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三国近现代史》

合集下载

2024年粤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93

2024年粤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93

2024年粤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69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

”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A. 民族融合B. 江南地区的开发C. 北魏政权的建立D. 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2、商鞅自卫国入秦,宣讲法家理论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励军功等发展战略,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支持变法。

商鞅被秦孝公重用的关键在于A. 秦孝公下决心要变法图强B. 当时群雄并起争霸战争不断C. 变法主张迎合了现实需要D. 奴隶主贵族势力已普遍衰落3、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的是()A. 伯利克里B. 克里斯提尼C. 梭伦D. 屋大维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

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A. 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 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C. 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D. 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5、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作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从而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A. 剥夺了国会的立法权限B. 打破了权力的制衡机制C. 保证了总统的依法行政D. 维护了宪法的至上权威6、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

根据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B. 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C. 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D. 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 7、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文化随笔集《东亚三国志》读后感

文化随笔集《东亚三国志》读后感

文化随笔集《东亚三国志》读后感《东亚三国志》是一本关于东亚历史的文化随笔集,全书内容丰富,包含了对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历史及文化的深入探讨。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对东亚三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东亚三国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首先,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中国作为东亚三国中最古老的国家,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书中对中国历史的讲述十分详细,从古代的夏、商、周,到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涉及。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其次,本书也对韩国和日本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

韩国和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国家,其历史文化都深受中国的影响,但也有着独特的地方。

通过本书,我了解到韩国和日本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兴起和衰败,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这使我更好地了解了韩国和日本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增加了我对韩国和日本文化的兴趣和研究。

此外,本书还对东亚三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尽管中国、韩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着历史上的矛盾和摩擦,但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本书通过对东亚三国之间的交流和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与血脉相连。

这使我更加理解东亚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东亚三国志》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笔集,通过对东亚三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使我对东亚三国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不仅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韩国和日本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本书也增加了我的对东亚地区的关注和兴趣,使我更加关注东亚三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东亚三国的历史文化,为促进东亚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0版《步步高》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选考1 第2讲 高考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步步高》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试题:选考1 第2讲 高考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

选考一第2讲高考探究课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中山, 古国名今河北定县一带)之地, 至房子(今河北临城), 遂至代(今山西大同), 北至无穷, 西至河, 登黄华(山名, 位于黄河岸边)之上。

……与肥义(赵国国相)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曰:“愚者所笑, 贤者察焉。

虽驱世(注:世上所有的人)以笑我, 胡地、中山, 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 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称疾不朝。

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 国听于君。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 吾恐天下议之也。

制国有常, 利民为本;从政有经, 令行为上。

明德先论于贱(底层百姓), 而从政先信于贵(贵族), 故愿慕公叔之义(仰仗叔父的声望)以成胡服之功也。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中原地区)者, 圣贤之所教也。

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 变古之道, 逆人之心, 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 曰:“吾国东有齐、中山, 北有燕、东胡, 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 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依仗)齐之强兵, 侵暴吾地。

系累(用绳索捆绑)吾民, 引水围鄗(古县名;在今河北省柏乡);微社稷之神灵, 则几于不守也, 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 欲以备四境之难, 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 恶变服之名, 以忘鄗事之丑, 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 乃赐胡服, 明日服而朝。

于是始出胡服令, 而招骑射焉。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三(注:“胡服骑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 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 概括赵武灵王推进改革的显著特点并说明你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策略实施及其历史评价, 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概括、阐释历史认识的能力。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评新出版的《湖南省图书情报事业志》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评新出版的《湖南省图书情报事业志》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评新出版的《湖南省图书情报事业志》涂湘波
【期刊名称】《图书馆》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新出版的《湖南省图书情报事业志》是湖南第一部图书情报事业的志书,由《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志》、《湖南省科学技术情报事业志》、《湖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志》四个分册构成,多维度、全方位地记录湖南省图书情报事业百年发展史,以整体形貌向世人展示湖南省图书情报事业取得的成就。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涂湘波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
【相关文献】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浅谈《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出版的意义 [J], 卢履智
2.开拓创新,经世致用——评《湖南省志(1978~2002)·银行志》 [J], 卢凯旋
3.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以新的出版理念与思想遵循迈入新阶段、开辟
新征程 [J], 马来;
4.老骥伏枥状心不已——评姚楠先生新校注出版的《海岛逸志》 [J], 温广益
5.《湖南省志·银行志》出版发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形势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形势

20世纪20年代六国概况 20世纪20年代六国概况 世纪20
经济特点 日 美 德 意 英 法 政治特点 外交走向
问 题 探 究
世纪20年代 在20世纪 年代,美国的 世纪 年代,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如何?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如何? 美国的繁荣有何具体表现? 美国的繁荣有何具体表现? 它的经济发展有隐忧吗? 它的经济发展有隐忧吗?
讨论: 讨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政 治、经济特点表明,它的发展会 经济特点表明, 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 这一问题?
证明你的观点。 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地球上有两个 饥饿地带, 饥饿地带,一是非 洲,一是日本。前 一是日本。 者是物质上的饥饿, 者是物质上的饥饿, 后者是精神上的饥 饿,…… ----特蕾莎修女
世纪20年代的 第二节 20世纪 年代的 世纪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失衡的世界
关东大地震
关东大地震
9月2日,日本政府宣布东京与 月 日 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军队、 ……军队 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军队、警察 杀害了……朝鲜人约6000名。另外, ……朝鲜人约 杀害了……朝鲜人约 名 另外, 还有数百名中国人也被杀害 ……警察和军人认为社会主义 了。……警察和军人认为社会主义 者和工会指导者的大杉荣的思想很 危险,因此也借故将其杀害了。 危险,因此也借故将其杀害了。
20世纪 年代日本 世纪20年代日本 世纪 政治、经济特点与外交走向 政治、
小 结 一
经济 日 本
政治
外交走向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 20世纪20 义国家”指哪几个? 义国家”指哪几个? 对六国的基本情况你了解吗? 对六国的基本情况你了解吗? 比如教材为何把美国与日本、 比如教材为何把美国与日本、英 国与法国分别放在同一目? 国与法国分别放在同一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选修一综合能力检测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选修一综合能力检测1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能力提升卷(含解析):选修一综合能力检测1一、选择题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2.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争权夺利B.政治动乱频繁C.农奴制的阻碍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3.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也就是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4.促使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观因素是A.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不满情绪增加C.吸取中国被侵略的教训,挽救民族危亡D.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剧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6.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A.幕府将军B.大名C.新兴地主D.武士7.同学们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时对下图所示器物颇感兴趣,他们的相关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秦国颁行的标准衡器②属于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产物③有利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④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直接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5题)《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

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A.魏源 B.李鸿章 C.郑观应 D.康有为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

中日关系第三

中日关系第三
30
⒉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献《顺风相送》中就有了有关钓鱼诸岛的文字记 载。1534年明朝皇帝册封的使节陈侃所著的《使 琉球录》中写道:“十日,南风甚疾,舟行如飞 ,然顺流而下,却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岛 ,过黄毛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 ……”其中的钓鱼岛、黄毛屿等就是现在的钓鱼 岛列岛。明代系统论述防御倭寇的《筹海图编》 中也标出了钓鱼岛群岛的位臵和其所辖区域。清 康熙年间赴琉球册封使徐葆光所著的《中山传信 录》中,明确认证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32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领土,我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决心坚定不移,迄今我们与日本进行坚决、有 力的斗争,向国际社会充分彰显了我国对钓鱼 岛的主权立场。
33
●钓鱼岛主权归属,我国与日本已争论一个 世纪,目前还不具备全面解决的条件。我们应 将钓鱼岛问题放在中日关系长远发展的大框架 内来看待和把握,坚持从长计议。
14
其二,首相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也是 怕刚刚有所修复的日中和日韩关系再度 陷入危机。 其三,国际社会的看法也发生了变 化。
15
⒊ 教科书问题
⑴ 二战后初期,根据《波茨坦宣言》和《战 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驻日美军总司 令部下令修改教育内容,从日本教科书中删除美化 、传播军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一些有正义感的学者 ,编写出了一批正确反映史实的教科书。 但是后来,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右翼势力,这些势力复活后,坚持皇国史观,进行 了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鼓吹极端 民族主义的种种活动。其中一个典型的举动就是极 力主张修改历史教科书。
24
⒉ 中日复交时的田中内阁明确表示充分理解我 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 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必须废除。 1972年9月29日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第三 条中这样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 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 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读书推荐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读书推荐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读书推荐《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推荐理由:《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是由中国、日本与韩国的学者、教师以及市民共同编写的,旨在介绍中、日、韩三国近现代史为中心的一本书。

该书一经出版,立刻在三国引起极大轰动。

笔者认为,这是一本追古溯今,开辟未来的历史读物,值得中学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认真阅读。

笔者推荐该书的原因,也即是笔者阅读该书后,认为其有以下特色、“亮点”:一、该书由中日韩三国有关方面合作完成,是东亚三国首次对近现代历史的共同认识。

众所周知,在许多问题上,各国的认识、观点有相当多的差异。

如日本的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仍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与对殖民地的统治,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是站在本国中心的排外的立场上,蔑视亚洲,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教科书。

但仅仅批判这类教科书还不能建立起历史的共识,该书用客观、生动的方式,尽量祛除国家本位的价值倾向,告诉我们应用什么样的历史告诉我们的下一代。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社会中,我们需要的是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与谅解,需要对对方的历史和我们共同的历史有深刻的了解。

在中国与日本,日本与韩国间,有过关于历史问题的对话,也尝试编写历史教材,但是在三国间进行这样的工作还是第一次。

本着对等、平等和相互尊重对方立场的原则,三国学者们通过反复的对话和讨论,逐渐达成了共有的历史认识,最终形成三国不同的语言在同一时间出版,内容相同的历史读本。

中韩日三国在地理与历史上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该书的编写方式是一种尝试,它促进了三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交流,也是三国之间能够对邻国的历史与相互的关系有正确的了解。

二、该书叙述和写作的立场客观鲜明,观点具有现实性。

该书写作立场客观,视角新颖独特,同时密切结合现实,把历史的认识与现实的国家关系、经济文化交往等贯穿起来,使全书的分析和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有助于我们理解三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推进三个国家间关系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走向良民的道路,就会走向 王道乐土。
中国军队发给日本兵的:
战场上的诸位,不要糟蹋自己的生 命。想想苦难生活的家族,谁来庇 护你们? 睁开眼睛吧,亲爱的日本士兵,中 日两国好兄弟联合起来,打倒侵略 者和压迫者,迈向真正的自由解放! “荣誉的生”比“荣誉的死”更困难,更 勇敢。
• •
教科书对比: 韩国历史教科书: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我国成了供给日本战争物资的 兵站基地。(中略)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掠夺物资还强制征用韩国人。强 迫他们在矿山和工厂痛苦地劳动并实施强行征用制和学支援兵制度。 中国历史教科书: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域用枪炮和刺刀维持殖民统治。他们设立了宪 兵,警察,法庭,监狱等镇压中国人民的机构。士兵,警察,间谍干尽 坏事,任意逮捕中国居民,严刑审讯甚至残酷第杀害。 日本历史教科书: 这(日军取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是由于数百年饱受白人殖民统治 的当地人民的协助才取得的胜利。日本取得的战争初期的胜利鼓舞了东 南亚和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梦想与勇气。......日本政府称这一战争为大 东亚战争。日本宣布战争的目的是要自存自卫,把亚洲从欧美的殖民统 治下解放出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浅读《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李飚 2012年4月19号
一、概述
• 全书大约20万字,并用了200余幅图表,共分五章, 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自1840年列强侵略亚洲,直到现 在的历史。 • 近代列强侵略、一战、二战,直至战后各国建设都有 涉及,关于战后的少一些。本书不只简单记录战争, 还记录三国当时各方面的变化。作为一个通史,它没 有明确的侧重,而是尽量记录综合的历史。
美军发向日本兵的传单 像狗一样的死去,葬送有意义的 生命。“荣誉的死”是什么,确实 为了国家应该勇敢地,战斗到最 后。 “犬死”则不是荣誉的死; “荣誉的生”是为了保存自己。为 了国家,是最大的尽善。
日本发给中国军队的: 诸位到底选择什么道路,看吧, 选择匪贼的道路,继续抵抗的话, 就会沦入这样的悲惨境地!
国民被卷入侵略战争,支持了战争,但在战争中也受到各种各样 的伤害以至失去了生命。
反思历史——自己的苦难——相互理解
• 中国谈侵略,谈右翼,韩国谈痛苦,谈对立,而日本,只能在 谈反省谈责任之余,提到自己也曾遭受过的痛苦和伤害。三篇 序言,明明白白的描绘出了在面对同样一段历史时,三个国家 不同的心态。 • “这本书是中国、日本与韩国的学者、教师与市民共同编写的。 在三年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有过许多的意见分歧,但是通过对 话与讨论,逐渐达成了共有的历史认识,以至现在能够在中、 日、韩三国同时出版这本书。我们共同觉得:中、日、韩三国 在地理与历史上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希望在越来越逼近的 “地球村”时代,三国之间能够对邻国的历史与相互的关系有正 确的了解。本着这种愿望,我们编写了这本书。其实,这也是 我们这一代还不能彻底完成的课题,我们希望三国的青年人相 互合作,共同努力,创造东亚未来的新篇章。”(《序言》)
韩国:1866年,法国进攻了江华岛——1873年,日本进攻江华岛—— 1884年,“甲申政变”,中日出兵——1894年,农民起义——1895年,日 本驻朝鲜公使策划杀害闵妃(明成皇后),反日情绪高涨——1896年, 创立独立协会——1897年,更名“大韩帝国”——1908年,反日义兵—— 1919年,三一独立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上海)——衡平社 (1923年)——1953年,朝鲜分裂
二、教育的发展
中国: 传教士建立的教会学校 洋务派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在其他地方开办军事学堂; 1870年后,派遣留学生; 新政后,建立新式学堂; 民国时期,教育改革与初等教育的普及 日本: 1872年,政府命令:不分身份、不分男女,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教育; 1890年,政府以“天皇对国民的讲话”的名义颁布了“教育敕语”。 1900年后,免费入学制度,入学率超过90%; 1900-1945年,军国主义教育 韩国: 19世纪80年代,开始近代式教育,开始建立学校。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 抵制日本文化; 1894年的甲午改革后,建立了近代式教育制度。政府主导建立了小学、 中学、师范学校、外语学校和医学校等,私人也开始建学; 女子学校; 1905年后,随着日本统治的确立,坚持培养民族精神的私立学校开始被 迫接受管理与控制。
只有在所谓崇尚精神的国家日本才能看到。 这样的精神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即使死了也毫无意义。
明天就要出击了,明天,一个自由主义者将离开这个 世界了。”
----------上原良司的遗书(他是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学生。1945作 为“特攻”队员战死冲绳,22岁)
战争传单
日本军队发给美国兵的: 你们在前方流血,后方的那 些逃避兵役的家伙,有钱, 有势,道貌岸然,他把你的 姑娘揽在怀里, 还假惺惺地说:“后方的我们 感谢你”。
一、三国的关系
16世纪, 中韩—朝 贡关系; 中日—商 贸关系; 日本: 幕府时期;北起北海 道,南至琉球; 统治结构为“幕府-大 名-武士”
中国:开 始了清朝 统治时期;
序 章
16世纪末, 丰臣秀吉统 一日本,而 朝鲜处于 “朝鲜王朝 时期”,日 两次对朝用 兵,失败。 韩国:朝鲜王朝。 统治阶层:两班, 担当技术和行政事 务的“众人”,以及 被统治阶层的“平民” 和“奴婢”


三、东亚三国近现代的文化教育史
一、文化和生活变化
中国:1、通商城市(上海、天津、武汉等)的兴起与繁荣; 2、西方文化的传播; 3、近代报刊与社会舆论的成长; 4、轮船与火车(1860年后) 5、钟表与电灯 6、文化事业发展 7、妇女地位提高 8、社会风俗转变 9、新文化运动(1915年) 日本:1、时间观念的变化; 2、报纸时代; 3、大众文化的繁荣; 4、女性登上历史舞台 5、农村的贫苦。“打破农村贫困” 韩国:1、奔驰的电车与火车(19世纪90年代) 2、报纸和言论管制 (1905年日俄战争后,“转头报纸”) 3、日殖时期,建设工厂和日军驻扎的地方变成了城市(汉城) 4、电影和大众歌曲(《阿里郎》1926年) 5、小说和漫画 6、女性发型
日记,遗书: “长期的学生时代获得一个信念,那就是自由必然胜 利,权利国家可能兴盛一时,但免不了最后失败,法 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就是一个例证。 特攻的驾驶员是操作驾驶杆的机器,没有人格,没有 感情,没有理性。如果把敌方的航空母舰比作磁石的 话。那我们不过是被吸过去的铁分子。其实,就是有 理性也不允许你思考,我们同自杀者一样。这种现象
16世纪
17世纪-19世纪
二、列强施压和三国的对应
中国:鸦片战争等战争——矛盾激化——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中 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清朝“新政”——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五四运动——工人农民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 日本:明治维新——政府推行近代化——向欧美学习——1894年,甲午 中日战争,强占台湾——1889年,制定《打日本帝国宪法》,强化天皇 权力——1905年,日俄战争,迫使朝鲜签订第一次、第二次《朝日协 约》——1907年,统兼掌握行政权并开始处理朝鲜内政——1910年8月 29日,强制合并朝鲜——1914年,强占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 条”——水平社(1922年)——1931年,侵占东北——1937年,全面侵 华——1945年8月,日本战败——1945年9月,美国免除天皇责任
《皇国臣民誓词》 (儿童用) 1、我们是大日本大国 的臣民 2、我们团结一心效忠 天皇陛下; 3、我们艰苦锻炼以成 为优秀而顽强的国民
被成为日军“慰安妇” 的各国女性数量至少 为8万名,最多的时 候达到15万名
五、日本民众的加害和被害 一、战时总动员与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军队控制国民;支持战争的结构;教育配合战争; 二、民众的生活与反抗 三、东京大轰炸与城市的空袭 四、冲绳战 死亡20万,美军1.25万,日军9.4万,平民9.4万。 五、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三、日本军队对中国民众的残暴行为 一、战场的民众和难民 难民四处流亡、强掳劳工 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三、无差别轰炸、三光作战和制造无人区 四、细菌战、毒气战、人体试验 五、日本军队的性暴力
四、朝鲜的战争基地化和民众的受害 一、皇民化政策 “日本与朝鲜是一个整体”;背诵 《皇国臣民誓词》;日常生活中必须 使用日语;创氏改名。 二、战争体制下的军需工业 三、战争物资动员 开发矿产;收缴粮食; 四、人力动员 从志愿兵制到征兵制;强掳劳工 五、被强征充当慰安妇的朝鲜女性
不同战争观——共同的认识——反击日本右翼的荒谬
1.1
韩国编者致中国青少年 • 韩中两国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交流,不仅在文化方面,在政 治和经济方面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两国虽偶尔也发生过矛 盾和冲突,但友好往来基本是两国关系的主流。然而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两国间又出现了互不来往的尴 尬状态。令人兴奋的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韩中建交以来,两国 重又开始了频繁的往来,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增多。 • 在近代,韩中两国遭受了相似的苦痛。由于受到别的国家的 侵略,韩国沦为殖民地,中国也丧失了部分领土主权,饱受折磨。 日本引起的战争使韩中两国蒙受了巨大痛苦。直至进入现代,由 于战争而引起的矛盾和对立也没有完全消除。 • 这本书记载的正是这些沉重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昭示着我 们所有的人,要记住历史的教训,携手共同致力于建设东亚的和 平与未来。 汉中关系——日本侵略给中韩带来的苦难——珍爱和平
பைடு நூலகம்
写 作 目 的
中国编者致读者 • 众所周知,日本的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 结束整整60周年了。……我们要求战争加害国的人民应 当有反省战争责任的觉悟,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 需要建立胸怀宽阔的国民意识。因此,我们三国学者共 同编写了这本面向三国年轻一代的历史读本。 • 在日本的右翼势力猖狂地否认与美化侵略战争历史 的今天,中国的读者们希望我们的这本书能够成为刺向 右翼势力的匕首和投枪。……不过,我们也坚信:如果 中、日、韩三国的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建立共同 的历史认识,右翼在历史问题上制造的谬论也就不攻自 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