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走向对话记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的失根与植根

——记述“根扎何处:社会走向的知识搀扶”高峰对话

汪斌锋

是什么把我们所依的社会连根拔起?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到哪里?社会转型的速度为何这般快,社会到底转向哪里?为什么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是无根的,怎样才能找到我们的根,在何处扎根?同济大学郭强教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建构了一套解释和说明我们当下社会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社会根理论”。经过十二年的写作和二年的修改,郭强的三卷本约200万字的《社会根理论》上部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根理论”面世。5月31日,相关学者、媒体记者以及社会根理论首创者郭强教授,围绕着“社会根理论”,就“社会转型与社会走向”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引言

如果说人生是一种漫游,而生活则是一种流动。这种漂浮不定的生存状况能使我们获得切身的无根体验。无根成为我们生存的社会的最大展现,同样出现了“去往何处”和“路在何方”的日常式追问。最为这种追问形式的社会根理论则是“在路上”的一种知识,既不能规定为现代性的呈现,也不能说是社会转型的征相。它既非显学亦非隐知,而是一种路学。

一、理论独白:何谓“社会根”

把根这个概念移用到对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思考上,也会使人们浮想联翩。当当下社会割断历史的时候、当社会碎裂为沙化的时候,当社会在人们眼前像浮萍随风飘荡的时候,也是社会死亡的时候。所以,社会根这个概念能够很形象地使人们把握社会生存的根本。社会根概念的首位意义也在于某种历史性——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保持文化的持续性和保持社会的整体性之中,作为对社会根的联想会首先进入人们的思绪,即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是否正在失去根性。

(一)根感:社会去根化

如果一个有历史的社会突然丢弃了历史,隔断了文化,那么这个社会的文化

就无以绵延,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无根的。绵延是社会的生命体征,任何一种断裂都是拔根行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人或者社会断了根,实质就是没有了过去的东西,文化断了。

把感性和理性分开是一种知识陷阱,社会根性的知识行动论就是要拆除一个个的知识陷阱,把知识上的视角还原为现实中的真实。追求合情合理的行动是知识行动论的内在冲动,也是提出社会根理论的一个生命体征。如果一个社会被不合情理的行动充盈,没有对大自然的内心敬畏、没有对人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内心向往,这样的社会肯定是无根的社会。

社会结构同社会根是同一性质的东西,社会结构裂变预示了当阶层关系进而阶级关系越发紧张的时候,社会根基就是被动摇的和不稳的。如果没有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行动者的知识行动,社会也无以生存。

当我们将这三个判断照进现实,来审视现实社会是否正在失去根性。第一,当下社会或多或少地呈现一种称之为“浅社会”的特质。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无意的正在割断历史,抛却传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和下一代正在成长的人们越来越失去历史感,对历史采取一种旁观甚至娱乐化的策略。传统文化附着的社会性在这样的时代中呈现出的是一种紧张和随时的断裂,道德更是不堪一击。反而充斥其身心的是一种肤浅的现实、金钱和欲望。肤浅化、表面化在这个社会越来越成为显像。人们逐渐习惯于蜻蜓点水式的漂浮在社会上,主张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欲望的主导而非精神的旨趣。停留于获得感官的享受而拒绝理性的思考,用短暂取代长久、用图片取代文字、习惯于短信息和微博,还有谁试着去读长篇经典的文学作品。越来越拒绝深刻,生活世界平庸化成为失根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的非社会化,社会越来越“沙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紧张,在很大程度上社会沙化所导致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离析。社会是社会的而非我的,社会是他的,而非我的,非我化社会是社会成员无法分有社会,除了在时间上无法分有社会之外,在空间上同样也产生这种疏离感,人们走出了原来固有的社会——家庭、集体的情感世界(这并非不好,而是走得太远),今天的人情冷漠让整个社会呈现出残酷的阴暗面。人们越来越呈现出自私、冷漠、无情和狭隘之中,社会不再温暖,而是逐渐冷冰冰的“沙化”了,不知道社会在哪里,不知道社会是谁的,于是社会就在这种不知道中完成了非社会化的过程。

第三,这个社会还呈现出“速度”性。生活的流动性逐渐加大,人潮涌动、社会节奏加快、个人生活的时间紧迫感越来越强烈。人们陷入到一种称之为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尤其是现代城市的生活,“不夜城”早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标识。而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之中,精神家园也往往陷入无根化状态,困惑、迷惘、无所适从等徵状,看上去是个人的,实则是社会的,重建所有社会成员的文化心理意义上的社会根系连结是至关重要的。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问:社会的根

在哪儿?

(二)根域:知识行动论的出场

通过知识行动而使社会扎根从而诞生新社会。知识行动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类型行动的特殊社会行动,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根性意义。这里的特殊性也就在于这种类型的行动无论是单个人的还是互动的行动是一种超越性的覆盖性的社会行动,任何一种社会行动都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上的知识行动。知识社会的真实性实际同知识行动的广泛性与二者之间的嵌入程度强相关。

高度普遍化的知识行动是社会知识化的必要条件,知识社会必须用知识行动来奠基,知识社会必须以知识行动为动力,知识社会必须以知识行动者为主体。知识行动同知识社会相关,而知识社会何以可能是社会根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社会根理论也就天然地同知识行动论切合一起。

(三)根思:对反思的反思

对社会根理论,方法论意义之一在于发现了一个最为基础的思维方法,这就是根思法。我们知道,反思是对正思的一种革命或者颠覆,正是有了这种方法才有了社会的多样性比如反思行动的出现就是社会变样的实践,这种变样就是对原样的知识与行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实的转变,社会改革、社会革命或者社会转型目的都是要实现社会变个样子,社会变样最初来源于方法论的创新,也就是来源于反思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在反思方法的作用下社会变样的速度和规模无法控制的时候比如社会变得不像社会的样子了,人变得不像人样子的时候,就需要在方法论上对反思进行颠覆。那么问题是用何种思维来补充或者修正反思方法的独断独行呢,于是社会根理论的方法论就派上了用场,这是根思就成为同反思方法并存的一种根本思考方法。这种根思方法的发现与其说是对反思方法的颠覆不如说是对思维方法的本性回归。根思方法的发现与弘扬在方法论引导着知识扎根的方向感,从而见证着思维方式变迁而推动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变样的知识行动历程。

(四)根性:本体论关怀

社会失根呈现其社会的非社会性,一方面,社会从自然中脱落;另一方面个人从社会中脱落。从自然中脱落的社会呈现了无根的现代性症状,使得整个现代性之足脱离了大地,近而呈现自然和传统的终结,相反却又愈来愈彰显其幻象——权力幻象、财富幻象和共同体幻象;从社会中脱落的个人则陷入了生活的陷阱近而走向失魂和无在——一种无意义感、无确定感和无方向感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