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合集下载

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

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

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大成拳法门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

下面由为大家分享大成拳法门训练教程,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腕关节含蓄望出,手臂与头部之间隔可以略均一些, 身体略微后靠,头部毛发犹如细线上提之意,此可��?意念头顶有物下按,我有上顶之意,这样头颈部自��?
竖起,而臀部有下座之意,前腿膝关节有前指而脚��?有回扒抓之意,足跟微微抬起,后胯要里合后挣与��?
膝形成前后之挣力,后膝有向内微裹之意��?桩法的姿
手上的筋络丰富与身体各筋络相联络,浑身筋络可��?如皮筋般被拉开撑起。开始站桩时密集肉起作用,酸 痛难忍,但是最后筋开始起支撑作用,回的到有效��?
锻炼,身体大筋会逐渐的拔起,平时无异,但与人��?手吃劲大筋马上腾起尽显于形。没这个功夫你搭手只 是用肌肉力抗着所发也是肌肉的生驽之劲力,没有��?
有一身备阴阳,才可以有极好的劲力转换,才能发��?更大的劲。卢氏结构也是讲究一身备阴阳的。所以, 大家不要相信什么收紧的桩怎么好的屁话。如果你��?
绝对的松,可以养生。如果练绝对的紧,只能把自己 练僵,练成外勇,遇见真正的高手你就歇菜吧!而且 你将永远不能达到上乘境界。只有同时具备松紧,��?
且正确掌握松紧转换的要领,才是真正的上乘武术��?
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练拳多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 体会,一个人练时往往很自然,发力有自感协调,��?整,给人外在感觉似乎真的势不可挡,一旦对方给��?
你劲,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练时的得劲,浑身各部乃��?脚底都十分僵��?{这并不是站桩重没有求到松与和 }��?力量一下压迫全身,只有用自身拙力撑顶这对方,这
]��?浑身之筋络皆开��?”。多年桩功没有进展,原因大多 ��?此。开始站桩就要求浑身放松抱球,抱树去站,整体
的求松,求整,根节松,中节松,梢节自然也松了��?那将永远得不到桩功正果。所以真传一句话,假传万 卷书。就这么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咱状时浑身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清明节⽆花⽆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邻家乞新⽕,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魏野练站桩的⼈,常会有这样⼀种体会,当站桩真正进⼊状态后,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练完后,才发觉时间已过了很久,这是因为此时⼈的⽣理循环状态⾃然减慢,如同龟蛇的冬眠⼀般,并乐⽽忘时所致,国外称此为“钟慢效应”。

⼈在⽇常⽣活中,若能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这种“钟慢”状态,则⾃然会延缓衰⽼。

另外,从现代科学尚未能解释的另—个⾓度来讲,站桩功也是使⼈进⼊了⼀种特异状态,经意念⽽诱发出的特异功能虽尚有争论,但意拳(⼤成拳)站桩功对⼈体潜能的深层开发,并由此⽽产⽣的巨⼤能量,是武林中任何⼈⼠也不能回避和漠视的。

王芗斋先⽣创⽴的意拳(⼤成拳),以站桩为本,认为“⼤动不如⼩动,⼩动不如不动(蠕动),不动之动,乃为⽣⽣不已之动。

”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法,正是“不动之动”的根本体现。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可细分为两⼤类,第⼀类为浑元桩,⼜可称之为健⾝桩、养⽣桩,在拳术训练中,这实际上是⼀种“换劲桩”;第⼆类为技击桩,在拳术训练中,实际上是⼀种“摸劲桩”。

意拳(⼤成拳)站桩的以上两类功法,以第⼀类的浑元桩即“换劲桩”最为重要,它是意拳(⼤成拳)⼊门的关键。

“换劲桩”从养⽣健⾝的意义上讲,同传统的佛、道养⽣术及⽓功⼀样,均能起到养⽣健⾝、祛病除疾的作⽤。

但“换劲桩”⼜不同于⼀般的⽓功功法,它既不需意守丹⽥,或意守⾝体内部的某⼀部位,也不需⽤意念进⾏吐纳导引,更不⽤掐诀念咒或接什么宇宙信息。

意拳(⼤成拳)是在佛、道、儒、俗、医、武理论学说及养⽣健⾝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升华其精神,通过意念的假想训练,进⾏系统的体能开发,藉以改变⼈体内在机制。

在站桩中,“不期然⽽然”,丹⽥会⾃然⽽盈,经络⾎脉会⾃然⽽通,经过上万个练功者的实践检验,⼏⼗年来从未出偏,对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体的体内循环机制,与其主观地控制或⼈为地限制它,不如良性地去诱导和开发它,以发挥其⾃⾝的潜在能量。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切实,不失中和均。

——王芗斋宗师站桩可分为很多种,比拟群众的是马步,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浑圆桩-(大成拳站桩的撑抱式)。

浑圆桩,来自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意拳〔大成拳〕。

意拳,源于形意拳,形意拳源于心意拳,心意拳是在中华传统养生术的根底上开展而来。

浑圆桩,是大成拳的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

认真进展站桩训练。

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

形〔姿势〕和意〔意念浑圆桩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那么,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

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那么下进展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

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

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极其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

〞确实如此,单纯的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

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

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的不同做灵活的安排。

站桩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太超出身体的负担能力。

在站桩中,不要追求功感,意念淡淡的,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

当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

PS:身体整体可略前倾一点点,站桩二三个月以上者,重心可以落在双脚脚底的涌泉穴附近。

站桩——心的历程1(于鸿坤)

站桩——心的历程1(于鸿坤)

站桩——心的历程1(于鸿坤)站桩,是中国传统武术技击修练的基本功夫。

这里指大成拳站桩。

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经过对中国多种拳术的多年参究实践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吸收太极拳之阴阳制化之理和八卦掌灵活的身法、劲力梯度,以及少林拳的立禅功,将其融会贯通创立的一门现代的传统拳学。

大成拳练习分七个步骤,王选杰先师称为“七妙法门”。

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这里主要介绍站桩中精神意念的运用。

站桩是“不动中求速动”(实际上有求即失,不动中孕育着速动,速动是不动之自然结果)“无力中求有力”的体认过程。

这个过程必须在身心松静的状态下进行。

初练站桩时,不易做到,而站桩涉及养生、技击、立禅等多种含义。

本文仅谈养生与技击的神意运用。

一、养生桩的心意运用姿势与心意运用1、两脚分开,左右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脚掌平均着力,头直目正,项竖,虚灵挺拔,舒适均整,臀部后坐,两肩放松,两手臂左右分开,两肘微微向上提,两手心朝下,手指朝前,臂半圆、腋半虚,不可用力,身体若在静水中周围全是阻力、松着不用强力,要随顺。

2、有以上基础后,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中国武术中诸多的适合自己的姿势与心法。

只要用心,很快就会了解自己的身体。

二、技击桩的神意运用姿势与神意运用1、两脚呈稍息姿势,前脚向斜前移出,约有自己的一脚远(小步桩),两脚呈丁八字的步形,称为半丁半八步,身体微斜,臀略下坐,身有后靠之意,两腿微曲,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有前顶上提之意;后腿的大腿要微向里裹。

目视前脚所指之方向。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撑肘横,前手高与眉齐,后手指尖向前略低于前手。

两手手指张开不用拙力,前主后辅,小腹“长”圆,“畅”胸头直项竖,慢慢就会虚灵挺拔,舒适均整。

体会身体四肢“脱骨”之感后,“回收”四肢百骸、毛孔、肌肤的力量到“中枢”。

在此能量储备有一定基础后,再体会山川大地在你的呼吸、松紧、伸缩、蓄发、神意之间的变化。

2、在掌握技击桩的基本姿势和根本意念后,才能在具体空灵、劲力均整、精神饱满、神如雾豹,意若灵犀上有所体认。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

欢迎阅读!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养生桩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

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

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

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

两膝弯处成钝角。

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

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

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

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

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

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

其它要求同三才桩。

(3)休闲桩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

其余同三才桩。

(4)提按桩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5)撑扶桩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

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

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6)托球桩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合抱成圆形,两肘外撑。

站桩敛神听风雨 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

站桩敛神听风雨 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

站桩敛神听风雨抻拔拉长“老牛筋”——大成拳真传法2004-9-321:10:00《精武》独立守神站大成拳桩功是在相对静止时,放松精神和形体,从而培养正确的基本间架。

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养成了许多习惯动作,主要表现为肌肉伸缩和胸部用力(横膈肌发紧),从生产上看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养生及技击则是背道而驰的。

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即是独立守神——站桩。

站桩第一步,即在精神松静集中的状态下达到形体的放松,同时培养合理的间架,这就是“敛神听微雨”和做到松静自然等要领。

似坐非坐,似展非展等意念是为了胸腹部放松而进行的诱导,其它意念,都是为去除拙力和放松形体而设,明于此,才能不执着的站桩。

一味放松就会散了间架,那还不如去睡觉。

所以,站桩时还要头顶项竖,身正体端,使人体各部位按站桩的要领做到正确。

为达到强身之效,初始站桩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及人体各部位合理的间架结构,并逐渐养成习惯。

改造生理这是独立守神的深入阶段,仍以站桩为本。

在弄清“松”的概念后,就应进入“紧”的训练。

大多数习者,极易混淆紧与僵的概念,多以为此项训练于己不利,或从未进行过此项训练,更有人因片面追求松而不敢稍微发紧。

为数不少的习者为使下肢放松而使双腿直立,这就失去了站桩的原则,使下肢“断劲儿”,这是不可取的。

改造生理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矫正脊柱弯曲及整体的联结放长,即调整“松”状态下的“紧”。

脊柱乃人体之中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体运动主要由脊柱带动,人体的浑元力亦主要源于此。

自然界中,脊椎动物的脊柱都是平直后绷的,人类在婴幼儿时期亦如此。

而改造生理——“返婴寻天籁”,其中首要须使脊柱放长。

人的脊柱随年龄增长逐渐形成S形,这种状态已大异于婴儿时期。

常年负重者的S形状尤重,这种后天状态利于负重,但失去了弹性。

所以,矫正其曲线方能真正达到返先天的婴儿状态,才能具备获得整体力的基本条件。

矫正脊柱弯曲和拉拔脊柱的重要性,在武林前辈中已有觉察和体悟,但其认识是模糊的,练功也是低效的,如“含胸拔背”、“顶头悬”和“尾闾下沉”等拳诀,对于拉伸脊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心意大成拳的八个基本动作

心意大成拳的八个基本动作

心意大成拳的八个基本动作心意大成拳可是很厉害的拳法呢!这八个基本动作就像是它的骨架一样,特别重要。

1. 第一个基本动作:站桩站桩可是心意大成拳里最基础也很有门道的动作。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站桩站好了,后面的动作才能更稳。

站桩的时候啊,双脚要分开一定的距离,膝盖微微弯曲,就像蹲马步但又不完全一样哦。

身体要挺直,不能弯腰驼背的,那可就没气势了。

双手呢,也要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或者做一些特定的姿势,像是在抱着一个大球似的。

这个动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站得久、站得稳可不容易呢。

得集中注意力,感受自己身体的重心和力量的分布。

2. 第二个基本动作:直拳直拳就像是拳击中的直拳一样,是很直接的攻击动作。

在心意大成拳里,出直拳的时候要从腰部发力,就像拧毛巾一样,把力量从脚底通过腰,再传到手臂上。

手臂要伸直,拳眼向上或者向下,看具体的招式要求。

而且出拳的时候速度要快,要有一种穿透的感觉,就像箭射出去一样,不能软绵绵的。

想象一下,要是面对敌人,这一拳出去得有多大的威力呀。

3. 第三个基本动作:勾拳勾拳可就有点小技巧了。

它不是像直拳那样直直地出去,而是从下往上勾。

先把手臂弯曲,像个小钩子一样,然后突然发力,从腹部或者腰部的位置往上勾。

这个力量是旋转着上去的,就像龙卷风一样。

勾拳主要是攻击对方的下巴或者腹部等比较柔软的部位,要是打中了,那可够对方受的。

4. 第四个基本动作:摆拳摆拳就像是一个大摆锤一样,从侧面甩出去。

出摆拳的时候,身体要跟着转动,把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加在拳头上。

脚步也要有相应的移动,不能站在原地不动。

手臂就像一个大摆锤,从一侧甩向另一侧,要把力量发挥到最大。

这个动作如果用得好,可以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给他一个突然的打击。

5. 第五个基本动作:劈拳劈拳就像用斧头劈柴一样。

手臂高高举起,然后迅速地向下劈落。

这个动作要借助身体的重量,从高处向下发力。

在劈的过程中,手臂要保持一定的刚度,不能弯曲太多。

而且要找准目标,就像劈柴要劈在木头上一样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站桩新手教程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切实,不失中和均。

——王芗斋宗师站桩可分为很多种,比较大众的是马步,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浑圆桩-(大成拳站桩的撑抱式)。

浑圆桩,来自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之一--意拳(大成拳)。

意拳,源于形意拳,形意拳源于心意拳,心意拳是在中华传统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浑圆桩,是大成拳的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

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

认真进行站桩训练。

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

形(姿势)和意(意念浑圆桩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

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

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

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极其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

”的确如此,单纯的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

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

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的不同做灵活的安排。

站桩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太超出身体的负担能力。

在站桩中,不要追求功感,意念淡淡的,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

当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

PS:身体整体可略前倾一点点,站桩二三个月以上者,重心可以落在双脚脚底的涌泉穴附近。

初学者筋骨还比较弱,建议重心平铺双脚均匀受力。

膝盖微微曲即可,不要以为非要蹲低才出功力。

☆很多爱好者在网上看到都是“沉肩坠肘”,觉得是至理名言,但最有效的是“肩撑肘横”,练到了筋才是最关键。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实际上“肩撑肘横”也包含了“沉肩坠肘”的状态。

松松垮垮的站,是效果很差的,只能在“养神”的作用较大,但如果不注意桩架的要领,很可能还会伤膝盖,或者气上头等症状,如果还乱用意念引导气在身体里走,很可能还会出偏严重,那是伪气功时期的做法,建议桩友别自误!玄之又玄的,请远离之。

# 建议站桩初期,可对着全身镜来站,注意要左右对称、高低一致。

不要跪膝,保持好提膝的状态,保护好膝盖。

拉伸脊椎,练就龙骨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

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

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

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

脊椎又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其重要性大家都懂的。

(尾闾调整动画)尾闾翻直,命门微向外靠,即腰椎2、3、4节,似靠非靠。

尽量调整到右图状态,并固定住。

(初学可以多靠木门或者墙上体会一下)# 新手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双手:抱一个大圆×比较正确的是抱半圆√,掌心离乳心约一尺;撑三抱七,形成前后矛盾力。

注意是指尖距离最好约3个拳头的宽度比较好,此图距离的窄了)关于站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功感效应养生桩既是练习大成拳的初级阶段,也是大成拳的高级阶段。

大成拳认为:“最高级的东西就是最初级的东西”,技击中所需要的各种力量,及技击桩法,都是养生桩(混元桩)中派生出来的,故养生桩在拳术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练好养生桩,除了必须明了其养生原理,掌握其锻炼方法外,还应该了解其有关的要求及正常反应。

一、注意事项1、姿势选择在站桩之前,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好姿势,选择的原则大致是:对于病重不能起床者,可选用卧式,待其身体有所恢复能坐起来之后,既可采用坐式。

因为人体在直立的情况下,气血易于畅通。

体格强壮者,宜采用撑抱桩或平抱桩进行锻炼,因为撑抱桩是练习技击的第一个桩法。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选用提插桩和提抱桩。

消化系统病患者,以半伏式桩法疗效较好。

神经衰弱、关节炎、陈年老伤等患者,可选用推脱桩和休息桩。

总之要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的原则,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能站着就不坐着,能坐着练就不躺着练。

无论采取哪种姿势,一旦选定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

虽然姿势有所不同,但其效用却是殊途同归,练好一种可以触类旁通。

如果见异思迁,各式都练就会什么也练不好。

俗话说:“少则得,多则惑;药不见贵贱治病则优;功不在高下健康则良。

”因此决不能好高务远,朝秦暮楚,今天试这种明天试那种,甚至同时练好几种。

如此练功,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消耗体力,不论花多少功夫也难收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当一种姿势练得有较深刻体会或者明显的养生效果时,也可以试着再选择一种姿势,进行新的训练或者辅助训练。

2、环境要求环境可以大致分为视觉环境、听觉环境、空气环境和气候环境四大类。

视觉环境:最好选择视野宽广、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带练功,如站在高山之巅,使千山万水尽收眼底,足下万物一览无余,以增强开朗感和舒适感。

在城市可选择高层建筑的晒台,或繁华似锦、绿树成荫的公园练功。

冬天或雨天,可在室内练功,没有花草树木优美的环境,练功者可采用想象的办法,臆想周围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创一个人为的视觉环境,对那些杂乱的扰乱视线的物体,可“视而不见”,不管选择什么场地练功,只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眼睛即可。

视觉环境:清晨和夜晚是练功的最佳时刻,既清静又少干扰,不过大成拳的训炼是一种自我修炼,在杂糟的听觉环境中,可采用“听而不闻”的方法,闹中取静,以达到“清静无为”之目的,至于微风吹拂,小鸟低唱,声乐婉转悠扬,不但不妨碍练功,而且还可以帮助放松入静。

空气环境:由于练功中呼吸深长,氧需要量大,新陈代谢加速,所以站桩时空气必须清新,清晨,空气清新,万物复苏,练功者应尽量早起。

气候环境: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是人力不可逆转的自然变化,有志之练功者,决不能因为气候的变化而随意停止练功。

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虽然是练功的好时光,但一年之中不会四季如春,古人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明气候与练功者有着重要的联系。

当然考虑到练功者的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能尽量避免冷冻、暴晒和潮湿水渍,无疑更好。

除此之外,站桩时还要注意:衣着大小要合适,薄厚适度;不饥不饱,排除大小便,正确控制运动量,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既要在锻炼中使潜能发挥出来,又不要过分消耗体力。

需要指出的是:初学者千万莫要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一切以舒适自如为原则,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莫被法理拘”。

只要做到:“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就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各种关联反应由于个人体质不同,病情不一,练功目的的各异,练功中会出现各种反应,一般不必介意,为了帮助初学者消除误解的疑虑,本文简要介绍几种正常反应1、肌肉振颤这种现象出现于某些初学者,刚开始站桩不久,身体肌肉就颤抖不己,不能自控,尤其眼部颤抖者多,出现这种情况时不必者急,可任其抖动,事实上这种情况对于疾病的治愈,有益而无害,但不要人为地助长其发展。

一段时间过后,这种现象便会逐渐消失,到时便可进入“不动”之境。

2、身体摆晃通常情况下,人在站立时,只要闭上眼睛就会出现前后摆晃的现象,由此可见,站桩中出现这种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以说这种摆晃是从本身进行调整,寻求平衡的一种表现。

3、麻胀感练功初期,会感到皮肤发麻,尤其是手掌和脚掌部位感觉强烈,这些麻胀部位有时会出现红白相间的斑点,属正常现象,久之自然消除。

4、温热感练功时,感觉身上某部位有一股热流在流行,或者全身发热伴有微汗,这是气血流通的好现象,即“气不运而自行”,但不能追求,要任其自然发展。

5、空洞感有些人练功时,感觉身体空空洞洞,只有躯壳存在,这是练功的较高境界。

6、整体感全身似被凝固,动弹不得,两手欲撑不开欲合不拢,欲抬不起欲放不下,人体与外界形成了整体,这是站桩的高级感受。

7、失去感在练功中,有人感觉身体某部分好像没有了,如两手、躯干、头部等等,或者出现某些幻觉,如两脚扎进地里,两腿如撑大大柱,这时头脑中杂念很少,入静程度较深,可谓达到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

8、疼痛感有些疾病患者,练功初期会感到局部疼痛加重,一般说来,这是通过练功后气血冲击病灶的表现,符合“疼则不通,通则不疼”的中医原理。

9、酸疼感一般初练者都有这种表现,例如:身体感到不自在,局部出现酸痛,特别是两肩,尤其强烈,这是因为局部肌肉紧张造成的。

虽然我们强调放松,但仍需一定的力量维持人体间架以保持平衡况且放松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因此对于这些现象不必介意,久则自行消退。

10、蚁行感皮肤上似有蚂蚁爬行之感,一般呈线状延伸,奇痒难耐,这是气血流行表皮所致,无需理会。

此外,还有打嗝、流泪、虚恭、腹鸣、放屁、打呵欠、口水增多、关节咯咯作响等等,这些都是练功中的正常反应,全然不必介意。

站桩前建议先热热身,拉拉筋;站桩后不要急着坐下或者躺着!也要做好放松运动,原地走走,全身轻轻拍打一会。

☆站桩注意事项:1,练功前排除大小便,摘下手表,眼镜。

取下项链,耳环和戒指等金属物品。

宽衣解带,不穿有跟鞋。

2,饭后一小时内不适合练功。

饱练伤胃,饿练伤气。

站桩完了,可以先咪一点点温开水润喉,不要马上喝大量的水,特别是凉水!20分钟后再喝些温开水比较好。

最好在晚上9点前完成站桩,夜里以养阴为主。

有些人晚上站桩,会失眠。

3,站桩前和出桩后要做好身体放松运动。

4,室外站桩不能淋雨或吹迎面风,室内注意空气注通。

环境安静。

5,身心放松,凝神定意,心平气和,扫除万虑,情绪稳定愉快。

6,自然呼吸不许人为造作,尤其不能守丹田和所谓运气引导。

7,练功过程中出现酸麻胀,津液增多,呵欠,打嗝,腹鸣和虚恭,发热及出汗等感觉和现象,是正常反映。

随着病情好转和功夫长进会自然消失。

最后达到全身极度舒适而产生肢体丧失感。

都属正常现象。

8,练功要循序渐进。

拔苗不能助长,根深自然叶茂。

不可急于求成。

9,守平常,莫好奇。

不可追求什么气感和运气,吸收太阳能、宇宙能量、发气之类虚幻效应。

10,初练习站桩者为了解除烦累情绪,可以在练功时听音乐,但是只可听高雅悠扬的音乐,绝不可听声嘶力竭及令人心浮情燥之类的噪音。

11.初学者站桩出汗,下桩后须马上擦干,然后换上干衣。

千万不能吹风,否则容易感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