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合集下载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答案】D【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实用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B【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提事物现象B.揭示事物本质C.追求自我实现D.改造客观世界【答案】D【解析】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电子科技大学 17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业3 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 17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业3 答案

作业提交31.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参考答案:D] 分值:52.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

这说明改革()(A) 具有普遍性(B) 具有历史性(C) 具有现实性(D) 具有社会性[参考答案:A] 分值:53.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D)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参考答案:B] 分值:54.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A)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参考答案:B] 分值:55.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

(A) 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依次继起(B) 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 产业资本必须变换三种职能(D) 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E) 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参考答案:AD] 分值:56.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 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B) 继承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C) 引进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D)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参考答案:D] 分值:57.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A) 价值(B) 使用价值(C) 交换价值(D) 价格[参考答案:C] 分值:5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D)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参考答案:D] 分值:59.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17春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17春北理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C.复杂劳动
D.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正确答案: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资本按其在运动中的职能,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1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前提
C.基础
D.源泉
正确答案:
20.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
A.垄断利润
B.超额利润
C.超额剩余价值
D.金融资本
正确答案:
2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1.“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主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参考答案:【D】2.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这表明( )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参考答案:【A】3.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子这一点。

”这表明( )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参考答案:【B】4.“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这表明( )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参考答案:【D】5.“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参考答案:【B】6.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辩证性D.主体能动性参考答案:【A】7.“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7版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7版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2、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对立面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互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4、为了治疗疾病,我国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5、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6、说一个人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他看问题的方法是()A、唯心主义的B、主观主义的C、辩证法的D、形而上学的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D、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的关系8、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0、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价值和价格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价值和交换价值11、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B、特殊的商品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一般等价物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3、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分配原则是()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平均分配1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B、是有着内在联系的C、是两回事D、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四

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四

新东⽅校推荐: ⼀、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关于经济学上的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称之为物质财富,有⼈称之为⾃然财富,有⼈称之为⼈为财富,也有⼈称之为财富;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在马克思看来,在⼀切社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A.⾦银构成的B.价值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使⽤价值构成的 2.“我们从⼩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麦的⼈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A.使⽤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使⽤价值是商品的⾃然属性C.使⽤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使⽤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价值,因为使⽤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类⽣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马克思指出,“就使⽤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类劳动。

”这⾥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类劳动是指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个别劳动D.社会劳动 5.商品是⽤来交换的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盾统⼀体。

商品的⼆因素是由A.商品的⾃然属性所决定的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C.⽣产商品的劳动⼆重性决定的D.⽣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6.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为。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定⽐例进⾏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们有相同的效⽤C.不同使⽤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般⼈类劳动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价值 7.商品具有使⽤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盾统⼀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大作业(一)【单选题】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正确答案:A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正确答案:C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正确答案:B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正确答案:C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正确答案:B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正确答案:C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正确答案:B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正确答案:A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答案:D11.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正确答案:A12.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答案:D13.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英国B.圣西门法国、欧文英国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英国正确答案:C14.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确答案:C16.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A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6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8题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B.休闲的手段C.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10题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科学实验活动C.物质生产实践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交活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14题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15题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科学技术D.社会改革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16题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4.第17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5.第18题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原始资本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6.第19题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D.人不再是唯一能动的主体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7.第22题“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8.第24题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

这句话说的是()。

A.实践的绝对性B.实践的相对性C.实践标准的绝对性D.实践标准的相对性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9.第25题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0.第26题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1.第27题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2.第28题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3.第29题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4.第30题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B.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C.争夺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D.生产国际化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要求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5.第31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6.第33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7.第34题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法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8.第38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9.第39题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

A.发展经济B.物质生产C.构建和谐社会D.改造世界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0.第40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1.第11题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C.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E.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答案:A,B,C,D,E您的答案:A,C,E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0.032.第12题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表现为()。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产生后的发展方向C.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的状况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4.033.第13题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资本论答案:B,C,D您的答案:B,C,D题目分数:5.0此题得分:5.034.第20题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C.垄断价格不能增加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E.垄断价格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答案:A,C,D,E您的答案:A,C,D,E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5.第21题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必须从实际出发B.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C.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E.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A,B,C,D您的答案:A,B,C,D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4.036.第23题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有()。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C.保护关税制度D.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E.殖民掠夺答案:B,C,D,E您的答案:A,B,D,E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0.037.第32题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生动具体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答案:A,B,D,E您的答案:B,C,E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0.038.第35题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社会规律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答案:B,C,D,E您的答案:B,C,D,E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4.039.第36题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它认为()。

A.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B.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C.要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D.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E.个人的作用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才是积极的答案:A,B,C,D,E您的答案:A,B,C,D,E题目分数:4.0此题得分:4.040.第37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