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深刺大肠俞为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ab te h r p ui feto o t it . trt ea e t efe n r ai e c c s a c
、 1 e o,s Sitaau e; on L 2 D ca gh ) K yL r c i /cpt r P it 5( ahn su ;NedigD ph w dJ ac h B el e t n
2) 5
L uBd n , a gZ i n ( . efs Aflt sil f u a o ee f C , hn sa 1 0 7 C ia o ia Hu n hg g a 1 Th rt fi e Hopt nnC lg M C agh 0 0 , hn ; i i d a ao H l oT 4
6 e fc i e a d 2 i ef c ie i h r t n r u fe tv n n f t t e te me tg o p,a d 7,1 ,1 e v n a n 1 8,4 i h o t l r u n t e c n r o p,r s e t ey,w t i n f o g ep c i l i h a s ii v g —
维普资讯
中 国 针 灸 20 0 2年 7月 第 2 2卷 第 7期
文 章 编 号 :2 52 3 ( 0 2 0 —4 10 0 5 —9 0 2 0 )70 5 .2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6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深 刺 大肠 俞 为 主 治 疗 根 性 坐 骨 神 经 痛 临 床 观 察
娄 必丹 黄 志 刚
( .湖 南 中 医 学 院 附属 第 一 医 院 , 沙 4 0 0 ;2 1 长 10 7 .长 沙 卷 烟 厂 职 工 医 院 )
[ 要】 方法: 9 根性 坐骨神 经 痛 患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组 与对 照 组 。 治 疗组 5 摘 将 6例 6例 治 疗 采 用 芒 针 深 刺 大肠 俞 为主 , 照组 4 按 常规 操作 针 刺 大肠 俞等 穴。结果 : 对 0例 治疗 组痊愈 2 例 , 效 2 1 显 7例 , 有 效 6例 , 效 2例 ; 照组 痊愈 7例 , 效 1 例 , 效 1 无 对 显 1 有 8例 , 效 4例 。 两组 比较 , 显 率差 异有 无 愈

针灸治疗学全本

针灸治疗学全本

⑵ 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
称“经外奇穴”。
⑶ 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
穴”、“压痛点”。
二、 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1.基本治疗
主穴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
▲寒湿证加艾灸;
操作 ▲瘀血证加刺络拔罐;
▲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
腰痛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 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
中枢性面瘫口角歪斜眼以上正常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手少阳三焦经深层为面神经出颅之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针刺手法宜轻或加灸以温经散寒地仓阳白颊车翳风鱼腰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太阳筋络之邪气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祛风通络攒竹四白颧髎配穴配穴
针灸治疗学
(七版)
上篇 腧穴总论部分
《灵枢.官针》“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 所,以上下摩骨也。” 是一种强调手技的方法。此法 的操作进针后,稍微摇动针柄,慢慢进针至骨部,然后在 骨头上或骨缝间上下提插,好比针尖在击打骨头,故谓 之短刺。常用于治疗跟骨骨刺、颈椎病、老年性膝关 节退变等症。
3 合谷刺
《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 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操作:针刺得气后, 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刺入,再将针退至皮下,,向右 刺入,针再退至皮下,最后直刺入肌肉(分肉)深处。 整个过程就好像用针在肌肉间划了个鸡爪,用于治疗 肌痹(肌肉挛缩不用等症) 。

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环跳居髎秩边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方义:病痛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通则不痛”,痹痛遂解。

加减:行痹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痛痹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祛寒外出;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操作:各部脑穴常规针刺。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肾俞、关元用灸法或温针灸法。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均针灸并用,泻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方义:委中是腰背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加减: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隔俞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操作:诸穴均常规操作;肾虚腰痛者,命门穴以隔附子灸法为佳。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

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20例

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20

王新刚;刘敬花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3(019)008
【摘要】@@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梨状肌损伤等,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王新刚;刘敬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中医院,山东,桓台,256400;山东省桓台县中医院,山东,桓台,25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6
【相关文献】
1.针刺外关穴结合指压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 [J], 汪崇淼;吴耀持
2.头针加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偏瘫120例 [J], 王新刚;刘敬花
3.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J], 洪秋阳;王世广;周小平
4.针刺痹灵穴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 [J], 卓群
5.针刺结合风市穴刺络拔罐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30例 [J], 张庆浩;师彬;王从安;李子腾;孙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秩边穴及昆仑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针刺秩边穴及昆仑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用平补平泻法 , 每次针刺 3 0分 钟 , 间歇行 针 3次 ; 每 日一 次 ,
1 0次为一个疗程 , 休息 l 0天后进行下一疗程 , 治疗 两个 疗程
后评定疗效 。
注: 与 本组 治 疗 前 比较 , ’ P< 0 . 0 1 ;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较 , P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4— 0 5 9— 0 2
坐骨神 经痛是指沿坐 骨神经通路及 其分布 区的疼痛 , 可 自腰 、 臀部直达股后 , 小腿 后外侧 及外 踝部 … 。本病 属 于中 医学的“ 痹症” 范畴 。中医认为 , 由于腰部 闪挫 、 劳损 、 外伤等 原 因损伤筋脉 , 导 致气血瘀滞 , 不 通则痛 ; 或 因久居湿地 、 涉 水、 冒雨风寒等致湿邪入侵 , 痹阻腰腿部 而发病 , 经脉主要涉 及 足太 阳 、 足少阳经脉 j 。我科采用针刺秩边 穴及昆仑穴治 疗 坐骨神经痛 ,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 痛 症 状 及 生 活 功 能 等 方 面治 疗 组 疗 效优 于对 照 组 。
1 . 3 . 1 对照组 以毫 针垂直进 针深刺 双侧秩边 穴约 3寸 ,
表 2 两组 V A S及 O D I 评分比较( 分, ± s )
施行提插捻转法 , 使 针感 沿大腿 后侧 向足跟 部放射 , 手 பைடு நூலகம்采
治 疗坐 骨神 经 痛 疗 效 满 意 。
【 关键词 】 坐骨神经痛; 秩边穴; 昆仑穴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2 4 . 0 4 5

针灸配合电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针灸配合电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针灸配合电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刘子祥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4(0)1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刘子祥
【作者单位】大庆市建三公司中心卫生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中频电疗配合针灸拔罐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 [J], 姜林
2.针灸配合中频治疗仪治疗坐骨神经痛138例 [J], 齐志良;高海燕
3.中频脉冲电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J], 范明月;
4.中频脉冲电疗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J], 秦君;姚院芳
5.观察中医护理配合推拿按摩、牵引、针灸、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J], 黄逸纯;陈权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国医论坛2009年1月第24卷第1期FORUM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lNEJan2009.V01.24,No.1・55・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201203)张进李征宇关键词:坐骨神经痛;中医治疗;文献综述r………一…………………”’1L竺!竺堂竺皇竺竺!:!!!:!:!!竺』兰竺.1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为主的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本症是临床常见病,且易反复发作[1],目前西医药方面的治疗进展较为缓慢,一般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使用止痛药和激素等。近年来中医治疗研究日益深入,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近10年来本病的中医治疗情况概述如下。1中药治疗运用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众多医家或采用古方或自拟专方加减治疗本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魏达人[2]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本症80例,结果治愈51例,显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熊发旺[3]、任麦存等[1]、王拥军“3等报道用独活寄生汤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董曼莉[5]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其中27例痊愈,占90%。唐祖华[63用加味乌药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治愈20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卢自昌[73用葛根汤治疗本病22例,并随症加减,结果治愈19例,好转3例。王仁群【8]用生乳香、生没药、牛膝等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61例,痊愈4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另外,文立山[91用自拟祛风寒痛胶囊(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干姜等)治疗该症64例,痊愈56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100%。2针灸治疗2.1体针法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目前的报道来看,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应用最多的穴位有环跳、秩边、殷门、阳陵泉、委中、承山等。杨翠芳口妇等运用“环三针”(环跳穴、环中穴、环跳穴与环中穴相连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端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74例,结果原发性56例中,治愈48例,占85%;显效6例,占10.7%;有效2例,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金赞助项目(2006.CZ043)3.6%;总有效率达99.3%。继发性118例中,治愈46例,占39%;显效54例,占45.7%;有效12例,占10.2%;无效6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巩振营[11]以补肾壮腰、舒筋活络为原则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其具特色之处在于其对大肠俞刺入深度较常规为深,常规多直刺0.8—1.2寸,而巩氏则根据多年临床体验,对大肠俞直刺1.5--,2寸时,其针感强烈,患者往往感到腰及患肢突然抖动,麻胀感从腰窜至足部。深刺大肠俞镇痛效果明显,病程缩短,疗效巩固。郭元崎等[123采用齐剌腰椎棘突下压痛处和左右两旁的夹脊穴(棘突下旁边0.5寸),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张海滨[13]以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穴为主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8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7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2.2灸法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大多与寒邪有关,而采用局部灸法,一可扶阳益气,二可散寒止痛,故能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龚捍东[1们采用中药细辛、独活、羌活、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等研末置于姜片之上,以环跳、阳陵泉、阿是穴为主穴,施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极为满意。张纪华等[1钉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药制成药饼及丹药片,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获满意疗效。牛风景等[16]在脊椎压痛点施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8例,痊愈10例,好转3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9%。崔艳等[1刀按疼痛放射部位循经取穴为主,主要取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位,按传统太乙针的方法由上至下施灸,共治疗36例,痊愈2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2.3针和灸结合法研究表明,针刺人体腧穴可以促进脑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从而发挥镇痛的效果;而灸法主要是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的毛细血管,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从而达到或加强止痛的效果。韦迪[1胡对60例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环跳穴齐刺法为主并加温针灸治疗,结果治愈4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100oA。陈美仁等[19]针刺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昆仑加艾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结果发现温针灸能使痛阈值升高,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环跳穴齐刺法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环跳穴齐刺法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传 导 , 使 气行 。譬 如 刺秩 边 穴 留针 过 程 中 , 感 促 针 不 明显 , 加艾 条 温灸 , 则热 感 可循 经传 导 至足 小趾 端 。肌萎 者 得 气 比较 慢 , 即使 得 气 针下 多 也呈 虚 滑现 象 , 灸后 针 下变 得沉 紧 , 明经气 来 复 。 温 说 肢 体功 能恢 复 慢 , 络脉 阻滞 也 有 关 , 以应 与 所 采用 取 “ 络刺 ” , 法 以毫 针 在瘀 滞处 点 刺 出血 , 日 隔
脱出。 2 治 疗 方 法
1 临 床 资料
2 1 取 穴 主 穴 : 跳 ; 穴 : . 环 配 1组 : ’ 、 肠 肾俞 大 治疗 组 15例 , 院病 例 6 0 住 4例 , 俞 、 陵泉 、 骨 ; 阳 绝 2组 : ’ 、 肠俞 、 陵泉 、 肾俞 大 阳 承 山、 昆仑 。均取 患 侧 。对 照 组 和治 疗 组相 同 。 22 治疗 . 少 阳型 : 穴加 1 配 穴 ; 阳型 : 主 组 太 主
别、 年龄 和病 程 处 理无显 著性 差异 。
12 按 经 分 型 .
治疗组 中少阳型 2 6例 , 阳 型 太
法 。双侧 疼 痛 者 取 俯 卧位 单 侧 疼 痛 者 取 侧 卧位 , 患侧 下 肢屈 膝 , 侧下 肢 伸 直 , 3 5寸 毫 针 , 健 用 垂
直进 针 , 针 2—3 5寸 时 , 者 突 然 感 到 有 触 电 进 . 患
2— 5 ; 0 6 岁 病程 2 一1 ; 中双 侧疼 痛者 6 天 5年 其 例 。对 照 组 4 2例 , 院 病 人 2 住 5例 , 诊 病 人 1 门 7
例; 男性 3 0例 , 性 1 ; 龄 2 6 女 2例 年 3 7岁 ; 程 病 2天 1 ; 中 双 侧 疼 痛 者 1例 。两 组 病 例性 6年 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经
足太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后侧为主。 足少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外侧为主。
证型
腰腿冷痛、重浊,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滑,脉 沉迟,为寒湿证。
腰腿疼痛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或伴有 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瘀血证。
痛势隐隐,喜揉喜按,劳则加重,舌淡,脉细,为气血不足证。
【治疗】
方义
腰夹脊为治疗腰腿疾病的要穴,可疏通局部气血,以治病求本; 坐骨神经痛多发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循行部位,分别取足太阳、 足少阳经诸穴可以疏导本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 的治疗目的。
操作
毫针常规刺。 秩边、环跳以针感沿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传导为佳。
2.其他治疗
(1)拔罐
沿下肢足太阳、足少阳经循行部位行闪罐、走罐法;可参考基本 治疗之主穴行留罐法;寒湿和瘀血证可刺络拔罐。
3.《杂病穴法歌》:腰痛环跳委中神。
病案导入
坐骨神经两月前在农田劳动时弯腰,突然出现左 下肢外侧面疼痛麻木伴活动受限,回家后自服英太青,草 乌甲素等药,症状略有缓解。2天前左下肢疼痛麻木突然加 重,为求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后以 “左侧坐骨神经炎”收住。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尚可, 左下肢疼痛、麻木伴活动受限,食纳可,二便调畅。
病因病机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病”“腰腿痛”等范畴,其发 生常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有关。本病病位主要在足太 阳、足少阳经。基本病机是经络不通,气血瘀滞。凡感 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或腰部跌仆闪挫,损伤筋脉, 均可导致本病。
【辨证要点】
主症
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 烧灼样疼痛。起病急骤,痛势剧烈,痛处固定,拒按者为实证; 起病缓慢,痛势隐隐,喜揉按,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脉沉 细者为虚证。
【按语】
1.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可配合牵引或推拿治疗。如因肿瘤、结核等引起者,应 治疗其原发病。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者须卧硬板床,腰部 束阔腰带。
【文献摘录】
1.《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 痛,腰似折,髀不可以屈,胭如结,踹如裂。
2.《针灸甲乙经卷十》: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 急,阳陵泉主之。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病案导入
坐骨神经两月前在农田劳动时弯腰,突然出现左 下肢疼痛麻木伴活动受限,回家后自服英太青,草乌甲素 等药,症状略有缓解。2天前左下肢疼痛麻木突然加重,为 求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后以“左侧坐 骨神经炎”收住。入院症见:神志清,精神尚可,左下肢 疼痛、麻木伴活动受限,食纳可,二便调畅。
(2)电针
取穴参考基本治疗之主穴中线或对侧顶颞后斜线上1/5。用电针,选密波或疏密波。
(4)穴位注射
取腰夹脊、秩边、环跳、阳陵泉。每次选2~3穴,选用当归注射 液或丹参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B1 100mg混合液等,常规穴位注射。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概述】
概念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 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症 的疾病。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 种,临床上以前者多见。坐骨神经痛多见于腰椎间盘突 出症、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 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
痛势隐隐,喜揉喜按,劳则加重,舌淡,脉细, 为气血不足证。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通经止痛。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主穴:腰夹脊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阿是
穴;配穴:瘀血证配血海、三阴交。 操作:毫针常规刺。环跳以针感沿腿部足太阳、
足少阳经向下传导为佳。
问题与思考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足太阳经证:腰夹脊 秩边 委中 承山 昆仑 至阴 阿是穴
主穴
足太阳经证:腰夹脊 秩边 委中 承山 昆仑 至阴 阿是穴
足少阳经证:腰夹脊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阿是穴
配穴
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 瘀血证配血海、三阴交; 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坐 骨 神 经 痛 — — 辨 经 : 足少阳经证 足太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后侧为主。 足少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外侧为主。
问题与思考
1.诊为何病?何证型? 坐骨神经痛——证型:瘀血证
腰腿冷痛、重浊,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 苔白滑,脉沉迟,为寒湿证。
腰腿疼痛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夜间 加重,或伴有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瘀血 证。
3.试解释方义。
腰夹脊为治疗腰腿疾病的要穴,可疏通局部气血, 以治病求本;坐骨神经痛多发于足太阳经、足少 阳经循行部位,分别取足太阳、足少阳经诸穴可 以疏导本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 的治疗目的。
再会 感
谢 欣 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