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长韶娄高速公路第二十合同段路面基层施工采用4%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9~31.5mm 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产地为龙塘镇南风碎石场水泥:复合硅酸盐P.C32.5水泥,产地江西芦溪南方水泥厂水:饮用水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15:20:40。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4、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2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61g/cm3和6.4MPa,4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15g/cm3和4.7MPa,6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273g/cm3和3.1MPa。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长浏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长沙至浏阳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路面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产地为浏阳官渡碎石场水泥:印山台牌P.C32.5水泥,产地为湖南印山实业集团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水:自来水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25:10:40。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4、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2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72g/cm3和4.5MPa,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3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70 g/cm3和4.4MPa,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4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67g/cm3和4.1MPa。
5%水稳设计配合比

精心整理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23、712312将5%(详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V(1+ωopt)K=2.31×2650.7×(1+5.4%)×98%=6324.7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324.7×(1+1%)=6387.9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387.9/(1+5.4%)=6060.7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069.7×5%/(1+5%)=288.6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060.7-288.6=5772.1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88.6+5772.1)×5.4%=327.3 g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经试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故按上述击实结果计算每立方米各材料用量。
由击实得最大干密度为2310kg/m3,每立方米材料的干料质量为2310kg,故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为2310×5%÷(1+5%)=110kg,每立方米干土质量为2310-110=2200kg每立方米大碎石质量为2200×65%=1430kg每立方米石屑质量为2200×35%=770kg每立方米水质量为2310×5.4%=124.7kg故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碎石∶石屑∶水=110∶1430∶770∶793∶124.7。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滨德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规范7、设计图纸二、设计要求1、工程部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7d无侧限抗压强度:Rd≥3.5Mpa;3、压实度:K≥98%;4、水泥:初凝时间4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5h;5、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含泥量不大于3.5%。
三、原材料1、水泥:采用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
初凝时间315min、终凝时间461min、3d抗折强度5.4MPa、3d抗压强度26.1MPa、安定性合格、比表面积364m2/Kg。
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应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2、碎石:采用山东公路海瑞石料技术有限公司长清分公司生产的0-5mm、5-10mm、10-20mm、16-31.5mm四档碎石,碎石的掺配比例为0-5mm:5-10mm:10-20mm:16-31.5mm =35: 26:23:16,压碎值为18.4%,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为wl=19%,塑性指数为Ip=6,含泥量为2.2%。
3、拌和水:采用洁净地下水四、设计过程: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五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0:35:26:23:16;②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5:35:26:23:16;③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0:35:26:23:16;④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5:35:26:23:16⑤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6.0:35:26:23:16。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计算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 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 m0'=m0×(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 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 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 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 石屑:G屑=5942×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1.确定水泥掺量:水泥的掺量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一般来说,掺水比(水泥与干碎石的质量比)在4%~6%之间,较为常见。
但具体的掺量要根据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确定碎石粒径:基层碎石的粒径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基层厚度的1/3~1/2,并且要求粒径分布合理,以提高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确定水灰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比。
该比例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一般来说,水灰比在0.23~0.28之间较为常见,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材料性能和设计要求确定。
4.考虑温度和湿度因素:温度和湿度是水泥水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控制水泥含水量和施工时间,以保证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1.基床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床进行处理,去除沥青、油污等杂质,并进行地面平整处理,以确保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采购的碎石和水泥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保存和保护材料,防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搅拌均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搅拌应均匀充分,以保证碎石和水泥的充分混合。
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的方式,注意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的控制。
4.施工温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温度对基层的强度和质量有影响。
施工时要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施工,以免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强度的发展。
5.压实密度和强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密度和强度是衡量基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密实度和强度的检测和控制,可采用静压力板进行压实试验,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施工环境保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一、前言二、背景介绍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适宜的水稳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为道路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式,通过不同配合比的试验,评估其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并选取最佳配合比。
三、试验材料1.碎石本试验选用直径为5-20mm的优质碎石作为试验材料。
2.水泥采用一级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其强度等级为42.53.混合料试验使用的混合料中包括碎石、水泥和适量的水。
四、试验方案1.配合比设计在试验中设计了不同的碎石掺量和水泥掺量的组合,共进行了五组试验。
2.试验过程将试验配合比的混合料放入试验模具中,经过振实和养护,得到试验样品。
然后对样品进行压实度、强度和冻融试验等综合试验。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试验得到了不同配合比的水稳稳定碎石基层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压实度:随着碎石掺量的增加,压实度逐渐增大,但当掺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压实度增幅较小。
而水泥掺量对压实度的影响不大。
2.强度:随着碎石和水泥掺量的增加,基层强度逐渐提高。
在碎石掺量为25%、水泥掺量为5%时,基层强度达到最高值。
3.冻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稳稳定碎石基层在冻融循环中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抗剥落性能。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最佳配合比为碎石掺量为25%、水泥掺量为5%。
2.水稳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适合道路基层使用。
建议:1.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取合适的碎石和水泥掺量。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水稳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基层的湿度控制,避免过潮或过干。
1.水稳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规程2.道路施工技术规范八、致谢感谢实验室的各位老师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
[摘要]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刚性大、成型快、水稳定性好等特点。
泰州市首次在姜高公路改造工程及沿江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比的设计和试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集料配合比强度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平整度及行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一种半刚性基层,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且较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
以前路面的早期损坏,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基层的承载能力不足所致。
所以近几年的高等级公路大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代替原先的二灰碎石类的柔性基层,从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上解决路面面层下承层的早期损坏。
水泥稳定碎石是由级配碎石为骨料,水泥为黏结材料,加水经专用拌和设备拌制而成。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稳定材料,必须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适的材料配合比,尤其是合理的集料配比。
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且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及较好的施工和易性。
1、材料要求
(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一般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慢凝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其中特别要求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个小时。
姜高公路改造工程及沿江高等级公路根据以上要求,对材料进行对比试验后采用江苏磊达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磊达牌”
po32.5等级水泥,各项指标符合使用要求,其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水泥试验结果
检测
项目细度
% 安定性
mm 初凝
时间
h:min 终凝
时间
h:min 3天抗
折强度
mpa 3天抗
压度
mpa 标准
稠度
用水
量% 28天抗
折强度
mpa 28天抗
压强度
mpa
试验
结果 3.8 1.0 5h
10min 7h
05min 4.0 19.0 27.3 7.4 39.1
技术
规范<10 <5 >3h ≥6h >2.5 >11 />5.5 >32.5
(2)碎石
基层用级配碎石集料建议按粒径9.5~31.5mm(1#料),粒径
4.75~9.5mm(2#料),粒径2.36~4.75mm(3#料)和粒径2.36mm以下(4#料)四种规格进行筛分加工出料。
根据《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要求,我们选用了镇江某公司的1#-4#石料,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见表2:
表2石料技术指标
检测
项目压碎值
% 针片状
% 液限
% 塑性
指数% 含泥量
1# 2# 3# 4#
试验
结果14.5 13.0 19.1 2.4 0.7 1.8 4.1 22.5 技术
规范<28 ≤15 <28 <9 / / / /
注: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
(3)水
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2、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料
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用图解法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
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表3的规定,且4.75mm、0.075mm的石料通过量应接近级配范围的中值。
表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集料的颗粒组成
级配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范围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根据1#~4#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结果见表4:
表4集料的组成级配表
筛孔0.075 0.6 2.36 4.75 9.5 19 26.5 31.5 比例
1# 0.9 0.9 0.9 0.9 1.3 45.2 91.8 100 40% 2# 3.1 3.1 3.1 23.1 99.5 100 100 100 27% 3# 3.2 3.2 28.1 95.4 100 100 100 100 8% 4# 4.1 34.9 82.1 100 100 100 100 100 25% 100%
0.075 0.6 2.36 4.75 9.5 19 26.5 31.5
上限7 22 35 49 67 89 100 100
下限0 8 17 29 47 72 90 100
中值 3.5 15 26 39 57 80.5 95 100
合成
级配 2.5 10.2 24.0 39.2 60.4 78.1 96.7 100.0
(2)水泥
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试验。
一般建议水泥剂量按4%、4.5%、5%、5.5%四种比例进行试验(水泥:集料=4:100、4.5:100、5:100、5.5:100)。
制备不同比例的混合料,用重型击实仪法确定各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成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为减少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①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尽量限制水泥用量;②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③根据施工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具体要求:水泥剂量不应大于5.5%、集料级配中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根据上述三个限制和要求以及施工经验,增加4.2%水泥剂量的标准试验,以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基层的干缩裂缝,
但同时须保证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满足r代≥
3.0mpa~5.0mpa的要求。
根据以上要求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水泥剂量与其他指标对应表
水泥剂量(%)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
edta耗量(ml)
4.0 2.36
5.0 11.1
4.2 2.36
5.1 11.4
4.5 2.36
5.2 11.7
5.0 2.37 5.2 12.3
5.5 2.38 5.4 12.7
(3)试件强度
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温度25oc±2oc,相对湿度95%的养护室内养生。
养生6天,浸水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按下式计算:
r代=r(1-zacr)
式中:r代——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r——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za ——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保证率95%,此时za =1.645
cr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4)确定水泥用量
经各组试验数据的对比,选定4.2%水泥用量为最终水泥用量。
其强度代表值为4.5mpa。
(5)确定最佳配比
根据《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及各项试验数据及指标确定姜高公路改造工程所用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重量比)为:
水泥剂量4.2% 1#料(9.5~31.5mm)40%
2#料(4.75~9.5mm)27%
3#料(2.36~4.75mm)8%
4#料(<2.36mm)25%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是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的关键,在该阶段工作中,不应为追求无侧限抗压强度而加大水泥用量,应通过合理的级配组成以达到合理的水泥用量和合理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同时应注意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其强度越高,后期的干缩和温缩裂缝会发展的越厉害,反而会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使用性能,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因此,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工作进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应引起大家相当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