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钻井工程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课件-PPT

钻井工程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课件-PPT

结构及原理如图: (6)随钻测斜仪 + 定向键
水平井最大单井进尺10172米;
尽量减小井眼曲率,以改善油管和抽油杆的工作条件。
• 早期造斜工具 多底井总水平段长度达到11342米
B 井底液柱压力和环空压力;
(5)IDEAL和PowerDrive系统: Schlumberger(Anadrill)公司
井眼轨道:一口井开钻之前,预先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 直井轨道: 过井口的铅垂线 定向井轨道: 二维定向井:过井口和目标点的铅锤面上的曲线。 三维定向井:具有不同曲率的空间曲线。 轨道设计:定向井、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井等。
井眼轨迹:一口井实际钻成后的井眼轴线形状。 轨迹控制: • 直井防斜打直; • 特殊工艺井控制井斜和方位,使轨道和轨迹相一致。
)
2
得: tan b De De2 Se2 2ReSe
2
2Re Se
Dmw De2 Se2 2ReSe
(2)计算各井段参数
增斜段: Dz Rz sin b
• 给定
, 计算
上述三个公式中,共有7 个参数:
多底井总水平段长度达到11342米
S z Rz (1 cosb )
—起下钻允许的最大曲率,度/100m ;
• 钻压越大,造斜能力越大; • 氢氟酸测斜仪 + 铅模 + 定向齿刀 使用动力钻具造斜工具造斜,套管开窗侧钻用变向器,
AutoTrak G3 RCLS 给定
,选用五段式或多靶三段式;
最大水平段达6118米 需使用无磁钻铤,可用于直井定向和斜井定向。
大位移井最大位移10728米 欲达井斜角 ,方位角 ;
注意:以上各轨道类型计算公式中所有符号的含义见教
w

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

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

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定向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是定向井钻井成套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文章介绍了轨迹剖面优化设计,对直井段、增斜段、稳斜段轨迹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轨迹预测方法和轨迹修正设计技术进行了论述,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标签:轨迹控制;轨迹预测;剖面设计;定向井定向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是定向井钻井成套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定向井施工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控制井眼轨迹的变化。

1 轨迹剖面优化设计定向井井身剖面的选择对于钻井施工的安全、高效、降低成本起着至关重要,四段制轨迹剖面易形成键槽,岩屑床,起下钻和钻井过程中摩阻扭矩大,易卡钻,给井下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经过理论计算分析,并结合大庆地质情况,三段制或者五段制井眼轨迹剖面成为大庆定向井施工的首选对象,这两种轨迹剖面具有轨迹短、投资少、效益高、利于井眼轨迹控制等特点。

2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2.1 直井段轨迹控制定向井直井段的井眼轨迹控制原则是防斜打直。

有人认为常规定向井(指单口定向井)直井段钻不直影响不大,通过后续的调整最终也可中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因为当钻至造斜点,如果直井段不直,造斜点处不仅因为有一定的井斜角而影响定向造斜的顺利完成,还会因为这个井斜角形成一定的水平位移而影响下一步钻进的井眼轨迹控制。

所以在直井段施工中,采用塔式钻具组合或钟摆钻具组合,配以合理的钻进参数,每钻进100-120米测斜一次,及时监测井斜的变化趋势,如发现井斜有增大趋势,及时调整钻井参数,加密测斜,必要情况下进行螺杆钻具纠斜。

造斜点前100m采取轻压吊打,严格控制钻进参数,保证造斜点处的井斜不超过0.5°。

2.2 造斜段轨迹控制造斜就是从造斜点开始强制钻头偏离垂直方向增斜钻进的过程。

由于大位移水平井直井段多数存在井斜方位,且方位与新设计方位不一致,所以必须利用定向井计算软件计算出直井段各点轨迹参数,同时根据最后几个测点趋势,预测出井底的井斜角和方位角,计算出井底水平位移、垂深、闭合方位、视位移、视垂距等参数。

11煤矿井下定向钻孔轨迹控制

11煤矿井下定向钻孔轨迹控制
90º
降斜: φ↓ 增方位: α↑
180º
180º
倾角控制原理
假设设计倾角: 0º,则倾角控制在:- 2º~ 2º

1º -1º
1º -1º
下 2º
-2º


-2º


-2º

-2º
-1º 1º
-1º 1º
降斜 稳斜 增斜 稳斜 降斜 稳斜 增斜 稳斜
260º
100º
280º 260º
80º 100º
0 10 20 30 40 5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钻孔实钻轨迹左右偏差图
轨迹控制实例分析—黄陵二号煤矿
2012年3月7日~3月24日,在二号煤矿 北二一号辅运大巷距八号联络巷50m处施工 4#钻孔,主孔深度813m,分支285m,总 进尺1098m。
黄陵二号煤矿施工钻孔平面图
1#钻孔轨迹平面布置图
1#钻孔上下偏差和左右偏差图
轨迹控制实例分析—柳林同德矿
2012年5月,同德矿施工3#钻孔,设计 孔深780m,9个分支孔,由于时间限制,实 际施工主孔深度786m,分支111m,累计进 尺897m。
同德矿施工钻孔平面图
同德矿 3#钻孔轨迹左右偏差图(红色和粉色为实钻轨迹) 同德矿 3#钻孔轨迹上下偏差图(红色和粉色为实钻轨迹)
工具面向角
工具面 :定向钻进所用造斜钻具的两个轴线所确 定的平面,称为工具面。 工具面向角 :在孔底圆平面内,以圆心与圆周上 最高点连线为始边,顺时针转到工具面与孔底圆 平面的交线所转过的角度,以“Ω ”表示,介于 “0°~360°”。 螺杆钻具的“工具面向角”就是通常所说的马达 “弯头”朝向。钻进过程中通过改变弯头的朝向 ,使钻孔实现定向弯曲变化。

定向井轨迹控制刘志强

定向井轨迹控制刘志强
K L
2、 钻孔轴线空间位置的计算
(1)切线法 (2)平衡切线法 (3)平均角法 (4)曲率半径法 (5)最小曲率法 (6)Mercury
参考书目:
1、 《受控定向钻探技术》 2、 《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 3、 《定向钻井技术》
江天寿 周铁芳 苏义脑 王的基准,所以定义了三种方位角: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坐标系里的坐标值。 水平位移:是指井眼轨迹上的点至井口所在铅垂线的距离。 井斜变化率:单位长度井段内井斜角的变化值。 方位角变化率:单位长度井段内方位角的变化值。 全角变化值:沿井眼前进方向上,两测点之间的空间角度变 化。也称为“狗腿角” 。
a22sin2ac
全角变化率:单位长度井段内的全角变化值。
--钻井液密度选择范围变小,容易出现井漏或井塌
随着井斜角的增大,地层破裂压力将减小,而坍塌压力将 增大,另外,随着水平段的延长,井内钻井液的激动压力和抽 吸压力将增大,容易造成井漏或井塌。
--携带岩屑困难,井眼中容易形成岩屑床
当井斜在45°~ 60°时会成“岩屑床”。严重时会堵塞井眼环空。
--电缆下入困难
个结构弯角的大小来实现造斜率的调整。 d、动力钻具带偏心垫块
(3)造斜井段施工要求
a、采用随钻跟踪测斜,计算和作图结合预测井眼轨 迹变化趋势,如造斜率达不到要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调整。
b、按照设计的钻进参数钻进,要求司钻送钻均匀, 使井眼曲率变化平缓,井眼轨迹圆滑。
(调整钻进参数改变造斜率;改变近钻头钻具组合) c、控制好井斜方位的变化,因地层等因素造成方位 严重漂移,影响中靶或邻井安全限定区域时,使用造斜 钻具及时对方位角进行调整。
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4、定向井的井眼轨迹设计

第五节 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

第五节 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

第五节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造斜:由垂直井段开始钻出具有一定方位的斜井段的工艺过程。

造斜点:开始造斜时的深度。

垂直井段开始倾斜的起点。

造斜工具:(1)井底动力钻具造斜工具;(2)转盘钻造斜工具。

(3)混合钻进造斜工具——导向式马达第五节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一、井底动力钻具造斜工具动力钻具(井下马达):涡轮钻具、螺杆钻具、电动钻具。

工作特点:在钻进过程中,动力钻具外壳和钻柱不旋转,有利于定向造斜。

1、动力钻具造斜工具的种类三种:弯接头、弯外壳马达、偏心垫块。

(1)弯接头(斜接头)造斜原理:迫使钻头倾斜,造成对井底的不对称切削;井壁迫使弯曲部分伸直,由钻柱的弹性力使钻头产生侧向切削。

影响弯接头造斜率的因素:弯角越大,造斜率越大;一般为0.5°~2.5°。

弯曲点以上钻柱的刚度越大,造斜率越大;弯点至钻头的距离越小且重量越小,造斜率越大;钻速越小,造斜率越高。

(2)弯外壳马达(原理与弯接头类似)(3)偏心垫块杠杆原理,垫块作为支点。

弯接头、弯外壳马达、偏心垫块。

2.涡轮钻具的结构与特性结构:特性:转速与流量成正比,扭矩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压降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功率与流量的三次方成正比。

流量一定时,转速随扭矩的减小而增大。

空转时,转速达到最高,所以不应当用涡轮钻具进行划眼。

涡轮钻具工作特性图2.螺杆钻具的结构与特性特性:(1)螺杆钻具的转速、扭矩、压力降、功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与涡轮钻具相同。

(2)螺杆钻具的扭矩与压力降成正比。

压力降可从泵压表上读出,扭矩则反映所加钻压的大小,所以可以看着泵压表打钻。

根据泵压表上的压力降还可以换算出钻头上的扭矩,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求得反扭角。

螺杆钻具螺杆钻具工作特性示意图二、转盘钻造斜工具变向器、射流钻头、扶正器组合。

1、变向器早期造斜工具。

现在仅用于套管内开窗侧钻,或不适宜用动力钻具的井内。

钻头上安放1个大喷嘴、2个小喷嘴。

靠大喷嘴射流冲击出斜井眼。

《轨迹控制》PPT课件

《轨迹控制》PPT课件
45
2.2 轨道类型 常规二维定向井轨道类型:按照我
国钻井行业标准规定,有四种类型: 三段式,多靶三段式,五段式和双 增式,如图5-20~5-23所示。不同类 型的轨道,它们的设计条件和计算 公式各不相同。
46
47
48
49
50
关节点:图中的字母K 代表造斜点, b 代表增斜结束点,t 代表目标点, c 代表五段式的降斜始点或双增式 的第二次造斜点,d 代表多目标井 的目标终点。所有这些点称为关节 点。这些关节点的参数均以相应字 母为下标。
57
磁性测斜仪的原理:如图5-8所示,罗 盘靠一顶尖支撑,可在仪器中灵活转动, 不管仪器外壳如何转动,罗盘的S极始 终指北。在仪器中心悬挂一个“十字” 重锤,不管仪器外壳如何倾斜,重锤始 终指向重力方向。
静止测量时,照相机对着透明的罗盘面 照相,所以“十字”图形也被照在底片 上。然后相机自动进卷,再记录下图 参看图5-7,设想经过井眼轨迹上 的每一个点作一条铅垂线,所有这 些铅垂线就构成了一个曲面,在数 学上称作柱面。其特点是可以展平 到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垂直剖面 图。该图的两个坐标是垂深D 和水 平长度Lp。
36
37
第二节 井眼轨道设计
1 井眼分类
分类标准说明:按轨道。
磁偏角校正:目前广泛使用的磁性测斜仪是 以地球磁北方位为基准的,所测得的井斜方 位角为磁方位角,并不是真方位角。需要经 过换算求得真方位角,称为磁偏角校正: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东磁偏角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西磁偏角
16
1.4 轨迹基本参数的特性 问题讨论: 1)井深、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3参
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 2)地下地质条件的要求; 3)处理井下事故的需要。 4 井眼轨迹控制(导向)基本方法

02 定向井井眼轨迹设计

02 定向井井眼轨迹设计

j
m
m 2arctg H0
H
2 0

2 R0 S 0

S02
2R0 S0
R0 R1 R2
L H0 He Hv R2 sine
f S0 St Se R2 (1 cose )
d h O2
e
So
Se
三、定向井井身剖面设计
讨论:

H
2 0

S02

2S0 R0
①多增降率剖面
②缓降稳剖面
解决大段稳斜稳不住而提出
③双增稳剖面
为了减少摩阻和解决大段稳
斜稳不住而提出
④ 悬线剖面
⑤ 抛物线剖面
三、定向井井身剖面设计
(3)三维定向井剖面
O 三维定向井剖面指在设计的
井身剖面上既有井斜角的变化又 有方位角的变化。
常用于在地面井口位置与设 计目标点之间的铅垂平面内,存 在井眼难以通过的障碍物(如: 已钻的井眼、盐丘等),设计井 需要绕过障碍钻达目标点。
水平位移、段长; (6)校核曲率,并作图(标注控制圆柱--误差范围)。
关键步骤为2与3、4步。
设计方法有:查图法、作图法、解析法。国内目前均用解 析法。
三、定向井井身剖面设计
2、五段制(S型)剖面设计推O 导
已知:
造斜点井深
总垂深、总水平位移 增斜率、降斜率
AA BB
降斜后稳斜段井斜角、水平位移增量和垂深增量。

K A S
ΔS
KA

K
sin
二、井眼曲率及其计算方法
L dN
dE
2. 空间曲线法求井眼曲率
依据: 根据微分几何原理,一条空间曲 dH 线的曲率K有公式

定向井水平井井身轨迹控制技术#

定向井水平井井身轨迹控制技术#

第三章定向井、水平井井身轨迹控制技术第一节定向井、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理论无论是定向井,还是水平井,控制井眼轨迹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按设计要求中靶。

但因水平井的井身剖面特点、目的层靶区的要求等与普通定向井和多目标井不同,在井眼轨迹控制方面具有许多与定向井、多目标井不同的新概念,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来作为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我们在长、中半径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模式的形成和验证过程中,针对不断出现的轨迹控制问题,建立了适应于水平井轨迹控制特点的几个新概念。

一、水平井的中靶概念地质给出的水平井靶区通常是一个在目的层内以设计的水平井眼轨道为轴线的柱状靶,其横截面多为矩形或圆。

我们可以把这个柱状靶看成是由无数个相互平行的法面平面组成,因此,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中靶,与普通定向井、多目标井是个截然不同的新概念,主要体现是:井眼轨迹中靶时进入的平面是一个法平面(也称目标窗口),但中靶的靶区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柱状体,因此,不仅要求实钻轨迹点在窗口平面的设计范围内,而且要求点的矢量方向符合设计,使实钻轨迹点在进入目标窗口平面后的每一个点都处于靶柱所限制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控制水平井井眼轨迹中靶的要素是实钻轨迹在靶柱内的每一点的位置要到位(即入靶点的井斜角、方位角、垂深和位移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矢量中靶。

二、水平井增斜井段井眼轨迹控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一口实钻水平井,从造斜点到目的层入靶点的设计垂深增量和水平位移增量是一定的,如果实钻轨迹点的位置和矢量方向偏离设计轨道,势必改变待钻井眼的垂深增量和位移增量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待钻井眼轨迹的中靶精度。

水平井钻井项目设计中所给定的钻具组合是在一定的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随着理性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经验总结,设计的钻具组合钻出实际井眼轨迹与设计轨道曲线的符合程度会不断提高。

但是,因为井下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个符合程度总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定量阶段。由于地下情况异常复杂,地层力的分析目前
暂局限于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地层,其目的在于确定出地层 反作用在钻头上的侧向力。
地层因素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①钻头通过软、硬交错的地层,通常倾向于垂直地层层面 钻进; ② 如果层状地层倾角大于45°,通常钻头倾向与地层层 面钻进; ③ 如果预计钻进方向同于地层上倾方向,方位将按钻头 自然漂移趋势漂移,而井斜将增加很快;如果预计钻进方 向在地层上倾方向的左边,钻头将向右漂移;如果预计钻 进方向在地层上倾方向的右边,钻头将向左漂移。 ④ 一般来说,上部地层倾角不大,比较疏松,方位漂移 不大;而下部地层有一定倾角,且结构致密,方位漂移较 大。钻头钻遇砾石层,方位漂移较严重。 总而言之,对地层因素对钻头漂移的影响的认识,还很不 充分。一般来说,对某一地区地层自然漂移影响的认识有 一个摸索的过程,只有多实践、勤思考、善总结,才能做 到较好地利用地层因素为轨迹控制服务。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6、多点测斜如果存在下列情况须坚持不 测斜:
(1)悬重不对。 (2)泵压不对。 (3)井下不正常。(4)设备不正常。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7、测多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投测前,检查杆件是否弯曲,丝扣、台阶面是否完好,密 封圈有无毛刺或磨损,如有损坏应及早更换。落实好测斜 挡板的位臵及测量井深。 落实好测斜挡板的位臵及测量井深。 在地面再检测一次仪器是否工作正常,重新设臵好仪器, 在装入外筒之前,一定要启动仪器;要把杆件的各道丝扣 用专用管钳上紧,以防进泥浆。 测量仪器上下钻台用绳套系好,防止仪器脱落及横向碰撞。 把测斜杆投入钻杆后,活动钻具几分钟后,确保仪器到井 底后,静止钻具两分钟,开始起钻,每起一柱钻具,定向 工程师记录下时间及相应的井深。 快起完钻时,技术员应提前上钻台,监督井队工人取仪器 时要先卸仪器后卸钻头,防止仪器掉入井眼。
定向钻井轨迹控制技术
提纲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二、定向造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三、增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四、稳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五、降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六、扭方位段轨迹控制技术 七、丛式井防碰及绕障技术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原则:定向井、丛式井和水平井直井段的井身轨迹控 制原则是防斜打直。 直井段打斜的危害: (1)如果钻至造斜点(KOP)时,有一定的井斜角,就 会因为上部井段的井斜造成的位移而影响下一步的轨 迹控制。特别是造斜点处的位移向设计方向两侧偏移, 那就将一口两维定向井变成三维,同时就会造成下一 步井身轨迹控制的困难; (2)水平井直井段的井斜所形成的位移相对于定向井来 说就更加严重,有时还会造成填井事故 (3)如果丛式井的直井段发生井斜,会造成丛式井组中 的两口或多口 定向井的直井段轨迹交叉,发生相碰的 事故,造成新老井眼同时报废。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4、钻水泥塞时要采用轻压吊打方式钻穿,以防 止出水泥塞就发生井斜,影响下一步定向施工。 钻进参数: 121/4〃井眼吊打钻压50-80KN 81/2〃井眼吊打钻压30-50KN 6〃井眼吊打钻压10-20KN(较少) 胜利油田一般在明化镇组地层井段(1000m左 右)容易实现打直井段的要求,可用常规方法 快速钻进。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所谓塔式钻具就是在钻柱下部使用几段 变径的钻铤,紧接钻头处的钻铤直径最大, 往上直径递减,其形如塔一样,故取名为 塔式钻具。这种钻具的特点是下部钻具的 重量大,刚度大,重心低,与井眼的间隙 小。这样,一方面能产生较大钟摆力来防 止井斜,另一方面是稳定性好,有利于钻 头的平稳工作
钻具及钻进参数因素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定向井钻井参数的优选 钻具组合选定后,然后选择钻井参数并在 钻井过程中适当调整。 基本钻井参数包括:钻压、转速和泥浆排 量。 钻井参数优选的原则是:满足井眼轨迹要 求,并尽量做到快速钻进。
定向井轨迹控制基本原则
通过选择钻具组合, 优选和调整钻进参数, 使井眼沿预计的轨迹 前进, 最终钻达目的 层, 实现中靶。这是定向井轨迹控制的核心。
2.50
3.50
二、定向造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在直井段钻井轨迹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就可 进行定向造斜井段钻进。定向前首先必须熟悉设 计数据。 定向井的定向工序: ① 造斜点KOP的深度 ② 设计造斜率,选择何种定向造斜组合。 ③ 设计井斜角、方位角。 ④ 本地区磁偏角 ⑤ 借阅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井斜及方位漂移 ⑥ 了解本井周围的防碰井情况。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满眼钻具一般是由几个外径与钻头直径相近的稳 定器(3~5个)与一些外径较大的钻铤所组成。 它的防斜原理基本上有两条。一是由于此种钻具 比光钻铤的刚度大,并能填满井眼,因而在大钻 压下不易弯曲,能保持钻具在井内居中,减小钻 头倾斜角,所以能减小和限制由于钻柱弯曲产生 的增斜力。二是在地层横向力的作用下,稳定器 能支承在井壁上,限制钻头的横向移动,同时能 在钻头处产生一个抵抗地层力的纠斜力。为了发 挥满眼钻具的防斜作用,在钻具上至少要有三个 稳定点,即除靠近钻头有一稳定器外,其上面应 再安放两个稳定器才能保持有三点接触井壁。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3、造斜点深度大于1000m,采用塔式钻具或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 扶正器和钻铤未进入地层前吊打50m,逐渐 加至设计钻压。钻至距造斜点100m时,轻 压吊打控制井斜角不大于2°。 满眼钻具结构: 钻头+螺旋扶正器+钻铤×1根+螺旋扶正器+ 钻铤×1根+螺旋扶正器+钻铤×(1—3)柱 +加重钻杆+钻杆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钻压对稳定器的位置影响很大。当钻压增大时 (在同一弯曲状态时),切点下移,稳定器也应 随之下移,否则会在稳定器以下形成切点,这就 是常使钟摆钻具失效的原因之一。反之,钻压减 小时,切点上移,稳定器也应上提,以发挥钟摆 钻具的作用。 井眼斜度也有影响,斜度大,在钻具自重作用 下易与井壁接触,因而切点相对低些,稳定器位 置也应随之下降些。 另外,随着稳定器与井眼间隙增大,稳定器位 置也要相应下移。这是因为在相同钻压下,间隙 越大,稳定器的效果越差,若间隙过大时下部钻 具也容易与井壁形成新的切点。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塔式钻具也是国内外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 防斜钻具。实践证明,塔式钻具钻出的井 眼比较规则,井斜变化率不大。 这种钻具对于井径易扩大的地层(如松软 地层、盐岩层等)特别有效,因为在这类 地层中由于井径扩大,使带稳定器的钻具 (钟摆钻具、满眼钻具等)起不到扶正和 填满的作用,防斜作用很差。
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
主讲人:张强
影响定向井井眼轨迹的主要因素
地质因素;岩石可钻性,不均匀性及其各向
异性,地应力以及地层倾角和倾向等; 钻具因素:下部钻柱组合、钻井参数;钻头 类型及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井眼轨迹变化是上述诸因素互相作用和平衡 的结果。
地层因素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井眼轨迹是通过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很明显, 同一套钻具组合在不同的地层表现出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或者说轨迹方位和井斜的变化率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 同的地层因素的影响。 对地层因素对井眼轨迹影响的认识,还只是定性阶段或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钟摆钻具的实质是通过使用专用的防斜钻具组 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增大钟摆减斜力,以平衡 和克服促使井斜的地层力。 对钟摆钻具来说,稳定器的安放位置十分重要, 它是这种钻具的技术关键。如果安放偏低则减斜 力小,效果差;如果安放偏高,则稳定器以下钻 铤可能与井壁形成新的切点,使钟摆钻具失效。 稳定器安放的理想位置,可以认为是在保证稳定 器以下钻铤不与井壁接触的条件下尽量提高些, 稳定器位置主要取决于钻铤尺寸,钻压大小和井 眼斜度等。 当钻铤尺寸较大,在同一钻压下钻具发生弯曲 后的切点位置比小尺寸钻铤要高一些,因此稳定 器也应随之安放高一些,以增大钟摆减斜力。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5、多点测斜要求: ①两测点间的测量间距不大于30m。 ②直井段钻完后,采用多点测斜仪系统测量一 次。在有磁干扰的井段应进行多点陀螺测斜。 ③根据测斜数据进行井眼轨迹计算并绘制水平 投影图和垂直剖面投影图。 一开开钻要直,导管和表层套管的喇叭口要居 中,与井口、天车中心点偏差不大于10mm。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10、直井段的全角变化率的标准值 (SLQB)
井深 m 0-1000 1001-2000 2001-3000 3001-4000 全角变化(°/25m) <3000m >3000m 1.50 1.75 2.00 1.25 1.5 1.75 2.25
4001-5000
5001-6000
二、定向造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定向井的定向工序: ⑦ 根据设计及借阅资料做出相关图形。 ⑧ 根据设计造斜率选择合理的定向工具。 ⑨ 根据设计情况及时调整井下钻具组合。 ⑩ 做好中靶的预测。
二、定向造斜段轨迹控制技术
(一)、定向造斜钻具的组合及方法 1、目前钻井现场常用的定向造斜钻具组合 (1)、定向弯接头造斜钻具组合 A:钻具结构:钻头+螺杆动力钻具+定向弯 接头+无磁钻铤+钻杆 如8-1/2″井眼常用组合: 8-1/2″钻头+6-1/2″(6-3/4″)螺杆动力钻具 +6-1/4″ 1°~2.75°定向弯接头+6-1/4″无 磁钻铤*9~18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5″钻 杆
SRO地面记录陀螺
一、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9、直井段的水平位移的标准值 (SLQB)
井深 m 0-1000 -1500 -2000 水平位移≤m 探井 30 40 50 开发井 20 30 40
-2500
-3000 -3500
65
80 100
55
65 85
-4000
>4000
120
140
105
125
一个优秀的定向井工程 师的追求目标, 除了 中靶外, 还要钻出良好的井眼轨迹并保证优 质、 快速钻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