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导师简介
常用钻井堵漏材料形貌特征参数研究

166井漏是指在钻井作业过程中钻井液大量漏入地层的现象,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钻井工程事故。
裂缝既是油气主要渗流通道,也极易导致钻井液及完井液漏失。
井漏是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之一,也是长期妨碍安全高效钻井的复杂工程问题之一[1,2]。
统计表明,超90%以上的井漏是裂缝性漏失。
目前,桥接堵漏是处理裂缝性地层漏失的主要手段,而井漏现场的堵漏一次成功率很低。
成功率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裂缝宽度与堵漏材料所能有效封堵的临界宽度不匹配所致。
对于裂缝性储层而言,采用颗粒材料体系形成裂缝封堵层是最为常用的漏失控制方法[3]。
形成裂缝封堵层的过程,一般认为是堵漏材料在裂缝中多次运移、滞留和渗滤充填,最终形成稳定的裂缝封堵层,以隔离缝内压力和井筒液柱压力,从而有效控制井筒工作液漏失[4,5]。
堵漏材料的特征参数是影响上述临界宽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堵漏材料的特征参数对为封堵裂缝建立合理的堵漏材料粒径搭配方案至关重要,对提高堵漏成功率至关重要[6]。
堵漏材料的特征参数主要包括颗粒形貌、粒度分布、圆球度、摩擦系数、抗压强度、抗磨蚀能力、弹塑性力学参数等。
本文主要对堵漏材料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了测试,为现场钻井过程中快速筛选出应对不同宽度漏失裂缝的堵漏材料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其中部分参数可以通过观察、扫描或简单的室内实验获取。
国内外对于颗粒特征参数标定方法的研究还较少,能参考的资料有限。
2019年,Amanullah等[7]指出,行业内尚缺乏堵漏材料颗粒特征参数表征的方法。
他指出EXPEC ARC仪器能快速测出各种形状颗粒的质量,并研制了一套简单的实验仪器,通过测量和绘制压力和位移的关系曲线,可测得凝胶剂堵漏材料的凝胶刚度模量和屈服应力。
邱正松团队常用钻井堵漏材料形貌特征参数研究张道明1 苗海龙1 赖辰熙2 马跃1 李司帅2 李秉燮2 冯永存21.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研究院 河北 三河 06520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北京 昌平 102249摘要:井漏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钻井工程事故,是指钻井液大量漏入地层的现象。
印支运动启动的时间来自云南点苍山晚二叠世辉长岩和闪长岩的证据

收稿日期: 2019-11-07; 改回日期: 2019-12-16项目资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2462018YJRC030)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刘汇川(1986–), 男,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Email:***********.cn doi: 10.16539/j.ddgzyckx.2020.04.015卷(Volume)44, 期(Number)3, 总(SUM)176 页(Pages)527~542, 2020, 6(June, 2020)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印支运动启动的时间: 来自云南点苍山 晚二叠世辉长岩和闪长岩的证据刘汇川1, 2, 刘小平1, 2, 张永旺1, 2, 于志琪1, 2, 王 凯1, 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摘 要: 印支运动最初定义为晚二叠世‒三叠纪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事件。
虽然前人通过不同的手段对其时限开展过广泛的研究, 但是其开始时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本次研究在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碰撞带中段的点苍山地区, 识别出了254~252 Ma 的辉长岩和闪长岩。
辉长岩显示出OIB 型的地球化学特征, 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强不相容元素, (87Sr/86Sr)i 为0.706323, εNd (t )为−2.51, 来源于OIB 型石榴石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
闪长岩为高镁钙碱性的I 型花岗岩, (87Sr/86Sr)i =0.710234, εNd (t )=−8.08, 来源于亚碱性玄武岩质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综合前人研究, 金沙江‒哀牢山‒Song Ma ‒海南构造带的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岩浆岩年龄频谱图显示出三个明显的峰值: 251.7 Ma 、246.7 Ma 和230.1 Ma, 分别代表最后一期弧岩浆岩、同碰撞高硅酸性岩和碰撞后岩浆岩。
研究生导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

[摘要]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经济的起伏以及高校的扩张,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众多的就业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研究生导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
教师应该从工作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职业化的素养、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以帮助研究生导师更好地进行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就业指导角色任务[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3-0032-02研究生导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庞占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收稿时间]2014-11-19[基金项目]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庞占喜(1977-),男,山东禹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油气藏渗流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2015年3月March,2015University Education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大约有2400万,其中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毕业生超过700万。
而2013年的研究生就业报告显示,有699万人次的研究生面临着就业问题,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另外,加上往年未能及时就业的研究生,研究生就业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2014年,有727万研究生涌入就业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将不会减弱。
[1][2]如何帮助研究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社会的重难点问题。
一般来说,研究生人力资本水平高,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
但随着全国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早已不是“有多少要多少”的香饽饽。
同时,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给研究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用人市场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门槛,要求研究生具备符合经济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的研究生才能在职场中成功发展。
但是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缺乏就业市场导向方面的培训,缺乏对创业行为深入的研究;在知识和技能结构方面,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脱节,这使得研究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
注水诱导裂缝动态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 EDFM) 由 Lee 等 [14] 提
出,其主要优点为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相对独立,
改变裂缝的分布时无需重新对基质网格进行划分。
Yang 等 [15] 基于 EDFM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注水诱
导裂缝的高效数值模拟方法,即动态嵌入式离散裂
缝方法( dEDFM) ,但仅研究了张性裂缝的直线扩
展过程,而受古构造运动的影响,砂岩油藏中一般
发育天然裂缝,在注水诱导裂缝的扩展过程中发生
主裂缝与天然裂缝相遇形成交叉裂缝扩展的情况,
导致 dEDFM 的准确性降低。 因此, 对 dEDFM 进
行前处理算法的动态改进,使其能够模拟复杂天然
裂缝分布下注水诱导裂缝的扩展过程。
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的渗流问题。 以油相为
力,Pa;p of 为与井筒相连裂缝单元的流体压力,Pa;
r em 为与基质网格相连井筒的等效半径,m;r ef 为与
1 高效注水诱导裂缝数值模拟方法
▽(
q ofw 为油相由井筒向裂缝的注入量,m 3 / s;p wf 为井
(1)
(2)
式中:K m 、K f 分别为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mD;
的距离,m;θ 为目标方向与 x 轴的夹角,°;K Ⅰ 为Ⅰ
Key words: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terflood-induced fracture; cross fracture; numerical simulation
0 引 言
鄂尔多斯盆地 Y2 超低渗透油藏存在初期产
量低、产能递减迅速等问题,通常采用面积注水的
模拟方法能够高效模拟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裂缝的动态变化,反映天然裂缝对于主裂缝扩展
博士生导师介绍

丁 教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管 理 科 学 理 论 与应 用 、石 油 战 略 管 理 、 工程 系 统 管 理 与 优 化 、信 息 系 统 与 决 策 等 。为 本 科 生 主讲 “ 筹 学” ( 级 精 品课 )课 程 , 为 运 省 研 究 生 主讲 “ 理信 息 系 统” 课 程 。指 导 博 士 研 究 生 3名 , 硕 士研 究 生 4 管 等 0多 名 。
实 践” 两 项 课 题 。
1 ;参 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1项;主持校、局级科研项 目 3 项 0余项 。获 国 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1项 ;获 山东 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 1项 ;获 山 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 1项 ;获 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 3项 ;获 中国石油
化 工 集 团管 理 现 代 化 创 新 成 果 二 等 奖 2项 ;获 校 、局 级 奖 励 2 项 ;曾获 中 国石 0余
博 士 生 导 师 介 绍
丁 浩 ,男 ,汉族 , 16 年 出生 于河 南 邓 州 , 中共 90 党 员 ,教授 。 18 毕 业 于 华 东 石 油 学 院管 理 工 程 专 9 5年
业 , 18 9 7年 8月至 1 8 9 8年 7月在 北 京 研 究 生 部 读 在
职 研 究 生 ,2 0 毕 业 于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规划 ,发表论文 5 O余篇 ,多篇被 E 索 引。 I 丁教授 主持 山东省社会科 学基金重 点项 目 1项 ,主持 山东省火炬计划项 目 2
项 ,均 已通 过 山东 省 省级 鉴 定 ;参 与 国 家重 点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7 . 3项 目) 9
三维空间中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准则

三维空间中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准则程万;金衍;陈勉;徐彤;张亚坤;刁策【摘要】基于对三维空间下水力裂缝尖端应力场以及作用在天然裂缝面上的应力场的分析,建立了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准则。
利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模拟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产状天然裂缝、地应力对水力裂缝扩展行为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水力裂缝穿透预制裂缝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高逼近角、高走向角、高水平应力差异系数、高水平应力差的区域;水平应力差存在一个临界值,大于该值,水力裂缝才可能穿透预制裂缝。
实验结果与本准则预测结果吻合良好。
应用本准则,预测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试验井水力裂缝不能穿透天然裂缝面,与微地震压裂监测解释结果一致。
图8表1参15%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ss fields near the hydraulic fracture tip and on the natural fracture surface, a criterion for identifying hydraulic fractures crossing natural fractures was proposed. A serie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fractures occurrence and horizontal stress contrast on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using large scale tri-axial fracturing syste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ssing happens in the region with high approaching angle and strike angle, large horizontal stresses and horizontal stress difference coefficient. Horizontal stress contrast has a critical value, only when it is above the critical value, may the hydraulic fracture cross the natural fracture.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this criterion well. It is predicted bythis criterion that the hydraulic fracture of a test well in the Longmaxi shaleformation, Sichuan Basin, can’t cross the natural fracture, which agrees with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results.【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336-340)【关键词】页岩;水力压裂;天然裂缝;水力裂缝;产状【作者】程万;金衍;陈勉;徐彤;张亚坤;刁策【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开发非常规油气藏常需要采用大规模的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1-4]。
“双碳”背景下油田化学创新创业实

2023年1月第2期Jan. 2023No.2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双碳”背景下油田化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改革杨丽丽a,b,蒋官澄b(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b.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 要] 传统油田化学领域主要以促进油气安全高效开发为目标,涉及的知识领域主要为石油工程、化学等,课题体系建设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双碳”背景下油田化学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面临新挑战,同时促进教育领域的深刻改革。
围绕油气田化学方向的课程建设,着力从拓展课程内容、构建绿色环保油田化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进企业导师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以实现绿色低碳化工产业发展背景下油田化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从而为能源化工行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油田化学;石油领域;教育改革;创新创业[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学改革项目“聚合物近程及远程结构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结构优化研究”(5187040449);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一批立项项目“双碳背景下油田化学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研究”(***************)[作者简介] 杨丽丽(1988—),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油气井化学与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2-0057-04 [收稿日期] 2022-08-14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创新培养、科技创新引领及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建设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1]。
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

无污染,可循环,绿色溶剂
电解、电镀、电池
化学反应的优良介质
离子液体特点
一 离子液体概述
主讲人简介
*
河北科技大学概况
facility 河北科技大学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1996年由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和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 学校占地2617亩,建筑面积89.6万平方米。
*
河北科技大学概况
学校学科专业齐全,涉及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 设有18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其中30个为河北省名校热门专业,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9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一 离子液体概述
阴离子功能化途径: 卤素离子液体与含目标阴离子的盐进行离子交换。 功能化阴离子:有机全氟化物阴离子、Lewis酸、有机酸根、硼烷及硼盐类(以硼为中心原子的阴离子)、以磷为中心原子的阴离子、以氮为中心原子的阴离子、羰基化合物、金属有机阴离子、杂多酸阴离子、生物分子类(核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 功能离子液体应用: (1)化学分离与萃取 (2)酸、碱催化 (3)催化剂载体(配位催化) (4)溶剂 (5)表面活性剂
吸附脱硫
#2022
氧化脱硫原理:燃料油中的噻吩类硫化物稳定性极强即使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也很难被加氢脱除。有机含氧化合物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其相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因此,可以通过氧化方法将一个或两个氧原子连接到噻吩类化合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使其更易溶于极性溶剂,用萃取、吸附等方法将其脱除。 相转移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应用季铵盐类转移剂可以增加氧化剂在油相的分布,增大两相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阻力,加快反应速率,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 过氧化氢与有机酸反应,可以生成氧化性更强的过氧酸,在过氧酸的作用下燃料油中的非极性有机硫化物可反应生成极性的氧化态硫化物从而利用极性溶剂萃取可以达到脱硫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导师简介
姓名朱建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2
博导属性□院士□校外兼职博导□跨专业博导
工作院系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10-8973 3711
电子邮箱rdcas@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
学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102249
学历简介学历毕业院校专业毕业时间本科郑州工学院无机化工1983.7
硕士郑州工学院化学工程1986.7
博士天津大学化学工程1990.12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介绍1.催化反应工程
聚丙烯反应器的安全稳定性分析,稠油催化改质技术及新型水合物反应器的开发。
2.强化分离过程
原油深度预处理脱金属技术研究,液化气及丙烯精密脱硫技术研究。
3.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混合二元酸酯化生产可生物降解的高档润滑油添加剂,高矿化度卤水的综合利用,铀矿溶采技术研究,炼油工业废水及生活用水的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开发。
近三年主要科研成
果
开发出原油深度预处理脱金属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油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减缓金属元素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提高液收及掺炼比,降低石油焦的灰分,提高石油焦的档次,为稠油及劣质原油的加工提供支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中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及山东恒源石化股份公司,效果优于美国Bake Huges的同类产品,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发出丙烯吸附精密脱硫技术,为降低聚丙烯催化剂的消耗,提高聚丙烯单体的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文名称发表时间刊物名称
The study on demetallization
technique for high viscous crude
oil in Liaohe oil field
200607 Energy & Fuels
甲烷—四氢呋喃—水体系水合物
生成动力学的实验和模型化研究
200605 化工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