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独特吸引力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美国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以前,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资本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国内,而现在,资本的增长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而需求增长则依赖于本地资源。
印证这种变化趋势的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气势似乎盖过了珠江三角洲,上海与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争也是咄咄逼人,如果说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体系,那末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系在地缘和传统上则较多是以内向(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这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选择上海的原因。
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最终要超过国外市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颠倒过来。
翻开世界经济历史地图就会发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轫于沿海,但成功的大国经济很快就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至少美国的经济历程是如此。
美国经济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而法国、西班牙、荷兰、汉萨同盟则在相反道路上衰弱了。
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生产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但美国人并没有长期沉浸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而是调头西进,走“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
特殊是19 世纪早期,运输业和通信业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通过其东部沿海的城市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中心从英国输入资本,运用这些资本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建立了炼钢和采煤等新兴工业。
这些产品运往内陆,供应芝加哥等新兴城市和西海岸的城市。
这些新城市则在美国的腹地开辟出新的农业产地以供应世界市场。
而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等周边国家向美国提供原材料和某些特定的制成品以满足美国工业生产的需要。
同时,从企业债券到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的浮现,标志着 19 世纪末华尔街资本证券市场的成熟,这为 20 世纪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提供了金融平台,那些 20 世纪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
结果,半个世纪以后,整个西部地区就为美利坚的民族生产力所充溢,为美国迅速跨入世界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怎样理解中国模式

怎样理解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发展特点:1、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已经根本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市场、价格、竞争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合理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没有完全放弃必要的国家管理经济的作用。
2、从经济结构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根据国情和国际环境,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化。
在轻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得到加强之后,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的畸形产业结构已经改变,重点发展的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改观,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部分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国那样的过度城市化;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平衡协调发展。
3、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粗放型为主,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新模式强调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
4、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中国已经成功实现战略转换,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转变成现代化战略;由重速度、重数量、轻效益、轻质量的倾向转变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效益、质量、合理实在的速度;由片面强调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转变成对外开放,掌握两套本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扩展资料:正确看待“中国模式”:辛向阳说“中国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
比如,印度总理辛格2008年就说过,中国的改革推动了印度的发展。
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外经济开放使中国深深受益,也使印度深深受益,印度正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的成功是促进变化的一种动力。
在中东,“中国模式”受到一些国家的高度肯定。
2007年,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指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成为许多中东国家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中国的声音在这里备受尊重。
中国软实力的形成机制

史的“嵌入性”, 过往人们根据中国是否符合西方规范标准来评判中国外交政策实践的日子已经一去不 复返。(3)中国的软实力是由中国规范形成并通过得到认可的中国规范扩散来推动和增强的,是中国在国 际机构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21 世纪,我们从关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采纳了国际准则的辩论,转向它 能够在多大范围内重塑全球秩序,从而涉及它所嵌入的多边机构的准则和规则。这一点在由中国领导的 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名为“新丝绸之路基金会”(连 接中国与各地区的古老贸易路线)的区域发展基金的倡议中凸显。
a
视为规范性软实力。 与 Nye 单方面强调软实力的作用不同,我们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相辅相成不可割
b
裂。 尽管软实力泛指意识和认知观念,但也是建立在实践、原则和教条的基础上的,具有物质属性和制 度 属 性 ,软 实 力 建 立 在 硬 实 力 的 物 质 基 础 上 ,而 硬 实 力 是 软 实 力 充 分 发 挥 潜 力 的 前 提 。 对 于 硬 实 力 与 软
b Nye, J,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5, pp.75-84. c Gramsci, A,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71, pp.94-106. d Ramo, J C, The Beijing Consensus, London: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2004, pp.47-56. e Li, X (ed.),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Capitalist World Order, Surrey, UK: Ashgate Publisher 2010, pp.84-92. f Li, X,“Conceptualizing the Dialectics of China’s Presence in Africa”In A. Arkhangelskaya, & J. van der Merwe (eds.), Emerging Powers in Africa: A New Wave in the Relationship,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6a: pp. 77-106.
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及机会

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及机会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具备潜力的市场之一,其巨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使得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人口结构到文化习惯,每一个细节都在影响着市场的发展。
探究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和机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市场,并把握其中的机遇。
一、人口结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由此带来的消费群体规模也非常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中国人口数已经达到了13.9亿,其中20岁到35岁的人口超过4亿,是中产阶级的核心群体。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通常处于高消费水平阶段,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大,因此他们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客户。
此外,中国还有亿万农民和广泛的城镇化群体,这些群体对各种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大。
二、地域差异由于中国广阔的土地面积,地域差异也很明显。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历史背景,这些差异也反映在消费市场上。
比如,广东的消费市场与北京的消费市场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消费群体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消费群体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以达到更好的市场效果。
三、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措施,通过投资、税收和优惠政策等手段来吸引外资和促进企业发展。
在跨境电商领域,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海淘新政”等,这些政策有助于企业更轻松地进入中国市场,拓展客户群体。
四、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十分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习惯和社会价值观。
因此,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必须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并根据当地文化差异来调整商品和服务。
比如,中国人传统上重视“送礼”,这使得礼品市场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此外,中国人还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交活动,因此针对家庭和社交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五、新消费趋势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消费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

“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称谓,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视野来看待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也称“中国道路”、“中国经验”。
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本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之路,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显示出其成功的发展经验,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发达国家的关注,为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树立了榜样。
2004年5月,美国学者乔舒亚?库伯?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发表了他的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之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就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政要讨论的热门话题。
在建国60周年来临之际,全面客观地总结“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深层理论阐释,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香港《信报》2004年4月20日刊登郑永年撰写的题为《“中国模式”概念的崛起》的文章,文章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将对美国构成新威胁。
文章说,中国的发展经验早已被第三世界国家认可和借鉴,而今,“中国模式”概念在各国政治人物和决策者中间流行起来。
美国很多政治人物开始认识到,如果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话,这种威胁并非来自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等方面,而是来自被忽视已久的“中国模式”。
现在,随着“中国模式”的成功,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似乎正在放弃美国民主模式而转向重视经济的“中国模式”。
我们且不论“中国模式”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至少它说明了“中国模式”对世界上那些正苦苦寻找不仅发展自身,而且还试图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的同时、又希望保持民族独立和本国政治选择的国家来说,中国提供了一条新路。
1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广大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发展背景相类似,都面临谋求本国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艰巨任务。
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精讲

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六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谁能料到,今天的中国能坐拥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贸易国、而且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三十年前,又有谁能预想,今天的中国能将人成功送上太空,能举办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奥运会?毋庸置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三十年来尤其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让世界感到惊叹,也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模式”的强烈关注与深入探讨,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加之全球化时代休戚与共的国际关系,海外长期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命运。
美国学者福山在冷战后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解体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一条道路。
他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连福山本人最近也公开认为,“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进化的终点。
20年前,西方学者为拯救“拉美模式”提出了“华盛顿共识”,而在中国经济发展后西方开始有人提出基于中国发展模式而总结出的“北京共识”。
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一方面使得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进一步分析中国发展的原因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模式”的有效性成为中国对外提升影响力,对内加深自我凝聚和认同的有力宣传利器。
除此之外,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虽对中国出口带来了沉重打击,但是因为“中国模式”的特殊之处,中国经济的已经率先复苏,许多发展中国家更将本国经济复苏希望寄托于中国。
这些都给“中国模式”提供了走入世界关注视野的背景和契机。
简单说,海内外围绕“中国模式”的讨论主要涉及总结、前瞻、推广三类。
中国三十年来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主导了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经济革命,改变了四分之一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变革方式,所以归纳、总结、研究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优点与缺点、贡献与挑战,成为海内外各大媒体、研究机构、智库的重要研究课题。
浅谈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浅谈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摘要:近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有许多不同观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基于发展道路又有别于世界其他模式的客观事实,我们可以用强势政府、市场经济、文化支撑、民生关切、渐进改革、有序开放等六个关键词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当然,“中国模式”远未成熟定型,正在生成构建之中,既面临自我完善、提升与发展的挑战,也还面临发达国家的批评、指责与遏制。
“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解决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需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内外环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国模式”; 面临挑战; 应对策略多年来,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非常热烈,至今仍是人们经常论及的话题。
因为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说,它都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这种“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都离不开对“中国模式”的探讨、坚持和完善。
一、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基本含义首先看一看模式的含义。
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对模式下的定义就是: 模式是事物内在机理的展开,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系统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
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 内在性,模式是一个事物内在本质的展现; 外在性,模式有其外在的表现方式; 可借鉴性,模式可以为人们所借鉴和学习。
其次看一下中国模式的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于中国模式有不同的定义。
有的学者讲,中国模式是指新中国成立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
有的学者讲,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问题。
中国式民主越来越有吸引力

中国式民主越来越有吸引力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2021年第11期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
不可否认,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模式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耐人寻味的是,近年来,有很多人开始对美式民主进行反思,认为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政治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人也开始理性看待、分析和高度评价中国民主模式。
中国式民主之所以日益引起关注,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中国式民主制度有利于确保国家的高度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犹如“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种制度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中国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而且可以确保国家政治长期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赶超式发展。
中国式民主有利于调动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
纵观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其价值核心就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
事实上,判断一种民主制度的优劣,关键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实现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机平衡,因而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汇聚14亿中国人的磅礴伟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国家蓬勃发展。
中国式民主有利于增进人民的福祉。
增进人民福祉,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