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对象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信息的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对这些要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

2.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核心价值

对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等,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只有对学科特点有深入了解后,才能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校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需要一线教师下功夫去研究的。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请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3.吃透教材,补充、开发、更新教材

要能够站在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的高度去理解教材,要考虑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性注定了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5.学会教学,提升专业技能

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研究学生,研究学习过程

不同类型的内容,不同的人的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

1 .知识

知识也分不同类型:

( 1)识记概念

如:键盘、鼠标、按钮等,苹果等水果名,英文单词。对于这些规定性的、具体的概念,人采取的是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即认识了,记住了。

( 2)理解概念

如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这些是抽象概念,对于抽象的概念,人必须理解了才能去学会,如何理解,那就要再现抽象的过程。

2 .技能

( 1)动作技能

如:鼠标操作,打字,图片的旋转等,开车,收发电子邮件,这些属于动作技能,是需要人们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 2)智力技能

如:信息的特性,判断信息的某个特征是需要经过大脑思维比较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这属于人的智力技能。也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培养的。

3 .过程与方法

一些内容,如什么是程序设计,什么是网页设计,这些内容靠理解、靠反复练习均不能掌握,需要人们亲身经历一段程序设计或网页设计,从中感悟的。一些方法也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从中提炼出来。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相对前面所说要难一些。

4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还有一些内容,如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规范使用电子邮件,有条理地管理个人文件,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或一种由价值观影响的态度,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式又是不同。

(二)研究教学设计

其实,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扮演着教学设计者的角色。

作为一堂有计划的课,其目标在于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做有准备的分析,而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特征的了解来采纳这些分析。

每个教师都要对所用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做出一定的安排。一个有经验的、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师会把教什么和怎么教融入意义丰富的境脉中!

从理论上讲,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采用新课程理念和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1 .教学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出现于 2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教育技术是研究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学设计主要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评价。

教学设计分为两大流派: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

以“教”为中心

从 60年代开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大多数是以“教”为中心,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是它的主要研究依据。依据系统论设计整个框架,依据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等等。经过二十多年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有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型。

它强调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学习特征、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主要问题:

( 1)学生必须学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 2)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 3)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主要环节:

分析学习者特征

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分析教学内容

确定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了解教学条件)

阐明教学目标

选择课题与任务

实施教学活动

利用教学资源

提供辅助性服务

进行教学评价

典型的模型为:

前期分析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策略(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来达成目标)

教学组织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顺序)

传递策略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

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设计评价策略

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以“学”为中心

二十世纪 50年代,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渐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还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换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它的特点:

强调以“学”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