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碎石标准及配比

合集下载

二灰碎石配合比要求

二灰碎石配合比要求

二灰碎石配合比要求
粉煤灰:道路基层使用的粉煤灰的化学成分中SiO2+Al2O3总量宜大于70%;烧失量宜小于10%;当烧失量大
于10%时,应做试验其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时方可
采用。

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
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石灰:宜采用1-3级的新灰,消石灰应充分消解,不得含有未消解的颗粒。

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
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全消解,未能消解的生
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粒径不得大于10mm。

生石灰的CaO+MgO的含量宜大于60%;
消石灰的CaO+MgO的含量宜大于50%;
碎石:含泥量宜小于1%;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中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并应小于混合料每层压实
厚度的1/3.骨架密实型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
大于40mm,并应小于混合料每层压实厚度的1/3,集
料应有级配。

配合比:碎石:粉煤灰:石灰= 80 :15 :5 (体积比)其中碎石要求:16-31.5mm粒径占17%;10-20mm
占17%;5-10mm占13.2mm;石粉占52.8%
每立方米的配合比碎石:粉煤灰:石灰=1360:255:85(kg)这是根据去年原材料的情况出的配合比,仅供叁考。

阜新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2009年4月22日。

二灰碎石施工方案

二灰碎石施工方案

⼆灰碎⽯施⼯⽅案⽯灰粉煤灰碎⽯基层采⽤稳定⼟⼚拌设备拌和,摊铺机摊铺。

⼆灰结⽯配合⽐(重量⽐)为:⽯灰∶粉煤灰∶碎⽯=6∶12∶82。

1、材料准备(1)⽯灰:使⽤符合Ⅲ级以上技术指标的消⽯灰,存放时间不得⼤于1个⽉,应尽量缩短⽯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过长,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2)粉煤灰:采⽤湿粉煤灰,含⽔量不⼤于35%,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于70%,烧失量不⼤于20%,⽐⾯积宜⼤于2500cm2/g。

使⽤时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

粉煤灰中不准含有树根、杂草等杂质。

(3)碎⽯:采⽤最⼤粒径不超过37.5mm(⽅孔筛)、压碎值不⼤于35%、针⽚状含量⼩于12%,颗粒组成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洁净碎⽯。

为了保证集料清洁,集料场地按规范要求进⾏硬化。

(4)⽔: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2、混合料组成设计(1)按照《公路路⾯基层施⼯技术规范》(JTJ034—2000)有关规定进⾏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7天⽆侧限抗压强度符合图纸要求。

(2)按照《公路⼯程⽆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在⼆灰碎⽯施⼯前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系列试验;①颗粒分析。

②压碎值试验。

③⽯灰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④收集或试验粉煤灰的化学成份、细度和烧失量。

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灰碎⽯的最佳含⽔量和最⼤⼲密度。

3、准备下承层⼆灰碎⽯施⼯前,对下承层进⾏彻底清扫,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培好路肩,⼆灰碎⽯摊铺时,要保证下承层表⾯湿润。

4、拌和拌和设备采⽤⼀台300t/h强制式稳定粒料拌和机,且拌和机配有4个料⽃。

拌和设备采⽤电脑控制,能够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保证配料精确,设备性能良好。

(1)粉煤灰、⽯灰应保持合适的含⽔量,要特别注意不准含⽔量过⼤造成结块、拌和时计量失准。

⾬季施⼯粉煤灰、⽯灰要采取覆盖措施。

(2)集料满⾜级配要求,拌和机料仓和拌缸前筛⼦均能剔除超粒径⽯料。

若采⽤0~31.5的混合⽯料,上料时必须码成⼤堆掺和均匀后上料,不准有明显的离析现象,随时对集料进⾏筛分,及时调整材料的配⽐。

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及解析

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及解析

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及解析摘要:1.引言2.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3.解析4.结论正文:1.引言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本文将以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为例,介绍如何进行配合比计算。

2.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计算例题假设某工程需要制作二灰碎石混凝土,其设计强度为C20,水泥用量为300kg/m,水灰比为0.5,碎石用量为700kg/m,二灰用量为200kg/m,求该工程的施工配合比。

解:根据公式,先求出水泥、水和碎石的用量:水泥用量= 300kg/m * 1 = 300kg/m水灰比= 0.5水用量= 水泥用量* 水灰比= 300kg/m * 0.5 = 150kg/m碎石用量= 700kg/m * 1 = 700kg/m再根据二灰碎石混凝土的定义,求出二灰的用量:二灰用量= 200kg/m * 1 = 200kg/m最后,将各种材料的用量相加,即可得到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水泥用量: 水用量: 碎石用量: 二灰用量= 300kg/m : 150kg/m : 700kg/m : 200kg/m = 2 : 1 : 5 : 13.解析在上述计算过程中,我们首先根据设计强度和水灰比求出了水泥和水的用量,然后根据二灰碎石混凝土的定义求出了碎石和二灰的用量。

最后,将各种材料的用量相加,得到了施工配合比。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配合比是针对二灰碎石混凝土的,如果需要制作其他类型的混凝土,需要根据相应的配方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4.结论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到了二灰碎石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为2 : 1 : 5 : 1。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2019年整理】二灰碎石配比

【2019年整理】二灰碎石配比

在市政定额中选择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20;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每增减1。

25CM厚混凝土面层,约为75元/平米,20CM厚二灰碎石,约为30元/平米,15CM厚二灰土,约为20元/平米,总计125元/平米。

二灰学名是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它们都是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碎石中可可以加入少量的粉煤灰,粉煤灰有缓凝的作用。

一般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都是外掺建议水泥用量不要超过5%,水泥用量过大强度随之会提高,过高的强度会出现大面积裂缝的。

规范要求是3-6MPa.二灰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是极为重要的质量检测指标,然而在施工检查验收过程中,经常因压实度是否达标、超标而引起争议,特别是因超标被判定为“质量问题”时往往难以服人。

超标是否就是超密?结构密度适当、过密、超密如何界定以及会给二灰碎石性能带来何种变化?学术上似乎也无定论。

对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作为压实度计算依据的二灰级配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标准如何确定。

1 二灰碎石混合料属于固结(胶结)密实稳定结构。

其成型强度主要依赖于二灰,特别是石灰的质量和数量所提供的固结作用,而体积稳定性则主要由结构状态密实程度和空隙率大小决定。

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修订说明中,有关此类混合料组成设计原理的论述,虽较JTJ034-93有所改进,但涉及其结构状态方面,仍然认定当二灰与粒料之比在15∶85~20∶80时,混合料就是骨架密实式结构。

据我们推算,若按原规范推荐的A、B两类级配组成范围,能够形成集料骨架的4.75mm 以上颗粒重量,百分比仅为:A类为32~48%至45~51%;B类为32~48至52~55.25%(公式为4.75mm筛余量*80~85%)。

当级配最大粒径为30mm、粗集料含量低于55%时,我们认为它应是悬浮密实结构,而形不成集料骨架。

二灰碎石配比分析报告

二灰碎石配比分析报告

二灰碎石配比分析报告二灰碎石配比分析报告为了确定二灰碎石的最佳配比,我们对不同比例的二灰灰渣和碎石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选取了三组不同的配比比例进行测试,分别是:A组为3:7,即三份灰渣加七份碎石;B组为5:5,即五份灰渣加五份碎石;C组为7:3,即七份灰渣加三份碎石。

这些比例是基于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确定的。

首先,我们测试了各组配比的材料的强度。

通过对每组材料进行压缩试验,我们发现,A组的强度较低,B组的强度较高,而C组的强度最高。

这表明,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较高比例的灰渣对于强度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各组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较低,B组的抗压和抗拉强度适中,而C组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最高。

这表明,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较高比例的灰渣对于抗压和抗拉强度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测试了各组材料的密度。

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密度较低,B组的密度适中,而C组的密度最高。

这表明,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较高比例的灰渣对于提高材料的密实性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我们还对各组材料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通过对成本和材料效益的综合考虑,我们发现,B组的成本最低,而C组的成本最高。

这表明,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适当的灰渣和碎石配比可以在保证强度和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实验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较高比例的灰渣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抗压和抗拉强度以及密度。

2. 适量的灰渣和碎石配比可以在保证强度和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3. B组的配比比例(5:5)在综合考虑强度、抗压和抗拉强度、密度以及经济性的情况下是最佳的选择。

我们希望以上的分析报告可以对二灰碎石的配比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并用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材料设计和选择。

同时,我们也鼓励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深入了解和优化二灰碎石的配比。

二灰碎石配比

二灰碎石配比

选择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20;道路基层(拌合机拌合) 石灰:粉煤灰:碎石(10:20:70) 厚度(cm) 每增减1。

25CM厚混凝土面层,约为75元/平米,20CM 厚二灰碎石,约为30元/平米,15CM厚二灰土,约为20元/平米,总计125元/平米。

二灰学名是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它们都是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碎石中可可以加入少量的粉煤灰,粉煤灰有缓凝的作用。

一般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都是外掺建议水泥用量不要超过5%,水泥用量过大强度随之会提高,过高的强度会出现大面积裂缝的。

规范要求是3-6MPa.二灰碎石基层的压实度是极为重要的质量检测指标,然而在施工检查验收过程中,经常因压实度是否达标、超标而引起争议,特别是因超标被判定为“质量问题”时往往难以服人。

超标是否就是超密?结构密度适当、过密、超密如何界定以及会给二灰碎石性能带来何种变化?学术上似乎也无定论。

对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作为压实度计算依据的二灰级配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标准如何确定。

1 二灰碎石混合料属于固结(胶结)密实稳定结构。

其成型强度主要依赖于二灰,特别是石灰的质量和数量所提供的固结作用,而体积稳定性则主要由结构状态密实程度和空隙率大小决定。

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JTJ034-93有所改进,但涉及其结构状态方面,仍然认定当二灰与粒料之比在15∶85~20∶80时,混合料就是骨架密实式结构。

据我们推算,若按原规范推荐的A、B两类级配组成范围,能够形成集料骨架的4.75mm以上颗粒重量,百分比仅为:A类为32~48%至45~51%;B类为32~48至52~55.25%(公式为4.75mm筛余量*80~85%)。

当级配最大粒径为30mm、粗集料含量低于55%时,我们认为它应是悬浮密实结构,而形不成集料骨架。

由于骨架密实式和悬浮密实两种结构的击实(或压实)密度形成机理和效果有些不同,其要求也有所区别:前者应使主骨料能相互接触而又不过分嵌挤,骨架间隙尽量填实;后者重在总体密实,减小空隙率,相对于骨架密实式而言压实较难,但较易控制,得到的结构密度可能稍高。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与指导意见书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与指导意见书

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指导意见书为进一步提高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保证二灰碎石基层的强度,并有效地控制收缩裂缝,根据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在2001年《二灰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指导意见书》的试用基础上,结合缩缝防治研究结果及我市二灰碎石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对《指导意见书》进行修订,以不断完善我市二灰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

1、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仍按2001年《指导意见书》的原则确定集料级配和二灰用量,但在具体操作使用中,按最大干密度确定二灰含量,工作量较大,费工费时,根据去年各单位配合比设计情况,二灰含量的确定可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具体设计过程如下:1、1原材料要求用于二灰碎石基层的石灰、粉煤灰、集料等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参见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2配合比设计过程1、2、1确定石灰、粉煤灰比例首先应对石灰、粉煤灰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价,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不予采用,石灰尽量采用II级以上。

按20:80~35:65之间不同比例,制备4~5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其各自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根据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数值制件,在同一养生条件下养生,对同龄期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选用强度最大时的石灰、粉煤灰比例。

也可按2001年工程的试验和经验,石灰和粉煤灰的比例直接采用30:70。

1、2、2确定二灰设计含量(1)确定集料级配首先对拟采用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各种集料进行筛分,测得各自的级配,然后根据规范中对集料级配的要求,用数解或图解等方法,确定各种集料的含量。

从提高抗裂性角度出发,根据我市及省外部分路段的施工经验,对规范中级配范围进行取用时,粒径4.75mm(方孔筛)以上集料含量宜取高值,粒径4.75mm(方孔筛)以下集料,含量宜取低值,同时要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规范规定,且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宜接近于0。

市政 二灰碎石施工方案

市政 二灰碎石施工方案

二灰碎石施工方案一、概况本次二灰碎石包括泰达路K0+000-K0+289及黄冲路K0+004~K0+460,厚度为20CM。

根据领导要求,10月底前必须完成二灰碎石基层的摊铺。

二、施工配合比我部共选取三种配合比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选定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5:15:80 ,该配合比完全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三、施工前准备在开工前,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及一线施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规范及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明确质量要求。

项目部根据本地区的施工特点,并结合本标段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制定出适合本标段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四、工序交接从12%灰土底基层施工完毕,到进入二灰碎石基层施工是整个路面工程施工中重点工序交接控制点之一。

在监理组及底基层、基层施工单位,对12%灰土底基层所需检查的项目进行共同检测,合格后进行移交,从而以合格的12%灰土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来确保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

五、原材料的控制各类原材料质量应完全符合《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以合格的材料控制二灰碎石的质量。

(1)碎石:级配满足要求,最大粒径37.5mm,不准有超粒径的石料,不准含有山皮土等杂质。

不同粒级石料应分开堆放,石料级配应符合要求。

压碎值不大于35%、含泥量及针片状含量均应低于规定值。

(2)石灰:使用符合Ⅲ级以上技术指标的消石灰(生石灰有效钙+氧化镁含量不小于60%,熟石灰不小于55%),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石灰不准进入料场,严格控制消解时间不低于7-10天的消解程度,特别是要严格做到消解透彻,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但也不能过湿成团。

每堆灰量以满足当天的生产为宜,当石灰堆放时间较长时,应覆盖封存。

消解后的石灰先用1CM振动筛过一遍,上料时还需再过一遍1CM振动筛。

存放时间不得大于1个月。

(3)粉煤灰:使用时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

粉煤灰中不准含有树根、杂草等杂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