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合集下载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关于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的基本模板。

请注意,具体的配合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途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同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7%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1. 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1.2施工地点:[施工地点]1.3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1.4施工单位:[施工单位]2. 原材料2.1碎石:采用 [碎石规格],符合 [相关标准]。

2.2水泥:采用 [水泥规格],符合 [相关标准]。

2.3水:采用 [水规格],符合 [相关标准]。

3. 配合比设计3.1稳定剂含量:7%3.2水泥用量:按照7%的含量计算,具体用量为 [计算值]。

3.3碎石用量:按照7%的含量计算,具体用量为 [计算值]。

4. 配合比具体值4.1水泥含量:7%(按重量计算)4.2碎石含量:93%(按重量计算)4.3水含量:适量(按需添加,以确保混合物湿度适宜)5. 混合工艺5.1碎石清理:对碎石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粉尘。

5.2混合过程:将清理后的碎石、水泥和适量水进行混合,确保均匀。

5.3搅拌时间: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以保证混合物的均匀性。

6. 试验检测6.1抗压强度: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6.2稳定性:进行稳定性试验,确保在承载力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6.3含水率:进行含水率测试,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7. 结论与建议7.1 本次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各项试验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7.2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合物湿度的控制,以确保最终工程质量。

8. 附图[可以添加配合比图、试验结果图等相关图表]这份报告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具体的配合比和试验要求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建议在编写报告时参考相关的建筑标准和规范。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 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E51-2009;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E30-2005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1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7、施工图设计要求;二. 设计资料:1、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5Mpa。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32.5,初凝时间不少于4h,终凝时间不少于6h;3、依据图纸设计要求碎石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30%;4、水泥稳定碎石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用集料颗粒组成见表水泥稳定碎石颗粒组成范围三.设计步骤1、水泥: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2、集料:采用的碎石,规格为:20~30(mm)10~20(mm)、5~10(mm)、0-5(mm)根据筛分结果经计算合成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试算调整结果如表。

原材料筛分和集料级配计算结果表3、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要求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4.0%、4.5%、5.0%、5.5%、6.0%、五种比例配制混合料。

4、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对五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出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见表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表5、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5.1制作试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的制备,按现行技术规范规定采用一个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13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叙述如下: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要各种原材料数量成型一个试件按干混合料7000g配制,取混合料和水泥的含水量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4.5%的各种材料用量:20-30mm碎石:7000/(1+0.045)*0.25=1674.6g10-20mm碎石:7000/(1+0.045)*0.24=1607.7g5-10mm碎石: 7000/(1+0.045)*0.25=1674.6g0-5mm石屑:7000/(1+0.045)*0.26=1741.6水泥:7000×4.5%=315g需要加水:7000×5.7%=399g5.2 制备一个试件需要混合料的数量:m=vρd k(1+w0)*0.98=2651×2.148×98%×(1+5.7%)=5898.5g5.3 用同样方法对水泥剂量为4.0%、5.0%、5.5%、6.0%的混合料制备参数进行计算;混合料试件制作计算汇总表5.4 测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6d标准养生1d浸水,按规定方法测得 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6、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依据本配合比试验数据配制的水泥稳定混合料,进行了混合料延时成型试验;在延时三小时情况下强度和干密度损失后均满足设计要求。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前言水稳(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基层的半刚性材料,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抗冻性强等优点。

水稳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基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水稳配合比的设计过程、试验结果及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工程概况本次水稳配合比设计服务于_____道路工程,道路全长_____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_____公里/小时。

道路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厚度为_____厘米。

三、原材料1、水泥选用_____牌 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初凝时间为_____分钟,终凝时间为_____分钟。

3 天抗压强度为_____MPa,28 天抗压强度为_____MPa。

2、碎石采用_____采石场生产的碎石,其规格分为 0-5mm、5-10mm、10-20mm、20-30mm 四种。

经检测,碎石的压碎值为_____%,针片状颗粒含量为_____%,含泥量为_____%,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3、水采用饮用水,其水质符合混凝土搅拌用水的标准。

四、配合比设计要求1、 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_____MPa。

2、水泥剂量宜控制在_____% _____%之间。

3、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应不小于_____g/cm³,最佳含水量应在_____% _____%之间。

五、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分别选取水泥剂量为 3%、4%、5%、6%、7%进行试验。

2、制备混合料按照不同的水泥剂量,将碎石和水泥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再次搅拌均匀,制成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测定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g/cm³)||||||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7|_____|_____|4、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按照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制备不同水泥剂量的圆柱形试件,每组试件数量为 13 个。

5%水稳料配合比计算

5%水稳料配合比计算

5%水稳料配合比计算
水稳料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和水等材料在混凝土或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中的比例关系。

计算水稳料配合比的方法如下:
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或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的设计强度等级。

2. 确定最大粒径,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水稳料中的最
大粒径。

3. 确定材料比例,根据经验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水泥、砂、石和水的比例范围。

4. 计算水稳料配合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材料比例,计算水
稳料配合比。

水稳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水稳料配合比 = (水泥用量 + 砂用量 + 石用量)/ 水用量。

其中,水泥用量、砂用量、石用量和水用量分别表示水泥、砂、石和水的质量或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水稳料配合比的计算需要考虑材料的实际情况
和工程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关于水稳料配合比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对你
有所帮助。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滨德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规范7、设计图纸二、设计要求1、工程部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7d无侧限抗压强度:Rd≥3.5Mpa;3、压实度:K≥98%;4、水泥:初凝时间4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5h;5、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含泥量不大于3.5%。

三、原材料1、水泥:采用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

初凝时间315min、终凝时间461min、3d抗折强度5.4MPa、3d抗压强度26.1MPa、安定性合格、比表面积364m2/Kg。

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应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2、碎石:采用山东公路海瑞石料技术有限公司长清分公司生产的0-5mm、5-10mm、10-20mm、16-31.5mm四档碎石,碎石的掺配比例为0-5mm:5-10mm:10-20mm:16-31.5mm =35: 26:23:16,压碎值为18.4%,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为wl=19%,塑性指数为Ip=6,含泥量为2.2%。

3、拌和水:采用洁净地下水四、设计过程: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五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0:35:26:23:16;②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5:35:26:23:16;③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0:35:26:23:16;④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5:35:26:23:16⑤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6.0:35:26:23:16。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1. 简介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常用于道路基层和路基加固的材料。

它由碎石和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和持久性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的研究和应用。

2. 目的确定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剪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适当的工作性能。

配合比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程要求,以满足工程结构的需要。

3. 影响因素3.1 水泥类型和用量不同类型和用量的水泥会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硬质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但可能导致材料工作性能较差;而水化热较小的难磨水泥则能提高材料的工程性能。

因此,在确定水泥类型和用量时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3.2 碎石类型和粒径碎石的类型和粒径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坚硬、结构疏松的碎石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而粒径过大或过小的碎石则会影响材料的工作性能。

因此,在选择碎石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强度和稳定性。

3.3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碎石和水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水泥和碎石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胶结体系,并在施工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可塑性和工作性能。

常用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碎石比、水泥-水比和碎石-矿粉比等。

在确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试验验证。

4. 设计方法4.1 基本原则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满足工程结构的要求,包括抗压和抗剪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保证施工和养护的可行性;•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4.2 设计步骤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设计需求和工程要求,包括基层和路基的类型、荷载和环境条件等。

2.调查和评价现场原有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碎石和土壤的颗粒分布、含水率和含泥量等。

3.确定水泥的类型和用量,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确定其用量和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是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而定的,一般来说,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确定水泥用量:水泥用量应根据碎石的颗粒级配、含水率、固结性能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水泥用量为碎石质量的5%~10%。

2. 确定碎石用量:碎石用量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场地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碎石用量为水泥用量的5~10倍。

3. 确定水灰比:水灰比应根据水泥品种、含水率、碎石颗粒级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水灰比为0.3~0.5。

4. 确定配合比:根据以上三个因素确定配合比,一般来说,水泥、碎石、水的配合比为1:5~10:0.3~0.5。

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内蒙古国道242甘临一级公路工程第三项目部路面底基层施工采用4.5%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砂砾,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底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20:5:5:70。

.强度:无机结合料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7d)为2.5Mpa;.压实度:现场压实度要求≥97%,制作无侧限强度试件时试件质量计算按97%控制;3.材料要求:粗细集料集料规格: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天然砂砾厂地:富山碎石场水:地下水级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压碎值:<26%;针片状含量:≤20%;塑性指数:<9%;②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地包钢冀东方水泥厂规格型号:P.S-B32.5缓凝3天胶砂强度:≥11Mpa28天胶砂强度:32.5~35.0Mpa;初凝时间:≥3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细度:≤10%;安定性:必须合格。

4、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五组配合比: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1.概述 四川毛滩电站位于四川夹江县顺河乡境内的青衣江干流上,是千佛岩电站至青衣江汇口河段推荐的两级规划方案中的第一级。采用河床式长尾水渠开发方式,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灌溉、防洪、城镇工业、生活及景观用水。 左岸防洪堤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桩号为左防K2+101.7~K6+574.76,全长4473米,路面宽度为5~9.3米。道路设计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 2. 配合比设计依据: 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2.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2.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7《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设计图》要求; 3. 设计资料: 3.1 左岸防洪堤顶道路是该电站物质运输通道和库区景观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为20cm,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要求值为3.0Mpa(A级交通道)。 3.2 水泥要求强度等级为32.5Mpa(初凝时间要求3h以上,终凝时间要求6h以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宜;碎石集料压碎值小于30%;碎石集料中小于0.5mm颗粒材料的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如表1 适宜用水泥稳定颗粒组成范围 表1

结构层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 塑性指数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 基 层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

注: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3 施工时混合料采用厂拌,铺筑现场采用摊铺机摊铺,一层碾压成型,基层 压实度指标按98%控制。 4.设计步骤 4.1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4.1.1水泥 :采用铜陵水泥厂生产的陵沪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有关规范和图纸设计的要求,可以采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列入表2中。 水泥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表2 检验项目 规定值 检验结果 细度(%) <10.0 4.2 安定性(沸煮,雷氏夹法) 合格 合格 初凝时间 >45min 3h25min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终凝时间 <10h 6h11min 抗压强度3d 11.0 18.0 28d 32.5 42.0 抗折强度3d 2.5 4.2 28d 5.5 6.8 4.1.2 粗、细集料 :采用兴瑞石料场生产的碎石,规格为:9.5~31.5(mm)、

4.75~9.5(mm)和0~4.75(mm)石屑;碎石集料压碎值为21.3%,石屑中小于0.5(mm)粒料中液限为14.5%,塑性指数为2.0;含泥量:9.5~31.5(mm)为0.7%;4.75~9.5(mm)为2.2%;。对三种碎石材料进行筛分试验,根据筛分结果经计算级配满足设计要求,试算调整结果如表3 。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计算结果表 表3 集料组成 规格(mm) 拟用百分率 (%) 筛孔 (mm) 各级集料分计筛余百分率(%) 组成后级配

规定级配范围 通过率 (%)

(一) (二) (三) 分计筛余 (%) 累计筛余 (%)

通过率

(%)

9.5-31.5 4.75-9.5 0-4.75

30% 38% 32% 31.5 0 0 0 0 0 100 100 26.5 6.5 0 0 1.9 1.9 98.1 90-100 19 46.8 0 0 14.1 16.0 84.0 72-89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9.5 45.8 25.0 0 23.2 39.2 60.8 47-67 4.75 0.7 64.4 1.7 25.2 64.4 35.6 29-49 2.36 0 9.5 28.1 12.7 77.1 22.9 17-35 0.6 0 0 31.7 10.6 87.7 12.3 8-22 0.075 0 0 36.2 11.6 99.3 0.7 0-7 4.2 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天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4.5%、5.0%、5.5%三种比例配制混合料,即水泥:碎石为; 4.5:100;5.0:100;5.5:100; 4.3 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对三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出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结果见表4 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表 表 4 水泥剂量(%) 4.5 5.0 5.5 最佳含水量(%) 4.9 5.1 5.2 最大干密度(g/cm3) 2.36 2.37 2.37

4.4 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 4.4.1制作试件: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的制备,按现行技术规范规定采用一个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9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叙述如下: 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要各种原材料数量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成型一个试件按6500g混合料配制,取碎石和水泥的含水量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5.0%的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6500*[5/(100+5)]=310g 集料:6500*[100/(100+5)]=6190g 需要加水:6500*5.1%=332g 4.4.2制备一个试件需要混合料的数量: m=vρdk(1+w0) =2651×2.37×98% (1+5.1%)=6471g 4.4.3用同样方法对水泥剂量为4.5%、5.5%的混合料制备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列入表5中;

混合料试件制作计算汇总表 表5 水泥剂量(%) 4.5 5.0 5.5 试件干密度(g/cm3) 2.36 2.37 2.37

一个试件所需材料质量 (g)

水泥 264 293 321 碎 石

9.5~31.5mm(30%) 1760 1759 1751

4.75~9.5mm(38%) 2230 2229 2217 0~4.75mm(32%) 1878 1876 1868 需加水数量 300 314 320 一个试件混合料数量(g) 6432 6471 6477 附注 (1) 试件制作要求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1 试件规格Ф150mm 高150mm; 2 最少试件数量:CV小于(10%—15%)时9个试件; 3 试验项目: 3.1 水泥必试项目; 3.4含泥量; 3.2粗、细集料的筛分;压碎值; 3.5击实试验; 3.3石屑的液塑限及塑性指数; 3.6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 试验仪器和设备:均符合标准、规范、试验规程要求,全部经过计量标定; 5. 报告中的有关数据: 5.1 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汇总表中的计算数据均为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5.2配合比设计中,有关数据是经过多次试验通过优选确定,试配强度是以CV小于(10%—15%)确定; 4.4.4测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6d标准养生1d浸水,按规定方法测得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6。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 表6 水泥剂量(%) 4.5 5.0 5.5 强度平均值R (Mpa) 4.3 4.9 5.2 强度标准差σ(Mpa) 0.33 0.42 0.41 强度偏差系数CV (%) 7.7 8.5 7.8 RC0.95(=RC-1.645*S) (Mpa) 3.8 4.2 4.5 是否满足公式RC0.95(=RC-1.645*S) 否 是 是

4.4.5 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要求,依据本配合比试验数据 1 / 1文档可自由编辑

配制的水泥稳定混合料,进行了混合料延时成型试验;在延时两小时情况下强度和干密度损失后均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见表7 延时2 h最大干密度与抗压强度损失对照表 表7

项 目 延时前 延时后 损失量(%) 水泥剂量(%) 5.0 干密度(g/cm3) 2.37 2.32 3 RC0.95(=RC-1.645*S) (Mpa) 4.2 4.0 5 是否满足公式RC0.95(=RC-1.645*S) 是 是 附注(2) 1 养生条件:试件养生温度25±20C;相对湿度≥95%;标准养护6d,并在试验前浸水24小时; 2 抗压试验:加荷速度1mm/min; 4.5 确定试验配合比(目标配合比): 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水泥最佳剂量。 4.5.1比较强度平均值和设计要求值,根据试验结果,水泥剂量为5.0%,5.5%试件强度代表值均满足且不低于4.0Mpa设计值要求。 4.5.2考虑到试验数据偏差和施工中的保证率 ,对水泥剂量5.0% ,5.5%时强度数据通过公式 :Rc0.95(= RC-1.645*S)验算,水泥剂量为5.0%和5.5%的强度均能够满足设计强度指标要求。 4.5.3从工程经济性考虑,5.0%的水泥剂量为满足设计强度指标的最小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规定的路面基层抗压强度及压实度的要求,故为此配合比的最佳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