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禽病防治对于保障家禽健康和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禽病防治的效果和效率。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禽病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的禽病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监测数据获取渠道单一,监测点布局不合理,监测网络还不够密集,监测手段和水平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禽病的监测和及时发现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疫情的防控和预防和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对策:应该建立完善的禽病监测体系,在不同的区域设立监测点,采用不同的监测手段进行监测。
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对食品、水源等环境因素的监测,以及开展针对家禽的健康监测,提高对不同环节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疫情的发生。
二、禽药使用不规范虽然禽药的应用可以帮助预防和减轻家禽疾病的发生,但是禽药使用不规范会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滥用药物,导致禽药滥用和耐药性的提高;使用过期禽药或捏造禽药使用费用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和禽药残留的严重污染。
对策:加强禽药监管,严格控制禽药的使用。
实行禁用药物清单,禁止使用禁药或微量元素类药物等对环境或人体有危害的药物。
同时,将禽药使用费用纳入企业各项费用中,避免捏造禽药使用费用,致使下游企业的负担增加。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销售禁药的行为,保障食品安全。
三、免疫程序不正确大多数疾病有预防疫苗可以使用,使用疫苗预防常见疾病,是减少家禽疾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免疫程序错误可能导致瘟疫的迅速传播和疫情的扩散。
对策:加强对疫苗的管理,做好免疫计划,仔细制定行之有效的疫苗接种程序。
同时,在免疫方案的制定中要重视不同疾病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即加强不同疫苗之间的适应性验证,严格控制相互干扰的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等参数。
四、禽舍卫生不达标禽舍的卫生和环境是禽病防治的第一道防线,禽舍卫生不达标会导致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增加风险成本。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禽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不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目前,禽病防治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1. 病原微生物的多样性:禽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2. 抗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盲目使用,部分禽病菌出现了抗药性,已有一些常用的抗生素已经对禽病菌失效,使得禽病的治疗难度增加。
3. 疫苗接种困难:一些新型禽病的疫苗研发工作相对滞后,导致禽类养殖业对这些新型禽病的防控能力不足。
4. 检疫标准不严:一些地区对禽类产品的检疫标准不够严格,导致禽病在养殖场传播的难以控制。
5. 养殖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养殖场的卫生条件较差,清洁卫生工作不到位,成为禽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对策1.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禽病监测网络,对禽类的疫情进行全面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禽病的爆发情况。
2. 提高养殖环境卫生:加强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禁止滥用抗生素,对禽病的治疗需严格按照临床医生的处方使用,减少禽病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4. 加强疫苗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开展禽病疫苗的研发工作,提高禽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5. 加强检疫管理:提高对进出口禽类产品的检疫标准,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禽类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
6. 定期培训养殖户: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禽病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禽病的基层防控工作。
7.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禽类养殖业的监管,加大对禽病防治的投入,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禽病的防控和治理能力。
禽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我们加强合作,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解决。
目前我国禽传染病发生的动向、特点及防治对策

据不完全统计,禽类约有80多种疾病,其中以传染性疾病 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传染病中又以病毒性疫病严 重,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因禽病死亡率高达20%左右。
患病禽种增多,家养禽、珍禽、观赏禽、野生禽鸟、候鸟 等。
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
死亡率高
➢ 疾病:产蛋鸡产蛋期死淘率20%~25%(发达国家不足5%); 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蛋鸡产蛋期死淘率0.4%~0.6%;雏 鸡育成期平均成活率92%~94%。
生物安全的中心思想是严格隔离、消毒和防疫。规 模化养禽场消毒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执行, 持之以恒
生物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 止病原进入养禽场(群)的多层屏障
生物安全体系中的所有生物安全措施,都是针对动物疫病 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 的防疫技术,封闭式管理是实行生物安全防控疫病的最好 模式
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和危害
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如从田间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对链霉 素耐药性提高1000倍,对泰乐菌素耐药性提高100倍,红霉素无 治疗效果(宁宜宝)
李玲,程安春等用113株雏鸭分离的大肠杆菌,对33种抗生素 药敏结果,所有细菌对头孢吡肟(CPI)敏感,利福平耐药率 100%。最多耐药21种;以13耐、15、17、9、12为主,共占 53%。耐药率30%以上有(株/耐药%比表示)氨苄青霉素95 (84.07)、哌拉西林63(55.75)、阿莫西林74(65.49)、头 孢克格47(41.59)、链霉素67(59.29)、四环素97(85.84)、 环丙沙星79(69.91)、诺氧沙星67(59.29)、氧氟沙星67 (59. 29)、复方新诺明87(76.99)、氯霉素57(50.44)、利 福平113(100.0)、红霉素48(42.48)、痢特灵34(30.09)、 新霉素79(69.91)、萘啶酸103(91.15)、强力霉素97 (85.84)。(中国兽医杂志2019年12期34~36)。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疫情背景禽病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的严重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禽病不仅对禽畜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可能通过人畜共患疾病传播到人类身上,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禽畜贸易的加快,禽病的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目前,我国禽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且存在许多潜在的传播风险,防治工作亟待加强和改进。
对禽病的防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字】1.2 疫情影响禽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旦爆发疫情不仅会对整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威胁人类健康。
禽病的爆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还导致了部分养殖户倒闭破产。
禽病的传播还会对社会稳定和健康构成威胁,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疫情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更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大规模的禽病爆发不仅会导致家禽的死亡和损失,还可能造成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禽病防治工作,减少疫情的发生对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16】2. 正文2.1 疫病传播途径疫病传播途径是禽病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制定预防措施。
禽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当禽类之间或禽类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时,病菌很容易传播。
在家禽饲养和养殖中,要加强对禽类的隔离管理,避免不同批次禽类之间的直接接触。
空气传播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禽类在空气中排放的排泄物中携带病菌,当其他禽类呼吸到感染的空气时,容易发生传播。
要注意保持禽舍通风良好,避免密闭环境下禽类的饲养。
水和食物传播也是禽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禽类在饮水和饮食过程中可能摄入带有病菌的水和食物,从而感染疾病。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禽病是指影响家禽健康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家禽养殖业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密度的增加,禽病防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禽病的爆发会给家禽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包括禽只的死亡和生产能力的下降。
禽病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威胁,一些禽病具有人畜共患性,容易传播给人类,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禽病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疫病的传播会加重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加强禽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在禽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将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等多方面的努力,以提高我国禽病防治的水平,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义禽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禽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加强禽病防治工作,提高禽类养殖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禽病呈现出愈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现有的禽病防治手段和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如疫苗接种效果不稳定、药物耐药性问题等。
加强对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和针对性对策的制定,对于提升禽病防控工作的效果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主要问题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源复杂性:禽病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菌性气管炎等。
不同的病原体造成的疾病症状也各有不同,给禽类养殖和防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抗药性问题:随着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广泛应用,一些禽病病原体逐渐产生了抗药性,传统的药物防治效果逐渐减弱,给禽类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
3. 防疫措施不到位:一些养殖场存在防疫措施不够完善的情况,如清洁不到位、通风不畅等,导致禽类易受疾病侵袭。
4. 缺乏统一规范:在禽病防治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的防治措施存在差异,不利于疾病的有效防控。
禽病现状及其控制的策略

12.养殖场兽医临床诊断技术、设备落后, 对疾病较难诊断。
二、目前禽病控制现状
1.疾病死亡率高。传染病危害最大。 2.旧病未除,新病又现。 3.发病非典型化,病原出现新的变化。如
ND、MD。毒力增强、症状改变、宿主改 变。
4.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 治疗困难。
疫病感染(严重者死亡)
育成率低
4.实行分段饲养,缩短间隔空舍消毒的时间。各 种动物,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畜禽对疾病的 抵抗力不同,同一围墙内绝不混养。
5.防止野外动物进入,鸡场绝不养猫狗鸭鹅,有 防止进入、消灭鼠鸟蚊蝇等设施。
6.距离是天然的防疫屏障
㈡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1.免疫程序与抗体监测,免疫与疫病检测。
区分野毒株与疫苗株。 2.首免日龄的确定及重要性。 3.疫苗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4.ND及ND免疫。谈ND—NL株。 5.法氏囊、法氏囊免疫及免疫抑制。
5.多病原混合感染综合症使疾病更复杂。 6.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 7.病原菌耐药性增强。 8.营养代谢性疾病、中毒病有增多趋势。
三、目前疾病控制的有利方面
1.禽病病原学从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清学进入 到分子生物学领域。
2.家禽疾病诊断技术进步较大,特别是哈兽研。 3.新型家禽疫苗不断问世,从传统疫苗想基因工
6.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稳定,制度不健全,实行 不努力,没有监督。科研研究成果实际生产中 运用较少。
7.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自身的鸡粪、死鸡、污 水处理不善。
8.免疫抑制病未能有效控制,特别是IBD疫苗用 中等毒力,使鸡整体免疫力下降。
9.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使病原菌产生 很强的抗药性。
10.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研究和质量不能满足 养禽业的需要,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 市场。
最新常见禽病及禽病综合防控措施

03
引进先进的禽病防控 技术和管理模式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禽病防控技术和 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 本土化改造和应用,提升我国禽病防 控的整体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鸡球虫病
总结词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球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影响雏鸡。
详细描述
鸡球虫病的症状包括腹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和脱水。该 病通过接触传播,并可能导致雏鸡死亡。
鸭病毒性肝炎
总结词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幼鸭。
详细描述
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精神萎靡、黄疸和肝脏肿大。该病通过接触传播,并可能导致幼鸭死亡。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
对禽病疫情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 素,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培训班、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向养殖户宣 传禽病防控知识和技术,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环境控制、饲料和水源管理等方面的健康养 殖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禽病的发生和传播。
03
禽病综合防控措施
禽病综合防控措施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禽病防治案例分析
禽病防治案例分析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禽病防治展望与建议
加强禽病监测与预警
建立和完善禽病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禽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性和时 效性。
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减 少漏报和误报的情况。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禽病(包括家禽和野禽)的防治是农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禽病的爆发会导致禽群的死亡、生产能力下降、经济损失等不良影响,因此加强禽病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禽病防治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保障禽群健康发展的关键。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疫苗供应不足。
在禽病防治中,疫苗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它可以有效地预防禽病的发生。
由于疫苗的研发、生产和供应链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疫苗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对疫苗研发和生产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支持,加大对疫苗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疫苗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完善的疫苗供应链体系。
可以加强疫苗生产企业和动物卫生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起从疫苗研发到疫苗投放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疫苗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和质量控制。
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出现假冒伪劣疫苗等问题。
禽病防治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疫苗接种率不高。
即使有足够的疫苗供应,但如果疫苗接种率低,也无法达到预防禽病的效果。
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对禽农的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向禽农普及禽病防治知识,提高其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意识。
2. 提供疫苗接种的便利条件。
政府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为禽农提供方便快捷的疫苗接种服务,减少接种的成本和难度。
3. 建立疫苗接种的监管和奖惩机制。
加强对禽农疫苗接种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对未按时按要求接种疫苗的禽农进行处罚,对积极参与接种的禽农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疫苗接种氛围。
禽病防治中还存在防控手段单一的问题。
禽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单一采用某种防控手段的效果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种手段相结合。
采取多种防控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如疫苗接种、合理饲养管理、环境消毒等,并根据不同禽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防控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9 2021/3/4
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现状
从2000年以后,法氏囊发病日趋严重;
发病日龄拓宽,小龄化;3~140天都有 报道。
免疫失败现象严重;目前几乎所有国产 苗都不能有效控制IBD发生。
免疫抑制现象普遍存在,新城疫、大肠 杆菌继发感染严重。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1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目前禽的传染病发生的几大特点
• 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越来越不典型。 • 很多疾病都有免疫失败的报道并有日益增
多的趋势。 • 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而且较普遍。 •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十分普遍。 • 持续性、隐性感染增多,有些疾病的宿主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8 2021/3/4
鸭传染性法氏囊
病原为鸭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其流行病 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鸡传染性法 氏囊相似。此病毒鸡鸭之间可交互感染。 死亡鸭可见胸、腿肌点状出血,法氏囊 肿大2~3倍,呈紫红色,肾肿大,防制 可用鸡法氏囊高免卵黄液应急免疫,保 护率90%。
I型IBDV有4种病毒蛋白,VPl—VP4,其中VP2 有一个结构蛋白和中和抗原决定簇,可以刺 激鸡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我国目前分离 到的都为I型毒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13 2021/3/4
法氏囊病的危害
IBD的流行不仅抑制或降低了雏鸡对多种疫苗(尤其是 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应答,而且提高了病鸡对某些微 生物的易感性。研究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感染 可能使新城疫苗效力下降30%~40%左右。使新城疫 全身性体液免疫应答和局部性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免疫 应答受到显著抑制,同样,可使马立克氏苗的免疫效 力降低20%左右。并发现IBDV变异株对新城疫疫苗、 传染性鼻炎二联苗的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
谱增多。(病原携带) • 很多病原发生抗原漂移、抗原变异。 • 新病不断出现、或老病新面孔出现 • 人兽共患病增
2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混合感染和持续感染现象十分普遍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单独可能并不致病, 但宿主感染这些微生物质抵抗力下降, 使宿主对其他传染病原更易感。并会造 成更严重损失。如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病毒。有些微生物平时存在于动物体内 和周围环境中,不会引起动物患病,但 自然应激会造成严重损失。又如感染传 染性支气管炎的鸡可继发支原体病,受 寒或断水的雏鸡容易感染沙门氏菌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4 2021/3/4
我国新近出现和比较关注的家禽传染病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鹅红眼病: 鹅副粘病毒病 鸭传染性法氏囊 番鸭细小病毒病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腺胃炎) 家禽肾病综合症 (流行性水泻)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 家禽输卵管囊肿(鸡类传染性支气管炎 ) 家禽呼吸道综合症(呼吸与生殖综合症) 禽流感 贫血综合症
11 2021/3/4
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原因
IBD野毒污染严重,在我国超强毒占主要流行 毒株;
我国普遍使用毒力偏强IBD冻干苗,同时IBD 的免疫越来越早,疫苗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 比较严重;
母源抗体不整齐,难以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
IBD突变株出现,不同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为 10-70%;
应激等其他因素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
IBD疫苗与鸡痘等疫苗毒力协同作用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10 2021/3/4
病死率比过去增加了,过去一般在10% 以下,现在一般在13%~50%,雏鸡甚 至可高达60%以上
病例不典型而且混合感染或者IBD综合 征增多
IBD流行多在使用本病弱毒疫苗4~7天 发病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5 2021/3/4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为腺病毒,3~30日龄雏鹅易感,发 10~180日龄,死亡率25~75%。典型症 状为腹泻、昏睡、喙端暗色。预防该病, 被动免疫可用牛源高免血清,保护率 100%;主动免疫用CN40弱毒疫苗,对 种母鹅产蛋前免疫,可使仔鹅在5~6个 月获得保护。
对本病没有自己见解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6 2021/3/4
鹅副粘病毒病
病原为副粘病毒,各日龄鹅场易发,发 病率16~100%,日龄越小则对本病更敏 感。症状主要为腹泻。预防可用分离的 毒株制备鸡胚(CE)尿囊液油乳灭活苗 免疫来控制本病。
鹅新城疫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7 2021/3/4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3 2021/3/4
混合感染
1.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十分普遍, 结果使禽流感流行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2.ALV-J株和IBV的混合感染使鸡群发 病率可高达45%以上,而单独用ALVJ或IBV感染则损失轻微;
3.禽痘苗污染禽流感曾造成禽流感的大 流行;
4.禽痘苗污染MDV曾造成马立克氏病 的爆发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提高了病鸡对沙门氏菌、大肠 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和新城疫病毒、腺病毒、呼肠 孤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等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易感性和被侵害程度。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当前禽病流行现状及几个焦点问题
12 2021/3/4
IBDV有2个血清型, I型IBDV对鸡具有致病力, 对火鸡无致病力,但可使其产生抗体。Ⅱ型 IBDV是从火鸡中分离到的,对鸡和火鸡都没 有致病力。两个血清型病毒抗原的相关性小 于10%,因此交叉保护力很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型IBDV的不同毒株,抗 原性也有差异。根据病毒抗原的相关性统计 分析,有人可将I型IBDV分为6个亚型,每个 亚型可认为是一个病毒群,一般认为不同型 的毒株的存在是造成IBD弱毒疫苗免疫失败的 原因之一。
鹅红眼病
病原疑似禽流感病毒,任何日龄均易发, 发病率一般20~65%,雏鹅则更高。死 亡率一般10~30%,雏鹅达80%,1~3 月多发。主要症状为眼红流泪,繁殖母 鹅则产蛋减少,种蛋孵化率下降。目前 暂无疫苗预防,发病时可用抗病毒药与 抗生素药并用,另添加维生素A、D、E, 以减轻症状,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