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生物.pptx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课时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被动运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第2课时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被动运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物质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出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运输,分析教材第66页图4-4,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点及圆点多少表示什么含义? 提示:表示细胞内外两种物质及其浓度大小。 (2)图中,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 借助 转运蛋白 (可分为载体蛋白和 通道蛋白 两种类型)的扩散,叫作 协助扩散 。 (3)由图示分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需 要消耗能量吗? 提示:二者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重难点拨] 1.质壁分离实验中的两组对照
组别 实验组实验情况
对照组实验情况
经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 自然状态下的洋葱鳞片叶外
第一组 糖溶液处理后发生质壁分离 表皮细胞
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用清水处理后发生了质壁分 发了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
第二组
离复原的细胞
叶外表皮细胞
2.质壁分离的条件 (1)从细胞角度分析 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及复原现象。 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一定浓度的溶液(溶质不能透过膜)中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发生自动 复原现象(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溶质可透过膜)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如甘油、 尿素、乙二醇、KNO3溶液等。
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 3.被动运输是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
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干知识梳理】 一、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 一层半透膜 。 (2)原生质层的内侧 细胞液 与外界溶液可形成浓度差。 2.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3.实验试剂: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清水。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
无机盐离子和其他物质在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梯度跨膜运
1.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输时,主要以主动运输方式出入细胞
2.举例说明胞吞、胞吐的过程
2.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通过胞吞或胞吐,和细胞
3.利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解 膜的流动性有关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 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进入组织液,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属于协助扩散。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是由低浓 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B。
[答案] B
[典例2] 如图中曲线a、b表示分子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被动运输,曲线b代表主动运输 B.曲线a代表的分子跨膜运输一定不需要转运蛋白 C.曲线b转运速率达到饱和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D.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因而对曲线a、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典题·例析】
[典例1] 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既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C.Na+进、出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D.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生物》.pptx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生物》.pptx

在满足以上五个条件下
若 A的频率=p a的频率=q



AA= p2 Aa= 2pq aa=q2

p2+2pq+q2 = 1
衡 定

2019-9-23
谢谢你的观看
12
可遗传的变异—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 突变
突变

染色 体变 异
因 重 组
2019-9-23
谢谢你的观看
13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3.1% 26% 60.9%
14.7% 29.2% 56.1%
基因 S 20% 23% 26.1% 29.3% 升高
频率 s 80% 77%
73.9% 70.7% 降低
2019-9-23
谢谢你的观看
19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 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 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1
2、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A的频率是0.4,a的频率 是0.6,若各种条件稳定不变,则该种群中AA、Aa、
aa的基因型频率各是 0.16 0.48 0.36 。该
种群中所有成熟个体自由交配一次,产生的后代个体 中A的频率是 0.4 , a的频率是 0.6 。
2019-9-23
谢谢你的观看
22
2019-9-23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
2019-9-23
谢谢你的观看
某海岛上的昆 虫出现残翅和无翅 类型
14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 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程度
运动速度
鸦片
可卡因
多巴胺受体
交感神经
免疫系统
心理依赖性
【名师点拨】 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环境下,会通过减少多巴胺受体数目来适应这种变化,使突触变得越来越不敏感。
3. 责任和义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习目标
1. 掌握突触传递的过程,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和特点。2. 说出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培养社会责任感,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1)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

(2)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

(3)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因此神经递质是大分子有机物。( )
×
(4)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快。( )
×
(5)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知识点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2. 突触
(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
(2)兴奋的传递过程
①过程 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__________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__________
提示: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受到持续抑制。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鹿体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鹿体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正在融合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一、动物细胞工程 2.动物细胞融合
1965年,研究证实了灭活的病毒在适当条件下确实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一、动物细胞工程
2.动物细胞融合
病毒的灭活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失去感染能 力,但是并不破坏病毒的抗原结构。
仙台病毒
紫外线 灭活
丧失感染活性(不感染细胞) 保留融合活性(诱导细胞融合)
讨论: 1.但如何才能让两个不同的细胞融合? 2.细胞融合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一、动物细胞工程 2.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
时间
19世纪30年代 1858年 1875年 1876年 1962年 1965年 1974年
1975年
20世纪80年代
成果
观察到肺结核、天花、水痘、麻疹等疾病患者的病理组织中有多核细胞 观察到正常组织、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现象。 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的血液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在无脊椎动物中发现了细胞合并现象。 日本学者冈田发现仙台病毒具有触发动物细胞融合的效应。 英国科学家证实了灭活的病毒可诱发动物细胞融合 华裔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创立了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法。 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融合了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而产生能分 泌稳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发展出了电融合技术(1985年酵母原生质体电融合)
思考:诱导融合后的细胞一定具有双方的遗传信息吗?为什么?
不一定,诱导A、B两种细胞融合,融合后可能有A、B未 融合细胞及AA、AB、BB等多种细胞,因此细胞融合后需 要进行筛选。
一、动物细胞工程 2.动物细胞融合
(5)意义: ①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②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 手段。 ③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 开辟了新途径。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2课时酶的特性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2课时酶的特性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教材微点发掘】 1 . 阅 读 教 材 第 84 页 , 说 出 酶 制 剂 适 于 在 低 温 (0 ~ 4 ℃) 下 保 存 的 原 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 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1.阐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
2.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 作用条件较温和
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通过相关的实验和探究,尝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 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
(2)设计方案ຫໍສະໝຸດ 项目 材料实验组对照组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溶液
新知探究(一)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探究·深化】
[问题驱动] 1.验证酶的高效性 在比较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酶)和FeCl3对过氧化氢的 催化效率实验中(如图),试管甲产生的气泡比试管乙多, 说明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2.验证酶的专一性 (1)实验验证: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但淀粉水解后会生成麦芽糖,蔗糖水 解后会产生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下表为比较新鲜 唾液(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实验,请分析:
操作步骤 可溶性淀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新知探究(一) 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 【探究·深化】 [问题驱动]
实验1 美西螈胚胎细胞的核移植实验
该实验说明美西螈的皮肤颜色是由 细胞核 控制的。
实验2 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
(1)甲组实验中,A部分_无___(填“有”或“无”)细胞核, 停止 (填“停止”或 “不停止”)分裂;B部分_有___(填“有”或“无”)细胞核,__能__(填“能”或“不 能”)分裂。
四、建构模型 1.概念: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 简__化__的__概___括__性_的描述。
3.举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 物理 模型。
【教材微点发掘】 1.连线细胞核的功能探究实验(教材第54页《思考·讨论》)
2.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 “华华”在我国培育 成功(教材第58页《生物科技进展》)。请思考:体细胞克隆 技术(体细胞核移植)体现了细胞核的什么功能? 提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伞藻的形态结构特点取决于细胞核。 5.克隆牛是由重组的卵细胞发育成的,重组细胞包含了母牛乙的细胞核和 母牛甲的细胞质,由这一重组细胞发育成的克隆牛性状几乎与母牛乙一模一样, 这说明性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克隆牛所有的细胞都来自重组细胞的细胞分裂, 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与母牛乙的遗传物质相同。 6.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与遗传的功能。 (二)旁栏思考(教材第56页) 同一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受精卵的分裂,细胞内的“蓝图”都是一样 的。体内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多样,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 (2)结论: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 细胞核 有关。
[重难点拨] 1.探究实验分析 (1)实验1中缺乏对照实验,可增加“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 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的对照组,以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2)实验2、3、4均遵循了对照原则。 (3)伞藻核移植实验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影响,是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补充, 进一步验证了细胞核的功能。 (4)由实验2、3还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2024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完整ppt课件

2024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完整ppt课件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 核苷酸链组成,形成右手螺旋结
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
DNA双螺旋结构直径为2nm, 螺距为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
间距为0.34nm。
2024/1/27
14
DNA复制过程及特点
复制过程
解旋、合成子链、连接子链。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双向复制。
2024/1/27
物种形成方式
物种形成方式包括异域性物种形成、同域性 物种形成和边域性物种形成。异域性物种形 成是指由于地理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同 域性物种形成是指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 由于生态位分化等因素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边域性物种形成则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边
缘地带杂交后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2024/1/27
22
05 生物技术实践应 用
2024/1/27
2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和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如根尖、茎尖、叶片、花药等)分离出来,放在 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增殖,形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
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
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认识自身基因组的结构与功 能;推动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24/1/27
12
03 DNA结构与功能
2024/1/27
1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24/1/27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念。 ▪ 1教学重点 ▪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概念。 ▪ 教学难点 ▪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020-5-31
谢谢阅读
3
2020-5-31
谢谢阅读
4
种 群 基 因 频 率 的 改 变 与 生 物 进 化
2020-5-3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 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 的方向
若 A的频率=p a的频率=q



AA= p2 Aa= 2pq aa=q2

p2+2pq+q2 = 1
衡 定

2020-5-31
谢谢阅读
12
可遗传的变异—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 突变
突变

染色 体变 异
因 重 组
2020-5-31
谢谢阅读
13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020-5-31
2× 104 × 10-5 × 108 =2 ×107
个体
种群
谢谢阅读
15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
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
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020-5-31
谢谢阅读
16
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 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 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 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基因突变和重 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 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0%
40%
60%
40%
子三代
36% 48% 16%
60%
40%
若亲代昆虫中的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种群数量足够大,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
交配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④自然选择对A、
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
2020-5-31
谢谢阅读
11
在满足以上五个条件下
aa的基因型频率各是 0.16 0.48 0.36 。该
种群中所有成熟个体自由交配一次,产生的后代个体 中A的频率是 0.4 , a的频率是 0.6 。
2020-5-31
谢谢阅读
22
2020-5-31
谢谢阅读
23
2020-5-31
谢谢阅读
24
14.7% 29.2% 56.1%
基因 S 20% 23% 26.1% 29.3% 升高
频率 s 80% 77%
73.9% 70.7% 降低
2020-5-31
谢谢阅读
19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 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 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020-5-31
60%
80 a的频率= 200 = 40% ___________
AA+Aa+aa=1 2020A-5-的31 频率﹢ a的频率=1 谢谢阅读
10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改变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基因 AA 30%
型频 Aa 60%

aa 10%
36%
48%
16%
36%
48% 16%
基因 A 频率 a
60% 40%
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 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基因频率。生物进化其实就 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人类把鲫鱼的后代 培育成金鱼,实质就 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 频率。从图中看,显 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 著提高了。
2020-5-31
谢谢阅读
8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某基 因型个体占全部个体
的比率。
谢谢阅读
20
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
1、抽样调查某地100位女性和100位男性发现:女性 中有5位色盲患者和20位携带者,男性中有15位色盲 患者,则该地色盲基因的频率约是多少?
5×2 + 20 + 15 × 100% = 15%
100×2 + 100
2020-5-31
谢谢阅读
21
2、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A的频率是0.4,a的频率 是0.6,若各种条件稳定不变,则该种群中AA、Aa、
谢谢阅读
5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 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生活在这里的每 一种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都构成一个 种群。生物个体通 过繁殖将自己的基 因传递给后代。
2020-5-31
谢谢阅读
6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 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 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2020-5-31
这些金鱼各自有 自己的基因,共同构 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 基因库的一部分。个 体间的差异越大,基 因库也就越大。
谢谢阅读
7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必修2
2020-5-31
谢谢阅读
1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课时
7.2.1《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
2020-5-31
谢谢阅读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4.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
2020-5-31
谢谢阅读
17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s
s
s
s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19世纪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20世纪
2020-5-31
谢谢阅读
18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
基因 SS 10% 型频 Ss 20% 率 ss 70%
11.5% 22.9% 65.6%
13.1% 26% 60.9%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
2020-5-31
谢谢阅读
某海岛上的昆虫
出现残翅和无翅类

14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 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 么每读
9
基因频率的计算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 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 30%、60%、10%、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 少?
A基因数=2×30﹢60=120个 a基因数=60﹢2×10=80个
A的频率=
120 = ____________ 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