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线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50 分。) 1. 生产力的含义是指 ()

A. 人的体力的支出

B. 人的脑力的支出

C. 所有制、分配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

3.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A. 不可改变的

B. 可以改变的

C. 可以任人创造的

D. 完全与人无关的 4.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5.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7.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8.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唯一动力

D. 最终动力

9.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 A. 思想

B. 物质

C. 意识

D. 实践

1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12.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

A.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D.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13. “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

A. 机械决定论观点

B. 历史宿命论观点

C. 历史循环论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4.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一切知识的总汇

C. 智慧

D. 各门科学

16. 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 分析方法

B. 综合方法

C. 归纳方法

D. 演绎方法

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18. 人脑是 ()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19.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 A. 事物的相对性 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 事物的变化

D. 人的自觉能动性

20.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B.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C. 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1.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劳动对象系统

B. 信息传递系统

C. 生产工具系统

D. 能源动力系统

22.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2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6. 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27. 世界观就是()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2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29.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30. 规律是()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3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 生产关系的发展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 经济基础的发展

32.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33.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

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34.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5. 事物的质是指()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3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

A.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

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37.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

物质

38.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

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39. 认识客体是指 A. 一切客观事物 B. 自然界 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40.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41.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

C. 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42. 认识主体是指

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

43. 社会改革实质上是()

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44.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 产品的分配形式

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45. 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46.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