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景观设计
触觉景观案例

触觉景观案例触觉景观是指通过触觉来感知和体验的景观设计。
它通过刺激人们的触觉感官,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环境。
以下是十个触觉景观案例:1. 水上花园:设计师在花园中设置了一个由喷泉组成的水幕墙,人们可以用手触摸水幕,感受水流的温度和流动的力量,增加与自然的互动性。
2. 音乐墙:在公园或广场的墙面上设置音乐装置,当人们用手触摸墙面时,墙面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人们通过触觉感受音乐的美妙。
3. 风铃小径:设计师在一条小径上悬挂了一系列风铃,当人们经过时,微风吹动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通过触摸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增加人们对环境的感知。
4. 触感雕塑:在公园中设置一系列触感雕塑,雕塑表面光滑细腻,人们可以用手触摸雕塑的形状和质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感。
5. 石头溜滑梯:在儿童游乐场中设置一条由石头构成的溜滑梯,石头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光滑而不滑腻,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通过触摸感受到石头的纹理和温度。
6. 触感花坛:在花坛的边缘设置一圈由不同质地的材料制成的花坛边,人们可以用手触摸花坛边的不同材料,感受到不同材料的质感和温度,增加与花坛的互动性。
7. 触感地板:在公园或广场的地面上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木材、石头、草坪等,人们可以赤脚行走,通过脚底的触觉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和温度变化。
8. 香草园:在花园中设置一片香草园,人们可以用手触摸香草的叶子和花朵,感受到香草的气味和质地,增加对植物的感知和理解。
9. 触感水池:在公园中设置一个浅水池,人们可以脱鞋赤脚进入水池,通过触摸水面和水底的不同材料,感受到水的温度和质感。
10. 触感雾场:在公园或广场中设置一个雾场,人们可以走进雾场,感受到雾气的湿润和触感,增加与自然的互动性。
以上是十个触觉景观案例,它们通过刺激触觉感官,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环境,增加与环境的互动性。
这些案例展示了触觉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意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触觉体验。
谈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一、引言园林景观设计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和实用性建设。
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是关乎城市形象、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定义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对植物、地形、水体等元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其达到美化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提升城市品位等目的的一种艺术创作和实用性建设活动。
三、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 美化城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出美丽宜人的城市风貌,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2. 增强城市品位: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内涵。
3. 改善人居条件: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4. 生态保护: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1. 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
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象,如花海、竹林等。
2. 地形: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对地形进行合理的雕塑,可以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美丽景象。
3. 水体: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对水体进行合理布局和装饰,可以营造出静谧、清新、浪漫等不同氛围。
4. 硬质构筑物:硬质构筑物包括建筑、雕塑等。
这些构筑物可以起到点缀美化环境的作用。
五、园林景观设计的流程1. 规划阶段:规划阶段主要包括对场地进行勘测和分析,并确定设计目标和风格。
2. 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对植物、地形、水体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3.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是对初步方案进行细化和完善,制定施工图纸并进行审核。
4.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主要是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际的建设和改造。
5. 养护阶段:养护阶段主要是对已建成的园林景观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景观设计都有什么理念

景观设计都有什么理念景观设计是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结合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和审美追求,通过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的空间。
景观设计的理念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理念。
1. 自然融合:景观设计理念之一是将自然与人工环境融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通过运用自然元素,如绿色植物、水体、岩石等,配合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自然感的景观空间,使人们在其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古典美学:古典美学是一种追求庄重、典雅、对称的设计理念。
它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理念,通过运用古典元素,如柱廊、雕塑、喷泉,创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高雅氛围的景观空间。
这种理念适用于公园、广场等场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氛围。
3. 现代简约:现代简约是一种追求简洁、清爽、功能性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减少多余的装饰和复杂的线条,追求简单而有效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几何形状,创造出整洁、现代感强的景观空间。
这种理念适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区等地方。
4. 生态可持续:生态可持续是一种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通过生态恢复、节能减排等手段,创造出环保、可持续的景观空间。
这种理念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环境敏感地区。
5.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一种追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的设计理念。
它通过运用地方特色的建筑、雕塑、装饰等元素,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这种理念适用于文化景观区、历史遗址保护区等地方。
6. 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一种追求满足人们功能需求和舒适体验的设计理念。
它关注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感官需求,通过合理布局、人性化细节等手段,创造出符合人们的舒适需求的景观空间。
这种理念适用于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设计理念,每种理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所。
景观设计师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理念,通过艺术创作,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空间。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居民建筑物的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断上升,居民居住区周边的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对新居住环境追求的重要一环,开发商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开始加大对居民区景观设计的研究和投入,营造更加宜居、宜情的新居住环境,本文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不断提升居民区景观设计的水平,从而打造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
关键字: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策略一、我国居民区景观设计现状最初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小区时没有完善的规划和售后体系,只注重楼房的建筑,对后期维护等工作不予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在选择商品住宅楼时除了关注房屋内部结构,还对周边环境以及开发商配套设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关注,更加追求舒适舒服的居住环境。
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开发商开始注重居民区的景观设计,以求通过绿色生态环境以及完善配套设置的双重打造,提升自身竞争力。
但由于我国居民区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再加上开发商大都以追求利益为最终目标,聘用的多为不专业的设计师,有的仅仅是种植了些绿植;还有的在进行园区设计时大都应付了事,照搬国外设计风格,完全没有考虑小区主题,形成中式和西式的强烈反差,破坏了整体气氛。
还有近些年小区建设更加追求人文关怀,在景观设计时设计师更需注意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大多数设计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人与环境的交流,无论是假山还是喷泉如果不考虑人类的因素,都会由于色彩以及位置和安全性出现各种问题,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混乱的局面,在进行居民区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小区的环境,依靠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手段上都要加入以人为本的概念,从而让居民区景观设计全面升级。
二、居民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事物的发展都有着自身的演变规律,居民区景观设计经过认真的研究可归纳为绿化、景观、人文生态设计几个阶段。
浅谈如何做好楼盘售楼处景观设计

浅谈如何做好楼盘售楼处景观设计作者:张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做好售楼处景观设计,是展现楼盘的设计理念,争取客户在第一时间交易的重要手段。
售楼处景观对买家极具吸引力、震撼力,这在其形成良好品牌形象过程中功不可没。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做好楼盘售楼处景观设计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售楼处;景观设计;措施Abstract : Good sales offices landscape design, is to show the design concept development, important means to strive for the customer in the first time transactions. Sales offices landscape attractive to buyers, shock, which in its form a good brand image process not. In this paper, how to do real estate sales offices landscape design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Key words: sales offices; landscape desig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31售楼处景观设计原则售楼处是一个交易性场所,是一个公共展示的空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销售楼盘,因此售楼处景观设计应有以下三原则:展示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
1.1展示性售楼处的景观是展示整个楼盘景观的重要场所,因此,售楼处景观要尽可能的让车来车往的人们知道。
因此设计上可以从两方面下手:(1)景观具有吸引力无论项目大小,售楼处都是整个场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希望每个客户都能看到,都可以参与进去,去感受它的吸引力,它的魅力。
什么是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

什么是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
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
沉浸式景观设计是一种将人们带入自然环境中的设计理念,它追求让人们能够
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在这种设计理念下,景观设计师们努力创造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放松身心,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在沉浸式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
他们
会利用植物、水景、地形等自然元素,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精心设计的水景,以及巧妙的地形塑造,设计师们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沉浸式景观设计还注重创造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
设计师们会设计出
各种各样的步道、观景平台、休息区等设施,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漫步、观赏、休憩,尽情享受自然的美妙。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自然,感受到自然的独特魅力。
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的提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亲近自然的空间。
在这样
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暂时远离喧嚣的城市,放松身心,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同时,沉浸式景观设计也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总的来说,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
触的空间,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希望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有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能够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
什么是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

什么是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
沉浸式景观设计是一种注重营造出深度体验和情感共鸣的设计理念。
它通过创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和情感连接,引导人们沉浸其中,与自然和艺术产生亲密的互动。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关于美学和功能性,更是关于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愉悦、放松和启发。
在沉浸式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营造出具有故事性和情感共鸣的空间。
他们通过运用景观元素、材料、光影、声音和气味等多种感官刺激,打造出令人身临其境的环境。
这种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更是希望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一片花园中不仅有美丽的花草树木,还可能有流水、小桥、曲径等元素,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中。
沉浸式景观设计也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和尊重。
设计师们注重在设计中保留自然的原始美感和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创新的手法和科技手段,为人们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例如,在城市中的公园设计中,可以融入自然湿地、生态池塘等元素,为城市居民带来身临其境的自然体验。
除了与自然的融合,沉浸式景观设计也注重与艺术、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艺术装置、雕塑、壁画等方式,为景观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感。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和壁画设计,可以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启发。
总的来说,沉浸式景观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关于创造出美丽的环境,更是希望为人们带来深度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它通过与自然、艺术的融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找到放松、启发和共鸣。
这种设计理念的兴起,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在城市中感受到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基于施密茨身体现象学的体验式城市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设计研究

设计与理论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063基于施密茨身体现象学的体验式城市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设计研究AN EXPERIENTIAL URBAN WETLAND PARK WATERFRONT SPACE DESIGN STUDY BASED ON SCHMITZ BODY PHENOMENOLOGY湖南师范大学 葛万宝过借助现象学理论来推动城市湿地公园的滨水空间设计研究与发展。
2身体感知与滨水空间的营造氛围2.1施密茨的现象学与身体感知身体与空间可分为身体的感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施密茨的现象学理论认为身体综合知觉、整体体验与空间的关系。
生理器官会同时接收到日常空间中的事态,并不是单独孤立的。
如水空间通过对人的五官与皮肤等身体部位带来多重的感知与体验。
那么在成都江按湖湿地公园景观项目设计中,游园者的体验上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公园给游客带来的还有触觉与嗅觉上的体验。
首先人的触觉能够使身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石材与木材给人带来厚重粗糙与亲切柔和的感觉一样。
在游园中人对景观材料真实的触觉,增加了游客对环境的体验感受。
湿地公园滨水空间中最常见的触觉感受是足部对漫步于景观中材质的感觉。
滨水空间中对于草地、石板、木板水泥等不同材料的运用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于某些特定的景观场所赋予特定的材料,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激发人的向往体验。
如在滨水区域铺设木质平台与木质栈等可以激发人去做一些亲水性的活动,岸边浅水区域铺设大小不一的石块,会激发人的童心,脱去鞋子与水面互动。
木板、石块不同的材料肌理营造出丰富的触觉和视觉的体验感受[2]。
2.2滨水空间的营造氛围在温哥华城南部的滨水空间设计项目中,非常注重周边居民的感知程度,除此之外还融入了市民对城市的记忆,所以在公共性设施的引入上与城市居民的历史脉络相吻合。
从而激发起与市民的情感共鸣,来增加周边居民对滨水空间区域的归属感。
这种滨水景观空间是在市民情感感知与集体记忆进行设计基础上开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验式景观设计
场所、空间、物体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空间提供给
人必须的活动地域,以满足人类的各项生存活动;而物体则是人类必
须的生活器具。然而在现代社会当中的规划设计当中,人类对于规划
的场所、设计的空间或是创造的物体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主要体现
在——人类不仅仅需要一个地方以达到他们对城市的延伸(文艺复兴
时期新兴城市贵族对乡村土地的贪欲)或是对抗和逃避工业城市给他
们带来的恐惧和憎恶(工业革命中后期,人们对于城市的逆反感)的
目的,而是需要一处符合人类自身的活动和各方感官需求的领域,更
是需要一个能令人类感觉心情舒适和得到情感抒发的心灵寄托。现代
的景观规划或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在"人本思想"的基础
上,满足人的"体验"要求,进而达到人的精神需求。
一、"体验"的主体
"体验"的主体不应该是规划者或者设计者,而是观赏者,且是各
个阶层的观赏者,即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约翰·O·西蒙兹认为—
—景观设计师的终身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类、建筑物、社
区以及他们生活同他们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二、"体验"的概念
1、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
2、体会,即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
三、体验式设计
1、所谓体验式设计就是想象人们如何走进环境并获得怎样的空
间体验,他们会想起什么?被什么激发?受到何种启发?留下什么印
记?期望什么?
2、体验式设计不是简单的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在规划设计中引
入直觉的、内在的、不合情理的设计元素,环境才能与人们的内心真
正相连,因为这些因素正是人类的心智特征,逻辑性和合理性只能获
得人们的"体谅",而不是"认同"。
3、体验的设计就是"令我的想象走向具体"。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从虚无出发,前面一片空阔,没有影像,也没
有攀附之物,为了摆脱这种紧张和不安全感,我必须令我的想象走向
具体。于是,我开始为这种虚无和不安全构造一个可以令我内心放松
和可信的空间,为了离开这个虚无,我需要一个梯子,我可以想象一
个梯子应该怎样才可以令我放松——应该有很坚实有力的护栏,足够
宽阔的踏步;走完梯子,我应该吁一口气,前面应该有一个让我感受
安全的宽阔平台,平台的尽头应该有一个看起来很奇怪、很有吸引力
的巨大建筑,在它的下面有一道校门,校门进去时很深的过道,走进
去时,我希望它越来越宽阔,旁边应该还有许多指示引导我前进,这
条过道不能是笔直的,因为那会让我觉得没有尽头没有希望,我很担
心顶上或者后面会突然出现意外的影像,所以我需要明亮的灯光和简
单的造型,让意外的影像无处藏身……
这就是体验的设计想象,从"虚无"走向"具体的"心灵建造过程是
由想象、经验、情感、意识共同构成,是从极其紧张感自然趋向安全
和合理性的心灵慰藉过程。
4、体验式设计绝不仅仅只是视觉,或者触觉、听觉、嗅觉以及
味觉,这些只是"感受"的基本形式,真正的体验是指由超越或混合前
述原始形式而对心灵形成的压迫感、安全感、紧张感、极致和彻底释
放的轻松感,以及欲望、好奇、直觉、知觉、下意识和潜意识抗拒膜
拜等等心灵剧烈活动状态。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人类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和
自然应受到同等的理解和尊重。在考虑和组合景观各个要素达到美学
效果时,还需要将景观深入到时间性与空间性,以增加人们的情感体
验。
约翰•O•西蒙兹认为——我们要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
不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种体验。景观设计师应该在以"以人为本"的前
提下,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问题,追求景观的"至上而下"和"至
下而上"的创造,满足各阶层人们的身体的需求和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从而提高景观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