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浅谈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兄弟关系【内容提要】台海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台海两岸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此后虽历经坎坷,却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1949年起国共分治两岸。
随后,李登辉,陈水扁登台,抛出台独言论,妄图分裂祖国,造成两岸关系一度紧张。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开始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大为缓和。
然而,台海问题极其复杂,两岸最终走向统一道路依然漫长。
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不明朗,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现状台独统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对于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提问时表示,两岸正在商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协议。
温家宝总理强调两岸商签经济合作协议时的“兄弟关系”。
温家宝总理说,“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说,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邻里关系。
无论处于弱势也好,强势也好,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事实,两岸终将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全球亿万华人共同的愿望。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
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
蒋氏父子虽与大陆采取敌对政策,但反对台独。
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后抛出“一边一国论”。
陈水扁步其后尘,大力推行台独政策,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
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开始与大陆接触,两岸关系虽大为缓和。
现在两岸关系较之于以前有了历史性的转变。
关于两岸关系发展与前景展望

形势政策论文关于两岸关系发展与前景展望一直以来两岸关系始终是我党,我国的工作重心之一,也是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更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两岸的统一问题一直牵动着全体国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成为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50多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两岸关系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
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两岸政治对抗正激化,“法理台独”正对两岸关系构成严重的威胁。
于是,面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应该如何熟悉和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对策,是深化两岸关系研究,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首先,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
能否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进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它已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处于中国陆权与海权交界的“边缘地域”,是中国维护南海海域主权进而有效实现制海权的重要依托。
其次,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发展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同资源、空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因而能否开发海洋资源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整体繁荣与稳定。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浅谈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和今后的发展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一)文化交融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
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
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前,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喜欢!两岸局势及其未来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探》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文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出发,提出应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平;合作;交流一、目前两岸关系的新形势。
(一)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
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
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
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是两岸目前都能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的历史必然。
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当前复杂的两岸关系中,大学生们的视角显得尤为重要。
咱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首先得清楚,我们的观点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
首先,了解历史是关键。
两岸关系有着深厚的渊源,历史的包袱不仅是沉重的,也是让人感到无奈的。
很多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了解历史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在的局势。
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得明白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感情这种东西,跟历史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不能轻易放下。
其次,作为大学生,咱们要主动获取信息。
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社交媒体上信息繁杂,真假难辨,得学会辨别真伪。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
例如,最近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某种程度上给双方都带来了利好。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咱们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
再者,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咱们这一代人,天生就拥有跨越地域的沟通能力。
线上交流让我们可以迅速地接触到不同的声音。
大家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论坛和活动,主动与对岸的同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与经验。
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彼此的了解,还能消除误解与偏见。
亲自去了解对方,才是真正的接触。
当然,面对两岸关系的挑战,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各种政治因素时常影响着发展,保持理性和客观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咱们都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尊重与包容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咱们得明白,尽管有分歧,和平发展仍然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未来的路在我们手中。
两岸关系的发展,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事情,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咱们这一代人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务必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声音。
每一个小小的交流,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总结来说,大学生应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两岸关系的新形势。
了解历史,获取信息,积极沟通,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未来充满挑战,但也有无限可能,期待咱们能够共同迎接这份挑战。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论文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岸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需正确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基础在于中华民族的强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团结的民族,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
不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无法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的客观事实,因此两岸应共同合作,实现和平发展。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两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实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发展的根本前提。
第三,我们必须注重两岸经济的互利合作。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方面,两岸经济的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和了解。
双方可以选择开发新领域如共同开展研发和创新,推动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等。
最后,我们必须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两岸政府、民间等各方资源的支撑。
应该采取一系列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措施,如加强政策沟通,建立沟通的机制,促进经济互利等。
总之,正确认识两岸关系的发展新形势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两岸各界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及阻碍因素[教学]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及阻碍因素[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1c84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6.png)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及阻碍因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
作为中华儿女,当然大部分人都希望台湾能和平回归。
作为祖国母亲的大陆当然也为回归台湾做了足够的努力。
首先,和平统一了香港和澳门,并且成功实行了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从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台湾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岸同胞多年企盼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
这种新局面的出现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1.祖国大陆形成对台新思维,两岸关系取得全面进展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六点意见”赋予了对当前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指明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与途径,初步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
当前在“六点意见”的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的全面进展,呈现出“平台多样化、交流全面化、成果显著化”等特点。
(1)两岸沟通平台多样化,双方互信逐渐增强随着两岸交往全面化发展,两岸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沟通平台。
一是两会协商平台。
两岸两会作为官方授权的民间组织,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重要平台,两会领导人分别在南京和台北举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商谈,达成多项协议。
二是党际沟通平台。
至今已举办五届的国共论坛(两岸论坛)是增进两党互信、引领两岸交流合作方向的推动器。
共产党与亲民党时隔4年之后二度举办的论坛——两岸农渔水利合作交流论坛,达成12条“共同倡议”,实实在在为两岸基层民众特别是台湾中南部农渔民谋福祉。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两岸关系是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关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
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珍惜过去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深思经历的曲折和冲突。
虽然两岸关系面临着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
如何积极抓住机遇,冷静处理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们需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才能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台湾问题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意识形态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差异,包括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XXX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等。
但是,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大学生独有的开放眼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合理的设想,并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加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加强与台湾同龄人的交流,消除他们对大陆的误解,向他们传递友好且多元的信息,让对岸年轻人看到国内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
尽管目前形势有所改善,但是“台独”分裂活动仍是XXX势不稳定的根源。
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的稳定,促进两岸和平,不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为了达成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溃退到台湾的国民党继续与大陆对抗,由此产生了
台湾问题,造成了多年来两岸的紧张形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陆经济文化的
快速发展,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
向了对话与合作。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
走向和平发展,和平发展也为两岸人民所支持,两岸关系也将越来越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两岸关系一直都是我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认识两岸
关系的动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
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岸关系的重要任务,
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现如今两岸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且双方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大陆新一轮改革也必将深刻影响两岸关系。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于13年10月下旬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所指
出的那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带动的大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新发展,必将为两岸
经济合作乃至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更宽广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俞正声主席的此番讲话非常清晰地揭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作
用与影响。的确,大陆的改革开放,对两岸关系影响巨大,这是被历史所证实了
的。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有力地推动
了两岸关系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更加一发而不可收,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海协会海基会签署了19项协议,实现了全面“三通”,
开放了陆客赴台旅游,实现了陆生赴台就学,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岸经
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大陆改革的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没有
大陆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两岸关系当前的大发展。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带来的
大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有理由对两岸关系的未来作更高期待。在两岸关
系中,无论是经济交流还是人员往来,都与大陆的改革、发展与开放密不可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吹响了大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而且对两岸关系发展同样
意义重大,将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新动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阴影尚未消散、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陆在世界各经济体中
是“一枝独秀”,大陆市场将为台湾经济发展继续提供广阔空间,台湾将从大陆
新一轮经济改革中获得发展利基。同时大陆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也将为两岸经济
合作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我们都在目睹着祖国经济一天天的强盛,看到我
们祖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的国民经济正在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我们对于祖
国明天的经济有足够的信心,更有无比迫切的希望。祖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定会给
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致力于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祖国的和平统
一发展。近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
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实施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一个中国”原则为
政策基石,以两岸“和平发展”为主轴,以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
理性、务实地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统一实现的对台方略。
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来说,“文化“将成为连接两岸的一个重要纽
带,因此,新时期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将是两岸未来发
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提升根亲文化内涵,加强两岸情感认同:两岸根亲文化,也
是宗族、宗亲文化,是两岸之间不断的血浓于水的关系,也是最容易被两岸民众
认同的两岸关系亲和力。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的“破冰”之举就出于福建
省旅游局做出的欢迎台湾同胞回乡探亲旅游的大胆创意。当相隔半个世纪的分居
海峡两岸的白发苍苍的夫妻在海峡西岸的“寡妇村”团聚之时,两岸同胞无不为
之动容。当年台湾地区领导人之所以接受海峡西岸释出的善意,很快做出开放台
湾居民回闽寻根探亲决策也有根亲文化的因素在内。20多年之后,要进一步促进
两岸和平发展,还必须提升两岸根亲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难得持续发展
5000年的世界几大古文明之一,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而随着
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的演变,中原文化在闽台两岸积淀,并且保持“活化石”的
生活状态。
其次,我们应该揭示海洋文化源流,加强两岸开放协同:国内外都有人将中
华传统文化看作是封闭保守的陆地文化,为了使两岸同胞都认同祖国大陆是开放
文化之源, 促进两岸关系在开放背景下形成和平发展共识,必须揭示我国海洋
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尤其海峡西岸是世界东方海洋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应该看到,两岸关系中还存在一些固有的分歧和矛盾,以及政治、军事、
台湾对外交往等敏感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
瓶颈,甚至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虽然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依旧存在矛盾,
而两岸的发展前景也仍有不明朗的地方,但如今的两岸往来之便捷,交流之活跃,
合作之深入,可以说是6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终结两岸敌对历史,抚平历史创伤,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是两岸双方、国
共领导和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在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不断增多、民族文化认同
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必将势不可挡。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衷心希望两岸双方珍惜难得机遇,站在全
民族发展的高度,坚定信心、不懈努力,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
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形势与政策论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建环121班
刘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