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合集下载

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加。

我国依赖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但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能源结构的转变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满足人民对能源的需求,我国需要加快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

二、问题分析1. 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清洁能源比重较低。

这种能源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迫切需要转变能源结构。

2.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资源的消耗远远超出了节约利用的范围,这不仅影响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也增加了能源的成本。

3.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不足尽管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清洁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存在很大的难题。

三、发展方向1. 调整能源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降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和生活用能的效率3. 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推广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 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形成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 制定完善的能源政策法规,提出清洁能源发展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 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并确保政策的落实2. 加大投资力度√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建设清洁能源装置和设施,提升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 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提高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3. 推动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促进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清洁能源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 参与国际清洁能源项目,与其他国家共享清洁能源领域的经验和成果五、结语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讨

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讨

济 与 环 境 良性 发 展 道 路 。 本 文 从 现 实 出发 , 析 了我 国 发 展 可 再 生 的 无 污 染 阳 光 型 产 业 的 必 要 性 和 可 分 行 性 . 出 了一 束列 对 策 建 议 。 提 关 键 词 : 源 经 济 ; 持 续 发 展 ; 阳 能 能 可 太
太阳 能系统 的 高投 资是 限制 其 市场发 展 的一 个
原 因 . 用 期 成 本 的 概 念 没 有 得 到 重 视 , 弱 了 投 资 使 削 大 运行 费 用低 的太 阳能 系统 的优 势 。实 际上 随着 太
阳能 发 电的普 及 , 其价 格将不 断 下 降。 据估计 . 累计 发 电产 量 每翻一 番 , 格就 会 下 降 约 2 %。但 目前 价 0
量 3 %的 主 要 能 源 和 原 材 料 , 果 按 每 1 元 生 产 0 如 美 总值 能 耗 计 算 , 国 比 发 达 国 家 能 耗 高 4 5倍 。 据 我 ~ 称 。 国的煤 炭 、 油 、 然 气 等 传 统 能源 都 将 在 近 我 石 天 几 十年 内用尽 . 在面 临传 统 能源 枯竭 的 同时 , 境 而 环 污 染 问 题 也 E 趋 严 峻 。 目前 我 国 的 二 氧 化 硫 和 二 氧 l 化 碳 排 放 量 分 别 居 世 界 第 一 和 第 二 。 在 环 境 和 储 量 的 双 重 压 力 下 。 发 利 用 包 括 太 阳 能 在 内 的 可 再 生 开
维普资讯
我 国能 源经 济可持 续 发展 道 路 的探讨
吴 霞 ℃ 阻 飞
( 中南 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 湖北 武汉 407 ) 3 0 3

要: 随着经 济 的发展 , 国能源危 机 和环境 污 染 问题 日趋 严 峻 , 需 寻 找 一 条 与 以往 不 同的 经 我 急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寻找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是全球的一个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石化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关注,成为一种绿色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可再生能源,而光伏发电作为其中一种利用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的光照作为能源,通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环保节能,而且在能量转化效率上也越来越高。

目前,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30GW,每年发电量累计达到10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风能风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利用风能驱动风轮转动,产生动力,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

据国内专家预测,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以上,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60%,同时也有望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风电发电系统不仅利用自然风能,还满足了发展经济的需要,同时,由于其无排放、零污染、低噪音、寿命长等优点,被誉为“永久能源”。

三、水能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陆续由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其其中一种能源利用方式。

水力发电利用水能驱动涡轮发电,实现电能转换。

目前,全国拥有水力发电机组1795台,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亿千瓦。

而且,水能发电系统可以实现持续、稳定、安全、正确地开发,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被认为最为“干净”,最为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之一。

四、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利用绿色植物(如森林、草原、农作物等)生物质产生的自然能量,来代替传统石化燃料的能源。

生物质能利用泥炭煤、木材炭等作为燃料,产生热能和电能。

同时,在生物质热利用的合适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农业、畜牧业、农村经济等的多种效应。

生物质能源具有资源范围广、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加上政策的支持,生物质能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结语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引人关注的焦点。

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一:过度依赖化石燃料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例如煤炭和石油,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这种过度依赖不仅扩大了能源安全风险,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解决方案:1.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降低对于有限资源的依赖。

2. 鼓励清洁能源转型:加大对新能源技术和设备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推动清洁能源在国内市场的普及和推广。

三、问题二:能源供需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供给端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导致能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进一步加大了对有限资源的压力。

解决方案:1. 加强节能减排意识:通过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节能标准和政策,促进企业和居民的节能行为,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2.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并降低整个产业链中的功耗和损耗。

四、问题三:传统能源生产方式落后我国在煤炭和油气开采领域依然存在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

传统生产方式既加大环境负担,又浪费了大量资源,并影响了能源生产安全。

解决方案: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在煤炭和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安全水平。

2.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采取环保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减少对土地、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问题四:能源安全风险增加能源安全一直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控制供应链或通过冲突来达成能源战略目标,给能源市场稳定性带来了挑战。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挑战一:能源供应依赖度高
我国的能源供应仍然严重依赖着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比重仍然很大。

这种能源结构的单一性,使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对策一:加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我国需要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

同时,可以通过发展核能、天然气等替代能源,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挑战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工业和交通为主,而生活用电和服务业用电的比重较小。

这种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使得我国的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需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而调整消费结构,提高生活用电和服务业用电的比重。

此外,可以通过实施节能政策、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挑战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巨大,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雾霾天气等影响民众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

对策三:推进绿色能源发展和环保治理
我国需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力度,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我国能源领域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能源行业作为关键的支撑力量,也承担起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能源技术被不断开发出来,这些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比如,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清洁能源的利用成为可能,而能源行业的持续创新和投资就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

二、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促进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给予可再生能源项目税收优惠、制定排放标准和限制,以及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更多的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推动能源行业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管理有效的资源管理也是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资源管理包括对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对能源消耗的控制和监测。

通过加强对能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浪费,能源行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能源行业中,推行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与措施,如智能电网和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四、合作与伙伴关系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合作与伙伴关系的建立。

能源行业需要与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行动计划。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还能够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转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同发展。

五、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能源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能源行业需要专业人才来研发和应用创新技术,制定和推行相关政策,以及进行资源管理和合作交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相关教育和培训机构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能源行业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全 性 的重 要 战略措 施 之 一 。积极 推动核 电、水 电、风 电以及太 阳能 等 多种 发 电方 式 的发 展 ,使 其 在
源 的发 展” 从 总体 上看 ,2 1世 纪世 界 能 源 的 需 求 量 仍 将 继 续 增 长, 但 能 源开 发 结构 无疑 会 由

未来 占据 我 国能 源发 展 的 中心位
我 国 能 源 发 展 要 正 确 处 理
供 需平 衡 ,减少 大 气污 染和 二 氧
化碳 排 放 ,以及提 高 能源 系 统效
好 各种 能源 之 间 的 关系, 要 “ 以 煤 炭 为 主体 , 以 电力 为 中心, 降 r石 油 消 费,加 快 天 然 气和 新 能 氐
率等诸 方面都有 重要作用 , 改善 是 我 国 能源 结 构 , 强 能源供 应 安 增
维普资讯
Rs r d pr c e a h n po h e c a A a 研究与 探讨
新 形 势 下 我 国 能 源 可 持 续 发 展 问 题 的 思 考
山西潞安矿 业 集 团公 司 秦远 平
1 我 国 能 源 资 源 及 其 利
2 对 我 国 能源 可 持 续 发 据 统 计 数据 显 示, 我 国极 为有 限 !展 问 题 的 思 考
的能 源并 没有 得 到 有效 利 用 。 我 国能 源综 合 利 用效 率 约 为 3 %, 3 比发 达 国家 低 1 0个 百分 点; 单 位产 值 能耗 是世 界 平 均水 平 的 两 倍 多 ; 要产 品 单位 能 耗 平均 主 比 国外 先 进 水 平 高 40% 。这 说 明我 国在 技 术水 平 、 管理 水 平和 经 济 结构 方 面还 比较粗 放 ,存 在
作, 从而 使 我 国油 品供 应 和价 格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读后感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读后感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读后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

近期,我阅读了一篇关于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读后感,对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引言能源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负担重的国家来说,能源问题的解决更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问题,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创新,努力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二、我国能源现状分析1.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主导地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过高,导致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严重。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水电、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较低。

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然而,这种关系也带来了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

3.能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在我国,能源供应与需求平衡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国家战略。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开发、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等,以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三、我国能源政策及成效1.能源发展方针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约优先、清洁优先、安全优先”的能源发展方针,强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升。

2.政策措施及实施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逐年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5期 2010年5月 

能 浓 技 木 济 

Energy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V。。-22 N。~

低碳发展M ay 2010 。’’。。 ’’—’ ’’ 

文章编号:1674-8441(2010)05—0017—07 

陈武,李云峰 (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100052) 

摘要: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立足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现状,吸收借 鉴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全新的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多维立体思路。认为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应 该转变传统的思路,重在从多元化的增加能源供应和多方面的减少能源消耗2个方面研究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重 点关注能源的调控管理和能源研发。 关键词:能源发展;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志码:A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CHEN Wu,LI Yun—feng (StateGridEnergyResearchInstitute,Beijing 100052,China) 

Abstract:With increasing shortage of energy resources,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mmon focus of concern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ulti—dimension scenario for China’S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nergy resources and by referring to the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It is pointed out that China’S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n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shall be changed and study shall be focused on increasing energy supply and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diverse channels SO a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In the mean time attention shall be paid to the regulatory management as well as research&develop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Key words:energy development;energy strate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ergy security 

0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全球不可再 生的化石能源供给日益减少,据有关机构预测,全 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 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ll_。世界各国为了获取能源 资源的稳定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世界范围 内的能源争夺和竞争给世界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 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 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 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提出我 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立体发展思路,希望对我 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1我国能源资源概况 能源储量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情况决定着不可 再生能源的使用年限,如果不开发新的能源或降低 能源的生产、消费量,已有能源将会逐步消耗殆尽。 

收稿日期:2010—03—30 作者简介:陈武(1979一),男,湖北十堰人,博士,工程师,从事电力企业管理咨询与能源管理研究工作。E—mail:chenwu@sgeri.sgcc.com.cn 低碳发展 能 源 技 锯 济 第22卷 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的总量及生产消费情况,并与世 界主要国家的横向对比来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 1.1 我国能源总量及其生产消费情况 我国石油资源极度紧张,天然气资源比较有限,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2005年,我国石油基础储量为 248 972.1万t,天然气基础储量为28 185.4亿m , 煤炭基础储量为3 326.4亿t,按照当年各种能源的 消费量来计算,我国当年的石油基础储量只能消费8 年多(当年每天原油消费量为82.4万t),天然气基 础储量只能消费59年(当年每天天然气消费量为 1.3亿m ),煤炭基础储量只能消费153年(当年每 天煤炭消费量为593.8万t)121;2007年,我国石油 基础储量为283 253.77万t,天然气基础储量为 32 123.63亿m ,煤炭基础储量为3 261.26亿t,按 照2007年各种能源的消费量来计算,我国2007年 的石油基础储量只能消费8年多(当年每天原油消 费量为93.2万t),天然气基础储量只能消费46年(当 年每天天然气消费量为1.9亿m3),煤炭基础储量只 能消费126年(当年每天煤炭消费量为708.6万t)I21。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的石油资源尤其紧张,而天 然气、煤炭资源也不容乐观,并且2007年和2005 年的对比也明显看出我国对能源的消费在加速,能 源的基础储量可供未来消费的年限还将进一步缩短。 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过度依赖传统化石 19.7 煤 油 然气 电、核电、风电 图1 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结构 图2 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核电、风电 能源。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35 445万t标准 煤,其中原煤占76.6%,原油占11.3%,天然气占 3.9%,水电、核电和风电占8.2%,如图1所示 , 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91.8%。2007年我国能源 消费总量为265 583万t标准煤,其中原煤占 69.5%,原油占19.7%,天然气占3.5%,水电、核电 和风电占7.3%,如图2所示闭,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高 达92.7%。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 依赖,会使我国在未来的能源发展道路上越来越被动。 1.2我国能源资源储量的国际比较 在分析了我国的能源基础储量、能源生产和消 费情况后,下面从国际对比的视角来分析我国2007 年底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资源和铀矿资 源的储量情况。 1.2.1 石油储量的国际对比 我国石油储量与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相比,显得 严重不足。从2007年底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来看,我 国的储量要低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更远低 于俄罗斯、中东、非洲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 区。图3给出了2007年底我国石油储量与世界主要 国家和地区的对比情况,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仅为 21亿t,而俄罗斯高达109亿t,中东地区高达102.9 亿t,非洲地区高达156亿t,美国、加拿大也分别 有36亿t和42亿t【31。 

a探明储量,亿t 

肇 聋 图3 2007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国际比较 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国际对比进一步说明我国的 石油储量与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 应,我国的石油资源形势紧张。 1.2.2天然气储量的国际对比 我国天然气储量与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相比,呈 现出与石油资源国际对比类似的特点,也显得严重 不足。图4给出了2007年底我国天然气储量与世界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比情况,我国仅为l 880亿m , 第5期 陈武等: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低碳发展 而俄罗斯高达44 650亿1TI ,中东地区高达73 210 亿m ,非洲地区高达14 580亿in ,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也分别有5 980亿1TI 、1 630亿m 和2 510 亿1TI _3_。 探明储量/10”m 80 70 60 50 40 30 20 l0 O 斧 图4 2007年底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国际比较 从已探明天然气储量来看,世界资源分布极不 平衡,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显得 过低,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 1.2.3煤炭储量的国际对比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 是与美国、俄罗斯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图5给出了 2007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 比情况,我国已探明各种煤炭资源总储量(包括无 烟煤、烟煤、亚烟煤和褐煤)居世界第3,无烟煤和 烟煤已探明储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亚烟煤和褐 煤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3,煤炭资源除美国、俄罗斯 联邦和中国较为丰富之外,澳大利亚、印度是相对 比较丰富的国家。2007年,已探明煤炭资源总储量 情况是:美国2 427.21亿t,俄罗斯联邦1 570.1亿t, 中国1 145亿t,澳大利亚766亿t,印度564.98亿t, 非洲491.03亿t,巴西70.68亿t,加拿大65.78亿t; 已探明无烟煤和烟煤储量情况是:美国 1 122.61亿t,中国622亿t,印度522.4亿t,俄罗 斯联邦490.88亿t,非洲地区489.29亿t,澳大利亚 探明储量/4Lt _无烟煤和烟煤・亚烟煤和褐煤口总储量 _J _ 几 一 …一.■ 。 . .圈lll 『-豳I『 图5 2007年底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国际比较 371亿t;已探明亚烟煤和褐煤情况是:美国1 304.6 亿t,俄罗斯联邦1 079.22亿t,中国523亿t,澳大 利亚395亿t,巴西70.68亿t,印度42.58亿t,加 拿大31.07亿t[引。 从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来看,我国的煤炭储量 相对比较丰富,总量位居世界第3,但是从前面第1 部分的分析知,我国的煤炭资源按照当前的消费速 度也只能使用100多年,因此不能盲目乐观。 1.2.4水电理论发电能力的国际对比 我国水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图6给出了我国 2004年底水资源储量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比 情况。2004年底我国水电理论发电能力为59 220万 亿kW・h/年,而位居第2的印度也仅为26 380万亿 kW・h/年,不足我国的一半,俄罗斯联邦为24 000 万亿kW・h/年,印度尼西亚为21 470万亿kW・h/ 年,加拿大为13 320万亿kW・h/年,日本为7 180 万亿kW・h/年,阿根廷为5 350万亿kW・h/年,美 国为5 285万亿kW・h/年,土耳其为4 330万亿 kW・h/年,缅甸为3 660万亿kW・h/年,委内瑞拉 为3 450万亿kW・h/年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