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分析比较
不同年龄段痤疮的特点及治疗

不同年龄段痤疮的特点及治疗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很多人认为是青春期才会出现的一种疾病,但近年来临床上痤疮的发病年龄范围已扩大到青、中、幼,而且许多医生发现部分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患者因痤疮影响颜面美容心理压力很大,通过临床病例的观察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痤疮在每个年龄段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并满足患者对美容的要求,笔者就此做相关的阐述。
1 新生儿痤疮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之内,男多于女,往往有明显的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有关,皮损主要发生在面颊、额及颏部,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与脓疱,偶见结节和囊肿,皮疹可于6个月内痊愈,青春期可复发[1]。
新生儿痤疮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较少见。
若面部出现丘疹、脓疱、黑头粉刺,即要考虑到本病,但首先要排除性早熟及肾上腺男性现象综合征,要检查17-酮类固醇是否增多。
念珠菌病也可能类似新生儿痤疮,必须做真菌检查才能鉴别[2]。
此病易误诊为湿疹,婴儿湿疹好发于2~3月婴儿的额部和两颊,发病率高,湿疹多呈对称性,伴有瘙痒,没有粉刺样的皮损,细查皮损可鉴别,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可避免误诊。
新生儿痤疮,症状较轻的不需要治疗,能自行消退;皮损严重的病例其治疗原则是消炎、预防瘢痕的形成。
可选用甘草锌颗粒或金银花药浴[3](金银花50g,马齿苋30g,苦参、地肤子、生地龙、麸苍术、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黄柏各20g)煎水浴浸浴全身。
新生儿痤疮不宜用母乳擦洗皮肤,也不要用手去挤压患部,更不要涂抹激素类软膏。
产妇在哺乳期,要注意膳食平衡,少吃甜食、高脂肪及辛辣食物。
2 青春期痤疮2.1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春期寻常性痤疮患病率86.9%[4]。
闵莉[5]报道高中阶段发病率显著高于大学阶段,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中组患病率86.9%,大学组40.8%,在所有观察对象中,女性患病率为63.6%,男性患病率为69.5%。
青春期患者的皮损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瘢痕,其中以正常肤色的白头粉刺为主,面部皮损分区以左右分布为主比例最大[4]。
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分析比较

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分析比较摘要:目的: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临床特征比较。
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分成青春期痤疮组98例(青春组),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58例(迟发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结果:两组发病位置以及病情程度数据差异不大(>0.05);青春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化妆品使用情况与迟发组差异显著(<0.05)。
结论:青春期痤疮及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组患者发病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不大,青春痤疮患者多喜食甜食,而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患者睡眠习惯较差,而且辛辣食物、化妆品使用情况对其影响更大。
关键词:青春期痤疮;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临床特征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头面部、胸颈部、背部等毛囊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结节及囊肿,以青春期人群作为高发人群,青春期后期人群少见,但近几年来文献报道,青春后期痤疮数量逐年上升。
痤疮可对患者外貌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可能因此引起患者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特别严重者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治疗[1]。
为掌握青春期痤疮及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的临床特征,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分成两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型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将患者分成青春期痤疮组98例(青春组),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58例(迟发组)。
青春组98例中,男性25例,女73例,年龄15-24岁,年龄平均(20.523.42)岁,病程2.5个月-16个月,病程平均(9.641.45)个月;痤疮等级I级31例(31.63%),II级52例(53.06%),III级15例(15.31%)。
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研究进展【摘要】近来来青春期后痤疮的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西医治疗虽见效快,但易反复、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较差。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青春期后痤疮的研究包括病因病机、中药内服、针灸及其他中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发挥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优势。
【关键词】青春期后痤疮;中医;综述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临床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可从轻度的粉刺型痤疮到暴发型伴有系统症状的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
青春期后痤疮是指25岁以后的痤疮,Goulden[2]等将其分为持续性和迟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痤疮患者在青春期发病,病情迁延至25周岁后,后者是指25岁以后初发痤疮的患者,又称为迟发性痤疮。
近来研究发现青春期后痤疮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国内数据显示占31%[3]。
该病多发于面部,有多种形式的皮损,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降低生活质量[4]。
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整体观念为原则,具体分析个体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较好,本人现就近十年来中医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概括。
1 病因病机1.1古籍认识医学古籍中对“青春期后痤疮”并无专门的相关描述,对痤疮记载较多。
最早在《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提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为痤”,阐述了痤疮乃劳作出汗后外感风寒郁而发病的机制。
痤疮之发病,《医学金鉴》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外科启玄》指出致病因素为“湿热”,《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
1.2现代中医认识现代痤疮尤其是青春期后痤疮病因病机更为复杂,目前现代中医医家对青春期后痤疮的病因病机尚无定论,众说纷纭。
余土根教授[5]认为青春期后痤疮多由脾虚运化不利,湿热内蕴而发,可兼有肝失调达之症,以健脾化湿、清热散结为治疗原则。
青春痘与痤疮的区别让你快速区分的方法

青春痘与痤疮的区别,让你快速区分的方法有些人成年之后,甚至20多岁的时候,脸上还在起痘痘,这其实也是青春痘。
可能有的人觉得还挺好,年纪大了,还有青春痘,证明青春不老。
这真是大错特错。
在青春期由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造成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增多,排除不畅,形成痘痘。
这个一般过几天就会下去,但前提是不要总是用手摸,用手挤,这样会引起感染,形成痘坑痘疤。
使用草本配方施氏草本祛痘膏涂抹后,痘痘很快瘪下去,也不泛红了。
其实青春痘就是痤疮,不要觉得痤疮应该比青春痘严重,这是一种病,所以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一样的。
因常常发于青春期,所以人们称为“青春痘”。
青春痘跟年龄没有关系,不管是20出头,还是三四十岁的女性,如果体内荷尔蒙水平没有保持平衡的话,就会起痘痘。
也就是内分泌失调。
痤疮好发于面部、胸部和背部。
表现为粉刺、丘疹、脓包等。
痤疮的发病主要跟皮脂的代谢有关,因此只要有皮脂的代谢就可能会产生痤疮,这也就说明痤疮跟年龄没有绝对关系。
而青春发育期恰恰是痤疮的高发期。
“青春痘”是痤疮的俗称,中医称为“面疱”、“肺风粉刺”、“酒刺”等。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中医认为痤疮病位在肺,病机包括肺经血热、脾胃湿热。
如《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谓:“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日久皆成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
”以清热、利湿、凉血等法治疗。
痤疮缠绵难愈,治疗很棘手,针刺治疗痤疮具有优势,包括丘疱型、脓疱型、持久性等。
方法如下:用0.5寸毫针在患处丘疹、疱疹中心散在性浅刺,刺入约两分,体针选合谷、三阴交、太冲,平补平泄,留针30分钟,取针后使疱疹出血少量更好。
•。
“迟发性痤疮”并不是“后青春”

“迟发性痤疮”并不是“后青春”
*导读:一般认为,痤疮是青春期病,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趋于稳定,25岁以后不再发生痤疮。
近来,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建修在临……
一般认为,痤疮是青春期病,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趋于稳定,25岁以后不再发生痤疮。
近来,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建修在临床中发现,25岁以后发病的女性患者逐渐增多,最近一个月,王建修就接诊了近300例此类患者。
36岁的张女士为满脸的包发愁,每天照镜子唉声叹气,到了该院皮肤科就诊,王建修告知这是迟发性痤疮。
我这么大年纪了还长痘?!张女士觉得不可思议。
旁边一位女士说:我42岁也还在长痘,难道这是后青春?
王建修解释:迟发性痤疮并不是后青春的表现,而是体内雄激素过多的一种表现,这可能与慢性紧张刺激垂体肾上腺轴,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另外,女性迟发性痤疮的增加可能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日常高糖、高脂饮食增多有关。
迟发性痤疮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更是毁灭性的打击,担心形象不好,不敢照镜子,不敢出门因此,这种疾病也需要系统正规治疗,以免留下疤痕,造成遗憾。
对于女性迟发性痤疮,既往西医多主张用雌激素治疗,部分患者虽有一定疗效,但多有月经紊乱等副作用。
中医治疗多以
清肺胃湿热、凉血解毒、调和冲任为则,疗效满意。
建议有迟发性痤疮的患者可尝试中医疗法。
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各因素的分析比较

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各因素的分析比较一、本文概述痤疮,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影响青少年和成年人。
尽管青春期痤疮在青少年中更为普遍,但成人型痤疮也在成年人中占据一定比例。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比较成人型痤疮与青春期痤疮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两种痤疮类型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进行定义和分类,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随后,我们将详细探讨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心理压力等因素在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些因素在不同类型痤疮中的影响程度和机制,以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
本文将总结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的异同点,强调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降低痤疮的患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成人型痤疮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成人型痤疮,又称为迟发性痤疮或青春期后痤疮,主要发生在2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尽管其发病机制与青春期痤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成人型痤疮在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治疗上均展现出其独特性。
成人型痤疮往往呈现出持续性、反复性的特征,病灶多为散在分布,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区域。
成人型痤疮可能伴随有更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与青春期痤疮相比,成人型痤疮更易出现囊肿、结节等深度病灶,且愈合后更易留下疤痕。
(1)内分泌因素:尽管成年人的内分泌系统已经相对稳定,但部分成人型痤疮患者仍可能存在雄性激素水平升高的情况,如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进而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引发痤疮。
(2)生活习惯: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加重痤疮的病情。
长期使用化妆品、护肤品等也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增加痤疮的发生风险。
(3)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或加重痤疮。
(4)遗传因素:部分成人型痤疮患者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史,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多态性、基因表达调控等因素有关。
青春期后迟发性痤疮及持续性痤疮的研究进展

O 引 言
痤疮 : 又被人们称 为 “ 青春痘 ” , 是皮 肤科 的常见疾病 , 是毛 囊皮脂腺 的慢性炎 症。青春期后 痤疮是指发 生在 2 5 岁 以上患 者 的痤疮 。在 青春 期起病 一直持 续至青 春期后 仍然 不消退 的
称为持续性青春期后痤疮 ( 约占6 8 %) ; 在青春期后起病 的称为
于“ 肾阴 阳天癸 平衡失调 , 相火妄 动” , 标在 “ 肺 胃积热 、 血热癖 滞” 。中医认 为肝肾之阴渐亏 , 冲任不调 , 多见性情急躁 , 气郁不
大, 弹性好 , 不 起皱 , 不 敏感 ; 央 区域( 前额、 鼻部、 鼻唇沟 、 下 领
部) 呈油性 , 双 面颊 、 双颈等呈中性或干性皮肤 。
5 痤疮 的预 防
多 吃蔬 菜和水 果 , 控制摄 人甜食 、 动 物脂肪类 、 油炸类 、 辛 辣食 品及 药性酒 ; 根据 自已的皮肤类 型和 医生 的建议 , 选 择合
畅, 多责之于肝 肾。
适 的面部清洁剂和化妆品 。
2 痤 疮 的病 理 改变
毛囊被皮脂 角化及角化不全 的细胞构成 的粉刺堵塞 扩大 , 周 围发 生炎症 改变 , 严重 者形成脓 肿 , 患部会 出现 淋 巴细 胞及
多发 ; 毛越苹 f 2 经临床研究发现痤疮最好发于颊部 、 额部, 领部 、 背部次 之 ; 李利 【 3 经 临床研究 发现痤 疮 的好 发部位 是前额 、 面
颊、 下领 。
4 痤疮 的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 P i l l s b u r y临床分级 系统 , 按 照炎症性及深 在性皮损 的 有无及 多少分为 4级 : ( 1 ) I 度/ 轻度 : 黑 头粉刺多发但不 聚集 ,
l 痤疮 的病 因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
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痤疮部位:痤疮通常发生在面部、颈部、胸背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
2. 痤疮形态:痤疮形态多样,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
3. 痤疮色泽:痤疮的颜色可以是红色、黑色、白色等,其中以红色和黑色最为常见。
4. 痤疮伴随症状:痤疮患者可能伴随有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疼痛、瘢痕等现象。
5. 痤疮病程:痤疮的病程较长,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且容易反复发作。
6. 痤疮诱发因素:痤疮的发病可能与饮食、作息、情绪、内分泌失调、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中医皮肤科医生会对痤疮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拔罐、刮痧等,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调理。
总之,中医皮肤科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包括痤疮部位、形态、色泽、伴随症状、病程和诱发因素等方面,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对痤疮进行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分析比较
发表时间:2018-05-18T15:18:21.25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祁安
[导读]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头面部、胸颈部、背部等毛囊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
湖南省醴陵中医院烧伤整形皮肤科湖南醴陵 412200
摘要:目的:青春期痤疮和青春后期迟发性痤疮临床特征比较。
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分成青春期痤疮组98例(青春组),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58例(迟发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结果:两组发病位置以及病情程度数据差异不大(>0.05);青春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化妆品使用情况与迟发组差异显著(<0.05)。
结论:青春期痤疮及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组患者发病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不大,青春痤疮患者多喜食甜食,而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患者睡眠习惯较差,而且辛辣食物、化妆品使用情况对其影响更大。
关键词:青春期痤疮;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临床特征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头面部、胸颈部、背部等毛囊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结节及囊肿,以青春期人群作为高发人群,青春期后期人群少见,但近几年来文献报道,青春后期痤疮数量逐年上升。
痤疮可对患者外貌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可能因此引起患者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特别严重者需要接受专业心理治疗[1]。
为掌握青春期痤疮及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的临床特征,便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分成两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型痤疮患者156例,按照<25岁,≥25岁,将患者分成青春期痤疮组98例(青春组),青春后期迟发型痤疮58例(迟发组)。
青春组98例中,男性25例,女73例,年龄15-24岁,年龄平均(20.523.42)岁,病程2.5个月-16个月,病程平均(9.64 1.45)个月;痤疮等级I级31例(31.63%),II级52例(53.06%),III级15例(15.31%)。
观察组58例,男性22例,女36例,年龄25-45岁,年龄平均(32.59 6.95)岁,病程3个月-18个月,病程平均(10.35 1.79)个月;痤疮等级I级22例(37.93%),II级28例(48.28%),III级8例(13.79%)。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0.05。
所有患者在进入研究前14d内均未结合任何痤疮治疗;无精神系统疾病,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人格行为正常;明确轻中度寻常型痤疮诊断,排除重度、其他类型痤疮,无其他皮肤疾病;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无哺乳期女性,无妊娠期女性;无糖尿病患者。
1.2寻常型痤疮分级评估标准
寻常型痤疮分级评估标准如下:(1)I级标准,粉刺、丘疹等皮损症状散在分布,脓疤较少,总数量≥10个,但<25个;(2)II级标准,粉刺、丘疹等皮损症状集中成堆分布,脓疤较多,总数量≥25个,但<50个;(3)III级标准,粉刺、丘疹、脓疤非常多,总数量≥50个。
1.3方法
所有工作人员经过查找相关文献、咨询相关领域资深人员、多次讨论等方式,制定本次研究所用的调查问卷;所有受检者均在工作人员协助及指导下完成问卷调查,但在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给予受检者任何诱导,受检者情绪稳定;收集内容信息包括年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月经情况、化妆品使用习惯等,同时观察并记录受检者痤疮分布及严重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率(%)表示计数资料,施行检验,当<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变位置比较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156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56份,回收有效率100.00%。
两组多见于面颊部,组间病变位置数据差异不大,
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3.讨论
痤疮属于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中寻常型痤疮患者体质比较偏热,食物过于油腻,肺经蕴热,发于本病,或肺胃过热,气血瘀滞,脉络不畅,或者肝脏疏泄不利,需化瘀理气,解毒消痈。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多认为痤疮与自身皮脂腺分泌量过多、毛孔高度角质化、体内激素代谢紊乱、皮炎,以及受到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有关。
据国外研究表明,青春后期人群中近40%患有痤疮,女性患者偏多,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复发,彻底治愈难度非常大[2]。
本次研究中青春组及迟发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变位置差异均不大(>0.05),以青春组以额部及颊部多见,迟发组以颌部及颊部多见,而且以I期、II期偏多,多见粉刺,少见皮疹。
本次研究中,两组痤疮发病除与体内激素情况、病变类型及位置有关外,还与饮食习惯、化妆品使用习惯、月经等因素有关,其原因在于不来那个饮食习惯可导致皮肤皮脂腺分泌过多,加重痤疮,而且熬夜等较差睡眠习惯可导致脑垂体受到刺激,雄激素分泌量过多,促使痤疮病情恶化;不仅如此,粉质化妆品中部分成分可妨碍皮肤正常生理代谢,或导致皮肤受到刺激,进而加重病情[3]。
年轻人多熬夜,多喜食甜腻及辛辣食物,而且多开始使用粉底、BB霜的化妆品,造成皮肤代谢障碍,提高痤疮发生率。
此外,患有痤疮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多习惯使用化妆品掩盖痤疮,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无论是青春期,还是青春后期痤疮患者,患病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以及化妆品使用情况等有关,需纠正其不良饮食及睡眠习惯,减少水、粉质化妆品使用率,但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女性成年患者影响较大,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淑彦,刘青龙.滋肾疏肝汤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30例临床[J].河北中医,2015,37(7):1001-1002.
[2]拉娃拉·巴扎尔,侯伟.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38(4):265-268.
[3]毕良华,吴建博.青春期痤疮和成人型痤疮临床分析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1):73-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