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建
商业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理性设计

5万人次左右
约2~5万m2 大中型商场、超级市场、休闲娱乐设施等 小型便利店、书报亭、自动售货机等
宅等综合物业开发。地铁公司将九龙 部或周围并联成一体,将交通空间紧 利于紧急时刻大量人流的疏导。下沉
站视作机场在市中心的延伸部分,是 紧围合其中。一出付费区即为商场空 广场有效地将地下空间地面化,室内
全球领先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之一, 间,这种形式在交通枢纽设计中经常 空间室外化,并给消防、排烟、疏散等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 预测制定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并严格遵 循,是国际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 不二法则。巴黎地铁是全世界最密集、 最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图 1)。100多年来,地铁已成为巴黎市民 以及外来游客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 线路密布、管理得法,地铁在巴黎市区 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1.3.2 突出轨道交通枢纽核心化,促进 地区经济发展
小,但却是区域的亮点,这对于大规模
南京西路地下,与周边商业平行相接。
(1)下沉式广场。
的交通枢纽处群落建筑有着相当重要
北侧与久光百货地下超市相连通,车
将站厅层与商业地下一层的交 的意义。如日本六本木地区(图4),在
站南侧则通过一个大型的圆形下沉广 接位置完全打开,处理成下沉式广场, 这个总建筑面积高达60多万m2的大型
表1 消费人群购物心理分类
行为特征
对设计影响
一般有明确的购物店址和购物内容。
要求枢纽站中有合理明确的人流流线设计,可以引导
人们去想要到达的地方。
本没有购物的欲念和需求,由于轨道
通过合理布局交通流线,巧妙布置商业空间,不经意间
交通和商业中介空间的合理引导,使
引导大众的临时性消费。
之突然萌生消费的欲望。这类人群是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开发建设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开发建设方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是指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交通枢纽。
这种综合体的建设旨在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休闲等服务。
为什么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单纯的交通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交通枢纽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出行的场所,而是一个集交通、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应运而生。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功能与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注重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功能。
在传统的交通功能之外,它还应提供商业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种服务,满足人们在出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应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绿地、景观等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1.土地资源整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周边土地资源,确保整个综合体的功能完备。
通过与开发商、地产公司等合作,协调土地使用权,优化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设计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设计规划需要考虑交通便捷性、空间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合理规划站点出入口、商业空间、休闲区域等功能区,确保交通流线顺畅,用户便利。
3.合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建设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
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之外,还需要与轨道交通公司、开发商、商家等各方进行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联合开发策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联合开发策略研究作者:李粟,范志清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7年第3期李粟,范志清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
一方面轨道交通能够满足人们日常交通出行需求,促进站点周边商业发展。
另一方面良好的商业也支持了轨道交通的高效利用。
因此,如何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联合开发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市三个商业中心为例,基于空间耦合度分析方法,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商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联合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一、联合开发的概念与作用联合开发是指为了实现轨道交通与商业运营各自的战略目标,采取联合开发模式,共同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商业布局、业态设计等方面,进行协同开发的形式。
在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等特点的轨道交通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为轨道交通提供了支持,轨道交通的可达性和易达性促进商业发展,二者的联合开发是一种“共赢”模式。
通过联合开发的概念可以看出,通过开展轨道交通与商业的联合开发:一方面可以将轨道站点商业、地下商业融合形成轨道站点商圈,通过轨道交通与商业的结合,提高站点到周边商业的可达性,为商业购物注入大量潜在客户群体,以实现商业运营盈利的目的。
另一方面以商业设施内大量消费群体为城市轨道交通作支持,满足轨道交通运营所需的大量客流需求,增加轨道交通运营收益。
二、天津轨道交通与商业联合开发分析(一)联合开发研究对象的选取天津地铁于1976年开始试运行,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当前天津地铁1、2、3号线和津滨轻轨9号线共四条线路已经投入运营,已初步形成轨道交通出行网络。
当前,天津市的商业格局主要体现为:“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包括:滨江道商业主中心、小白楼商业主中心和天津西站商业副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包括中山门商业区、南楼商业区、水上商业区、大悦城—南市商业中心、万达—爱琴海商业中心等。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

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中的问题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迅速,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上海轨道交通的上盖综合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盖综合开发是指在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周边建设商业、住宅、办公等建筑,形成地下地上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这种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规划不够科学,协调不够紧密,设计缺乏创新,品质不高,监管不够到位,评估不够科学和公正,公众参与不够充分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本文旨在分析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上海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上海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的良性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和建议的提出,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希望能够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的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进步和提升。
2. 正文2.1 当前上海轨道交通上盖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1. 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地铁站周边的上盖综合开发规划存在较大难度,导致项目无法有效落地。
有的地铁站周边建筑密度过高,其他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区域交通、人流、商业等问题愈发凸显。
2. 设计质量不高。
部分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品质,导致地铁站周边建筑风格单一,缺乏特色,影响了整体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建课件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的一体化 建设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 房地产、商业、旅游等,从而推动 城市产业的升级。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引导城市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引导 城市的发展方向,促进城 市的拓展和优化。
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可 以促进城市各区域的均衡 发展,避免出现发展不均 衡的情况。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 一体化”建设
• 引言 •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建
设的优势 •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建
设的实践案例
•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建 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的一体化建设模式,以提高城市交通和商业活动 的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协调问题
总结词
规划协调问题是确保一体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需要解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冲 突。
详细描述
规划协调问题涉及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多个方面 。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
运营管理问题
总结词
运营管理问题关系到一体化建设的长期效益,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以提高城市 的品质和美感,使城市更 加宜居和具有吸引力。
03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 建设的实践案例
上海地铁与商业综合体结合的案例
总结词
上海地铁与商业综合体结合的案例,是国内最早的“一体化”建设实践之一。
详细描述
上海地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周边商业设施的结合,通过地铁站点将商业综合 体与城市交通网络连接起来。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地铁的客流量,也带动了商业 综合体的繁荣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1.24•【字号】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8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8号《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凌云2016年11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利用、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遵循统筹规划、优先发展、政策扶持、综合利用、规范运营、安全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城市轨道交通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理机构,下同)应当协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安全保障以及土地征收利用等工作。
第五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管理,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安全保护区内相关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治安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和反恐工作,维护治安秩序。
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用地保障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土地储备、城市管理、环保、卫生计生、林业和园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审计、安监、质监、价格、人防、水务、地震等部门、政府应急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关于轨道交通与大型综合体混合开发项目初探-南海A30地块方案设计浅析

关于轨道交通与大型综合体混合开发项目初探:南海A30地块方案设计浅析摘要: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原来以机动车交通及步行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正逐渐发生转变,与此同时城市结构体系及发展模式也产生相应变化。
由于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商业价值有重大提升,因此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枢纽与大型综合体混合开发的建设项目正逐年大增,在此背景下探讨轨道交通与大型综合体共同开发的课题显得十分必要。
关于此课题国内外已有很多理论研究,在此不再作详细论述,而仅以实际工程案例——南海A30地块方案设计作为分析依据,并浅谈在设计中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轨道交通大型综合体混合开发南海A30地块方案设计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s rapid, the importance of rail transit highlighted increasingly, originally to motor vehicle traffic and pedestrian traffic as the leading 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of urban structur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also produce corresponding change. Because of rail transit to the urban land business value have significant ascending, at present domestic rail transport hub and large complex mix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development is a year by year, on the background discusses rail transit and large complex subject to develop very necessary. About this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 many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is no longer be discussed, but only to the actual project cases-south China sea A30 plot plan design as a basis for analysis, and in the design on the problem of thinking and discussion.Keywords: rail traffic large complex mixture A30 plot development scheme design of the south China sea一、项目背景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原来以机动车交通及步行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正逐渐发生转变,与此同时城市结构体系及发展模式也产生相应变化。
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1. 前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轨道交通的开发与运营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
2. 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区开发2.1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规划商业区的轨道交通规划应紧密结合商业区的空间布局、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实现轨道交通与商业区的无缝对接。
在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站点的位置、换乘设施以及停车设施等方面,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商业区开发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2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设计商业区的轨道交通设计应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人性化设计体现在站厅、站台、车厢等区域的公共设施布局,以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智能化设计体现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绿色化设计体现在轨道交通的能源利用、环保材料应用等方面,以降低轨道交通的商业区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运营3.1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运营策略商业区的轨道交通运营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运营策略,以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乘客群体的出行需求。
例如,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以缓解商业区交通压力;在非高峰时段,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实施优惠政策等手段,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
3.2 轨道交通的商业区服务优化为了提升商业区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提高出行便捷性;二是增设特色服务设施,如便利店、餐饮店等,满足乘客多元化需求;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实时出行信息、线路查询等服务,方便乘客出行。
4.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商业区的开发与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设计、运营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灵活高效的运营策略,可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商业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埋
地下室结构梁板内设有施工后浇带 梁板由于后浇带影响无法达到有效传递水平力的要求 在后浇带位置结构主次梁内设置型钢传力杆件
15
二、技术介绍
➢ 地下结构换撑技术 • 结构大开口处理
✓梁板大开口概况: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结构梁板上设有中庭和地铁车站玻璃采光 开口等结构永久大开口; ✓ 导致的后果:梁板由于开口影响无法达到有效传递水平力的要求; ✓ 处理方法:结构永久大开口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杆件或型钢杆件等作为水平传力 构件,与结构梁板共同形成完整的水平传力体系,确保在换撑阶段形成可靠的水平 支撑体系,约束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待地下室结构顶板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 度后由下向上逐层拆除临时换撑构件
办公楼
酒店 后滩站
酒店
6
二、技术介绍
➢ 项目介绍 • 地下室剖面图
6.65 5.65 5.50 6.90 7.05
1.1m
6.65 5.50 7.05
1.4m
5.15 3.45
3.50 3.50
3.60
2.0m
19.5m 20.4m
7
二、技术介绍
➢ 项目介绍 • 4 19.8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继续教育必修教材培训班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
----地铁隧道施工与车站改扩建技术
2015年8月
1
第6章 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开发
“一体化”建造模式与施工技术
汇报人:隋耀华 139 2648 8266
二〇一五年八月
2
汇报提纲
6.1 概述 6.2 技术介绍 6.3 小结
3
一、概述
✓杆件最大变形量: 2.01mm;
✓基本结论: 组合钢架满足设
计要求。
28
三、小结
➢地铁站与所在地块商业综合开发作为“一体化”建造模式之一,在规划 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铁车站和商业开发的不同功能需求各自建造特点,同 时也整合了各自功能于一体,为交通和商业提供了便利。
➢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克服了由于“一体化”开发而带来的一系列施工难 题,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的一体化建造提供较为成功 的范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9.5
地下连续墙 桩锚
8
二、技术介绍
➢ 项目介绍 • 基坑平面图
旋喷桩上部
9
二、技术介绍
➢ 项目介绍 • 基坑剖面图
撑 板
10
二、技术介绍
➢ 新建地墙与原端头井地墙连接技术
需要连接
需要连接 ✓地块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地铁端头井地下连续墙及其内部结构均已施工完毕 ✓需利用端头井部分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体共同形成封闭的围护体系
16
二、技术介绍
➢ 地下结构换撑技术 • 结构变标高处理
地下一层办公楼与裙楼交界处设置型钢斜撑,斜 撑一端撑在裙楼结构梁端柱面上,另一端撑在办 公楼结构梁底柱根部
型钢斜撑
17
二、技术介绍
➢ 端头井封堵墙处结构连接及换撑技术
✓靠近封堵墙侧形成800厚暗牛腿, 预留1000m宽,留出底板钢筋 ✓封堵墙凿除,连接底板 ✓暗牛腿与封堵墙侧设置两道膨 胀止水带
➢ 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与商业综合开发“一体化”的工程越来越多 ➢ 同步开发建设可降低工程难度 ➢ 异步开发建设会增加新旧结构如何处理的问题 ➢ 以上海7号线浦江耀华站与商业开发项目为例,介绍本培训教材的技术
4
二、技术介绍
➢ 项目介绍 • 概况
办公楼 后滩站
酒店
5
二、技术介绍
➢ 项目介绍 • 周边环境
止水带
暗牛腿
18
二、技术介绍
➢ 封堵墙凿除技术
后凿制梁
先凿做撑
19
二、技术介绍
➢ 封堵墙凿除技术
20
二、技术介绍
➢ 封堵墙凿除技术
21
二、技术介绍
➢ 封堵墙凿除技术
22
二、技术介绍
➢ 封堵墙凿除技术
23
二、技术介绍
➢ 封堵墙凿除技术
24
二、技术介绍
➢ 对已建端头井结构及区间隧道的保护技术
29
汇报完毕,谢谢
地址:广州市环市西路204号 电话:020-83202600 传真:020-86692750 网址:
为地铁建设提速 为城市发展增辉
30
11
二、技术介绍
➢ 新建地墙与原端头井地墙连接技术
12
二、技术介绍
➢ 地下结构换撑技术 • 换撑原因
撑 ✓施工地下二层板时,
需拆除第三道支撑
拆
拆 ✓基础底板面至第二道
支撑净空将达10m
板
✓无法满足拆撑计算
10.0m
13
二、技术介绍
➢ 地下结构换撑技术 • 换撑方案
后拆
再建 先建
14
二、技术介绍
25
二、技术介绍
➢ 对已建端头井结构及区间隧道的保护技术
26
二、技术介绍
➢ 以“兼容、同步”为核心的施工组织技术
✓根据铺轨车辆通行及作业的 空间要求,需要净跨为3.0m, 净高4.2m的空间 ✓采用排架设计方案
27
二、技术介绍
➢ 以“兼容、同步”为核心的施工组织技术
✓杆件最大应力值: 145N/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