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综合教程》教材中的体现

要注重 自 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 嘶 的 u
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 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 和合理继承现有教 学模 式中的精髓部分 , 提倡学 生 自 主学 习
又主张充分发挥教 师主 导作 用。 的教 学 目标 、 的教学模 新 新
一
《 合教 程》编 写 的宗 旨与理 念 综
方位改革的背景下 ,根据 20 04年 课程 要求 ( ) 及 试行 20 07年正 式颁布 的 课程要求 )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组织编 ) 写的 , 其研发设计是为了满足 实现 由单一课堂向集多种教 学
模式和教 学手段为一体 的教学体系转变的需求 ; 是一套 严格 按照 课程 要求>并为落实 “ ) 分层次教学” 分类指导” 、“ 、 “ 因材施教” 适应个性化教学”等教学原则而编写的新一 、“ 代大学英语教程 。 综合教 程 是新世纪大 学英语系列教
学、大学英 语教 学。
与教学过程中的 ‘ 实现交融, 境’ 力求实现英语综合运用能
力 的习得和学 习者本人的人格 发展和素质培养的同步提升 。
】 61
二 《 合教 程 》的教 学 内容 与选材 综
综合教程 Z o n 的另一理 念是聚焦文本 ,每篇 o migI n
习者 自我的真实氛围和条件 , 通过语言素材 构建的 “ 英语世 界 ”与真实的情 境 , 让学 生者 的心智活动和所学内容结合为
项目 之一 “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 动, 的 大 学英 新 语课程教学要求 ( 试行) 以下简称 教学要求 > 》( > )于20 04 年1 月颁布 ,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的指导性文件 , 教 学要求》 出以现代信息技术 ( 提 特别是网络技术 ) 为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评析与实施

《 课程要求》 的评析 , 帮助我们深入领悟其精神实质 , 全
面 地改革 大学 英语 教学 。
一
( ) 点 异 议 二 几
专 家学 者通 过对 《 课程 要求 》 的精 辟 剖析 , 提 出 了 也
一
、
《 课程 要求 》 评析 综述
些改 进 意见 。
1 课 程 要求 》 听说 能 力 培 养 目标 、 分 数 、 业 . 《 在 学 专 《 程要 求》 课 颁发 以后 , 不少 专家 教授 相 继撰 文进 行 英 语课 程 设 置 、 汇 量要 求 , 词 以及 多媒 体 教 学模 式 等 方 评 析 , 时也 提 出 了一 些不 同看 法 , 同 现将 主要 观点 和 异 面似乎 缺少 衔接 性 、 瞻 陛和 系统性 [ 前 7 1 。 议 综述 如 下 。 2 基于计 算机 教学 ” 以普 遍实 现 。由于东西 部之 . “ 难 ( ) 一 主要 观 点
20 04年和 20 年 , 部分 别 印发 了《 0 7 教育 大学英 语课 综 合 应 用 能力 、培养 英 语综 合 应 用 能力 和 增 强 听说 能 程教 学要 求》 简称 《 程要 求 》 的试 行 稿 和修 订稿 。这 力 、 机 教学 和人 际教学 三种 关 系。 ( 课 ) 人 实行 教学 观念 、 师 教 课 程改 革指 导性 文件 , 起全 国大 学英 语 教师 的 高度 教 色 、 习方法 、 理体 制 的 四种转 变 , 分发 挥 反馈 信 引 学 管 充
21 0 1年 第 6期 ( 第 9 4期 ) 总 5
黑 龙 江教 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HEL IONG I NG E JA DUC I AT ON ( g e E u ao sac Hih l d ct nReerh& A pa a) " i p ri1 s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编号062301总学时:126(其中实训学时:)总学分:8.5一、课程定位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
从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看,该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从语言的本质和交际的角度看,该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从学生职业生涯的角度看,该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是一门拓展性课程。
二、职业能力要求1、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2、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3、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浅易英文资料;4、能读懂常见的简短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及简单的使用说明,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表格、简历、通知、信函等;5、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6、能应付英语面试。
三、学习目标本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情境,以实际应用为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既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交流,又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读写译能力:能够读懂、翻译与专业有关的文字材料或应用文。
本课程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词汇: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8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要求(07年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交流,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应有针对性,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的教学体的建构。
大学英语不仅仅是应用课程,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应该为大学英语的发展提供空间,使人们能够期待大学英语的可再生发展。
该目标与初中、高中的教程标准的理念也是一致的。
我们应当把情感的培养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当中,实现教学目标并确保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兴趣动机、文化意识包括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文化知识,学习策略包括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和认知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培养包括话题、功能、语法、词汇、语言极其语言技巧的听、说、读、学的培养和实施。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二)外语教育要根据生源、教改的要求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针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外语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听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分别提出了听懂、学以致用以及双言、双语能力即普通话与方言并轨,汉语与外语并用的能力等的改革的建议。
教师应保持多学多练的底线,对学生弹性想要,多写多练,多多益善。
对普通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及其与专业相联系的要求。
对一批优秀的学生,因其英语水平完全能达到更高要求。
故教师应强调对学生听、读、写、译的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三)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建立目标教学大纲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及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要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有时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和事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切实促进大学英语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时间:2005-2-2 23:09:42 作者:教育部办公厅点击:21 教高厅[200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并将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现将《课程要求》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课程要求》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我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1月30日附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论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学习策略

譬林省 教 育学 院学 报
J 0URNAL oF EDUCAT1 0NAL S TUTE (F l N D TI > J LI PR0VI NCE
No ( 2 0 .] 0 9 6. VO . 5 I2 To a t IN 2 2 2
●
习中发挥 自己的体性, 调控好 自己的思想和行 为, 英语 学习活动 中采取省 时高效的策略 , 在 管理好 自己的学习。
关键词 :课 程要 求》 大学英语 ; 《 ; 学习策略 ; 学习效 率
中图分类号 : 39 3 H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l l8 ( 09 0 —o 3 — 17 ~ 5 O 2 o )6 0 8 2
学再 上新 的台 阶。
,
《 课程要求》 学习策略定为 四项主要内容之 将 这 就确 定 了学 习 策 略 在英 语 学 习中 不 可质 疑 的
重要地位。学习策略是认知方式的一种体现, 是学
生在 整个英 语学 程 中运 用 的方 法 和 手段 , 学 习 者 是
获取、 储存 、 提炼和处理信息 的技术或技巧。在智力 条件 和心 理状态 相差 无 几 的状 况 下 , 习 策略 的使 学
作者简介 : 毛小华( 9 2 ) 女 , 16 一 , 四川成都人。成都信息工程学 院外语系 , 讲师 , 研究方 向: 英语教学法 。
3 8
来 透 彻理解 本 课 的 主题 ? ( 阴方 文 化 及思 维 方 式 东
的差异 ) 学 习过 程 q 还 可通 过 自我 监 控 , 在 1 自我 管 理来确 定 可解 决 问题 , 后通 过 自我评 估 , 查 学 习 最 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3级)-2011-2

四、课程设置
1)综合教程教学安排(每单元 课时) )综合教程教学安排(每单元6课时 课时) A) 教学计划 • 综合教程共8单元,本学期完成6个单元。 B) 课前预习 • a. 阅读综合教程相应单元的Passage A & B。 可以通过学生用书附带的光盘,边听边阅读。 • b. 通过预习,对课文所涉及的话题和课文内 容有大致了解,对课文中所要掌握词汇初步 接触。
C) 课堂教学 (Passage A& B)
四、课程设置
D) 课后复习 • a. 通过阅读课文注释,逐步了解和领会关键词语 和句型的处理,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感觉,其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b. 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语言知识。通过补 充练习,学会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估,检查自己在 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
WarmWarm-up activities
• 1.tongue twister • An imagining manager is imaginging managing an imaginary menagerie • When a doctor doctors a doctor, the doctor doctors wants to doctor the doctor in the way he wants to doctor while the doctor being doctored wants to be doctored in the way he wants to be doctored
6、国际文化能力: 国际文化能力: • 能较好掌握各单元的文化沙龙提供的文化背景 及文化差异知识,并在课外进行适当的延伸阅 读,以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重要 文化特征。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
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一般要求: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年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
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
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英语水平标准,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
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九级的大学新生而设置的。
这三个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这为每小时250个汉字。
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
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
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早读。
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
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更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
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
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义献。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
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义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附件3:《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培养中,各校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词汇的掌握也是提高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特别是积极词汇,各校要在教学大纲中有详细的教学安排。
另外,各校在教学中应考虑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置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以外,更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通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设计大学应用课程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对于使用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应有相应的面授辅导课时,学习应将面授辅导课时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通过计算机学习完成的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应计算学分。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要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秀福分,特别是阅读、写作和翻译等课程,仍应继续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和鼓励优秀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名师教授这些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
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四、教学模式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各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
读写译课程的教学既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
但是,无论是计算机上学习,还是课堂学习,各校都应安排足够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讲授。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模式应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应能够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从而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
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各校应加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和学分数比例。
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具体实施可参考附件一:《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