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自信
扬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作文

扬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扬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作文篇1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
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
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
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
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
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
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
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
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文化自信的力量

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文化自信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文化自信的力量,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文化自信源自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知。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从古老的儒家思想到道家的无为而治,从诗词歌赋到书法绘画,从传统节日到民间工艺,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对其存在误解。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内涵和价值。
这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和活动,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发挥文化自信的力量,需要创新传承方式。
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演进和创新。
例如,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推出一系列创意文化产品,将古老的宫廷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
同时,鼓励文艺工作者以传统文化为素材进行创作,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文化自信的力量还体现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在交流中借鉴其优秀成果,同时也要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活动、参与国际文化合作等方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例如,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设立,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迷失自我,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和特色。
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思想

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思想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来说,筑牢文化自信就显得至关重要。
要实现这一目标,理论和现实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一、理论基础1. 加强文化认同和传承文化认同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关键。
要强化国民文化自信,就必须加强文化传承与培养。
要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自我,这样才能真正地喜爱和自信于自己的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授,确保传统文化不会在现代文化面前失落。
2. 推广创新文化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文化传承并不是孤独的存在。
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推广创新文化,在更加广阔的前景上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领域。
3. 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文化大家的思想,更加深入的挖掘文化大家的智慧精髓。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掘本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弘扬中华文化的主干精神,优中选优、扬弃抛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现实基础1. 宣传教育现在信息交流中心切换频率比人类还快,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普及和宣传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研究并且践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自信增强起来。
2. 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是传统文化推广和发展的保障。
只有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方面合力支持下,创意产业的规模才能越来越大。
这里,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需得到更进一步的密切沟通,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推动中华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合作交流。
3. 跨媒体融合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和文化科技的发展,各种手机APP、视频网站、新浪微博等新一代网络媒体和文化媒体越来越多。
由于这些交互技术的出现,使得各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媒介形态已经开始交融互通。
这种交融为因特网时代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会。
总之,要想实现文化自信,就必须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做出更为深刻和有效的努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事业持续蓬勃发展,文化自信日益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为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这个核心,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文化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加强宣传教育,塑造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塑造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气质,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自信心。
只有深入挖掘、传承和宣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和特色,唤起全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全体人民牢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加强宣传教育方面,要注重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从经典著作、古代哲学思想、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文艺作品、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等形式,让人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要加强对现代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国际文化,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保护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方面,要注重对新时代文化成就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到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通过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观念,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二、强化文化产业,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需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还需要强化文化产业,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强化文化产业方面,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通过发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新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有力支撑。
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是夯实文化自信基础的重要方面。
下面是一些措施和途径可以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同时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1.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对其的自信心。
2. 弘扬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正确的时代精神,培育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团结意识,为更好地塑造中国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持。
3.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培育和推广国民文化产品,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4.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展览、交流活动和文化合作项目等途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同时借鉴他国的有益文化成果,优化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
5. 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的人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措施和途径将有助于巩固和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为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支持。
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塑造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筑牢文化自信,彰显中华魅力”范文

“筑牢文化自信,彰显中华魅力”范文
在当前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筑牢自己的文化自信,以彰显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首先,筑牢文化自信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其传承下去。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它与现代社会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在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研究,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其次,筑牢文化自信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
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有机会向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国艺术、电影、音乐等可以走向国际舞台,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与之进行对话和交融,以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最后,筑牢文化自信需要在现代形式中创新。
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和艺术相结合,以创新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比如,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更加生动、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让年轻一代更易接受和喜爱。
同时,也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内涵,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筑牢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自信的态度,同时也要注重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只有在不断与外界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并且以中华魅力彰显我们的自信与骄傲。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意蕴作者:殷冀锋王乐来源:《理论导刊》2020年第09期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
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9-0123-06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先导,是文化主體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崭新课题早已被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并被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谱系当中。
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精神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启迪智慧,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强大支持。
对此,我们有必要追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蕴内涵及精神之源,并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颇富见解的新思想、新观念,通过提振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一、精神引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富民强,都需要借助文化自身的积极引领作用[1]。
尤其是在当前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仅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和血脉,通过历史的积淀,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智慧,并凝聚着本民族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形成一种精神上的向心力。
打造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有助于促进本民族的团结及维护国家的统一。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及实践路径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自豪感、自信心并能够自觉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当代世界文明相结合,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责任的信念和行动。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及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通过加强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宣传,形成全民共同的价值观念,建立起团结奋进的文化共同体。
促进文化创新与文化创造。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需要不仅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和创造。
通过激发文化创造的潜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推出更多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作品,增加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加强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需要建立健全文化制度体系,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践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世界舞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深化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融,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及实践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与文化创造、加强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将能够实现新时代中国文化的自信,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牢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自信
作者:邹悦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2期
摘要: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新媒体时代中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就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我国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塑造方式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文化蓬勃发展。
关键词:文化信息;新媒体;信息传播;文化影响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这种自信不是宽泛意义的自信,而是基于我国强大文化实力基础上对我国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既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在塑造社会主义健康文化的基础上来促进我国文化国际化,世界文化交融化。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树立充足的文化自信,将中国文化继承与发展下去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筑牢新媒体时代文化自信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中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树立充足的文化自信,还要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中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面对文化冲击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文化潮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思想涌入了我国的文化当中,作用在文化的各个角落,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意识形态的文化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当中,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精神。
众多的文化因素不仅让我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改变,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难以让我们有着正确的思维意识来认知文化本身,不能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因此,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就成了我们面对多元文化冲击保持清晰思维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文化的流失
传统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认知,不仅作用在我们的精神层面,而且也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当中,面临现代互联网文化的快速冲击,社会中的各个群体都在崇尚着追求个性,追求独立的思想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
面前。
面对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我们的传统文化被消磨殆尽,人们不仅难以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没有形成积极的文化情操,文化自信力在不断降低,影响着国民信仰。
(三)文化制度的误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对自己的文化制度充满了误解,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制度是不积极的,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我们的思想。
制度主要限制的是社會主义消极文化的传播,防止人们被非理性文化所洗脑。
我国的文化制度一方面的作用是维护祖国统一,一方面是为我国的国民文化信仰提供保障,以制度的形式来帮助我国的广大人民树立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观。
三、筑牢新媒体时代文化自信的途径
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人们文化思想的缺失,在多元文化冲击的条件下,如何依据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帮助国民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就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首要前提。
下面就立足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几点促进国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促进媒介融合,形成长效机制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为传播优秀文化开设绿色通道,形成长效机制。
现代化媒体的建设应该是国家实施现代化治理建设的内容和框架,当前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而其中的“政治”与“文化就是与现代媒体建设息息相关的。
在开展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依据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促进媒介融合,要着力为社会主义正能量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传播开辟道路,并将其融合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当中,形成长期机制,促进现代媒体文化的积极高效传播。
(二)塑造新媒体文化环境
在新媒体时代当中要树立充足的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恰是现代新媒体文化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微时代”领域当中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践行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仅要立足于现代文化环境塑造人文核心,还要在“微时代”文化传播体系建设中取得成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搭配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积极的社会文化风尚。
(三)提高公民新媒体素养
在媒体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的提升公民的媒体素养,因为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公民媒体素养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积极弘扬优秀文化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公民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全面的提升文化素养。
一方面作为媒体平台要将弘扬优秀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递正能量的媒体信息,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价值体系的建设,以正
确的思路、正确的态度来传递优秀文化信息,从而让基层的广大人民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邱树添.打造地方“文化自信”新品牌——以闽东日报社探索实践为例[J].新闻战线,2016(19).
[2]喻春龙.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J].声屏世界,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