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 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水泥剂量(%) 5最佳含水率ωopt(%) 4.7最大干密度ρd (g/cm3) 2.378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 w=(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 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hide=4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江苏省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修定版)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
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公路路基路面物理测试规程JTJ059—95。
8.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二.技术指标1.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5%,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2.水泥宜采用早强缓凝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水泥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安定性、细度等应达到相应技术要求。
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h。
3天胶砂强度≥18MPa。
三.原材料1.碎石碎石:采用湖州长兴石灰岩1#料粒径9.5~31.5mm、石灰岩2#料粒径4.75~9.5mm;石灰岩3#料粒径2.36~4.75mm、石灰岩4#粒径0~2.36mm四种规格的集料。
2.水泥采用苏州南新水泥厂P.032.5早强缓凝型水泥。
四.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1.级配:4.75mm、0.075mm的通过量应接近级配范围中值。
其通过量要求见表(一)表(一)级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范围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矿质混合料组成比例:1#料(%)2#料(%)3#料(%)4#料(%)30 32 16 22混合料级配范围:级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范围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中值100 95 80.5 57 39 26 15 3.5混合料100 96.7 82.2 56.5 32.9 20.3 12.8 4.4矿质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设计见详见(图表一)2. 根据省高指指导意见按不同水泥剂量3.0%、3.5%、4.0%、4.5%、5.0%五种比例进行试验,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XXXXXX公路项目第合同段()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编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 年月日目录一)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二)水泥剂量的确定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记录表四)土工击实试验记录表五)水泥性能试验报告六)砂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XXXX西南部公路网的主干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被列为XX省“十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按《路面变更设计》的要求路面结构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二)使用部位竹城公路Y段路面底基层,桩号:K0+000~K16+000三)材料来源及性能参数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采用邵阳长城水泥厂宝庆牌P.C32.5级水泥。
碎石采于交通厅机关服务局竹市碎石场。
各材料性能参数见后附试验报告四)配合比参数的确定根据砂石材料筛分情况及混合料级配要求确定砂石材料配比。
筛分结果及混合料级配要求见下表,混合料参配比例为:1-3籽:5-10籽:石粉= 45 :20 :35五)、室内标准试验一、准备a 检查试验仪器设备齐全,并使之运转正常;b 备足碎石、石屑、水泥等材料;c 试验室工作人员:达勇、李理、吴春。
d 通过对混合料击实试验,并按最佳含水量计算干密度制备试件。
二、计算初步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推荐水泥用量为4%。
我试验室增加了3.5%水泥剂量及5.0%剂量做对比试验。
1、水泥剂量4.0%总量:m1=ραV(1+w)*96%=2.380*2651*(1+4.9%)*96%=6354(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54/(1+4.9%)=6057(g)水质量:m3=m1-m2=6354-6057=297(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57/(1+4.0%)=5824(g)水泥质量:m5=m2-m4=6057-5824=233(g)碎石1(1-3籽):m4*45%=5824*45%=2621(g) 碎石2(5-10籽):m4*20%=5824*20%=1165(g) 石屑3(0-5籽):m4*30%=5824*35%=2038(g)2、水泥剂量3. 5%总量:m1=ραV(1+w)*96%=2.374*2651*(1+4.7%)*96%=6326(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26/(1+4.7%)=6042(g)水质量:m3=m1-m2=6326-6069=284(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69/(1+4.0%)=5838(g)水泥质量:m5=m2-m4=6042-5838=204(g)碎石1(1-3籽):m4*45%=5838*45%=2627(g) 碎石2(5-10籽):m4*20%=5838*20%=1168(g) 石屑3(0-5籽):m4*35%=5838*35%=2043(g)3、水泥剂量5. 0%总量:m1=ραV(1+w)*96%=2.404*2651*(1+5.4%)*96%=6448(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448/(1+5.4%)=6118(g)水质量:m3=m1-m2=6448-6118=330(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118/(1+5.0%)=5827(g)水泥质量:m5=m2-m4=6118-5827=291(g)碎石1(1-3籽):m4*45%=5827*45%=2622(g)碎石2(5-10籽):m4*20%=5827*20%=1165(g)石屑3(0-5籽):m4*35%=5827*35%=2040(g)按照JTJ057 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六、试验室配比确定结果分析,3.5%水泥剂量混合料已能满足底基层强度2.0MPa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依据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
2、依据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依据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根据图纸设计强度 3.5Mpa;碎石配比为10-30mm碎石:
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碎石:石粉=21:29:24:10:16和层级配符合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优化配比设计级配
范围。
二、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星峰P.O32.5;水泥细度%;初凝时间min;终凝时间
min;安定性合格;3天水泥胶凝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
4.1Mpa;28天水泥胶凝强度Mpa;抗折强度Mpa;
2、碎石采用宝丰碎石:
10-30mm压碎值11.5%;针片状4.6%;表观密度2.965g/cm3;
毛体积相对密度2.924 g/cm3;吸水率0.84%;
10-20mm压碎值9.7%;针片状8.6%;表观密度2.724g/cm3;
毛体积相对密度2.924 g/cm3;吸水率0.84%;
5-10mm针片状10.4%;表观密度2.614g/cm3;毛体积相对密
度2.589 g/cm3;吸水率0.77%;
0-5mm表观密度2.762g/cm3;毛体积相对密度2.718 g/cm3;吸
水率1.07%;
3、石粉塑性指数3.4;
三、根据振动击实试验3%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2.48g/cm3,最佳含水量4.0%,预加含水量4.5%,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7.7Mpa。
请总监代表处中心试验室符合审批。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一、引言在水稳底工程中,基层是承载地表负荷的部分,其设计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基层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即通过合理控制水泥、砂、碎石等材料比例,来获得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水稳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不同材料的比例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量,以达到所需的水稳底基层强度和稳定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不同工程的要求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材料性能:水泥、砂、碎石等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颗粒形状、粒度分布、均匀系数等。
通过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可以合理地配置不同材料的比例。
3.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量:添加剂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抗裂性能等。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并确定其使用量。
4.施工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施工压实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基层强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应在设计中予以考虑。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采用经验法、试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方法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其中,试验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
在试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调整材料比例,直至获得满足要求的配合比。
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用途和负荷要求,确定基层的抗压强度、稳定性要求等。
2.选择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和碎石等材料,并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3.进行试验:根据选定的材料,在实验室中进行试验,确定不同材料的理论最佳配合比,并考虑添加剂的使用量。
4.优化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工程要求。
5.验证试验:在确定配合比后,进行验证试验,以确保所得到的配合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1、二级公路路面基层;2、水泥剂量5%;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XX 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2、碎石:XX料场;经筛分确定按大碎石∶小碎石∶石屑=40%∶2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m0=ρd V(1+ωopt)K=2.378×2650.7×(1+4.7%)×98%=6467.6 g 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m0'=m0×(1+1%)=6467.6×(1+1%)=6532 g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6532/(1+4.7%)=6239 g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239×5%/(1+5%)=297 g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239-297=5942 g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97+5942)×4.7%=293 g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水泥:m2= 297 g 水:mw=293 g大碎石:G大=5942×40%=2377 g小碎石:G小=5942×25%=1486 g石屑:G屑=5942×35%= 2080 g2)制备试件按上述材料用量制做试件,进行标准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6、滨德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规范7、设计图纸二、设计要求1、工程部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7d无侧限抗压强度:Rd≥3.5Mpa;3、压实度:K≥98%;4、水泥:初凝时间4h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5h;5、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含泥量不大于3.5%。
三、原材料1、水泥:采用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缓凝水泥。
初凝时间315min、终凝时间461min、3d抗折强度5.4MPa、3d抗压强度26.1MPa、安定性合格、比表面积364m2/Kg。
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应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
2、碎石:采用山东公路海瑞石料技术有限公司长清分公司生产的0-5mm、5-10mm、10-20mm、16-31.5mm四档碎石,碎石的掺配比例为0-5mm:5-10mm:10-20mm:16-31.5mm =35: 26:23:16,压碎值为18.4%,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液限为wl=19%,塑性指数为Ip=6,含泥量为2.2%。
3、拌和水:采用洁净地下水四、设计过程: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确定五个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和以往经验初步确定五个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①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0:35:26:23:16;②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4.5:35:26:23:16;③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0:35:26:23:16;④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5.5:35:26:23:16⑤水泥(外掺):0-5mm石屑:5-10mm碎石:10-20mm碎石:16-31.5mm碎石=6.0:35:26:23: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配合比设计
内蒙古国道242甘临一级公路工程第三项目部路面底基层施工采用4.5%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砂砾,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
9.5mm碎石、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二、设计要求
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底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
三、设计过程
1、基层级配要求: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
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砂砾=20: 5:5:70。
.强度:无机结合料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7d)为2.5Mpa;
.压实度:现场压实度要求≥97%,制作无侧限强度试件时试件质量计算按97 %控制;
3.材料要求:
粗细集料集料规格: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
4.75~9.5mm碎石、天然砂砾
厂地:富山碎石场
水:地下水
级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压碎值:<26 % ;
针片状含量:≤20 % ;
塑性指数:<9% ;
②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地包钢冀东方水泥厂
规格型号: P.S-B32.5缓凝
3 天胶砂强度:≥11Mpa
28天胶砂强度:32.5~35.0Mpa;
初凝时间:≥3小时;
终凝时间:≥6小时;
细度:≤10 % ;
安定性:必须合格。
4、确定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五组配合比:
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
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4、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
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2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61g/cm3和6.4MPa,4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15g/cm3和4.7MPa,6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273g/cm3和3.1MPa。
在4小时以内5%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弧度不大,延迟时间在6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弧度较大且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合格。
因此确定5%水泥稳定碎石的延迟时间为4小时,以后
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在4小时之内完成。
5、选定配合比
综合以上结果,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规范要求,考虑到试验的保证率系数及半刚性底基层的干缩、温缩特征,故采用水泥剂量为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为试验室配合比,即C配合比。
6、水泥剂量标准曲线
依据选用的配合比水泥:集料=5.0:100 W最佳含水量=6.1%,配制水稳碎石混合料1000g,按规范要求用EDTA滴定法测得以下标准曲线。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