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二灰碎石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分析

二灰碎石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分析

摘要:石灰、粉煤灰、细料(粒径小于5mm的集料)是影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做了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出上述三因素之间的主要响影因素。

关键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影响因素1 前言击实试验是道路工程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验中最基本的试验之一,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不同组的强度特性、合、不同配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进而对混合料变形特性、路用性能进行分析。

最大干容重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工程造价。

最佳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二灰碎石中火山灰反应的进行程度,二灰碎石的强度力学特性、变形性能。

混合料含水量越大,孔隙越多,将导致混合料整体强度下降,收缩增大。

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是基层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一共做了9种配比,每一种配比做一组平行试验,每组有10个试件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含量的石灰、粉煤灰、细料对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材料组合和配合比的选择提供依据。

2原材料性质2.1 石灰试验用的石灰是扬州产生石灰,有效CaO+MgO含量为81.5%,未消解残渣含量9.7%。

2.2 粉煤灰试验用的粉煤灰是扬州热电厂粉煤灰,其主要化学成分(%)颗粒组成分别列于表1、表2。

从表1、表2可见,各种氧化物的总含量超过85%,属于典型的硅铝粉煤灰。

粉煤灰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26.7%,可见本研究所用的粉煤灰颗粒较粗。

2.3 粗集料、细集料试验所用的集料是扬州产的石灰岩,它们分别俗称为2-4-6(cm)碎石、1-3(cm)碎石、米砂、石屑,它们的筛分结果如表3。

3试验方法把试验需要考察的结果称为指标,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称为因子,因子所处的状态称为水平。

影响程度势必对于石灰、粉煤灰、细料三个因素,如果单独考察某一个因素的增加试验量。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赵朝恩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6(032)017
【摘要】石灰、粉煤灰、细料(粒径小于5mm的集料)是影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重要因素,在做了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三因素之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赵朝恩
【作者单位】濮阳市公路管理局,河南濮阳,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21.25
【相关文献】
1.浅析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J], 王占军;王占臣
2.振动压实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影响的应用研究 [J], 刘维国;丁一军;于少春;郭茜
3.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方法探讨 [J], 张晓宇
4.水泥稳定碎石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理论近似计算方法研究 [J], 魏海涛;费维水
5.二灰碎石基层最大干密度确定方法 [J], 周立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8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8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两个关键的参数,它们决定了灰土的压实度和强度。

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灰土的压实度和强度,我们需要控制好这两个参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是指在压实过程中,为了达到最大的压实度,灰土所需要的水量。

而最大干密度则是指灰土在干燥状态下的最大密度。

这两个参数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决定了灰土的压实度和强度。

那么,如何确定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击实试验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将不同含水量的灰土进行击实,然后测量其干密度,从而得到含水量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这个曲线,我们可以找到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灰土的含水量来控制其压实度和强度。

如果含水量过低,灰土太干燥,不易压实;如果含水量过高,灰土过湿,容易造成“橡皮土”现象,影响压实效果。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总之,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决定了灰土的压实度和强度。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保证灰土的施工质量。

浅谈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浅谈二灰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1前 言 击 实试 验是道 路工程 路基 、底基 层混 合料 试验 中最基 本 的试验 之一, 通 过击 实试验确 定不 同配合 比混合料 的最 大干 密度和最 佳含水 量 。对 混合料 变 形特性 、路 用性能 进行 分析, 混合料 含水 量越 大, 隙越 多, 孔 混合 料整 体强度 越低 。本文将 从施 工过程 中对 多 组试验 中 的数据采 集 、分析 , 找二灰碎 石 寻 最大 干密 度和 最佳 含 水量 的影 响 因素 , 参考 。 供 2原材 料 1 、石灰 : 基地 产石 灰, 有效 C O MO 量为 8.% 未消碱残 渣含量 为 9 a+g含 15 , .
3 、粗 、细 集 料
试验 所用 的集料 是某地 产石 灰岩 , 它们 分别在 当地 俗称 为 2 4 6(i 碎 — — c) n 石 、1 3( m 碎 石 、米 砂 、石屑 , 分结 果 如表 3 c) 筛 。 3试 验 方法和 结 果 1、 试 验 方 法 :严 格 按 《 路 工 程 无 机 结 合料 稳 定 材 料 试 验 规 程 》 公 JG5 — 09 T E 1 2 0 所述方法 , 个配合 比混 合料做 多种击实 试验 , 对9 得到混 合料 的最 大干 密 度 和最 佳 含 水量 。 2 、试验 结 果 如表 4 4最 大干 密度 的影 响因素 及其 关系 通过 试验分 析, 以发现, 可 随着石 灰 、粉煤 灰 、细集料 的增 加, 大干密 最 度均呈下 降趋 势, 但表现 各异 。石 灰用量 与最大 干密度 近似 线性关 系 : 粉煤 灰 则随着用量 的增加, 大干密度 呈直线下 降趋势, 最 且下降幅度较 大 : 细集料随 着 用量的增 加, 最大 干密度 也 呈下降趋势 , 下 降幅度并 不大 。从 各 自的下降 幅 但 度 看 : 煤灰是 影 响最 大干 密度 的主 要因素 。产 生上述 现象 的原 因是 : 粉 首先, 由于在整个混 合料的组 成中, 灰, 石 粉煤 灰的密度 小于细集 料的密度, 而细集料 密度又 小 于粗 集料 的密度 , 它们含 量的增 加势 必造成 混 合料 中其他 组分 的减 少, 而影 响最 大干 容 重 。石灰 、粉煤灰 二 者的密 度 相差 不大 , 合料 中粉 进 混 煤 灰与石 灰所 占 的比例 为 2 1 3 1 粉煤 灰在 “”上要大 于石 灰的, :至 : , 量 故

二灰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二灰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二灰碎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量迅猛增加,对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条道路的使用,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层要承担并分散从面层传来的行车荷载,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

对基层的要求包括两个面:一是强度要求,即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荷载,以保护土基;二是基层自身的稳定性,基层必须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使得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水文条件下,能够为上层结构提供一个稳定的承载平台。

二灰碎基层由于具有整体性强、水稳性好、材料来源简单、拌制和运输便、成本较低、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基层或底基层上。

1 二灰碎的特性及强度形成机理1. 1 二灰碎的概念二灰碎即灰粉煤灰碎,是在有一定级配的碎中,按照一定比例掺入少量的灰和粉煤灰,加入适量的水拌和均匀的混合料,经碾压和养生后能达到相当的强度。

1. 2 二灰碎的特性二灰碎是一种缓凝性硅酸盐材料,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其强度随龄期的延长而提高,尤其是后期强度高。

二灰碎基层具有力学性能好、板体性能好、水稳定性好、后期强度高等优点,其缺点是早期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弱、耐磨性差,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

1. 3 二灰碎的强度形成机理混合料的结硬是依靠灰的活性去激发粉煤灰中不活泼的化学成分的活性,在适量水分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一定水硬性的化合物,使灰粉煤灰逐渐凝固并将碎固结成整体,提供基层所需要的强度。

粉煤灰具有缓凝的性质,难溶与水,因而在二灰碎中反应速度缓慢,这也是二灰碎早期强度低而后期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2 二灰碎质量的影响因素2. 1 原材料的质量2. 1. 1 灰(1)灰宜用新灰,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规的要求。

(2)磨细生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至3 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灰块应筛除,消解灰的粒径应不大于10 mm。

(3)若需使用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灰应进行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

地改 善了沥青路 面的高 温抗车 辙能 力。3 沥 青混合 料 的变形 由 )
瞬时弹性 变形 、 粘弹性 变形 和粘性 流动 变形组 成 , 者 因不能恢 后 复而成为永久变形 , 这便是沥青路 面车辙 的主要 来源 。4 沥青混 )
种 滞后 现象就逐渐减弱 , 从而使试件 的模量增 大 , 相位 角则 减小。
关键词 : 二灰碎石, 最大干容 重, 最佳含 水量
中 图分 类 号 : U5 12 T 2.5 文 献标 识码 : A
击实试验是道路 工程基层 、 底基层混 合料试验 中最基本 的试 量 9 7%。2 粉煤灰 : . ) 粉煤灰 主要化学成分 ( 颗 粒组成分别列 %) 验之一 , 通过击实试验 确定 不同组 的强度 特性 、 同配 比混合料 于 表 1表 2 不 , 。
合料的流变性 来 自沥青胶结料 , 的流 变参 数变化趋 势与沥青相 它 似, 因此可 以用沥青 的流变性来推测沥青混合料 的流变性 。
参考文献 :
[] 1 沈金安 、 沥青及 沥青 混合料 路 用性 能 [ . M] 北京: 民交通 出 人
版 社 .0 1 20 .
合 料的流 变性来 自沥 青胶结料 , 它的流变参 数变化趋势 与沥青相
二灰 碎 石最 大 干 容 重 和 最佳 含 水量 的影 响 因素
赵 朝 恩
摘 要: 石灰、 粉煤灰 、 细料( 粒径小于 51T 的集料) I TI I 是影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 重和最佳含水量的重要 因素, 在做 了大量试
验 的基 础 上通 过 正 交试 验 方 法 分 析 了最 大 干 容 重 、 最佳 含 水 量 与影 响 因素 之 问 的 关 系 , 定 三 因素 之 间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 确

x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x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石灰、粉煤灰、细料(粒径小于5mm的集料)是影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做了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出上述三因素之间的主要响影因素。

关键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影响因素1 前言击实试验是道路工程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验中最基本的试验之一,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不同组的强度特性、合、不同配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进而对混合料变形特性、路用性能进行分析。

最大干容重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工程造价。

最佳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二灰碎石中火山灰反应的进行程度,二灰碎石的强度力学特性、变形性能。

混合料含水量越大,孔隙越多,将导致混合料整体强度下降,收缩增大。

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是基层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一共做了9种配比,每一种配比做一组平行试验,每组有10个试件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含量的石灰、粉煤灰、细料对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材料组合和配合比的选择提供依据。

2 原材料性质2.1 石灰试验用的石灰是扬州产生石灰,有效CaO+MgO 含量为81.5%,未消解残渣含量9.7%。

2.2 粉煤灰试验用的粉煤灰是扬州热电厂粉煤灰,其主要化学成分(%)颗粒组成分别列于表1、表2。

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 (%)表1 成 分 SiO2 Fe2O3AL2O3 TiO2 CaO Mg0 TsO3 灼 减 含量 55.94 9.49 21.19 0.74 3.75 0.89 0.53 6.42 粉煤灰的颗粒组成 (%) 表2 粒径分布 > 2mm 2mm ~0.074mm 0.074mm ~0.002mm <0.002mm 含量 4.9 68.4 26.60.1 从表1、表2可见,各种氧化物的总含量超过85%,属于典型的硅铝粉煤灰。

影响二灰碎石强度的因素探讨

影响二灰碎石强度的因素探讨

影响二灰碎石强度因素探讨0 引述直接和间接影响二灰碎石混合料强度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可分为4个方面:材料、配合比、施工、养生,二灰碎石的强度取决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面从这4个方面分析影响二灰碎石强度因素。

1 材料1.1石灰石灰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二灰碎石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效钙镁含量越高的石灰,质量越好,那么相对来说,用相同量的石灰时,由有效钙镁含量越高的石灰混合而成的二灰碎石强度就越高。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石灰的数量就成为影响二灰碎石强度的很重要因素。

1.2粉煤灰粉煤灰的氧化物含量(SiO2+Al2O3+Fe2O3)越高,二灰碎石混合料的强度就越大,因为氧化物含量高,与石灰发生火山灰反应时生成的水化物多,强度就高;同时,粉煤灰细度越大,与石灰反应的速率就越快,形成水化产物就快,也就能很快增加二灰碎石的强度。

1.3粒料二灰碎石中的粒料的压碎值影响二灰碎石的强度,因为粒料在二灰碎石中起骨架作用,粒料的压碎值越小,二灰碎石中的骨架结构就越稳定,所以二灰碎石的强度也就越高。

二灰碎石粒料的级配也是影响强度一个重要因素。

级配不好的粒料形成的二灰碎石混合料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不均匀,石灰和粉煤灰不能很好的填充空隙,同样石灰和粉煤灰产生火山灰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不易胶结粒料,强度必然较低。

2 配合比正常的配合比选择是要达到石灰粉煤灰集料有满意的质量,同时费用最低。

在二灰碎石混合料中,石灰粉煤灰的价格高于集料,所以在混合料的质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最低水平选定石灰加粉煤灰的含量。

表1和图1反映出不同配合比在不同龄期对二灰碎石强度的影响。

从表1和图1可以得出以下几点:①在头3个龄期里,各配合比的强度增长都较缓慢,在28d~90d期间,各配合比的强度增长都是最大的(从曲线斜率可以看出),在90d~180d期间,增长速度显然缓慢下来,曲线出现收敛趋势,这说明二灰碎石这种路面基层材料在180d后,其强度增长已经很小,趋于平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石灰、粉煤灰、细料(粒径小于5mm的集料)是影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做了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出上述三因素之间的主要响影因素。

关键词:二灰碎石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影响因素1 前言击实试验是道路工程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试验中最基本的试验之一,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不同组的强度特性、合、不同配比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进而对混合料变形特性、路用性能进行分析。

最大干容重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工程造价。

最佳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二灰碎石中火山灰反应的进行程度,二灰碎石的强度力学特性、变形性能。

混合料含水量越大,孔隙越多,将导致混合料整体强度下降,收缩增大。

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是基层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一共做了9种配比,每一种配比做一组平行试验,每组有10个试件了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含量的石灰、粉煤灰、细料对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的主要因素,为材料组合和配合比的选择提供依据。

2 原材料性质2.1 石灰试验用的石灰是扬州产生石灰,有效CaO+MgO含量为81.5%,未消解残渣含量9.7%。

2.2 粉煤灰试验用的粉煤灰是扬州热电厂粉煤灰,其主要化学成分(%)颗粒组成分别列于表1、表2。

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表1成分SiO2 Fe2O3 AL2O3 TiO2 CaO Mg0 TsO3 灼减含量55.94 9.49 21.19 0.74 3.75 0.89 0.53 6.42 粉煤灰的颗粒组成(%) 表2 粒径分布>2mm 2mm~0.074mm 0.074mm~0.002mm <0.002mm 含量 4.9 68.4 26.60.1 从表1、表2可见,各种氧化物的总含量超过85%,属于典型的硅铝粉煤灰。

粉煤灰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为26.7%,可见本研究所用的粉煤灰颗粒较粗。

2.3 粗集料、细集料试验所用的集料是扬州产的石灰岩,它们分别俗称为2-4-6(cm)碎石、1-3(cm)碎石、米砂、石屑,它们的筛分结果如表3。

集料的筛分结果表3 孔径(mm) 通过量% 集料名称40 30 20 10 5 2 1 0.5 0.075 2-4-6碎石100 69.9 9.1 1-3碎石100 95.2 28.7 2.5 米砂100 96.5 63.6 15.5 石屑100 56.9 39.1 22 3.2 3 试验方法把试验需要考察的结果称为指标,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称为因子,因子所处的状态称为水平。

影响程度势必对于石灰、粉煤灰、细料三个因素,如果单独考察某一个因素的增加试验量。

鉴于此,此项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即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安排不同的水平,利用现成的正交表,直接安排试验计划,这样既可以考察各种因素对强度的影响,又大大减少了试验量,使试验在“质”和“量”上得到保证。

3.1 确定因子和水平由于本试验只考察3个参数:石灰、粉煤灰、细料,对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故而碎石的配合比因子有3个:石灰-A,粉煤灰-B,细料-C。

参考现有的各种二灰和集料级配,结合具体情况,本试验拟定因子和水平如表4。

因子水平表表4 因子水平石灰(A) 粉煤灰(B) 细料(C) 1 3.5% 8% 18%2 5% 11% 23%3 6.5% 15% 28% 3.2 选用正交表根据因子水平选择正交表,选择的原则是试验的水平应等于正交表的水平,试验的因子个数应小于或等于正交表的列数。

本试验属于三因子三水平试验,应选Lg(34)正交表3.3 表头设计将因子水平表中的各因素放在正交表适当的列上称为表头设计。

由于本试验的因子间无交互作用,故表头设计如下,因素A,B,C分别置于Lg(34)的1、2、3列上,第4列上为空白列。

表头设计如表5。

表头设计表5 列号 1 2 3 4 因子 A B C 空 3.4 试验方案将试验因子和水平依次列入正交表中即构成试验方案。

如表6。

试验方案表6因子水平试验号石灰(A) 粉煤灰(B) 细料(C) W1 1(3.5%) 1(8%) 1(18%) W2 1(3.5%) 2(11%) 2(23%) W3 1(3.5%) 3(15%) 3(28%) W4 2(5%) 1(8%) 2(23%) W5 2(5%) 2(11%)3(28%) W6 2(5%) 3(15%) 1(18%) W7 3(6.5%) 1(8%) 3(28%) W8 3(6.5%) 2(11%) 1(18%) W9 3(6.5%) 3(15%) 2(23%) 4 试验结果及分析本次试验严格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所述方法,对9种配比混合料做重型击实试验,得到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Yd和最佳含水量Wo。

有关试验方法请参考文献[1]4.1 试验结果(见表7) 击实试验结果表7代号混合料配比(石灰:粉煤灰:细料) 碎石的含量(%) 5mm以下集料的通过量(%) 最佳含水量Wo(%) 最大干容重Yo(g/cm3) W1 3.5:8:18 88.5 20.3 7.0 2.235 W2 3.5:11:23 85.5 27 8.1 2.147 W3 3.5:15:28 81.5 34 9.6 2.089 W4 5:8:23 87 26.4 7.8 2.204 W5 5:11:28 84 33 8.4 2.103 W6 5:15:18 80 22.5 9.2 2.096 W7 6.5:8:28 85.5 32.7 9.1 2.139 W8 6.5:11:18 82.5 21.7 9.0 2.099 W9 6.5:15:23 78.5 29 9.9 2.065 4.2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正交试验分析方法有二种:一是直观分析法,二是方差分析法,其中直观分析法比较简单易懂,只要对试验结果作少量计算,通过综合比较,便可得到最佳配比和因素影响程度,但直观分析不能估计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测定中必然存在误差的大小,也就是说不能区分某因素各水平所对应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究竟是由因素水平不同所引起的,还是试验误差所引起的。

而方差分析法正好弥补这个不足,是将因素水平变化所引起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与误差波动所引起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区分开的一种数学方法。

本文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并运用方差分析法进行验证,关于二种方法的详细介绍请参考文献[2],正交试验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见表8 。

正交试验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8 指标石灰 A 粉煤灰 B 细料 C 3.5% 5% 6.5% 分析方法8% 11% 15% 分析方法18 23 28 分析方法Ⅰ1/3 Ⅱ1/3 Ⅲ1/3 R Sa Ⅰ2/2 Ⅱ2/3 Ⅲ2/3 R Sb Ⅰ3/3 Ⅱ3/3 Ⅲ3/3 R Sc Yo 2.1 57 2.134 2.101 0.056 0.005 2.193 2.116 2.083 0.109 0.019 2.143 2.139 2.110 0.033 0.002 Wo 8.2 33 8.467 9.333 1.1 2.016 7.967 8.5 9.567 1.6 3.982 8.4 8.6 9.033 0.633 0.629 基中R为直观分析法中的极差,描述试验点分散幅度的量。

R值越大,表明试验点分散幅度越大。

其分散程度的极差也大,那么,该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就大,对三个因素A,B,C中R值最大的因素为主要因素。

结合正交表表6、表8。

Ij:为第“J”列“1”水平所对应的数据之和;IIj:为第“J”列“2”水平所对应的数据之和;IIIj :为第“J”列“3”水平所对应的数据之和;S:为因素变动平方和,较大者为主要影响因素。

4.2.1 最大干容重与因素的关系通过绘制的最大干容重与因素关系图图1 、图2、图3(Y 轴为右侧坐标轴),可以发现,随着石灰、粉煤灰、细料的增加,最大干容重呈下降趋势,但表现各异。

最大干容重与石灰用量近似线性关系;随着粉煤灰的用量的增加,最大干容重直线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随着细料的增加,最大干容重也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并不大。

尤其当含量由18%增至23%时,下降幅度最小,每个百分含量为0.00008g/cm3,当从23%至28%,下降为0.0058g/cm3,从下降幅度看,粉煤灰是影响最大干容重的主要因素。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首先,由于在整个混合料的组成中,石灰,粉煤灰的密度小于细料的密度,细料密度又小于碎石的密度,它们含量的增加势必会造成混合料中其它组分的减少进而影响最大干容重。

石灰、粉煤灰二者的密度相差不大,混合料中粉煤灰与石灰所占的比例为2:1至3:1,粉煤灰在“量”上要大于石灰的。

故粉煤灰对最大干容重的影响要大于石灰对最大干容重的影响,从图中也可以发现,图2的曲线要比图1中的曲线下降趋势明显。

对于细料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石灰、粉煤灰而小于碎石,故细料含量的变化对最大干容重有影响但不如石灰、粉煤灰含量变化的影响大。

对于整个混合料来说,5mm以上的碎石形成骨架,而石灰、粉煤灰起“填充”作用,当细料含量由18%至23%时,曲线近似水平,说明此时细料也用于填充,而当细料含量由23%至28%时,曲线变化明显,说明混合料的骨架作用被破坏,混合料中5mm 以上颗粒被5mm以下颗粒代替,进而影响混合料的最大干容重。

由此可见粉煤灰是影响最大干容重的主要因素。

通过级差计算(见表8)因素B的级差0.109,而因素A的R值为0.056,C的R值为0.033,三个因素对最大干容重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粉煤灰大于石灰,石灰又大于细料。

其中粉煤灰为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方差分析方法也证明了粉煤灰是影响最大干容重的主要因素。

4.2.2 最佳含水量与因素的关系通过绘制含水量与因素关系图,可以发现,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含水量在3.5%~5%的范围内变化较小,在5%~6.5%范围内变化较大,含水量与粉煤灰用量近似线性关系;当细料由18%增至23%时,含水量基本未变,由23%增至28%时,含水量增加幅度稍大,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从混合料的组成来看,石灰、粉煤灰的颗粒组成较细,比表面积较大,容易吸收水分,故从图中可以看到图1 、图2中曲线的斜率要比图3中的大。

粉煤灰是亲水性材料,持水率较高,极易吸收把持水分,工地上粉煤灰含水量可达30%以上,从文献[3、4]中粉煤灰的击实试验可以看出,含水量与干容重的关系曲线比较平缓,说明适宜压实所需的含水量范围幅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