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喝彩歌谣
有关常熟的童谣_童谣

有关常熟的童谣
常熟是民歌之乡,常熟的童谣也是丰富多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常熟的童谣,欢迎阅读!
有关常熟的童谣一
敲鼓柱,落鼓柱,
鼓柱落了深沟里,
撩也撩勿起,
捞也捞勿起,
挖也挖勿起,
只好吃点小坑蛆。
有关常熟的童谣二
依呀呜,牵豆腐,
牵个豆腐水露露,
养个伲子棒柱大,
步槛底下直钻过。
娘话道刚丢脱则吧,
话道勿舍得个,
牵牵豆腐也好个。
咕嗞咕嗞……
有关常熟的童谣三
一箩巧,二箩拙,
三箩回勿转,
四箩拖捧柱,
五箩富,
六箩穷,
七箩相公,
八箩长工,
九箩撑黄伞,
十箩十畚箕,
堆满老宅基。
有关常熟的童谣四
正月正,
一朵梅花两盏灯;
二月二,蜒蚰百脚才下地;
三月三,谢菜开花赛牡丹; 四月四,
一个铜钿四个字;
五月五,糖蘸粽子过端午;
六月六,蚊子呆叮,扇子扑;
七月七,七只拷果真好吃;
八月八,月饼葡萄瓜子肉;
九月九,九粒糯米做甏酒,
十个大姐来吃酒,
你拍手,我拍手,
俚注开心啊里有?
十月十,十个大姐才嫁忒。
有关安徽的民歌童谣_童谣

有关安徽的民歌童谣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安徽的民歌童谣,欢迎阅读!
有关安徽的民歌童谣一
张打铁,李打铁
打一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我要气(去)嘎(家)打呀(夜)铁
呀铁打到正月正
我要气嘎摇花灯
花灯摇到清明后
我要气嘎点王(黄)豆
王豆开花六(绿)豆芽
哥汉(锄)草,妹送茶妹呀妹,你莫哭
我马(给)你搭个好花屋妹呀妹,你莫惹(哭) 我马你勤(寻)个好婆家堂前吃饭婆检碗
房里搜(梳)头郎插花
左一插,又一插
中刊(间)插朵牡丹花
牡丹花上一对蛾
一肩(一直)飞到二郎河
二郎河里姊妹多
丢脱松火(工作)会唱歌
企到(站着)里(的)唱,脚又酸坐到里(的)唱,几(嘴)又干
倒一碗茶,茶又涩倒一碗酒,酒又酸挠威(多谢)隔壁奶奶
倒一碗开许(水)泡心肝
有关安徽的民歌童谣二
一百饼子一百粑
一肩挑到外母(岳母)嘎(家)
外母勤(向)我讨肉七(吃)
我勤外母讨马妈(老婆)
马妈到着千家岭
放一跨(挂)炮黑(吓)得我上一跳
跳上天,做神仙
神仙说我好代(大)胆
我要搂(抠)神仙的屁股眼。
有关安徽的民歌童谣三
骑马骑马蹬蹬
一肩赶到乌池(注:原坝头乡的一个村,交通要冲)
乌池七(吃)碗面面
一肩赶到县
县里七(吃)个粑
一肩赶到嘎(家) 嘎里喝碗茶
驮扁担气(去)打麻子衙(“爷”的方言读音,父亲的意思)。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发〔〕号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现予公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2014年11月11日(此件公开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0项)二、传统音乐(共计15项)三、传统舞蹈(共计20项)登嘎甘(熊猫舞)四、传统戏剧(共计4项)五、曲艺(共计13项)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2项)七、传统美术(共计13项)八、传统技艺(共计29项)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十、民俗(共计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二、传统音乐(共计19项)三、传统舞蹈(共计16项)四、传统戏剧(共计15项)五、曲艺(共计4项)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6项)七、传统美术(共计23项)八、传统技艺(共计32项)九、传统医药(共计10项)十、民俗(共计21项)。
关于桂林山水的童谣有哪些_童谣

关于桂林山水的童谣有哪些有一种说法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
意思是说桂林山水很美。
那么关于桂林山水的童谣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关于桂林山水的童谣有哪些1.排排坐排排坐,吃糯糯,糯糯香,请姑娘.姑娘来得早,吃碗芋头饱.姑娘来得晏(读暗音),吃碗芋头饭.姑娘来得迟(读齐音),吃碗芋头皮。
(记得小时侯喜欢和伙伴们摆“酒酒娘”耍,三截砖头支起一片瓦当锅灶,放上一些小花小草碎石头就煮饭做菜开席了。
大家烟灶团团围坐,一边海吃一边唱) 注:摆“酒酒娘”即现在的”扮家家“2.摇到外婆桥摇摇摇,摇到外婆桥,鸡崽吃白米,鸭崽吃浮漂,大人吃了去(读克音)做工,小把爷吃了又来摇。
3.月亮巴巴月亮巴巴,踩着瓦渣,一跤跌倒,怪我打他.我没打着他,回去(读克音)告诉妈妈,妈妈不在屋,躲倒门背哭。
(这首童谣象一首小叙事诗,写出了神山仙水哺育下孩子们心灵的深邃与成熟,通过受委屈的孩子向被他爱称为”月亮巴巴“的又圆又大的月亮的倾诉,展示了桂林童谣真善美的魅力。
)4.破莲子破莲子,破莲花,莲子莲花在哪家?哪家都有籽,籽籽不开花。
冷粽子,热糍粑,咬(读袄音)一口,叫喳喳。
(大家坐成一排或者一圈,小手合掌举在胸前,仿佛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骨朵。
由一位小朋友带头在自己的手心里夹一颗小石子当莲子,逐个从别个小朋友手心划过,唱一句破一朵。
你喜欢给哪个就把莲子放在哪个的手心里,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破“下去,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
)5.卖龙车车卖龙卖龙车车,还龙还龙愿愿,买个猪头还大愿,大愿不吃猪头肉,买个狗崽来看屋。
狗崽狗崽你看家,我去后园折红花,红花折完了,抓倒一串大蚂蚱。
(这首童谣唱的是向龙王还愿的故事,耍的却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6.点卯歌点卯点卯官官,点着谁人谁做官.点卯点卯贼贼,点着谁人谁做贼.点卯点卯盐盐,点着谁人谁卖盐.点卯点卯油油,点着谁人谁卖油.点卯点卯布布,点着谁人谁卖布.点卯点卯酱酱,点着谁人谁卖酱.点卯点卯抓抓,点着谁人谁挨抓.7.挤老米挤老米,发洋财,挤倒哪个哪个挨。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doc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 153 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0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20 Ⅰ -126 卢沟桥传说北京市丰台区1221 Ⅰ -127 鬼谷子传说河北省临漳县1222 Ⅰ -128 东海孝妇传说江苏省连云港市1223 Ⅰ -129 刘阮传说浙江省天台县1224 Ⅰ -130 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徽省怀宁县、潜山县1225 Ⅰ -131 老子传说安徽省涡阳县,河南省灵宝市1226 Ⅰ -132 陈三五娘传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1227 Ⅰ -133 胡峄阳传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1228 Ⅰ -134 孟母教子传说山东省邹城市1229 Ⅰ -135 河图洛书传说河南省洛阳市1230 Ⅰ -136 杞人忧天传说河南省杞县1231 Ⅰ -137 三国传说湖北省1232 Ⅰ -138 伯牙子期传说湖北省武汉市1233 Ⅰ -139 尹吉甫传说湖北省房县1234 Ⅰ -140 苏仙传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1235 Ⅰ -141 毕阿史拉则传说四川省金阳县1236 Ⅰ -142 仓颉传说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1237 Ⅰ -143 骆驼泉传说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238 Ⅰ -144 回族民间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1239 Ⅰ -145 广禅侯故事山西省阳城县1240 Ⅰ -146 解缙故事江西省吉水县1241 Ⅰ -147 壮族百鸟衣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1242 Ⅰ -148 阿凡提故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1243 Ⅰ -149 广阳镇民间故事重庆市南岸区1244 Ⅰ -150 西王母神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1245 Ⅰ -151 盘王大歌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1246 Ⅰ -152 玛牧四川省喜德县1247 Ⅰ -153 黑白战争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1248 Ⅰ -154 祁家延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1249 Ⅰ -155 常山喝彩歌谣浙江省常山县二、传统音乐(共计15 项)序号项目编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号1250 Ⅱ -156 土家族民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251 Ⅱ -157 渔歌(洞庭渔歌、汕尾渔歌)湖南省岳阳市,广东省汕尾市1252 Ⅱ -158 西岭山歌四川省大邑县1253 Ⅱ -159 旬阳民歌陕西省旬阳县1254 Ⅱ -160 撒拉族民歌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255 Ⅱ -161 锡伯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256 Ⅱ -162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1257 Ⅱ -163 毕摩音乐四川省美姑县1258 Ⅱ -164 剑川白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1259 Ⅱ -165 阿斯尔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1260 Ⅱ -166 莆仙十音八乐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1261 Ⅱ -167 蒙古族汗廷音乐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1262 Ⅱ -168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湖南省浏阳市1263 Ⅱ -169 潮尔(蒙古族弓弦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1264 Ⅱ -170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三、传统舞蹈(共计20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65 Ⅲ -112 太子务武吵子北京市大兴区1266 Ⅲ -113 左权小花戏山西省左权县1267 Ⅲ -114 博舞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268 Ⅲ -115 洪泽湖渔鼓江苏省洪泽县、泗洪县1269 Ⅲ -116 龙岩采茶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1270 Ⅲ -117 宜黄禾杠舞江西省宜黄县1271 Ⅲ -118 耍老虎河南省焦作市1272 Ⅲ -119 棕包脑湖南省洞口县1273 Ⅲ -120 瑶族金锣舞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1274 Ⅲ -121 玩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275 Ⅲ -122 古蔺花灯四川省古蔺县1276 Ⅲ -123 四川省九寨沟县1277 Ⅲ -124 阿妹戚托贵州省晴隆县1278 Ⅲ -125 布依族转场舞贵州省册亨县1279 Ⅲ -126 耳子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1280 Ⅲ -127 铓鼓舞云南省建水县1281 Ⅲ -128 水鼓舞云南省瑞丽市1282 Ⅲ -129 怒族达比亚舞云南省福贡县1283 Ⅲ -130 锅哇(玉树武士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1284 Ⅲ -131 纳孜库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四、传统戏剧(共计 4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85 Ⅳ -159 线腔山西省芮城县1286 Ⅳ -160 平讲戏福建省福安市1287 Ⅳ -161 永修丫丫戏江西省永修县1288 Ⅳ -162 东河戏江西省赣县五、曲艺(共计13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89 Ⅴ -115 数来宝北京市东城区1290 Ⅴ -116 梅花大鼓天津市1291 Ⅴ -117 弹唱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1292 Ⅴ -118 浦东宣卷上海市浦东新区1293 Ⅴ -119 丽水鼓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1294 Ⅴ -120 客家古文江西省于都县1295 Ⅴ -121 永新小鼓江西省永新县1296 Ⅴ -122 山东花鼓山东省菏泽市1297 Ⅴ -123 跳三鼓湖北省石首市1298 Ⅴ -124 湖南渔鼓湖南省1299 Ⅴ -125 桂林渔鼓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300 Ⅴ -126 宁夏小曲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1301 Ⅴ -127 托勒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2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02 Ⅵ -71 布鲁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1303 Ⅵ -72 蒙古族驼球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1304 Ⅵ -73 通背拳北京市西城区1305 Ⅵ -74 戳脚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1306 Ⅵ -75 精武武术上海市虹口区1307 Ⅵ -76 绵拳上海市杨浦区1308 Ⅵ -77 咏春拳福建省福州市1309 Ⅵ -78 井冈山全堂狮灯江西省井冈山市1310 Ⅵ -79 徐家拳山东省新泰市1311 Ⅵ -80 梅山武术湖南省新化县1312 Ⅵ -81 武汉杂技湖北省武汉市1313 Ⅵ -82 幻术(傅氏幻术、周化一魔术)北京市朝阳区,陕西省七、传统美术(共计13 项)序号项目编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号1314 Ⅶ -110 京绣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定兴县1315 Ⅶ -111 布糊画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1316 Ⅶ -112 抽纱(汕头抽纱、潮州抽纱)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1317 Ⅶ -113 水陆画河北省广平县1318 Ⅶ -114 毕摩绘画四川省美姑县1319 Ⅶ -115 彩砂坛城绘制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1320 Ⅶ -116 琥珀雕刻辽宁省抚顺市1321 Ⅶ -117 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山东省郯城县1322 Ⅶ -118 蒙古文书法内蒙古自治区1323 Ⅶ -119 满文、锡伯文书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1324 Ⅶ -120 刻铜(杜氏刻铜)安徽省阜阳市1325 Ⅶ -121 错金银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326 Ⅶ -122 赏石艺术中国观赏石协会八、传统技艺(共计29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27 Ⅷ -213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河北省邢台市1328 Ⅷ -214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1329 Ⅷ -215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江西省吉安市1330 Ⅷ -216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河南省登封市1331 Ⅷ -217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河南省焦作市1332 Ⅷ -218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潮州市1333 Ⅷ -219 陶瓷微书广东省汕头市1334 Ⅷ -220 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市长宁区1335 Ⅷ -221 藏族鎏钴技艺青海省1336 Ⅷ -222 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山西省大同市城区1337 Ⅷ -223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故宫博物院1338 Ⅷ -224 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北京市西城区,广东省东莞市1339 Ⅷ -225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北京市西城区1340 Ⅷ -226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1341 Ⅷ -227 辽菜传统烹饪技艺辽宁省沈阳市1342 Ⅷ -228 泡菜制作技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吉林省延吉市1343 Ⅷ -229 老汤精配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344 Ⅷ -230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上海市黄浦区1345 Ⅷ -231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浙江省义乌市1346 Ⅷ -232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安徽省淮南市、寿县1347 Ⅷ -233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山东省德州市1348 Ⅷ -234 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山东省招远市1349 Ⅷ -235 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云南省蒙自市1350 Ⅷ -236 坎儿井开凿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1351 Ⅷ -237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山西省太原市1352 Ⅷ -238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江苏省扬州市1353 Ⅷ -239 古戏台营造技艺江西省乐平市1354 Ⅷ -240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江西省泰和县1355 Ⅷ -241 古建筑修复技艺甘肃省永靖县九、传统医药(共计 2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56 Ⅸ -22 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贵州省贵定县1357 Ⅸ -23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疗法)区十、民俗(共计15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58 Ⅹ -145 望果节西藏自治区1359 Ⅹ -146 苗族花山节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1360 Ⅹ -147 察干苏力德祭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1361 Ⅹ -148 博格达乌拉祭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1362 Ⅹ -149 稻作习俗江西省万年县1363 Ⅹ -150 仡佬族三幺台习俗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364 Ⅹ -151 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江西省会昌县1365 Ⅹ -152 马仙信俗福建省柘荣县1366 Ⅹ -153 寮步香市广东省东莞市1367 Ⅹ -154 达斡尔族服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1368 Ⅹ -155 鄂温克族服饰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1369 Ⅹ -156 彝族服饰四川省昭觉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370 Ⅹ -157 布依族服饰贵州省1371 Ⅹ -158 侗族服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372 Ⅹ -159 柯尔克孜族服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153 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 Ⅰ-8 孟姜女传说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13 Ⅰ -13 宝卷(吴地宝卷)江苏省苏州市27 Ⅰ -27 格萨(斯)尔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521 Ⅰ -34 杨家将传说(杨七郎墓传说)天津市宁河县565 Ⅰ -78 童谣(绍兴童谣)浙江省绍兴市1043 Ⅰ -99 苏东坡传说湖北省黄冈市1069 Ⅰ -125 谚语(陕北民谚)陕西省榆林市二、传统音乐(共计19 项)序号项目编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号34 Ⅱ -3 蒙古族长调民歌(巴尔虎长调)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51 Ⅱ -20 花儿(张家川花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2 Ⅱ -21 藏族拉伊(那曲拉伊)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58 Ⅱ -27 薅草锣鼓(金湖秧歌)江苏省金湖县61 Ⅱ -30 多声部民歌(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四川省黑水县65 Ⅱ -34 古琴艺术北京市大兴区,香港特别行政区67 Ⅱ -36 蒙古族四胡音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68 Ⅱ -37 唢呐艺术(临县大唢呐、灵璧菠林喇叭)山西省临县,安徽省灵璧县604 Ⅱ -105 蒙古族民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08 Ⅱ -109 苗族民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609 Ⅱ -110 瑶族民歌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614 Ⅱ -115 藏族民歌(藏族酒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615 Ⅱ -116 维吾尔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库车县619 Ⅱ -120 古筝艺术(中州筝派)河南省621 Ⅱ -122 津门法鼓(香塔音乐法鼓)天津市西青区锣鼓艺术(软槌锣鼓、花镲锣鼓、大铜器、老河口锣鼓山西省万荣县,江西省丰城市,河南省622 Ⅱ -123 遂平县,湖北省老河口市,广东省佛山架子、八音锣鼓)市顺德区627 Ⅱ -128 洞经音乐(邛都洞经音乐)四川省西昌市637 Ⅱ -138 佛教音乐(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雄色寺绝鲁)江苏省镇江市,西藏自治区曲水县道教音乐(花张蒙道教音乐、茅山道教音乐、苍南正一河北省定州市,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638Ⅱ -139 派科仪音乐、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全真道堂科苍南县,江西省鹰潭市,香港特别行政仪音乐)区三、传统舞蹈(共计16 项)项目编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号105 Ⅲ -2 秧歌(延庆旱船)北京市延庆县107 Ⅲ -4 龙舞(鳌江划大龙、手龙舞、潜江草把龙)浙江省平阳县,安徽省绩溪县,湖北省潜江市108 Ⅲ -5 狮舞(黎川舞白狮)江西省黎川县110 Ⅲ -7 傩舞(跳五猖)安徽省郎溪县121 Ⅲ -18 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湖南省桑植县124 Ⅲ -21 热巴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125 Ⅲ -22 羌姆(桑耶寺羌姆、门巴族拔羌姆、江洛德庆曲林寺尼姑西藏自治区扎囊县、错那县、日喀则羌姆、林芝米纳羌姆)市、林芝县126 Ⅲ -23 苗族芦笙舞贵州省普安县129 Ⅲ -26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142 Ⅲ -39 卓舞(琼结久河卓舞)西藏自治区琼结县640 Ⅲ -43 麒麟舞(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香港特别行政区641 Ⅲ -44 竹马(淳安竹马)浙江省淳安县642 Ⅲ -45 灯舞(上舍化龙灯、青田百鸟灯舞、郧阳凤凰灯舞)浙江省安吉县、青田县,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677 Ⅲ -80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679 Ⅲ -82 堆谐(甘孜踢踏)四川省甘孜县693 Ⅲ -96 赛乃姆(和田赛乃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四、传统戏剧(共计15 项)序项目编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号号160 Ⅳ-16 秦腔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2 Ⅳ-18 晋剧山西省晋中市171 Ⅳ-27 越调湖北省谷城县180 Ⅳ-36 粤剧广东省吴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183 Ⅳ-39 乱弹(南岩乱弹)河北省高邑县194 Ⅳ-50 四平调安徽省砀山县202 Ⅳ-58 楚剧湖北省孝感市231 Ⅳ-87 目连戏(绍兴目连戏、江西目连戏)浙江省绍兴市,江西省233 Ⅳ-89 傩戏(临武傩戏、庆坛)湖南省临武县,贵州省金沙县235 Ⅳ-91 皮影戏(乐亭皮影戏、通渭影子腔)河北省乐亭县,甘肃省通渭县236 Ⅳ-92 木偶戏(中型杖头木偶戏、陕西杖头木偶戏)四川省资中县,陕西省700 Ⅳ-99 眉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713 Ⅳ -112 花鼓戏(光山花鼓戏)河南省光山县724 Ⅳ -123 罗卷戏河南省邓州市1119 Ⅳ -157 阳戏(上河阳戏、射箭提阳戏)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五、曲艺(共计 4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1 Ⅴ -5 西河大鼓天津市268 Ⅴ -32 鼓盆歌湖南省澧县271 Ⅴ -35 二人转辽宁省辽阳市,吉林省梨树县778 Ⅴ -85 山东落子山东省金乡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 6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8 Ⅵ -6 线狮(草塔抖狮子)浙江省诸暨市293 Ⅵ -11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李氏太极拳、王其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任县,和太极拳、和氏太极拳)河南省温县298 Ⅵ -16 蒙古族搏克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805 Ⅵ -33 螳螂拳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807 Ⅵ -35 岳家拳湖北省黄梅县815 Ⅵ -43 赛马会(哈萨克族赛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七、传统美术(共计23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14 Ⅶ -15 内画(鲁派内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剪纸(静乐剪纸、桐庐剪纸、浦315 Ⅶ -16 山西省静乐县,浙江省桐庐县,福建省浦城县,贵州省黔城剪纸、水族剪纸、定西剪纸、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甘肃省定西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剪纸)317 Ⅶ -18 苏绣(扬州刺绣)江苏省扬州市326 Ⅶ -27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浅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331 Ⅶ -32 金石篆刻中国艺术研究院337 Ⅶ -38 砖雕(固原砖雕)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343 Ⅶ -44 木偶头雕刻(泰顺木偶头雕浙江省泰顺县刻)345 Ⅶ -46 竹刻(徽州竹雕、莆田留青竹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刻)346 Ⅶ -47 泥塑(北京兔儿爷、淮阳泥泥北京市朝阳区,河南省淮阳县狗)349 Ⅶ -50 灯彩(乐清首饰龙)浙江省乐清市350 Ⅶ -51 竹编(安溪竹藤编、道明竹编)福建省安溪县,四川省崇州市829 Ⅶ -53 面花(岚县面塑)山西省岚县832 Ⅶ -56 石雕(沅洲石雕、富平石刻、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陕西省富平县、绥德县德石雕)834 Ⅶ -58 木雕(永乐桃木雕刻、东固传统山西省芮城县,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湖北省通山县造像、通山木雕)835 Ⅶ -59 核雕(大连核雕)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838 Ⅶ -62 锡雕(莲花打锡)江西省莲花县840 Ⅶ -64 藏文书法(尼赤)西藏自治区842 Ⅶ -66 彩扎(麒麟制作)广东省东莞市845 Ⅶ -69 麦秆剪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南省清丰县,湖北省仙桃市853 Ⅶ -77 民间绣活(夏布绣)江西省新余市856 Ⅶ -80 满族刺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克东县857 Ⅶ -81 蒙古族刺绣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870 Ⅶ -94 盆景技艺(如皋盆景)江苏省如皋市八、传统技艺(共计32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74 Ⅷ -24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浙江省桐乡市378 Ⅷ -28 客家民居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江西省龙南县385 Ⅷ -35 生铁冶铸技艺甘肃省永靖县387 Ⅷ -37 宝剑锻制技艺(棠溪宝剑锻制技艺)河南省西平县390 Ⅷ -40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福建省宁德市,云南省鹤庆县艺)393 Ⅷ -43 景泰蓝制作技艺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395 Ⅷ -45 家具制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福建省仙游县411 Ⅷ -61 酿醋技艺(小米醋酿造技艺)山西省襄汾县417 Ⅷ -67 皮纸制作技艺(平阳麻笺制作技艺)山西省襄汾县421 Ⅷ -71 竹纸制作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湖南省耒阳艺、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市、隆回县427 Ⅷ -77 木版水印技艺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873 Ⅷ -90 琉璃烧制技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曲阜市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山西省平定县,江苏省宜兴市,山881 Ⅷ -98 瓷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东省德州市,广东省潮州市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882 Ⅷ -99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山西省高平市883 Ⅷ -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傈僳族火草织河北省威县,四川省德昌县布技艺)893 Ⅷ -110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天水丝毯织造技四川省阆中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州艺)区894 Ⅷ -111 滩羊皮鞣制工艺(二毛皮制作技艺)宁夏回族自治区900 Ⅷ -117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山西省稷山县907 Ⅷ -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拉孜县910 Ⅷ -127 漆器髹饰技艺(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稷山县916 Ⅷ -133 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辽宁省本溪市921 Ⅷ -138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930 Ⅷ -147 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江西省全南县、婺源县,河南省信931 Ⅷ -148 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阳市,湖北省恩施市,贵州省都匀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市932 Ⅷ -149 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云南省凤庆县935 Ⅷ -152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湖北省赤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技艺)梧县936 Ⅷ -153 晒盐技艺(淮盐制作技艺、卤水制盐技艺)江苏省连云港市,山东省寿光市937 Ⅷ -154 酱油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四川省合江县943 Ⅷ -160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南天津市河西区,上海市嘉定区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952 Ⅷ -169 酱肉制作技艺(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962 Ⅷ -179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1180 Ⅷ -200 毛笔制作技艺(徽笔制作技艺)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九、传统医药(共计10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医诊疗法(清华池传统修脚术,中医络病诊疗方法,脏腑推拿疗法,顾氏外科疗北京市西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上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丁氏痔科海市,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扬州市,浙江省441 Ⅸ -2 医术、扬州传统修脚术,董氏儿科医术,宁波市海曙区,安徽省歙县,河南省周口市川西园喉科医术,买氏中医外治法,毛氏济汇区、新蔡县,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广东省世堂脱骨疽疗法,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珠海市、深圳市法,一指禅推拿,贾氏点穴疗法)442 Ⅸ -3 中药炮制技艺(人参炮制技艺、武义寿仙吉林省通化市,浙江省武义县,江西省樟树谷中药炮制技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市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隆顺榕卫药制作技艺、益德成闻药制北京市东城区、天津市南开区、山西省太谷作技艺、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金县,天津市南开区、红桥区、西青区,河北省牛眼药制作技艺、点舌丸制作技艺、鸿茅定州市,山西省新绛县,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443 Ⅸ -4 药酒配制技艺、平氏浸膏制作技艺、枇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杷露传统制剂、老王麻子膏药制作技艺、岗区、道外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山东省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二仙膏制作济宁市任城区,广东省汕头市,云南省昆明市,技艺、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昆中药传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统中药制剂、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444 Ⅸ -5 针灸(杨继洲针灸)浙江省衢州市中医正骨疗法(海城苏氏正骨、上海石氏辽宁省海城市,上海市,山东省新泰市,湖南445 Ⅸ -6 伤科疗法、新泰孟氏正骨疗法、新邵孙氏省新邵县正骨术)448 Ⅸ -9 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藏医放血疗法)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青海省972 Ⅸ -12 蒙医药(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977 Ⅸ -17 回族医药(陈氏回族医技十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1194 Ⅸ -19 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云南省楚雄市1196 Ⅸ -21 维吾尔医药(沙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十、民俗(共计21 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50 Ⅹ -2 清明节(茅山会船)江苏省兴化市451 Ⅹ -3 端午节(泽林旱龙舟)湖北省鄂州市452 Ⅹ -4 七夕节(郧西七夕)湖北省郧西县453 Ⅹ -5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吉安中辽宁省铁岭市,江西省安福县秋烧塔习俗)460 Ⅹ -12 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报京三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贵州省镇远县三)467 Ⅹ -19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榕江县484 Ⅹ -36 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海口天天津市津南区,海南省海口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后祀奉、澳门妈祖信俗)502 Ⅹ -54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515 Ⅹ -67 瑶族服饰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安浙江省三门县,湖南省安仁县、花垣县,广西壮族自治516Ⅹ -68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区天等县节)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滦平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978 Ⅹ -71 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浙江省宁海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陕西省彬县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庙会(蒲县朝山会、泰伯庙会、991 Ⅹ -84 苏州轧神仙庙会、金村庙会、浚山西省蒲县,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姑苏区、张家港市,县正月古庙会、宝顶架香庙会、河南省浚县,重庆市大足区、丰都县丰都庙会)民间信俗(孝子祭、潮神祭祀、三平祖师信俗、东镇沂山祭仪、浙江省富阳市、海宁市,福建省平和县,山东省临朐县,贵屿双忠信俗、冼夫人信俗、钦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广东省茂名市、海南省海口市、992 Ⅹ -85 州跳岭头、康定转山会、梅里神定安县、澄迈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四川省康定山祭祀、女子太阳山祭祀、屯堡县,云南省德钦县、西畴县,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陕抬亭子、迎城隍、岷县青苗会、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岷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香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黄大仙信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俗、澳门哪吒信俗)994 Ⅹ -87 抬阁(珠梅抬故事)湖南省涟源市祭祖习俗(徽州祠祭、诸葛后裔安徽省祁门县,浙江省兰溪市,四川省美姑县,陕西省997 Ⅹ -90 祭祖、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韩城市徐村司马迁祭祀)1014 Ⅹ-107 茶俗(白族三道茶)云南省大理市1015 Ⅹ -108 蒙古族服饰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1020 Ⅹ-113 藏族服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1197 Ⅹ-122 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1214 Ⅹ-139 婚俗(赫哲族婚俗、畲族婚俗、黑龙江省同江市,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福建省霞浦瑶族婚俗)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1217 Ⅹ-142 规约习俗(侗族款约)贵州省黎平县。
赞美衢州的童谣

赞美衢州的童谣
《啷啷啷》是一首经典的衢州童谣,曾回荡在许多衢州人的童年时光里。
这首童谣反映了儿童的成长生活,是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语言形式。
此外,2019年衢州市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中也有不少佳作。
这些作品不仅有教育意义,还有审美价值。
例如,《阳光校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爷爷的故事》则通过爷爷的讲述,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童谣用精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富有画面感的形式,赞美了衢州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它们不仅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常山古村的历史文化故事

常山古村的历史文化故事常山古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是一个拥有近1000年历史的古村落。
这个古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常山古村的历史和一些相关故事。
常山古村始建于北宋时期,当时是一个以种植茶叶为主的农村,村中的居民以种植和经营茶叶为生。
由于常山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加上合理的经营管理,茶叶产量逐渐增加,茶文化也在村中得到发展。
古村内有一座名为“观音寺”的寺庙,始建于北宋末年。
观音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
寺庙不仅是村民们日常祈福的地方,也是村中举办庙会和集市的场所。
每年农历三月三,观音寺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参观。
在明代,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常山古村逐渐兴盛起来。
村民们开始修建独具特色的建筑,如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和古朴的木质楼梯。
这些古建筑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成为了村中的特色景点之一。
古村中还留有一些古老的传统行业。
例如,制作茶具的技艺在常山古村流传已久。
在村中的茶具作坊,当地工匠们用传统的工艺制作各式各样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这些一件件精美的茶具,不仅在村中广泛使用,也成为了当地的特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选购。
除了茶叶和茶具,常山古村还以其特色的手工艺品而闻名。
例如,刺绣是当地妇女们传承已久的手工艺,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智慧。
这些刺绣作品以其独特的线条、色彩和图案而受到了广泛赞誉。
在常山古村的村口,有一座石狮子亭。
相传,这座石狮子亭是宋代一位名叫赵义的将军所建。
据说,这位将军曾经奉命镇守常山县边境,他非常勇敢和忠诚。
为了防止敌人入侵,他在村口修建了这座石狮子亭,并将石狮雕像放置其中。
这座石狮子亭如今成为了常山古村的标志之一,也成为了村中居民的庇佑之地。
常山古村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节日。
例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村民们会举办烟火晚会,并放放天灯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村民们会上坟祭祀祖先,并在观音寺前举行传统的中元晚会。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解

Ⅲ-123
登嘎甘(熊猫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277
Ⅲ-124
阿妹戚托
贵州省晴隆县
1278
Ⅲ-125
布依族转场舞
贵州省册亨县
1279
Ⅲ-126
耳子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280
Ⅲ-127
铓鼓舞
云南省建水县
1281
Ⅲ-128
水鼓舞
云南省瑞丽市
1282
Ⅲ-129
怒族达比亚舞
云南省福贡县
1283
Ⅲ-130
安徽省怀宁县、潜山县
1225
Ⅰ-131
老子传说
安徽省涡阳县,河南省灵宝市
1226
Ⅰ-132
陈三五娘传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
1227
Ⅰ-133
胡峄阳传说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1228
Ⅰ-134
孟母教子传说
山东省邹城市
1229
Ⅰ-135
河图洛书传说
河南省洛阳市
1230
Ⅰ-136
杞人忧天传说
河南省杞县
1231
Ⅰ-137
1251
Ⅱ-157
渔歌(洞庭渔歌、汕尾渔歌)
湖南省岳阳市,广东省汕尾市
1252
Ⅱ-158
西岭山歌
四川省大邑县
1253
Ⅱ-159
旬阳民歌
陕西省旬阳县
1254
Ⅱ-160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1255
Ⅱ-161
锡伯族民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1256
Ⅱ-162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山喝彩歌谣
常山喝彩歌谣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浙江省常山县157项县级以上非遗名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福也,好啊!
新郎进门喜洋洋,新娘见了心花放;
树上喜鹊配成对,屋檐燕子已成双;
百年好合今朝结,堂前福字更添彩……
这段流传在婚礼上的彩词,仅仅是常山喝彩歌谣海洋中的一朵浪花。
常山喝彩歌谣,是盛行于常山县境内的一种在结婚、上梁、祝寿、春种、秋收、开业庆典时喝唱的民间歌谣,也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的综合体。
它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群众性、民俗性和艺术性,主要是图吉利、热闹、喜庆。
虽然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这类喝彩活动,但常山喝彩歌谣是当今彩词保存最完整,演绎仪式最讲究,形式内容最丰富,在生产生活中传播也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喝彩歌谣。
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多彩的表现形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目前,当地宣传文化部门搜集整理到的彩词
已达1000多首,约20余万字。
喝彩活动在常山县较为悠久,据《常山县志》(明万历十三年)和《球川镇志》及诸多家谱记载,民间闹新房喝彩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上梁喝彩习俗起源更早,北魏时期温子升即有《阊阖门上梁祝文》,被人们称为“上梁文之母”。
这一习俗,历经各朝各代,文人修饰润色、百姓口头传唱,至今依然传承于常山民间。
数百年来,常山喝彩歌谣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内容得到了不断扩展和丰富,大致可归并为四类:一是风俗喝彩,如举行结婚仪式、建造新屋时的喝彩;二是节令喝彩,如迎新年贺新春、闹元宵舞龙灯时的喝彩;三是行业喝彩,如企业开张、店行庆典时的喝彩;四是劳动喝彩,如榨油号子、打夯号子等在劳动时的喝彩。
其中风俗喝彩最为常见,已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广泛流传的常山喝彩歌谣,如今在浙江常山周边地区的开化、江山、柯城、奉化、乐清、泰顺较为盛行,江西玉山县、抚州市、新干县、安远县,湖南石门县、安乡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也有上梁喝彩的传承。
此外,在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存在内容、仪式大致相同的喝彩习俗。
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喝彩,原指人们在玩掷骰子时,呼喝作势,希望得彩,后来引申为“高声叫好,称颂赞美”的意思。
在民间喝彩习
俗活动中,基本涵盖民间婚丧喜庆的各个重要场合,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过去,常山县境内的喝彩歌谣传承,一般都是通过父子、师徒口传心授。
流传的彩词文本不多,能找到的最早喝彩文本实物是清光绪丙申年(1896)的《贤良词》。
此外,还有民间手抄留传下来的《贺房词》《魏德南立彩书》等光绪或民国年间的彩词文本,以及记录了喝唱韵律的《彩词韵律》。
常山喝彩歌谣不仅有着民间歌谣的一般性特征,如口头性、地方性、集体性和传承变异性等,同时还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内容的多样性。
涉及上梁、婚庆、祝寿、开业以及生日谣等;二是鲜明的文学性。
彩词前后句基本押韵,且字数相同、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三是强烈的互动性。
一人喝彩,众人和声,一唱一和,彰显了热烈的场面氛围。
四是突出的伦理性。
喝彩者一般都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品行不端者不受欢迎。
其主要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伴生礼俗,增色添彩。
常山喝彩歌谣如同一幅浓缩的传统民俗文化画卷,为百姓婚丧喜庆、人生礼俗增光添彩;二是形式简单,贴近生活。
喝彩时无需乐器伴奏,彩词通俗易懂,伴随着浓浓的乡音,充满了无穷的生活乐趣;三是祈福祝愿,寄托情感。
彩词内容吉祥喜庆,触情生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性传承人的美丽人生
常山县位于浙江省金衢盆地西部、钱塘江上游,素有“八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
境内物产丰美、名品众多,被誉为“中国常山胡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和“中国观赏石之乡”。
招贤镇的老木匠曾祥泰先生就是常
山喝彩歌谣代表性传承人,他熟练掌握了常山喝彩歌谣技艺,且传承有序,脉络清晰,从事喝彩活动历经了55个春秋。
他在孩提时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百家姓》等四书
五经,民国年间改读新课本,15岁辍学,师从岳父刘朝训习木工和喝彩。
1948年8月的一天,家乡有两户人家做喜事,一户人家上梁,一户人家结婚,师傅忙不过来就让他去独当一面。
时年16岁的他,去了上梁人家喝彩,那户王姓人家
非常满意,从此,师傅便经常让他去大户人家作喝彩事。
1961年以后,在做木工期间,方圆百里请他喝彩者数不胜数。
1970年后的8年间,他开始养蜂,周游了全国,依然坚持为人家喝彩。
1980年以后,各地建造新房如雨后春笋,50岁的他,更忙着到各地喝彩。
此外,曾祥泰还参与出版了不少喝彩书籍,有《常山喝彩歌谣》《常山民俗风情集》《民间上梁喝彩习俗》等。
2014年2月,县里举办元宵节非遗展演暨“薪火相传?美丽常山”专题文艺演出,曾祥泰携全家人及弟子登台表演喝彩,一举荣获一等奖。
2009 年9月,曾祥泰被公布为浙江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常山喝彩歌谣传承人;2015年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常山喝彩歌谣代表性传承人。
此后,他不遗余力,积极传授技艺,在次子曾令兵创办的“半典阁连环画博览馆”和常山实验小学、招贤中心小学等处建立了创作、培训园地。
如今,他培养的徒弟有20多人,授训学生达500多人,有效推动了常山喝彩歌谣的传承与发展。
存续与未来前景
受西方文化和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冲击,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濒危的状态,常山喝彩歌谣也不例外。
首先,西式婚礼的流行,水泥楼房的建造,使喝彩歌谣日渐式微;其次,喝彩者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对喝彩习俗兴趣不高,传承人队伍青黄不接。
虽然喝彩活动在一些农村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面临着的濒危态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常山县文化部门采取积极有效举措,开展全县民间结婚、上梁喝彩歌谣内容包括传承人活态传承情况的普查工作,掌握了一批包括喝彩者、创作者的大名单,并积极鼓励他们开展喝彩传承活动。
通过对喝彩歌谣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目前已收集编纂了《常山喝彩歌谣》《常山民俗风情》《民间上梁喝彩习俗》《为企业家喝彩》《为常山喝彩》等相关书籍和资料。
在此基础上,常山县还制订了常山喝彩歌谣“八个一”的五年保护计划,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将现有的喝彩歌谣分类、归档、保存起来,
使其得到真实、全面、科学而又系统地进行存史;二是开展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开展常山喝彩歌谣宣传推广,召开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让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接受和认同;三是培养和发展传承人队伍。
创造条件,开展喝彩歌谣新生代传承人的培训;四是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县、乡、村、家庭、个人等多层次保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从而使常山喝彩歌谣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群众化的持久保护道路。
短评:
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洗磨,在岁月涤荡中历久弥新。
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孕育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常山喝彩歌谣正是常山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和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口头创作,直接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
常山境内自古流行在结婚、上梁时进行喝彩的民间文学及其习俗,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最为真实的映照。
据我们了解,常山喝彩歌谣在浙西地区乃至浙闽赣皖边界地区,是一种最具典型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其一言一句都体现着当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彩词工整押韵、流畅和谐,是当地民间民俗、礼仪、文学表现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常山民俗文化多样性,挖掘我国优秀
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前不久,我曾拜读过常山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连中福创作的有十万字的《为常山喝彩》一书,写的就是常山喝彩歌谣。
他是在2015年春节过后的第一天,领受了常山县文广新局毕建国局长交给的任务,开启了这场艰辛的民间寻访和文学创作。
我想像着他像古时摇着木铎、行走乡野的采诗官,奔走在全县十四个乡镇(街道),探访民间彩师,收集彩本彩词,完成了服苦役般的采写工作。
相信看了连中福的这本著作,你一定从他对常山喝彩歌谣起源、传承、保护等进行的深度挖掘和生动叙述中,读懂了这项极具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它鲜明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强烈的互动性,浓郁的地方性,悠久的历史性和突出的伦理性,正是喝彩歌谣长喝不衰的根本所在,也使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对于音乐、仪式、民族史、文化史、人类学,甚至是民俗和文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得以绵续的根基和源泉,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危状态,但在保护和传承的窘境中,常山县文化部门理清保护思路,在面对怎么让非遗“活”起来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开展非遗保护,充分体现了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
只有留住传承人队伍才能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来
自群众,其传承发展还得依靠群众。
常山喝彩歌谣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然进入了一个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保护传承不是修谱供养,当地文化部门这种活态保护、常态保护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来自哪”“回归哪”才是真正的保护。
――李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