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定位

合集下载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世界有四大定位导航系统,分别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欧盟的Galieo、俄罗斯的GLONASS、美国人的GPS定位系统。

1.GPS2.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起步晚于GPS9年。

从前苏联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开始,到1996年,13年时间内历经周折,虽然遭遇了苏联的解体,由俄罗斯接替部署,但始终没有终止或中断GLONASS卫星的发射。

1995年初只有16颗GLONASS卫星在轨工作,1995年进行了三次成功发射,将9颗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24颗工作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的布局。

经过数据加载、调整和检验,已于1996年1月18日.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1卫星星座GLONASS卫星星座的轨道为三个等间隔椭圆轨道,轨道面间的夹角为120度,轨道倾角64.8度,轨道的偏心率为o.01,每个轨道上等间隔地分布8颗卫星。

卫星离地面高度19100km,绕地运行周期约11小时15分,地迹重复周期8天,轨道同步周期17困。

由于GLONASS卫星的轨道倾角大于GPS卫星的轨道倾角,所以在高纬度(50度以上)地区的可视性较好。

每颗GLONASS卫星上装有艳原子钟以产生卫星上高稳定时标,并向所有星载设备的处理提供同步信号。

星载计算机将从地面控制站接收到的专用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导航电文向用户广播。

导航电文包括:①星历参数;②星钟相对于GLONASS时的偏移值;③时间标记;④GLONA SS历书。

GLONASS卫星向空间发射两种载波信号。

L1频率为1.602—1.616MHz.L2频率为1.246—1.256MHz为民用,L2供军用。

2.地面探制系统地面控制站组包括一个系统控制中心,一个指令跟踪站,网络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CTS跟踪着GLoNAs5可视卫星,它遥测所有卫星,进行测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向各卫星发送控制指令和导航信息。

利用双星定位系统和雷达高度计的航天器初轨确定算法

利用双星定位系统和雷达高度计的航天器初轨确定算法
星定位 系统和 雷达 高度 计组 成 天基 测控 系统 ,对航 天 器进 行初 轨确 定 ,并设 计 了基 于级数 的初 轨
计算算法,充分利用 了双星定位 系统资源,拓展 了其应用范围。仿真 实验证 明,该算法可快速确 定航天器初轨 , 位置误差约为 4 0 2 .m,速度误差约为 3 .m s 有效地提 高了航天器的初轨确定 3 0 /, 5
b s nd u l t le s o igss m ( P ) drdr t t ein d w c a eue ae o o bes e i i nn t DS S a a i e i d s e , h hC b sd d a lt p t o i y e n a a me r s l g i n
d t r n r l n r r i r p d y a d i r c so n a c s l P st n e r ro i y tm ee mi e p e m a y o b t a i l sp e ii n i e h i i n t s n e a 1 o i o ro f h ss s d we . i t e i s
a o 20 3m i l eveo iy e r sa o 0. s b ut 4 . wh et l c t rOri b ut h 3 5m/ . K e o d :S c c rt Do bl ae lts p ii i g s se ; P e i n r r td tr n ton y W r s pa e af ; u e s t l e ost i on n y tm r lmi a y o bi e mi a e i l r hm ago t i
dee mi to s c ns me y a e t d by g o ty d srb i f g o d sa o .A &c yse tr na n i o u dl f c e e me r t ut i i i on o r un tt ns i Tr s t m

基于双星定位系统的无源定位方案研究

基于双星定位系统的无源定位方案研究

0 引

由用 户使 用 的设备 。 双 星 系 统 采 用 的是 主动 定 位 方 式 , 当用 户 需 要 定 位 时 , 有 用 户 终 端 主 动 向地 面 控 制 中 心 发 出 定 位 请 求 , 现
近年来 , 星导航技 术得 到越来 越广 泛 的应用 , 卫 日 益 显示 了卫 星 导 航 的 巨 大 优 越 性 和 其 在 经 济 军 事 领 域
的重 大 作 用 。卫 星 导 航定 位 系统 是 以 空 间 为 基 准 点 , 用
地面控制中心根据用 户请 求信 号 , 测量并计 算用户到 2
颗 卫 星 的距 离 , 将 计 算 结 果 上 星 广 播 , 并 由用 户 终 端 接 收 , 而 实 现 定 位 。 由 于 有 限 的 卫 星 数 目( 从 2颗 工 作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 sv s to ng s u y o a a e lt o ii ni y t m s i e po ii ni t d n du ls t lie p s to ng s s e
Z a g Yi Z a a s n W a g Yo g h n h n h o Sh o o g n n s eg
分 析和仿真表 明 , 采用该方法 可以实现无源定位 , 并且 定位精度可 以达 到一般 的导航要求 , 以该方法 可行 , 所 为发展 我 国的卫 星定位 导航系统提供了一种新 的思路 。 关键 词 :双 星定位 系统 ;伪 卫星 ;差分技术 ;仿真
中 图分 类 号 :P 2 28 文 献标 识 码 :A
our c unt . o y
Ke wo d :d a a el e p st n n y t m ; p e u o i s d fe e t lt c n lg ; smu a in y r s u ls t l t o i o ig s s e i i s d d l e ; ifr n i e h o o y t a i lt o

空中运动辐射源双星时频差定位可观测性分析

空中运动辐射源双星时频差定位可观测性分析

频 差估 计可 以得 出两星 收 到信 号 的时差 do t和
频 差 , r 、 : r分 别 表 示 主 星 、 辅 星 及 s 、 。
辐 射源 的地 固坐标 ; v 分别 为主星速度 、 v 。 :
辅 星 速 度 的地 固 坐 标 ;
中 心 频 率射 源 上 行 信 号 的
为 地 球 半 径 。定 位 方
对于 非线性系 统 :
状 态 方 程 : it=厂(( , , xt) ; 测 c) ( xf f )) ( = 。 量 方 程 : yt= f f ; ( (( , ) ))
d =1 —lI -i c t (lr  ̄ v/ o l l : i r - s )
科技论文:空中运动辐射源双星时频差定位可观测性分析
空 中运 动辐 射 源 双 星 时频 差 定位 可 观 测 性 分 析
邓 兵 熊瑾 煜 夏 畅雄
摘要:双星时频差定位体制是一种 高效的辐射 源定位技术,文章在同步双星时频差定位体
制下 , 出了利用观测矩阵秩及其行列式值作 为定位可观测性度量的分析思路 ,建立 了辐射源 提

对 于 空 中运 动 辐 射 源 , 假 设 h为 辐 射 源 飞
行 高度 ,未 知 , 则暂 不 能应 用 球 面 约 束 方 程 。
.f) 转移矩阵。 1 , 是{ 的 .t (o
对 于 双 星 干 扰 源 定 位 来 说 , 系 统 的状 态 方 程和辐射源 的测量方程 通常都是离 散的, 且 , 并 状 态 方 程 是 线 性 的 ,测 量 方 程 是 非线 性 的 。如 果 将 上 述 的 可 观 测 性 的 判 别 式 应 用 到 双 星 干 扰 源 定 位 中 , 则 可 以得 到 一 个 等 价 的 结 论 如 下 : 对 于 初 始 集 s中 的 :,记

专题三GPS技术及其应用

专题三GPS技术及其应用
地面系统
技术特点
定位精度
卫星信号
三、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
我国已于2000年底(10月31日、12月21日)发射了两颗同步静止定位卫星,并完成了大量的测试工作。该系统的第三颗同步静止定位卫星,在2003年5月25日发射,于6月3日5时顺利定点,系统大功告成。
系统组成
卫星星座
地面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目前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km~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 ~ 10-7。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可达到或优于10-8。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系统组成
由六颗独立轨道的极轨卫星组成,轨道倾角i =90°;卫星运行周期为T=107m;卫星高度约为H=1075km。
卫星星座
地面设有4个卫星跟踪站; 1个计算中心;1个控制中心;2个注入站;1个天文台(海军天文台)。
地面统
01
02
技术特点
定位精度
04
卫星信号
03
卫星性能
02
定轨精度
01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GPS技术与应用
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 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 伽俐略系统(GAILILEO)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成功发射,是人类致力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它使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地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Accuracy in:

基于双星定位的4G监控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双星定位的4G监控报警系统设计
张广 军 , 珉 , 春琳 陆 黄
( 国防科 技 大学 电子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 南省长 沙 市 407 ) 湖 10 3
摘 要 : 国内 自主研 发 的 北 斗双 星 导航 定 位 系统 为 基础 , G M( 以 以 S 全球 移 动 通信 系统 ) G R /P S
( 用分组 无 线 电业 务 ) 通 网络为 平 台 , 结合 G S 全 球 定位 系统 ) 术 和 G S 地理 信 息 系统 ) P( 技 I( 软件 以及
图见 图 2 。
该模块起着对传感器报警信息和用户控制信息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 无线通信已经普及 , 而我们 通常 的监 控 手 段 仍 是 接 触 式 的 。接 触 式 监 控 的缺 点 是: 接触式控制大多通过有线 网络将采集 的信息进行 远程传送 , 成本较高 , 大大限制了使用范 围; 适用范围 窄, 灵活性 差 , 在一 些高危 和不 方便人 员 直接监 控 的场 合更加难以发挥作用 ;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 破解接触式监控的手段 日益增多 , 从而大大 降低接触
分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利用不同的传感器将采集到的
信号 送 到 MC MC U, U进 行 分 析 和 处 理 后 发 出控 制信 息 和报 警 指令 给 G M 模 块 , 后 通 过 G M/ P S网 S 然 S GR
络或北斗双星向用户传递报警信息, 达到监控报警的 目的 。系统将 根 据 用 户 的 决 策 采 取 诸 如 远 程 喊 话 示
关键 词 : 斗双 星导航 定位 系统 ; S G R ; P ; I ; 控报 警 系统 北 G M; P S G S G S 监
中图分 类号 :N 2 . T 972
0 引

基于北斗双星定位辅助的SAR/IN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基于北斗双星定位辅助的SAR/IN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扰、 全天候 、 精度 的多传 感器 组合 导航 系统 。而 利 高
用 S R景象 匹配 辅 助 导 航 系统 、 星 导 航 系 统 , A 卫 并
与惯导 组合 构 成 的 S R 卫 星/ S组 合 导 航 系统 将 A/ I N 是未来 高 度 自主 高精 度 的 组 合 导 航 系统 。考 虑 到 G S受美 国控 制 , P 因此 , 文 中的卫 星 导航 系统将 主 本 要考 虑采用 我 国所拥 有 的具有 自主控 制 权的北 斗双 星卫 星导航 定位 系统 。本 文将 开展基 于北 斗双 星定
为 了提 高 军 用 飞机 和导 弹的作 战效 能 , 一代 下
军用 飞行 器导航 系统 必然 是一 个 自主 、 靠 、 受 干 可 不
18 年 N.A.C ro 97 a sn提 出 了基 于 信 息 分 配原 l
则 的联 邦滤 波算法 , 效地 解决 了多传感 器 组合 有 导航 系统 中的信 息融合 问题 。这种 算法 可 以产 生全 局 最优或 次优 解 , 能 有效 地 提 高 导航 系统 的 容错 并
中图 分 类 号 :V 4 29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3 8 2 o ) 1 o 80 0 0 1 2 (0 7 0 — 8 — 0 6
O 引言
展相应 的组 合滤 波 算 法研 究 , 能 提 高北 斗 双 星 辅 才
助 S R I S组合导航 系统 的滤 波精 度 。 A/ N
1 s Is北 斗组合 导航 系统数 学模 型 A N/
1 1 系统 的状态 方程 .
位辅助 的 S R I S组合 导航 系统研 究 。 A/ N
利用机 载数 字地 图 和 S R图像 进 行 匹配 定 位 , A

结合数字地图的GPS/DR车载双星定位系统

结合数字地图的GPS/DR车载双星定位系统

个系统的精度 , 但是在GP 失效持续时间较长时 , S 组合 系统仍 然不能正常工作 ; SMM组合方案【, DR / 2 通过地 图匹配 ( J MM)
技 术 可 以消 除 航 迹 推 算 系统 ( S) 的积 累 误 差 ,同 时 这 是 DR 种 自主导航的系统 ,该方案 的主要 缺点是航迹推算系统 的
维普资讯
Mirc mp t A pia o s o 2 , o 4 2 0 co o u e p l t n V 1 4 N . ' 0 8 r ci .
文 章 编 号 : 1 0- 5 X(0 8 4 0 3  ̄ 5 0 7 7 7 2 0 ) - 0 9 0
对 组 合 算 法 进 行 深 入 的 研 究 基 础 上 ,建 立 了GP 双 星/ S DR 组
叉节点 3 交叉节点 3 示这三条道路 的交点。 电子地 图中, , 表 在
所有 的节 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均是 已知 的。道路中其 他点的的 地理位置信 息均可 以由其所 在路段 的两个端节 点的位 置信息
开发应 用
・ 微 型 电脑 应 用
20 年 第 2 08 4卷第 4期
结 合数 字 地 图 的 GP / R 车 载 双 星 定位 系统 SD
韩 煜 ,李树 广 ,沈 呖
摘 要 : 目前 GP S的定位技术 已经 比较成熟,然而 GP S正 常工作 时需要四颗可见卫星。本文提 出了一种基于高精 密数 字
地 图的 GP S双 星 定位 系统 ,结 合航 位 推 算 系统 进 行 组 合 导航 ,并 运 用 卡 尔 曼 滤 波对 组 合 导航 的信 息 进 行 滤 波 处 理 ,有 效提 高 定
位 的 精 度 。试 验 证 明 ,该 算 法 增 强 车 载 导航 系 统在 城 市 中 复杂 环 境 的 适 应 性 , 并提 供 满 足要 求 的 定位 精 度 。 关键 词:全球 定位 系统 ( S ,双星定位 ,数 字地 图,航位推算 系统,卡尔曼滤波器 G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年,美国几位科学家提出了双星导航定位概念。双星导航定位可以用较低的费用、
在较短的时间建成一个用于区域导航定位的系统。据估计,双星定位可使定位精度达到10
米以内。而且这种方法还能将导航、定位和通信三者结合起来,因而大大扩大了应用领域。
利用双星体制只能进行区域导航定位,但也能覆盖整个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而且也能扩展到
进行全球定位。中国研制部署的北斗导航卫星就是“双星定位”的一种。该定位系统由两颗
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静止卫星,赤道角距约60度。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地面中心站、用户终端。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双星定位”:以2颗在轨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
各以测定的卫星至用户终端的距离为半径,形成2个球面,用户终端将位于这2个球面交线
的圆弧上。地面中心站配有电子高程地图,提供一个以地心为球心、以球心至地球表面高度
为半径的非均匀球面。用数学方法求解圆弧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可获得用户的位置。
由于在定位时需要用户终端向定位卫星发送定位信号,由信号到达定位卫星时间的差值
计算用户位置,所以被称为“有源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