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PPT

合集下载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PPT课件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PPT课件
术发展缺乏市场拉动的强大动力; • 专制统治者对科技发展的直接限制:科技的发
展必然带来独立的思想、社会的进步、政治的 改革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而统治者为 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变革和创新总是充 满恐惧。
-
21
• 强调道德价值,反对“奇技淫巧”。
-
8
西方的科技探索道路
-
9
古希腊人的科学与理性
• 古希腊人的科技成就举世皆知。当时学 科的分工还不明确,希腊人将各种科学 知识统称为“哲学”他们在科学研究方 面的许多成就都是开创性的。那些著名 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实际上都是一个 个学科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德 谟克利特、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泰勒 斯、希波克拉底、毕达哥拉斯。)
-
10
古罗马人的传承与发展
• 古罗马人的科学技术在继承了古希腊人成就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深入。在科技上,他们注 重实用工程和崇尚实用的精神。他们的科学成 就主要表现在:建筑规划、水利工程、农业技 术、原始机器制造等方面。
• 他们的技术工艺非常发达,但理性思辩的成果 却比较少。古罗马的这些文化特色同古希腊文 化恰好相互补充。
-
6
其பைடு நூலகம்成就
-
7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 注重实用性:注重实用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取 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用的东西是不 会有人去研究的。这和古希腊人探求纯粹的真 理的追求大相径庭。
• 强调整体观:西方科学注重分析,在研究某一 具体事物时,总能够把它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 分离出来,独立地加以研究和分析。而中国人 则重综合,喜欢从总体上去把握。
-
18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探索
• 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中国近现代科技与社会 共25页PPT资料

中国近现代科技与社会 共25页PPT资料

一、郑和下西洋
宝船长44丈,宽18丈,即138米长,56 米宽,相当于一个万吨轮。而差不多60 年后,哥伦布1492年远航时,最大的船 只有31米长,排水量才250吨,船员共90 人。
一、郑和下西洋
1. 为什么远航? 为了学习、探索?抑或是探险? 从事贸易活动? 寻找建文帝? 远播大明朝的威望?
一、郑和下西洋
3. 远航为何突然结束?
缺乏社会基础、经济动机或个人功利目的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 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郑和七 下西洋28年间,南京区手工业的匠户锐 减达四分之三以上。
一边厉行海禁,“片板不得入海”; 一边组织耗资巨大、有政治虚荣无经济 实惠的官方下洋。
一、郑和下西洋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航为何突然结束?
缺乏社会基础、经济动机或个人功利目的 纯粹官方行为,是国家意志和长官意志
的产物
一、郑和下西洋
4. 海禁之后
1436年禁止建造海帆船 16世纪中叶造两桅以上帆船者判死刑 1551年,任何乘一桅以上船出海者, 都会被视为间谍。
一、郑和下西洋
4. 海禁之后
建立“天朝朝贡体系”作为国际交流 的基本框架 ?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 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
一、郑和下西洋
2. 何以能够远航?
民间航海贸易传统、国家海上武装
一、郑和下西洋
2. 何以能够远航?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郑和远航 自然而必然,之所以在后世的记忆与 想象中成为奇迹,不是因为远航在那 个时代突然开始,而是因为远航在那 个时代无端结束。
哥氏可投资全部西航经费的八分 之一,而以新殖民地所获利益的八分 之一作为报酬;新土地的任何经济利 益,哥伦布均可以征收十分之一作为 税金。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优质PPT】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轴【优质PPT】
中国基本建立;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①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第二阶段(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十年经济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 ①成功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对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②严重失误:1958年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文革十年(1966-1976):“左”倾错误发展到高潮,给国民经济 造成严重影响,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三、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 造
结文 束化
大 革 命
召十 开一
届 三 中 全 会
1949 1952 1953 1956 1966
1976 1978
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202主1/10义/10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9
开 国 大 典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土 地 改 革 法 》
建国初四五十年代大事 大

西 藏 和 平 解 放
十五大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第一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实
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所有制结构的改造(1953—1956):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
工作重点的转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的决策
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历史性的跨越
4特区,14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海南特区,开发 开放浦东

资料-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资料-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n 内容:军工、民用、科技译刊、科 技教育。
n 意义:相对自觉引进、开启中国近 代工业的示范作用、引进科技知识 (傅兰雅)、培养人才与观念改变。
2021-7-28
10
2021-7-28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 文化运动
n 维新时期:设报馆、开民智、促维 新,输入科学观念;建学会、鼓民 力、促进社会环境改变;办学堂、 废科举、兴留学,传播科学知识。
n 辛亥革命时期:临时政府教育改革;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科技学会。
n 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与《新青 年》;蔡元培与科学思潮合流;批 判传统、文学革命、科学宣传。
11
心态转变
2021-7-2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体制形成期
n 时间:完成心态转变 n 标志性事件:科学体制在中国的确
立 n 主要内容:体制模式转变
2021-7-28
6
现代发展期
n 时间:完成体制模式转变 n 标志性事件:苏联模式的确立 n 主要:动力转变
2021-7-28
7
中国科学启蒙三部曲
n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过程·内 容·意义)。
n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内容·意义)。 n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2021-7-28
8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
n 过程:从利玛窦到墨海书馆 n 内容:《几何原本》、《崇祯历
书》、《皇舆全图》、李善兰 n 启蒙意义:初步接触(“地生羊
“)、心态调整(”万国舆图“、” 跪拜礼“)
2021-7-28
9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 历史进程
2021-7-28
1
意义
n 认识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作用 n 了解现代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n 在中国呼唤科学启蒙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半封建:封建皇权制遭到冲击;自然经济 日益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根基——封建 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文化的传入,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 制主义的思想统治。
• 半殖民地: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宗主国 未设置殖民机构、派驻总督,而是保留 没有实权的封建政府,实行间接统治,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 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
社,1997年版。
讨论题目
• 1、中国近代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 •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
义?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 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讲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三、鸦片泛滥与虎门销烟 四、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五 、启示与思考
个 一 百 年
两 个 五 十
•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年•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
的保障。
2、主线
•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 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 索的历史;
◆联系方式: Tel——5687323(N525)
E-mail——lcy2155@
hithistory@(123456)
◆考核方法
总成绩= 期末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实践报告10 考勤10
小组讨论10
•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 四、教材的框架体系 • 五、如何学好“纲要”课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中国现代科技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中国现代科技
①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合理的说明, 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意义 ②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自然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进入 全面繁荣的时代。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量子论的诞生
背 景 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宏观物体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①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提出量子概念,发表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成 ②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就 ③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奥地利、德 国物理学家建立量子力学。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 意 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改变了近代物理学 义 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 革
近现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科学技术
古代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整体考察 直观感受 近代科学技术 分门别类 科学实验
哲学思辨
科学理论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两者关系 科学与技术相分离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 (15~16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 质基础;文艺复兴等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催生求真务 实的科学探究精神;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科学 家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成为重要的因素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两次工业革
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有利于技术发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答案】 D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民族融合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 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移民现象
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对迁入地 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
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5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 变革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
01
1840-1842年,英国通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
道家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有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广泛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 集权制。
法家思想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01
02
03
04
造纸术
起源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文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与事件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变革 • 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 文明
原始社会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中华民国的经济与社会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现代化,但同时也存在军阀割据 、政治腐败等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 药物与汤液 ▪ 砭石的使用 ▪ 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2021/3/27
CHENLI
32
青铜冶铸
▪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1)浇注:为防止浇灌铜液时的张力将拼好的 范冲开,便将泥土围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 留有浇灌孔和通气孔。浇灌孔不止一个,多 孔浇灌可防止铜液很快冷隔。待溶液凝固, 打碎内外范和泥土,将器物取出;
▪ 1972年河姆渡遗址 T251第三文化层(距 今6500-6000年)出土。 直径5.6cm、厚0.7cm、 孔径0.8cm。暗红色叶 腊石,质较软。器形呈 扁平圆饼形,中心有一
从上向下单面钻成的小
圆孔,整器磨制较精细, 为纺线工具。
CHENLI
19
骨针
▪ 长9.0-6.4cm。用较粗大的
兽骨裁成细条,然后磨制,
2021/3/27
CHENLI
29
天文学
▪ 《夏小正》反映了夏代的一些天文历法知识; ▪ 用四组恒星黄昏时在正南方天空的出现来确
定季节 ▪ 天干纪日法
2021/3/27
CHENLI
30
数学
▪ 十进制的计数法 ▪ 奇、偶数和倍数概念 ▪ 算筹计数和简单的四则运算
2021/3/27
CHENLI
31
医药学
2021/3/27
CHENLI
13
弓箭的发明
在旧石器晚期的遗址中,发现 有石镞。
弓箭在火器发明以前,一直是 人们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 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 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
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石镞 器。” ——恩格斯
2021/3/27
CHENLI
14
2021/3/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军工、民用、科技译刊、科 技教育。
意义:相对自觉引进、开启中国近 代工业的示范作用、引进科技知识 (傅兰雅)、培养人才与观念改变。
2020/9/21
10
2020/9/21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 文化运动
维新时期:设报馆、开民智、促维 新,输入科学观念;建学会、鼓民 力、促进社会环境改变;办学堂、 废科举、兴留学,传播科学知识。
心态转变
2020/9/21
5
体制形成期
时间:完成心态转变 标志性事件:科学体制在中国的确
立 主要内容:体制模式转变
2020/9/21
6
现代发展期
时间:完成体制模式转变 标志性事件:苏联模式的确立 主要:动力转变
2020/9/21
7
中国科学启蒙三部曲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过程·内 容·意义)。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内容·意义)。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2020/9/21
8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
过程:从利玛窦到墨海书馆 内容:《几何原本》、《崇祯历
书》、《皇舆全图》、李善兰 启蒙意义:初步接触(“地生羊
“)、心态调整(”万国舆图“、” 跪拜礼“)
2020/9/21
9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 历史进程
2020/9/21
1
意义
认识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作用 了解现代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在中国呼唤科学启蒙
Hale Waihona Puke 2020/9/212
内容介绍
A、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阶段 a.启蒙期 b.体制形成期 c.现代发展期
B、中国科学启蒙三部曲 a.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 b.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c.戊戌维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启蒙
2020/9/21
3
2020/9/21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 三阶段
启蒙期:时间、标志性事件、主要 内容。
体制形成期:时间、标志性事件、 主要内容。
现代发展期:时间、标志性事件、 主要内容。
科学启蒙尚未完成。
4
启蒙期
时间: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交叉 标志性事件:异质文化进入-利玛窦 主要内容:从传统的心态到现代的
辛亥革命时期:临时政府教育改革;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科技学会。
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与《新青 年》;蔡元培与科学思潮合流;批 判传统、文学革命、科学宣传。
11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