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感想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感想前几天在网上上看到了一则新闻。
新闻报道了美国、法国等多国空袭了利比亚这个小国家,使得利比亚这个原本就很贫穷的国家又加重了负担。
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
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
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
北部临地中海。
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
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
我看完报道后,心里百感交集,五味陈杂。
失去了家园的人们,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在这片浩瀚的土地上,到处都回荡着未亡人的哭声。
这样的代价到底换回了什么?回顾以往岁月,二战时的法西斯政权最终还不是以失败告终;秦国吞并六国后也只不过在中国的版图上屹立了15年就轰然倒下。
为一时的满足而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值得吗?在战争的废墟里埋葬着无数士兵百姓的尸骸,而在战胜后获胜的国家里又有多少完整的家庭呢?老幼们倚在门前,呼喊着自己丈夫、儿子、父亲的名字,却再也唤不回他们的身影。
这么大的付出到底是为了什么?利比亚政府军包围了反政府武装的大本营班加西,并且轰炸了班加西机场。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誓言拿下班加西,对负隅顽抗者将会毫不留情,而投降者则可以得到赦免。
与此同时,反政府武装宣称,击落了政府军的战机。
政府军继续向班加西挺进,并派出多架轰炸机袭击了班加西机场,被轰炸后的机场冒出滚滚黑烟。
反对派武装称,他们至少成功击落了两架来袭的战机,并使用以前缴获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向政府军还击。
法国政府发言人弗朗索瓦·巴鲁安在接受法国电台采访时说,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在“几个小时后”展开,法国将积极参加这一行动,但他未透露具体行动计划和行动方式巴鲁安说,法国作为设立禁飞区的主要倡议者,自然将参加这一军事行动。
他强调,此行动并非“占领利比亚领土”,而是“通过军事方式来实现保护利比亚人民的手段”。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突尼斯时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会单方面在利比亚采取行动。
利比亚战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利比亚战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摘要】:利比亚是能源供应大国,西方列强为获得利益而对利比亚进行政治干预。
这造成我国的经济利益备受影响。
为提高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改善我国的自身经济实力来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需要坚持用马克思原理观察世界,通过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利比亚政治概况经济状况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国际环境【正文】:一、利比亚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一)利比亚国家的政治概况利比亚国家曾经归属为古罗马领土、阿拉伯帝国、奥图曼帝国。
意土战争爆发之后,便沦为意大利殖民地,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德军和英军的战场。
之后在联合国的安排之下宣告独立,形成利比亚联合王国。
取消联邦制后,改名为利比亚王国。
在卡扎菲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定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随后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之后联合国在英国、美国为首的国际压力下对利比亚实施一系列不平等制裁,长达11年。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死后,宣布全国解放。
(二)利比亚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的前景利比亚经济实力较强,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国家发展存在共同利益。
虽然利比亚反对派构成复杂,内部矛盾重重,但利比亚国民普遍对发展经济、建立一个稳定和公正的制度存在期盼。
比较之前的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实现政治平稳过渡的外部环境更加优越。
首先,利比亚作为主要能源供应国、非洲主要政治经济大国,其局势稳定对世界各国均存在重大利益。
二、利比亚国家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一)利比亚问题是西方用暴力的方式重新分配市场和资源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就会挑选国家来发动战争,掠夺资源重新分配市场。
我国在有利比亚有巨额的石油投资和铁路建设,由于帝国主义对利比亚的军事干涉与侵略,带来巨额损失。
他们用战争的手段去掠夺他国的资源。
按照帝国主义国家随心所欲的蓝图去分配市场是不可接受的,这将危害我国调解经济能力,危害我国的发展。
西方发动利比亚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西方发动利比亚战争给我们的启示3月19日,当法、英、美等西方国家发动侵略利比亚战争以来,让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立即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是继欧美发达国家在侵略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之后的又一“杰作”,理由无外乎以下几个理由: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被西方国家不悦,他们这些国家没有“民主”,这些国家领导人都是独裁者,他们的存在对世界安全都有隐患……但是,通过欧美发达国家相继侵略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以来,传统国家肯定被现实所震惊,也给他们以启示,到底有哪些启示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世界各国都会拼命发展核武器等毁灭性武器。
二是传统国家都不会接受所谓的西方民主。
三是国家稳定才是国家不被侵略的前提,更是老百姓平安稳定的基础。
四是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将更加势不两立。
五是西方国家不可能成为朋友,只能是敌人。
战争再次证明,不是落后就要挨打。
当今世界仍是弱肉强食,大国霸权主义存在,打你不是因为你落后,利比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并不落后,但一个非洲小国,列强为何对其动武,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资源,如果当政者听命于大国的摆布,恐怕也就不会有今日战争之苦。
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今世界,都印证了这一条,软弱才被欺。
历史和事实证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落后和封闭不是人们苦难的根源,战乱、天灾人祸才是真正原因,挨打不是因为我们落后,而是因为我们太软弱。
利比亚战争再次警示我们,这个世界只要存在霸权主义,这个世界就没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宁,就像我们当今社会,哪个地方有黑社会势力存在,就没有人民群众真正的安居乐业。
当今世界并不是一个真正包容的世界。
因此,中国要发展、要和平,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我们的军事实力,只有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量,才是和平与发展的有力保障,列强们才不会也不敢再小瞧你,你才能真正地堂堂正正在会谈桌上谈合作、谈发展、谈和平。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这种情况下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挥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反对战争,坚持和平解决利比亚国内的矛盾,谴责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内政的武力干涉。
通过西方轰炸利比亚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西方轰炸利比亚给我们的启示1.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是不能依赖外国的。
从利比亚军事重武器被西方精确打击就可以看出。
因为由于购买西方的武器,利比亚的很多关系到国家生存的军事基地,军事情报,军事清单和能力被西方解密,让西方已经对其:知自知彼。
所以陆军重装均被遭到毁灭性打击。
所以与西方打交道是如不留心眼,就是引狼入室,当时可能西方花言巧语,但一旦有机会,西方的饿狼就会扑上来。
所以中国军事工业的自力更生+引进创新两条腿走是正确的。
关系到国家生存的根基是任何国家和盟友都不可相信。
所以盲目的开放一切向钱看是国家最大的隐患,一旦被对手抓住就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对中部山中地下核基地进行开发为旅游景点是盲目乐观,盲目开放,满脑子只看钱的短视,必将给未来国家安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应该追究这样的政策性的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
这是最大的间谍性为。
是最大的卖国行为,即使以前的投入变为乌有,又让敌对势力可以免费的使用无成本的打击中国最后的防线。
2.制空权的重要性。
现在的几次战争都是以空袭的方式开始的。
制空权已经成了战争打得赢的关键。
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也必然以空袭开始,中国做好准备了吗?中国在展示面对东方的军事强国若制空权不保,战争的潜力比如:军事生产基地的保护,军事维修基地的维护,军事后勤的保护,现在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体制能适应吗?现在的企业大都没有防空袭的措施,战时若被敌对势力摧毁,中国有深埋在地下进行生产的军事基地和军事工业吗?若沈飞和成飞,西飞的国内工程被西方精确打击,有备份的生产工厂吗?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储备吗?有足够的制造装备产业在战时能继续发挥作用吗?3.只有拥有能够打击摧毁敌对势力本土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止戈赢得真正的和平。
冷战后西方发动的几次战争都是不具备对西方本土进行打击的国家如伊拉克,阿富汗,卢旺达等。
并且都曾经严重依赖过西方。
所以中国若真正不再挨打,就必须拥有全球到达的机动能力,这样就应该具有核动力航母,大型远程隐形轰炸机重型快速运输机,全球的信息通信体系,多位一体的多次核打击能力。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利比亚战争是由利比亚骚乱逐步演变升级而引发的一场国内战争。
经过7个月的激烈争夺,截止2011年10月20日,关键人物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回顾这场内战,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起因与启示产生了深思。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对利比亚战争起因的分析(一)独裁统治,不得人心利比亚曾是意属殖民地。
1951年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执政后充分利用部族之争维持统治,将自己部族人员提拔到关键、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虽然它是石油输出组织的重要国家,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2%,据统计,2010年,利比亚人均GDP约为12000美元,为非洲最高。
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利比亚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诸多商业领域,每年都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
据统计,卡扎菲家族成员在全球拥有3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
卡扎菲对反对派的态度是毫不留情的,他不惜代价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下令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大多数民众处在贫困之中,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卡扎菲政权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加,这为利比亚骚乱、战争埋下致命隐患。
此外,利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国家,卡扎菲自己部落“卡扎法”控制着大部分武装部队,但其他部落也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现在利用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和周边国家的民主运动(如埃及、突尼斯、也门等国)起来反对他,面对这种不利状况,卡扎菲政权并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逐渐丧失民心。
(二)地位突出,西方垂涎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观看利比亚战争后读后感两百字

观看利比亚战争后读后感两百字篇一观看利比亚战争后读后感咱先不说别的,就说这利比亚战争,看得我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儿!你说好好的国家,咋就打成那样了呢?战争这玩意儿,真的太残酷啦!看着那些战火纷飞的画面,房屋被炸得稀巴烂,老百姓们四处逃窜,眼神里全是恐惧和绝望,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为了啥呀?也许是为了权力?也许是为了利益?可不管是啥,受苦的不还是老百姓吗?这场战争让我明白了,和平是多么的珍贵!我们能每天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觉得,那些挑起战争的人,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难道非得用这种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吗?这世界就不能多一些和平,少一些战争吗?篇二观看利比亚战争后读后感哎呀妈呀,看完利比亚战争,我整个人都不好了!那场面,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啊!到处都是硝烟弥漫,废墟一片接着一片,这哪还是曾经那个美丽的国家呀?可能有人会说,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可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非得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无辜的生命消逝?我不禁想问,那些在战争中冲锋陷阵的士兵们,他们真的清楚自己在为什么而战吗?也许他们只是被当作棋子,被某些人的野心所驱使。
这场战争让我深切感受到,战争从来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伤痛和损失。
咱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有时候还抱怨这抱怨那,跟利比亚的人们比起来,咱们简直太幸运了!所以啊,咱们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不是吗?篇三观看利比亚战争后读后感说起这利比亚战争,我心里就堵得慌!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好好的城市被打得千疮百孔,老百姓流离失所,孩子们失去了欢笑,这一切难道是不可避免的吗?我觉得不是!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可为啥总有人要挑起战争呢?看到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人们,我心里真的很难过。
难道权力和利益就真的比人的生命还重要吗?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这样,但我坚决不同意!这场战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守护好这份和平,同时也要呼吁全世界,别再打仗啦,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不行吗?。
利比亚战争的经验教训

利比亚战争似乎已经接近尾声,美国西方兴高采烈,终于熬到了“卡扎菲很快就会轰然倒下!”的一天,“大碗喝酒(石油),大块吃肉(利比亚的领土和人民的血汗)”的分赃已经急不可待的开始了。
利比亚近在北约的卧榻之旁,人口不过六百万众,除了一点常规武器之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利器”,当北约各国的战斗机竟相在利比亚狂轰滥炸,就如在…航空展”上作飞行表演一样纵横驰骋时候,奥巴马,萨科奇之流踌躇满志,洋洋得意,似乎美国西方又回到了“在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的旧殖民主义时代”,他们满以为,只要弹一弹手指头,卡扎菲立刻就会“轰然倒下”!毕竟萨达姆和前期塔利班(死灰复燃的塔利班是为后期塔利班,两者是有很大差异的)就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后,就立刻“轰然倒下”了。
然而卡扎菲并没有立刻“轰然倒下”,而是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顽强的坚持了五、六个月。
至于现在这个尾声究竟是短暂的尾声,还是漫长的尾声,拟或是“死而不亡”,却也无法预料。
卡扎菲没有立刻“轰然倒下”的原因一.萨达姆和前期塔利班本来就是美国的走狗和附庸,整个国家机器就是由美国扶植和操纵的,完全就是半殖民地政权,当主人一旦抛弃他们的时候,他们连虚晃一枪抗争的勇气都没有,就如丧家犬一样作鸟兽散了;而卡扎菲尽管忽而左右讨好、忽而翻云覆雨、反复无常,却的的确确是一心一意要保持自己国家的独立的,他的军队中既不曾有美国的军事顾问(如萨达姆),也不曾有中情局的教官(如塔利班),因此,国家虽小,力量虽弱,却也不是一棒子就能打翻在地的。
二.美国西方利用少数几个“带路党”挑起事端的时候,利比亚并没有出现卡扎菲政权失稳的政治局势,所谓“民怨沸腾”只是西方媒体制造出来的假象,通过制造虚假的舆论,西方在拿到了联合国的禁飞令后,一方面狂轰滥炸,向利比亚可能的反对分子表明西方坚决干掉卡扎菲的决心,燃起他们趁火打劫,乱中取利的欲望;另一方面,利用利比亚各封建部落对石油收入分配的不满,游说策动了东部部落起来加入所谓的“反对派”,同时派遣西方特种部队人员伪装成利比亚人充当军事骨干,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耸恿“基地分子”渗入利比亚,制造混乱;当然收买卡扎菲的军政骨干的秘密交易也在密锣紧鼓的进行;通过这些方式终于拼凑出所谓“反对派”的大军。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我对利比亚战争的局势和影响感到震惊并深感忧虑。
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利比亚战争在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该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利比亚战争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动荡。
这场战争导致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为利比亚带来了新的政治格局。
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内战,各个利比亚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
这给利比亚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境,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无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利比亚战争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利比亚战争导致了石油生产的停滞,进而导致利比亚经济的崩溃。
这不仅使利比亚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也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影响。
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利比亚的经济危机。
利比亚战争还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冲突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者和难民,这些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他们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威胁的风险。
然而,由于战争导致的政治动荡和安全形势的恶化,救援行动往往受到限制,难以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利比亚战争的影响也延伸到了整个地区。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困境。
无政府状态的利比亚成为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渗透的温床,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当我思考这一切时,我不禁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原因产生疑问。
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追求权力、实现政治目标或维护国家安全等原因而发生的。
然而,在利比亚战争中,人们很难看清楚到底是谁在为了什么而战。
国际干预和外部利益的介入更使利比亚战争变得复杂起来。
对于我来说,利比亚战争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死亡、分裂和毁灭。
我们需要更多的谈判、对话和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路迢迢利比亚——纪念利比亚战争爆发三周年2011年3月19日(北京时间20日0时54分),位于利比亚东部的政府军装甲部队率先遭到法军战机打击,利比亚一个精锐的装甲加强团(相当于旅)包括2000多人,70多辆坦克被在一小时之内全歼于班加西郊外。
紧接着位于地中海上的美英核潜艇及军舰向利比亚综合防空系统20余处关键节点发射了超过110枚战斧巡航导弹,致使号称非洲第二的(仅次于埃及)利军综合防空系统几乎瘫痪,之后数日美国多架王牌隐身战略轰炸机B-2“幽灵”图1利比亚民众抗议北约轰炸对利比亚空军及数座机场进行了轰炸,200多架利战机被炸毁,之后数月美、英、法、挪威、丹麦、瑞典、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卡塔尔、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出动近两万架次飞机、3个航母战斗群,四十多艘军舰潜艇对利比亚地面部队、海军、防空设施和其他各种政府、民用设施进行了滥炸,并促使8月28日反对派攻占首都,10月20日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之久的卡扎菲在战斗中被反对派子弹击中而倒在了家乡苏尔特……“卡扎菲的独裁统治被推翻了,我们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利比亚”,一名反对派高官如是说。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茫然的,战前利比亚靠巨额石油收入人均GDP高达16255美元,(2010年)而战后利比亚人均收入只有10530美元(2012年),要知道利比亚在卡扎菲执政的第12年即1981年利比亚人均GDP就达11000美元,超过了战后,而且由于现政府为了回报西方帮其推翻卡扎菲政府将原来的石油收入由九一分成改为了七三分成,使得利比亚石油收入进一步损失。
钱没了可以挣,但人心散了却不好整了,虽然利比亚全国只有700多万(2014年)人口,但是利比亚却拥有超过140个部落,这140个部落又分成以首都的黎波里为中心的,包括利西部和中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以班加西为中心的利东部的“昔兰尼加”以及以南部塞卜哈为中心的“费赞”,利比亚在1951年独立后三大部族联盟各自都拥有很大的实力,伊德里斯王朝无法有效控制全国,当时利比亚王国俨然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体。
1969年卡扎菲上台建立“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并统一了上述三地,并实行了“直接民主制”,在中央设立的“人民大会”和地方上设立的“人民委员会”成为利比亚主要的权力机关和政治机构,他实行民选选官并通过“铁腕政策”削弱地方部族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并努力试图将利比亚整合成“民族国家。
”因此在他统治的四十多年里利比亚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了国民义务教育,医疗免费等多项惠民工程,人口城市化比重突破80%。
但是内战后,利比亚曾支持卡的西部南部与反对卡的东部又形成了对立,拥有利70%以上油气的东部于2012年宣布自治并拒绝向新政府上交武器;各个部落为了在新政府中争得一些利益不惜大打出手,2014年夏天,利比亚再次陷入内战,利比亚反对议会的宗教派民兵武装与支持议会的世俗派民兵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展开激烈交火,双方动用坦克、火箭炮、战斗机等重武器围绕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中央政府大楼、等重要目标进行反复争夺,9月,利比亚新政府再次被推翻,世俗派民兵遭受重创,被迫退出首都,随后宗教派扶植的新政府上台,几天后利比亚东部城市图布鲁格,流亡的利比亚国民议会重新召开并指责的黎波里的议会为非法的。
至此利比亚又重新出现了东西两个“政府”分庭抗礼。
而就在两个政府打得如火如荼时,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又出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北非分支宣布攻占苏尔特,守卫该地的利比亚黎明民兵已全线溃逃!苏尔特原本是利比亚中部沿海最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卡扎菲时代的军事中心,在2010年有斤20万市民,2011年卡扎菲在首都失陷后便退居于此,此后两个多月,利比亚反对派在此遭到了卡扎菲支持者和苏尔特老百姓近乎于疯狂的抵抗,最终反对派在付出5000多人的代价后才拿下苏尔特,卡扎菲也在最后的战斗中阵亡。
随后反对派(此时是执政当局)展开反攻倒算,驱逐、逮捕、打死数万苏尔特市民,并切断了苏尔特的供电供水,使苏尔特几乎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大量苏尔特人被迫加入了庞大的利比亚难民潮,据国际红十字会统计到2014年12月苏尔特仅剩不到2万居民······而据逃出来的苏尔特市民讲:“正是由于政府的不管不顾使得苏尔特变成了一座空城,他们只知道抢地盘,而且没有那个民兵组织愿意待在苏尔特。
”言外之意正是由于两个政府的扯皮给了极端组织可乘之机。
而那些在内战中推翻卡扎菲政权的人也拥兵自重与新政府抗衡,据悉,内战刚结束时仅首都的黎波里便驻有十万民兵,相当于新政府军队总数的三倍……目前利比亚就好似回到了我国的战国时代,曾经非洲的“领头羊”,如今军阀割剧混战,极端组织泛滥,百姓民不聊生,整个国家分裂成东西两部,难道这是利比亚人民想要的吗?这有一组数据:目前一份调查显示利西部80%的民众怀念富裕稳定的卡扎菲时代,即使在曾带头反对卡扎菲的东部也有55%的群众怀念富裕稳定的卡扎菲时代……我想通过这组数据明眼的您一定会得到答案的。
说完了利比亚国内,再让我们看看那些曾经积极推翻卡扎菲政权的西方的态度吧。
战争前期到中期,他们一面积极支援反对派,打着“人道主义”大旗对包括利民用设施在内的利政府军控制区内一切目标实行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却在积极讨论战后的石油分红问题;战争后期甚至出现了法英领导人排队访问反对派高官的场面,但当一切尘埃落定英法等国领导人个个满载而归后,他们却把目标转向了另一个国家——叙利亚,而利比亚则被他们“遗忘在昨天”,难怪利比亚前反对派领导人贾利勒曾说:“西方在获得石油后,便将满目疮痍的利比亚抛弃了!”诚然西方做事一贯如此,2001年9.11后卡曾一改与西方对抗的强硬立场并屈辱地答应了西方包括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赔偿洛克比空难每位遇难者1000万美元总计27亿美元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条件并积极配合美国反恐战争严厉打击境内恐怖势力来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但是出于经济利益和铲除俄罗斯在非洲最重要的盟友,北约集团还是对这个曾经被其奉为“最亲密合作伙伴”的国家大打出手,由此也可见到西方不能信赖这利比亚老百姓朝北约战机射击一道理,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他们把利比亚炸回“石器时代”在用数万利比亚人鲜血换来了他们所需要的石油后,他便“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利比亚!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当北约联军入侵“利比亚”时,他们嘴里高喊“民主”,手却贪婪地伸向了石油”。
西方一贯如此,从高喊“民主”的科索沃——只为了实验冷战后北约新式武器而进行了长达七十八天狂轰滥炸;再到今天的利比亚,西方一路走来踏着别国人民的鲜血来得到他们的利益!美国人总在高喊“民权”但西方哪次战争不动辄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流离失所?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吗?而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使馆遇袭包括大使在内4名美国人被打死正给了美国利比亚政策一记响亮的耳光!目前利比亚正出现种族主义苗头,面临国家分裂等诸多问题,据统计未来十年利比亚重建需要约5000亿美元,不过利比亚海外资产不下1400亿美元(目前已解冻过半),还有每年600亿美元财政收入,钱应该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利比亚新政府能否发挥有利因素,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构建一种广泛参与性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权力合理分配,但是今年初利比亚局势再次陷入动荡后,利比亚主要油港关闭,为了防止伊斯兰国的威胁,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7月宣布苏尔特省附近的11处油田停产。
据悉由于局势动荡从2014年9月到2015年7月利比亚经济损失高达380亿美元。
对利比亚人而言,部族政治、公民社会的发育乃至伊斯兰民主制度的构建,毕竟是长时变量。
时刻慎对这些变量或是当务之急,但更当务之急的是如何使两个“政府”团结起来消灭极端组织,毕竟极端组织是全人类的公敌!否则索马里的今天就是利比亚的明天!兴亡百姓苦,但愿利比亚人民能早日恢复往日宁静的生活。
C区高三八班高全靓2015年10月18日时代的荣光——卡扎菲——记念卡扎菲逝世四周年今年的10月20日,即是前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2011)壮烈牺牲在岗位上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他实现了自己“不胜利则战死”的誓言,倒在了家乡苏尔特。
是的,他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自由富强倾尽了一生,把最后的鲜血也流干在了祖国的土地上,流干在了那片他炽爱的土地上!世人对卡扎菲的一生评论是毁誉参半的,在非洲人和利比亚老百姓眼中他是强人是领袖,在美国人眼中他是狂人是疯子;南非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称他为时代的偶像,美国总统里根称他为变态的达菲鸭。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利比亚苏尔特一个柏柏尔人牧民帐篷中,从小他便到离家几百公里的学校读书。
埃及的纳赛尔和利比亚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给了他深刻地影响,经过刻苦学习,卡扎菲考上了利比亚最好的大学,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并成功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3个名额中的一个。
在英国,英国人富足的生活刺激了卡扎菲,他从次便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使利比亚老百姓过上像英国人一样富足的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当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在1969年9月1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革命(即绿色革命)推翻了英美的傀儡政权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次日的黎波里电台里传来他的声音,这个27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这个国家事实上最高的领导人。
他上台后采取一系列新政,果断废除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美国5000多人的驻军,并从苏联购买了总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军火。
他致力于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国家城镇化建设(2010年利比亚城市化超过80%)。
上世纪80年代他投资2000多亿美元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引水工程——伟大的人工河,解决了利比亚北部大城市的饮水问题。
同时他严厉打击官员的职场方面问题,一次他突察的黎波里市政府,发现许多官员悠闲的边喝下午茶边聊天,丝毫没有办公的意思,他当即勃然大怒,命随身侍卫搬走了所有在喝下午茶的官员的椅子,并罚他们半年内站着办公。
从此的市市政府办公效率明显提高,以前几个月能完成的公务,现在只需一两个周便完成了。
记得他曾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呆在这儿,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反过来我们也应回报人民!”但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的,人也是这样,或许也可能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吧,到了卡扎菲执政后期,其对于官员的管理也逐渐放松了,因此又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官员,这也为其政权倒台埋下了祸根。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国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因此近一年党中央严打贪腐,一大批高官落马,我国反腐也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不能走老卡的老路,一定要将反贪腐工作进行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