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与诊断。

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检查冠心病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检查与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能够对患者的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进行有效诊断,诊断价值较常规心电图高,为患者及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97-01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在临床中,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容易由于心律失常而死亡,另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也会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甚至出现猝死,因此,及早进行诊断是治疗的关键[2]。

当前,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主要有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二者的优点不一。

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于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有男性患者56 例,女性患者44 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3 岁,年龄最小的45 岁,平均年龄(63.15±2.08)岁,其病程在半年到20 年不等,平均病程(8.83±1.07)年,有合并高血压23 例,糖尿病10,高血脂症9 例,其余58 例患者无合并症。

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 4 ] 李 海珍 , 成媛 媛 , 刘 海红 . 二 甲双胍联 合质 子泵 抑制剂 治疗 2 型糖尿 病 的疗效观 察 [ J ] . 当代 医学 , 2 O l 3 , 1 9 ( 0 8 ) : 3 2 —3 3 . 【 5 ] 刘 明哲 . 维 生素 B 一 ( 1 2 ) 与 叶酸 联合 二 甲双胍 用 于 2型糖 尿 病 的临床 影响 [ J ] . 中外 医学研 究 , 2 O 1 5 , 1 3 ( 1 2 ) : 1 5 0 - 1 5 1 .
2型糖 尿 病 的发 生 主 要 与患 者 肥胖 、饮食 结 构 不合 理 、 缺 乏 运动 及 遗 传 等 因素 有 关 。该 病 可 严重 影 响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和 生 命 安 全 。 二 甲双 胍 是 目前 临 床 上 常 用 的降 糖 药 , 其 降糖 机 制 是 通过 抑 制 患 者肝 糖 原 的 产 生和 分 解 来 降低 其
酸 、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水 平 的 比 较 接 受 治疗 前 ,两 组患 者 血 液 中维 生素 B 、叶酸 、 同型半 胱 氨酸 的水 平 相 比差异 元
鱼 皇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接 受治 疗 后 ,联合 组 患者 血 液 中 维生 素 B 。 : 、叶酸 与 同型 半胱 氨 酸 的水 平 均 明显优 于 二 甲双
血糖 水 平 。此外 ,该 药 还能 刺激 患 者 的肌 细胞 分解 葡 萄糖 ,
血糖 水平 及其 血 液 中维生 素 B 、叶 酸与 同型半 胱 氨 酸 的水 平 ,降低其 并发症 的发 生率 。
参 考 文 献
[ 1 ] 梁超 , 周玲 . 利拉 鲁肽 联 合二 甲双 胍 治疗 2型糖 尿 病 的临床 疗 效[ J ] . 中 国生 化药物 杂志 , 2 0 l 2 , 3 3 ( 0 5 ) : 6 5 6 —6 5 8 . [ 2 ] 中华 医学会 糖尿 病 分会 糖 尿病 组 . 2型糖 尿病 的诊 断与 治疗 指 南[ J ] . 中华糖尿 病 学杂志 , 2 0 0 9 , 3 1 ( 6 ) : 3 1 7 - 3 2 0 . [ 3 ] 赵寅生 . 瑞 格 列奈联 合 二 甲双 胍 治疗 2型糖尿 病 临床疗 效探 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价值。

方法:将2015年4月28日~2018年1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阳性率与心律失常的检查情况。

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阳性41例(82%),对照组检测出阳性26例(52%)(P<0.05)。

观察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14例、室性早搏成对1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22例、房性早搏成对12例、短阵室上速12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房性早搏单发22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短阵窦性停搏17例;对照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2例、室性早搏成对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6例、房性早搏成对2例、短阵室上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单发7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短阵窦性停搏5例(P<0.05)。

结论: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更能反映出患者心律失常、冠脉缺血等情况,从而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对比临床将缺血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为冠心病,多发于老年群体。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调查显示[1]: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24h内能够不间断记录患者心电信号的次数>10万次,在一次性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中优势显著,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我院分别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8日~2018年1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确诊,对研究内容知晓,自愿参与调查。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7-11-16T14:11:40.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8期作者:图希格1 敖木格西那2[导读]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慢性病征,主要病因是心血管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硬化。

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750300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和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80例冠心病病人,对其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对比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

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出阳性病人66.25%(53/80),阴性病人33.75%(27/80);动态心电图检测出阳性病人86.25%(69/80),阴性病人13.75%(11/80);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依次为86.25%和66.25%,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更为准确,并能在任意时间点发现病人心脏问题,检测精细,值得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慢性病征,主要病因是心血管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出现一定堵塞情况,进而引起心肌坏死[1]。

尽早诊断出冠心病可以进行早期医治和护理,并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冠心病诊断常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为具体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本院进行细致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于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本月接受医治,对其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6.2±3.7)岁。

每位病人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1.2方法检测前3天停止服用任何药物,检测当天采用平躺姿势。

1.2.1常规心电图使用日本光电1550P心电图仪检测,设定增益为10mm/mV,纸速为25mm/s[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熊曦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熊曦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熊曦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比较2 组患者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86.1%,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61.1%,2 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55.6%)、房性早搏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44.4%)、室性早搏成对阳性检出率(50.0%)、房性早搏成对阳性检出率(41.7%)和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36.1%)等均高于对照组(25.0%、16.7%、22.2%、1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效果高于常规心电图,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vixo怎么拔出手机卡冠心病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关于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不断升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冠心病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1],该症状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较多见的有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等[2],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该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

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36~74 岁,平均(47.6±5.8)岁;病程2个月~30 年,平均(12.4±4.3)年;合并高血压14 例,合并高脂血症9 例,合并2 型糖尿病5 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谢磊;刘敏;闵靖涵【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00)003【摘要】目的比较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

方法于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患者作研究样本,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与常规12通道心电图诊断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实现对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作时间和频率、冠状动脉缺血情况评估,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总页数】1页(P77-77)【作者】谢磊;刘敏;闵靖涵【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相关文献】1.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J], 余秦江2.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J], 李玲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J], 李延斌4.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J], 尚建伟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J], 尚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周晓慧【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144例研究对象均从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中选取,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则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方面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观察组病人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测率为77.78%,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测率为58.33%,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方面的阳性检测率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测心律失常检出率(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相较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更具临床价值.【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9【总页数】2页(P1323-1324)【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诊断【作者】周晓慧【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新郑451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4冠心病是指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病变,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梗死[1]。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最常见,操作简便、无创,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筛查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此次144例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中选取,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

对照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48~76 岁,平均年龄(56.8±2.6)岁;观察组男35例,女37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59.4±2.8)岁。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

不同心电图检查(动态、常规)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

不同心电图检查(动态、常规)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

不同心电图检查(动态、常规)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7-03-20T15:00:32.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闫蕊孙尚文[导读] 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更好,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亳州市人民医院 236800摘要:目的:对比两种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

结果: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低于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且常规心电图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整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更好,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应用效果冠心病是心血管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维心超等检查,采用这些检查方式对评价冠心病局部或整体功能都有一定价值[1]。

有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因而,对冠心病的诊断逐步发展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

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本次研究为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加以总结,正文见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中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36~82岁,平均(55±3.5)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6.8±5.2)年;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检查时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心慌、胸闷,25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小时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心电图检
查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
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采取24小时心电图检查。

结果研究组
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约为72.22%(39/54)与对照组的68.52%(37/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
断效果甚好,可监测任一时间点的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严重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

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
24 h连续监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短暂性缺血性心脏病、非持续性冠心病的诊断率较高,使心电图诊断的范围更广。

现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论证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
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8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

研究组:男29例,女25例。

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7.93±6.79)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

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8.69±7.15)岁。

两组患者的上
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4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患者选择平卧位,在静息状态下实施心电图检查,检查期间注意GCG基线无干扰及平稳、图像清晰[2]。

如果导联T波低于R波的1/10;ST段出现下移,超过0.05 mV,即可诊断为缺血性ST-T段改变。

研究组:54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12导联全息动态心电监护仪,随时记录患者不同体位的心电图,将体位改变所致的ST段改变排除。

1.3 心律失常的评价标准
(1)达J点后,60~80 ms ST段呈水平型,或是下斜型下移超过或等于1.0 mm。

(2)ST段改变的持续时间超过或
等于1 min。

(3)再次发作时,应在前次ST段下移恢复至基线水平后1分钟或以上。

将基线不稳、干扰等可能影响ST
段下移的因素排除[3],患者ST段下移时,没有心绞痛症状
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约为72.22%(39/54)与对照组的68.52%(37/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常用的简单、方便的一种手段[4],在临床诊断中已经拥有百年的历史,可以反映患者心脏的电活动,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基本的检查手段。

但是一些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虽然存在病理改变或是出
现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是静息状态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仍然可以维持正常,以至于常规心电图检查不能检测获得。

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掌握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作的整
个过程。

所以,对于常规心电图不能确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5]。

24
小时心电图检查对鉴别诊断不同机制所致的心动过速的诊
断价值更高,尤其是非折返机制及折返机制所致的心动过速。

本次试验显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约为72.22%与对照组的68.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由此进一步表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可监测任一时间点的心律失常,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更适用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眷自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
实用医学,2011,33(6):678-679.
[2] 靳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求医问药,2013,11(7):176-177.
[3] 王效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比较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3):154-155.
[4] 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91-192.
[5] 张红梅,王学工,李艳玲.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92-25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