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文版)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大学英语(1)College English Band One (1)二、课程简介大学英语(1)课程是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一级)开设的英语课程。

课程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

课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1。

4大学英语一级课程是必修课。

大学英语(1)课程包括精读、听说两门课。

考试采用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中段与期末考试,考试的命题以所学的课本内容为基本依据,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一级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打好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三、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一年级四、本门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大学英语(1)是为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精读、泛读、听说、语法等。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2,5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1,000),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能顺利阅读一级难度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5词,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120词的简短会话,能进行一级难度的句子英汉互译,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

六、课时安排计划七、习题课(无)八、实验内容(无)九、课程设计(无)十、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精读课选用: 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一册),李荫华等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2.泛读课选用: 大学英语(全新版)阅读教程(第一册),柯彦玢等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3.听说课选用: 大学英语(全新版)听说教程(第一册),虞苏美等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1 前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

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 课程定位与性质2.1 课程定位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完整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完整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完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2007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该文件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教学要求、测试要求和教学管理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目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所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所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

大学英语六级教学大纲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2021年样卷)如下:一、指导思想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以教育、科学、文化常识和语言的基本知识为内容,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目的,以等第分数为成绩,以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和语用能力为测试点,全面检查考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1.听力理解能力达到按照新的大学英语大纲和题型设计的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合理要求,阅读理解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要求,综合扩写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综合扩写能力测试的要求,翻译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能力测试的要求。

2.词汇标准为6000个单词。

3.词组为1500个。

4.听力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英语单词。

5.词汇覆盖率为64%。

6.阅读材料难度适中。

7.阅读材料的长度为400至550词。

8.阅读材料的难度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相当。

9.翻译为中等难度。

10.翻译为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部分测试的难度。

《大学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8A09010课程名称:大学英语1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I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课程负责人:刘英杰梁爱民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大学英语1》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根据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的教学规律,并参照教育部委托大学英语研究会与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实行英语教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基本要求,并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据此,《大学英语1》课程的基本要求为:(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课堂用语,并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00词)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回答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能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主题式讨论。

能介绍自己、同学、朋友等,并能对他人的介绍做出回应。

(3)阅读理解能力:精读量:每学期达到7000词,泛读量:每学期达到28000词。

阅读速度分一般阅读:60词/分钟,快速阅读80词/分钟。

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容在半小时内写出8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

(5)翻译能力: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200词。

0711100700大学英语(4)

0711100700大学英语(4)

课程代码:0711100700大学英语(4)College English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一、课程作用与目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河南科技大学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河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英语基本要求》中的一般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应达到大学英语一级的水平。

词汇: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复用式掌握2500个单词。

阅读:①阅读速度:一般阅读70wpm;快速阅读100wpm.;②阅读技能要求:能读懂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听力:听一遍能听懂语速在130~150wpm的文章;能听懂篇幅较长的会话、谈话和讲座,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并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口语: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

经过准备,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短的交谈、讨论和发言。

表达思想清楚。

翻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每小时350英语词。

能将题材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

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300汉字。

写作: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和摘要,能就一定的话题、提纲、表格或图示在半小时内写出150~180词的短文,能写日常应用文(如信函、简历等)。

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注:1.领会式掌握是指看到英语单词能理解其词义。

2.复用式掌握是指能正确拼写单词并掌握其基本词义和用法。

大学英语专科2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专科2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专科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002适用专业:非英语专科专业学时数:100学分数:6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大学英语》(专科)课程是一门针对全校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是:经过107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目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曰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I.词汇:认知2500-34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的15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10词左右)的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4. 口语:掌握一般的课堂用语,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

在阅读生词不超过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

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等,理解基本正确“重点词汇,Il is ... that (emphatic structure), so ... that,目的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查读,抱怨信的回复。

Unit 9 The Amoco Cadiz (总学时10)(-)教学要求1.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2.通过学习,了解课文所谈论的是何种灾难,了解历史上其他悲剧性的,毁灭性的灾难。

大学英语3教学大纲(OBE)

大学英语3教学大纲(OBE)

《大学英语3》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素养与能力:1.课程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2.课程目标2:口语表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3.课程目标3:阅读理解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4.课程目标4:书面表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5.课程目标5:翻译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四、课程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

五、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总评成绩构成(100%)==课堂表现(10%)+作业(10%)+测试(3%)+期末考试50%)六、课程学习资源1.选用教材2.主要参考书目(1)《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3》(第三版)总主编: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

(2)《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师用书3》(第三版)总主编: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

(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类讲解》主编:孙媛。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5。

(4)《全新版大学英语长篇阅读3》主编:郭杰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5)《全新版大学英语快速阅读3》主编:郭杰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七、课程学习建议1.充分有效做好预习。

2.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图书馆、英语广播,英语APP网站,多听多练多读。

3.通过网络或电视了解英语本族语国家的人的习惯及语言表达,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善于分析和总结,温故而知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八、评分标准67九、附表:教学进度安排。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重新解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重新解读

流 。 个要 求 是对 传统 教学 法 的改造 , 这 还是 对 它完全
中 图分 类 号 : H3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0 5—3 3 ( 0 9 0 6 8 2 0 ) 5— 0 9 0 9—0 4
N wl I tr rtt no ur uu R q i me tf ,C l g n lh( il m l nain e y n ep eai f C ri lm e ur ns o ol eE gi ta pe tt ) o c e e s r i me o
tal sv r e e sr.Otews ,te ie lgc lc nu in i e s o c me t e c e n d ct n a miit tr ri)i ey n c sa y h r ie h d oo ia o fso s ay t o o ta h r a d e u ai d nsr os s o a
e b dy h ps c lg c l h r c e sis f m o t e y hoo i a c a a tr tc o pe p e nd d ai n a i o l a e uc to l w, a we l s he yn h o u de eo s l a t s c r no s v lpme o nt f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试行 )的重新解读 》
圣 仰 芝 , 双 根 罗
(新 余 高等 专科 学校 , 西 新 余 3 8 3 ) 江 3 0 1

要 : 大 纲 是 教 学 行 动 的指 南 , 正确 理解 《 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要 求 ( 行 ) 是 十 分必 要 的 , 则 , 育 管 理 者 和 教 大 试 》 否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

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一般要求: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

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

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

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较高要求: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

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 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

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

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5. 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

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更高要求1. 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

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

2. 口语表达能力: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 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细节,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

4.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

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包括中学、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但不包括专业词汇),其中约236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上述三个要求是作为各高等学校在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文件时的参照标准。

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三个要求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以及词汇量的具体要求与指标作适当的调整,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课程设置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

对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能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

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1: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

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

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推荐使用的《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见附2)。

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