喜等等。

从发生学角度看, 审美形态既不是自在自为的,, 也不是主体心灵任意创造的; 它们是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 是特定时代审美关系的产物, 是人类审美的一种价值体现。

二、所谓审美形态, 实际也就是一种审美的文化形态或人的审美存在状态。

三、审美形态的文化学阐释审美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的文化圈曾经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形态。

不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 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

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作是神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 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风格。

基督教世界的西方文化, 承续希伯莱宗教,用哥特式建筑的人为空间、光和声音代替了希伯莱人在旷野从自然的空间、光和声音中体会到的上帝的崇高力量。

后来又创造了融双希精神、融信仰与理性冲动的“浮士德”博士的形象, 代表一种新的崇高。

到了现代,西方人开始彻底怀疑理性的力量, 认为恰恰是野心勃勃的理性力量使人类文明和我们的生存空间面临灭顶之灾。

信仰失落了, “上帝死了” , 人可以为所欲为。

作为西方人精神支柱的信仰与理性一并崩溃, 西方人便面临一片虚无。

当意义的源泉、价值的源泉不再存在时, 或人们不相信它存在时, 世界便变得荒谬可笑。

于是有了现代派艺术。

这种现代西方文化的意象风格就是“荒诞”。

《厄瑞克忒翁神庙女神柱像》, 大理石装饰性柱雕,高231厘米, 约建于公元前421-公元前405 年。

厄瑞克忒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群中最后完成的一座建筑物, 同时也以它那复杂生动的形体和精致完美的细部装饰而著称于世。

作为建筑性装饰雕塑的女像柱廊,是神庙中最值得人们所称道雕塑作品, 被认为是古希腊最优美的女像柱。

女像柱廊位于神庙的南侧,共有六根,是建筑和雕塑美妙结合的典范之作。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第四章形式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第一节美的形式和形式美一、美的形式: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二、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的一种规律及共同特征。

如:比例、对称、均衡、和谐、韵律、富有变化等。

第二节形式美的要素一、形态及其分类:自然形态:生命力、运动感、力度感人为形态:抽象形态:几何形态:点、线、面、体直线: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优美、柔和曲面:温和、飘逸平面立体:严格、率真、坚硬曲面立体:柔和、富有弹性自由形态:自由曲线、曲面:自由、奔放流畅模仿形态: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模仿,美观实用飞机、潜水艇、轿车的流线、建筑物上述各形态分别展示画面。

二、色彩及其审美特征:色相图:分别根据该图说明色彩的分类、色相、明度、纯度以及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心理联想。

可依据不同色彩的审美特征展现相应的画面(服装?建筑物?或者各种标记?)第三节形式美的规律一、整齐一律:各构成要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色彩单一,给人以秩序感。

画面:阅兵仪仗队等二、对称与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画面:故宫全景、艾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审美特征:庄重、稳定、可靠;但静止、生硬、单调、呆板。

均衡:组成整体的两个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诸方面大致相等。

画面:盆景五针松审美特征:动中有静,单一与丰富并存。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个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

以黄金分割比例为标准设计的希腊雅典女神庙、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分析比例美及其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

某种 观念
不 利于社会人类 ,

是恶 的

这 些 真或假

善或恶 的 内容只 有 以 形象鲜 明
个性 突出的感性 形式表现 出来时 ,
才可 能

给予 美或 丑 的评 价
所 以,
从某种 意义上说 ,
美与丑 的评 价不 是针对 纯 内容 的 ,
而是针 对形
式 的,

是对形 式 与 内容 的契合 度 提 出 的
特性 ,

逐渐 由无 意识 到有 意识地认识 和 把握 了 规律 的 这种 特性 对 必 然规 律的 认识 和 把 握就


是 自由 自由 正 是人 的 本质 属 性和 力 量的 体现
自由是对规 律的 认识 和 把握 ,
或 角对 称 ,
或面对
称,
或 轴对 称 ,


或 中心对 称 这种对 称性就 使 晶体结 构具有均 衡和 统一 的 整体 性质
考 察植 物和动物的形 式也能发 现这种现 象 ,

即 一 切 发 育 正 常 的动 植物个 体都具 有均


对 称和统 一的躯体结 构形式 。 、 越 是高级的植物或动 物种类 ,





但 只 要是 作 为细 节的 差 异 对立 流 转 消融 在整 体的 对 称

均衡
统一 中,
我们就 称它为


曝 擎 。
静态 的美
反之 ,

如果 均衡

对称
统一 的 因素作 为节奏 、 韵 律和 反复之

体的差异
对立 和 流转 中 , 我 们就 称之为动态 的奚. 静态 时形 式因素和 动 态 的 形式因 素在案 一具体 形式

美的内容形式和形式美优质课件

美的内容形式和形式美优质课件

• (三)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 1、二者的区别 • ① 内容不同: • 美的形式(指事物借以表现自己审美价值的外部特 点),体现合规律性(合乎客观事物自身正常发展的 规律)、合目的性(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的本质内 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即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 性形式,表现的是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个别的、 具体的、确定的;而形式美(指在构成事物的物质材 料的外在自然属性及其组合关系中显示出来的审美特 性)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是概括的、 朦胧的、宽泛的。 • ② 存在方式不同: • 美的形式是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 形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形式美则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 性。
• ② 形式美的组合规律必须与感性材料紧密结 合才有审美价值: • 如调和与对比,可以是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声音的调和与对比或形状的调和与对比。 • ③ 指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 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呼应衬 托,局部服从整体,次要服从主要,各种形 式要素融合成一体。 • 形式美的整体性既是客观事物形式整体性的 概括反应,也符合人的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特 征。
装饰性
• (二)形式美的抽象性
• 形式美虽然感性、具体,却是生活形象的高度概括, 是“抽象的具象”,这就是形式美的抽象性。 • 形式美独立地成为人们的欣赏对象,是经历了一个从 美的形式逐渐脱离美的内容而独立的发展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人们在头脑里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形式感, 这种形式感又反过来促使形式的特性和规律摆脱具体 的内容,而获得更自由的表现,从而使事物的形式逐 渐演变为抽象形式,走向图案化、格律化、规范化。 原来属于具体事物的形式,变成了单纯的线、色、形 等形式元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 如半坡遗址中的刻画符号,最初可能是某种象形的图 案,后来逐渐成了一种文字性的记事表义的抽象符号。 抽象性特征使形式美感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橙、黄:兴奋、热烈、活跃、喜悦、忠诚; 蓝、深绿、紫:深远、幽静、庄严、典雅、严谨; 灰、绿、银:柔和、温雅、娴静。
歌德把色彩划分为两类:积极的(主动的)如黄、 红黄、黄红,消极的(被动的)如蓝、红蓝、蓝红。
总之,色彩是富有情感色彩的。
第四 美的形式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味,如红色有积极热烈 的意味,绿色含有冷静稳定的意味,蓝色含有抑郁 悲哀的意味。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意义,都有 一定的生活根据,因而能产生各具特色的联想。
第四章 美的形式
3.轻重感
深暗色显沉重,浅淡色显轻柔。
4.运动感
黄色圆圈会显示出从中心向外部扩张的运动感, 很明显地向着观看者的位置靠近;蓝色圆圈则会造 成一种向心运动,其运动方向是背离观看者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色彩具有情感效果
色彩的刺激能使人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反应, 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或情感。不同的色彩,可引起不 同的心里反应。
(一)点
在几何学中,点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在可视的 图形中,点实际上是一个面,它具有大小、厚薄、 规则(圆)与不规则(非圆)等不同类型。人们只 是凭视觉的效果,把点同圆或面大致地区别开来。
点可以组成线或面,并有疏密、聚散等组成方 式。在造型艺术特别是装饰艺术中,点的运用是极 为普遍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红、黄、蓝是三种基本色,即色彩三元素。它们 之间相互调和、相互渗透,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 彩。对色彩的辨别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依据, 而且还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特性,可以在视觉、情感、 意味上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一)色彩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1.形体感
对色彩的明暗处理,可以形成色的形体感。绘画 即通过平面上各种色块的明暗处理来突出事物的形 体特征。
第四章 美的形式
2.冷暖感
红色和接近、趋向红色的色彩为暖色,蓝色和接近、 趋向蓝色的色彩为冷色。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更精细的区分如:当你把紫色看成略带红色的蓝色 时,就产生暖的感受;当你把紫色看成略带蓝色的 红色时,就产生冷的感受。
形式美看起来是事物的一些自然物理属性,但 却是一些在极其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同人的生 活发生了密切关系的属性,而且成为显示人类自由 创造力量的感性形式。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人们从生产劳动中所感受到的形式美,一方面作 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成果流传下来,获得了社会的普 遍承认,它原来同劳动的具体联系消失在历史过程 中;另一方面,这些最初从生产劳动中感受到的形 式美,本来就体现了人的自由与外在自然物理属性 规律的和谐统一,具有不局限于生产劳动的普遍意 义,因而也超出了具体的生产劳动,成为人们在生 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的美。
2.内形式
即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也就是完 满表现内容的结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三)形式美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形式美具有普遍性、一般性,本来是人类在漫 长的劳动实践中发现、利用自然物理的属性,以及 对它加工改造的结果。但人们只看到了结果,而看 不到产生结果的历史过程,于是就认为形式美决定 于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第一节 美的形式与内容
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象中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 力量,美的形式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美的事物所蕴涵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它的感性形式 密不可分,是内容与形式的辨 证统一。任何一个审美对象, 如果在形式上不具有审美价 值,美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一、内容与形式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第二节 形式美的感性材料
所谓形式美,通常指外形式美。构成形式美的 感性材料,主要包括:色彩、形体、声音。
一、色彩
色彩是形式美的主要因素,也是美感的最普及 形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色彩 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作为审美 对象的色彩,之所以具有美感,并不在于它的自然 属性本身。
第四章 美的形式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色彩的意义也逐渐增多。民 族、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流派,以及个性心 理因素,都可以造成色彩美的变化。
如东西方对色彩象征意义的不同理解,地域文化的 制约影响等等,都可以造成色彩美的复杂性与变异 性。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形体
形体,是指事物具体可感的外在形态。凡是由 视觉感官所能感知的美的事物,都是由点、线、面 等基本元素构成,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
(一)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的形式是相对于美的内容而言的,它是美的 统一体内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美的内 容而独立存在。
形式美一般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 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 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 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客观世界是无限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物质存 在,其中每一事物的存在和运动过程,都具有内容 与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 指内容诸要素的构成方式和表现形态。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 内容服务;形式也能反作用 于内容,形式的优劣影响以 至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忠义,蓝教我高洁,粉红赐 给我以希望,灰白赐给我悲伤,再完成这幅图画, 黑还要加以我死亡。”
——闻一多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由于世世代代的文化积累,色彩与特定的生活内容 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获得了一定的 象征意义。
1.红:火→热情,血→牺牲精神→危险,…… 2.黄:阳光→尊贵,犹大服色→卑鄙…… 3.绿:和平与安全,繁荣与年轻…… 4.蓝:宁静、幸福的希望…… 5.紫:高贵、庄重…… 6.白:清洁、洁白,神圣与和平…… 7.黑:不吉祥、罪恶,死亡,沉默……
形式美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是美的形式所具 有的普遍性的某些共同特征,已脱离了美的内容, 本身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美。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内形式与外形式
形式美作为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包括紧密相联 的两个方面,即内形式与外形式。
1.外形式
即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感性外观,指线、形、色、 光、声、质等材料的外形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