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绪论运动总论躯干骨及连结
解剖学总论、躯干骨及其连接

① Locomotor system
(
② Digestive system
systematic anatomy
系
③ Respiratory system
统
④ Urinary system
解
⑤ Genital system
剖
学
⑥ Circulatory system
⑦ Sensory system
)
• Movement on longitudinal axis
– rotation of trunk, thigh, head or arm
• Medial rotation turns the bone inwards
展
– hyperabduction – raise arm over back or front of head
• Adduction is movement towards the midline 内收
– hyperadduction – crossing fingers
9‐37
Rotation
Components of a Lever
Second class lever: ankle joint(踝关节) 省力杠杆
Third class lever: elbow(肘关节) 费力杠杆
关节的分类 Types of synovial joints
单轴关节 uniaxial joints
双轴关节 biaxial joints
Immovable fibrous joints
bind skull bones together
Serrate - interlocking lines(齿状联合)
1绪论骨学总论、躯干骨new.ppt

一、骨的形态 四类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1、长骨:长管状,一体和两端。
1) 体又名骨干,围成骨髓腔,内含骨 髓。有滋养孔。
2) 端又名骺, 具有关节面,覆以关节 软骨。
3) 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2、短骨:矮立方形,多成群,如腕骨(8块)和跗骨 (7块)。 3、扁骨:板状,分布于头、胸等。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 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
特殊颈椎
第1颈椎又称寰椎,主要特点是无椎体。
第2颈椎又称枢椎,主要特点是有齿突。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最长,该突特别隆起,皮下易 于触及,是临床计数椎骨数目和针炙取穴的标志。第7 颈椎棘突的下方为大椎穴。
寰椎
枢椎
(2)胸椎: 1)有肋凹: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 2)棘突长,斜向后下方
横突肋凹
上肋凹 横突肋凹 下肋凹
(3)腰椎:最大
1)椎体肥厚
2)棘突短、宽,水平伸向后方
(4)骶骨 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
耳状面
骶岬
骶管
骶前孔
骶后孔 耳状面
(5)尾骨 退化
骶角 尾骨
骶管裂孔
(二)胸骨
1、形态:一块扁骨。
2、位置:胸前部正中。 胸骨柄
3、分部 胸骨体 剑突
4、胸骨角 体与柄相接处形 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 (主 要名词),它平对第2肋,为 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 平对4、5胸椎之间。
(1)椎体:
为椎骨的前部, 呈短圆柱状,表 面为骨密质,内 部为骨松质。椎 骨的负重部位。
压缩性骨折 。
(2)椎弓:是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弓与椎体连结的部 分较细,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 椎下切迹。
椎上切迹
运动系统总论

二、骨连结学总论
(三)关节的运动
运动系统
3.回旋:
指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所进行 的运动。
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
Rotation(回旋)
Around Vertical Axis
二、骨连结学总论
(三)关节的运动
运动系统
4.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骨学总论
骨学总论
骨学总论
骨学总论
一、骨学总论
(四)骨的功能 1. 支架,承受重力 2. 体腔,保护脏器 3. 供肌肉附着,运动杠杆 4. 造血,储存脂肪 5. 钙磷仓库
运动系统
一、骨学总论
(五)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
骨学总论
运动系统
一、骨学总论
(五)骨的发生及骨的生长
节盘和半月板。使关节面彼此适应,缓冲震荡。
骨连结总论
二、骨连结学总论
(三)关节的运动
运动系统
运动环节:
指能够围绕关节进行运动的人体的一部分(如 上肢、躯干等)或肢体的一部分(如上臂、小 腿等)。
运动系统
二、骨连结学总论
(三)关节的运动 1.屈、伸:
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 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 (膝关节及其以下各关节相反)
3.功能:骨抗压、抗拉、抗扭转和抗弯曲能力提高
4.不同项目对骨的影响不同 5.合理的运动对儿童少年骨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 进作用,对骨质疏松症有预防作用。
第一节 运动系统总论
运动系统
二、骨连结学总论
(一)骨连结分类
韧带连结 1.无腔隙骨连结 软骨连结:暂时性和永久性软骨连结
骨性连结
1、绪论、骨总论、躯干骨教案

□教案专用纸□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教师姓名赵荷艳职称硕士研究生授课题目绪论、骨总论、躯干骨授课对象护理082 授课日期2008.9.23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实验观察授课节次第2-5节课学时 4教材版本顾晓松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 掌握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3.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4. 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5.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6.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 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8.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9. 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教学方法理论课:课堂理论讲授全部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教师巡回指导、示教。
参考书及教具1、多媒体课件;2、骨总论、躯干骨挂图、标本、模型。
本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难点: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2、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外语词汇vertebrae(椎骨)sternum(胸骨)sternal angle(胸骨角)□教案专用纸□本节课的新进展以前理论课的进行主要借助挂图,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避免了挂图的重叠,使教学更加方便。
教学过程课前:1、筛选教材内容;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中:1、理论课:绪论---20分钟骨总论---20分钟躯干骨---40分钟2、实验课:1、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要求以及卫生值日范围与安排;2、介绍本次实验课所需观察的标本、模型;3、介绍本次实验挂图的内容;4、学生自行观察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和躯干骨的标本,教师巡回指导;5、教师示教内容: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征胸骨的形态、分部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6、实验课小结内容: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骨的分类、构造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分部,胸骨角的定义肋的分类7、预习内容:上肢骨、下肢骨8、打扫卫生的安排。
运动系讲义统概述及躯干骨

1.骨的分类和形态
❖ 按部位分: 躯干骨 颅骨 四肢骨
❖ 长骨
按骨的形态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 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质
骨密质:密、实、耐压——表层 骨松质:骨小梁,疏松——内部
(2)骨膜
❖ 骨的表面均有,除关节面外 ❖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 作用:营养、生长、损伤
浮肋
3.胸廓的整体观
❖ 形态: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 ❖ 构成: ❖ 上口 胸骨柄上缘、第一肋、第一胸椎体 ❖ 下口 第12胸椎体、第11、12肋、肋弓、剑突
4.胸廓的运动
❖ 呼吸运动
谢
谢
观
看
作用: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参与呼吸运动
组成: ① 胸骨柄 ② 胸骨体 ③ 剑突
1.胸骨
胸骨柄上缘有3
个凹陷
颈静脉切迹
锁切迹
锁切迹
第 1 肋 切 迹
胸骨柄 与 胸骨体 相
连接处稍向前突,
称为 胸骨角,
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 肋,是临床上在胸 前壁计数肋骨的重 要体表标志。
2.肋
❖ 呈弓形,分前部肋软骨,后部肋骨 ❖ 肋与胸骨的连结 ❖ 第1肋为软骨直接连结 ❖ 第2-7肋为胸肋关节 ❖ 第8-10肋软骨 ❖ 依次连续形成肋弓 ❖ 第11-12肋前端游离称
3、旋转
❖ 关节绕垂直轴进行的运动,称旋转。
❖
旋内——骨的前面转向内侧
❖
旋外——骨的前面转向外侧
4、环转
❖ 屈、外转、伸和内收4种动作的连续运动。
二、躯干骨及其连接
❖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 骨连接 脊柱 胸廓
(一)脊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连结 软骨连结 骨性结合 关节
一、直接连接
(一) 纤维连结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可分为两种。
1.韧带 2.缝
前臂 骨间膜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二) 软骨连结 两骨之间籍软骨相连结,软骨连结可分为两种。
1.透明软骨结合 骺软骨
2.纤维软骨联合 椎间盘 耻骨联合
(三)骨性结合 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
如膝关节交叉韧带,位于 关节囊的纤维层与滑膜层间。
➢囊韧带: 关节囊局部增厚形成。
(3)关节的运动和运动轴:
屈、伸:绕冠状轴的运动; 收、展:绕矢状轴的运动; 旋内、旋外:绕垂直轴的运动; 环转运动:运动骨上端在原位 转动,下端作圆周运动,描绘 出一圆锥形轨迹。
三、骨骼肌
肌根据构造不同,可分平滑肌、心肌及骨骼肌。骨 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份,多数附着于骨骼。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2) 微视解剖学:以显微镜为观察手段的人体结构。
组织学 细胞学 胚胎学
➢运动解剖学:以提高体育运动效果为目的。
➢外科解剖学:密切联系外科手术的解剖学。 ➢断面解剖学:研究人体各局部或器官断面形态特点。 ➢X线解剖学:运用X线摄影技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
二、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1、人体的组成:
1、骨骼肌的构成:
肌腹 肌腱(腱膜)
2、骨骼肌的分类 (1)按形状分:
长肌:多见于四肢; 短肌:多见于躯干深层; 阔(扁)肌:多见于胸腹壁; 轮匝肌:位于孔裂的周围。
(2)按功能分:
屈肌 伸肌 展肌 收肌 旋肌等
3、骨骼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起点(定点) 止点(动点) 原动肌 协同肌 拮抗肌
(1)一般附着于相邻两骨,跨过一个或数个关节; (2)围绕关节的运动轴拮抗安排; (3)起止点可互换。
一、脊柱
1、骨性构成:
颈椎(CV):7块 胸椎(TV):12块 腰椎(LV):5块
24块
骶椎(SV)5块: 成年后骨化为1块骶骨;
尾椎(Co)3~4块: 成年后骨化为1块尾骨;
2、椎骨的形态: (1)典型椎骨的形态
一体: 椎体; 一弓:椎弓; 七突起:
1个棘突; 2个横突; 上、下关节突各2个。
4、骨骼肌的命名 按形状:三角肌 按大小:胸大肌 按位置:冈上肌 按起止:胸锁乳突肌 按作用:拇收肌 按综合:肱二头肌
5、骨骼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深筋膜(固有筋膜)
纤维层
腱鞘
脏层
滑膜层
壁层
滑膜囊
脏、壁两层滑膜层之 间形成的囊管状结构。
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 脊柱 二 骨性胸廓
脊柱 躯干骨的组成 骨性胸廓
骶椎椎骨之间 髂、耻、坐骨之间
二、间接连结
(1) 基本构造:
关节面 纤维膜
关节囊 滑膜 关节腔
➢滑膜:衬于纤维膜内面,附于关节软骨的周缘,包 被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和关节盘以外所有结构。 ➢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 闭腔隙。
(2)辅助结构: ①关节盘(半月板) ②关节唇
③韧带 ➢囊外韧带: ➢囊内韧带:
儿 童 5 :5 (1 :1) 柔韧、易弯不易折
成人 老人
3 :7 (1 :2) 坚韧、结实 2 :8 (1 :4) 脆而易碎、极易骨折
五、骨的可塑性: (1)生理状态:骨可增长变粗; (2)病理状态:骨可畸形或被破坏。
二、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籍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连结形式 •直接连结 •间接连结
细胞+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
二、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2、人体的系统
各器官按功能的差异 分成九大系统。
①运动系统 ②消化系统 ③呼吸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生殖系统 ⑥脉管系统
⑦感官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⑨神经系统
系统
运动系统 骨骼系统 骨骼肌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骨密质 骨质 骨松质
骨膜
骨
骨髓
红骨髓 黄骨髓
血管、淋巴和神经
骨膜
骨密质 颅骨
内板 外板
板障
骨松质-板障
骺线
骨膜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
外板 内板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煅烧骨
脱钙骨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物理特性
(有机物:无机物)
主要功能
支持,保护软组织; 运动,支持; 消化食物 气体交换 废物的排除 产生甚至细胞和激素
体内运输; 防御感染和疾病 视觉,听觉和平衡觉 其他各系统活动的短期控制 其他各系统活动的长期协调
二、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4个局部: 头部(包括颅、面部)、
颈部(包括颈、项部)、 背部、胸部、腹部、盆会 阴部(后四部合称躯干部) 和左、右上肢与左、右下 肢(合称四肢)。
1、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
颅骨 中轴骨
躯干骨 上肢骨 附肢骨 下肢骨
1.长骨(一体两端) 尺骨和掌骨等 骨干 髓腔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骺 滋养孔
2.短骨 腕骨 附骨
3.扁骨 颅、胸、盆部
4.不规则骨 椎骨
听小骨
二、骨的表面形态
突棘 窝沟 髁面 头颈
嵴线 腔管 缘 切迹 上髁
三、骨 的 构 造
冠(额)状轴
矢状面 面 冠(额)状面
水平面
➢器官的轴和面 纵轴(纵切面) 横轴(横切面)
学习方法
1、实践第一的观点。 2、形态与功能相依存。 3、进化与发展相一致。 4、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运动系统总论
一骨 二 骨连结 三 骨骼肌
骨
组成 骨连结
骨骼肌
一、骨: 成人全身有骨206块。
三、人体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1、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 前方;两足并拢、足尖 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 上(头侧) 下(尾侧) 近侧 远侧 内侧(尺侧、胫侧)
外侧(桡侧、腓侧) 内 外 浅 深
3、人体的轴和面
垂直轴 轴 矢状轴
(优选)绪论运动总论躯干骨 及连结
1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概念:
生物科学中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的 科学称为正常人体解剖学。
2、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1)国外的解剖学发展简史: (2)国内的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的分类:
(1) 巨视解剖学:以肉眼观察描述的人体形态结构。
(2)各段椎骨的特点:
1)颈椎:
①均有横突孔;
②第1、2颈椎特化; ③第2~6颈椎棘突分叉; ④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 较长称为‘隆椎’,常用 作椎骨计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