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欧阳修宋史卷三百一十九
2020年中考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宋史》周敦颐(《宋史》卷四百二十七)

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徒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七)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狱久不决狱:诉讼案件B.有囚法不当死法:按照法律C.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深:重D.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霁:雨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乃委手版归②竖儒,几败乃公事B.①用抃及吕公著荐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C.①以疾求知南康军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D.①因家庐山莲花峰下②相如因持璧却立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吏不如(敦颐)也B.敦颐独与之辨,(逵)不听C.乃委手版归,(敦颐)将弃官去D.抃再镇蜀,(敦颐)将奏用之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2)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答案与提示1.D(明朗)2.A(①“乃”为“就”,②“乃”是“你”。
B都是“由于”;C都是“因”;D都是“于是”)3.D(应该是“抃”)4.(1)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的地方,也不慌不忙地视察(2)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实现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宋史-欧阳修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宋史·欧阳修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擢甲科,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贬言事,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久之,复校勒,进集贤校理,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B.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C.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校,既指比较核对不同版本的书籍及相关资料,也指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此处属前者。
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周美宋史卷三百二十三(已纠错)

周美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
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
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
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候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
累迁天武都虞候。
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
夏人既破金明诸砦,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
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
既而复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
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
获牛羊、橐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
迁文思使,徙知保定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砦。
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
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
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世衡不听。
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馀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
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戏下,有馀,悉飨劳之。
及死,家无馀赀。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三)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间:偷偷地,秘密地B.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属:嘱咐C.其众数万薄金明薄:以……为薄,轻视D.不如间道掩其不意掩:袭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美以军候戍边②作《师说》以贻之B.①既破金明诸砦②既来之,则安之C.①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D.①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以下3—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A.希望凭借数骑捉契丹将到殿下,真宗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禁中值宿警卫B.愿意带领数骑捉契丹将到朝廷,真宗认为他很勇敢,常让他在宫禁中值宿警卫C.希望凭借数骑捉契丹将到殿下,真宗认为他很强壮,常让他在宫禁中值宿警卫D.要求带领数骑捉契丹将到殿下,真宗认为他很强壮,常让他在宫禁中值宿警卫4.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A.金明正对着要冲,是我方的屏障,今天不赶快修缮,将最终失去它B.金明正处在边界要冲的位置,是我方的屏障,如果不赶快修缮,将马上失去它C.金明正处在边界要冲的位置,是我方的屏障,如果不赶快修缮,将最终失去它D.金明正对着边界要冲,是我方的屏障,如果不赶快修缮,将马上失去它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美行伍出身,在军旅生涯中,由军士升至统兵将领,他爱兵如子,所得俸禄赏赐常常分给下属。
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范仲淹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已纠错)

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
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馀言。
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
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
”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易衣:换穿衣裳B.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报:答复,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C.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市:买,征购D.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蠲除:免除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B.学者多从质问C.为执经讲解,亡所倦D.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①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①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①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②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到长山县的朱家,他也就跟着姓了朱。
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真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言文专题测试矫正押题卷(5页)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传记类文言文专题测试矫正押题卷传记类文言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黄宗羲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
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
从张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
”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
时江陵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
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
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
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
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
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
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
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
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
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
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
”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注)江陵:指张居正。
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
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
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
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福。
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人物传记押题训练李芾宋史卷四百五十(已纠错)

李芾李芾字叔章,广平人。
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
时盗起永州,招之,岁馀不下。
芾与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馀党遂平。
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
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入朝差知德清县。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
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芾独无所问。
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辨论,竟置诸法。
尝出阅火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
”立杖之。
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
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民始帖然。
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为守备。
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虽废弃中犹思所以报者,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
”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祐元年七月,至潭,潭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
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
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
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
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思考与学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B.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C.有中伤者,躬自抚劳D.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荫补:先人有功绩而后人得到补官②摄祁阳县,县大治摄:代行职守③芾稽籍出赋稽籍:整顿关于特权的条文④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关白:禀告⑤民始帖然帖然:安定的样子⑥芾杀之以徇徇:殉国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①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②君乃亡赵走燕B.①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②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①死伤相藉②仰头相向鸣D.①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爱国”的一组是①李芾与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②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馀习。
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
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
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识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思考与学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迭相师友迭:轮流
B.其言简而明,信而通信:信用
C.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游:称赞
D.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掖:扶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冠,嶷然有声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C.①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3.将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欧阳修文学才能的一项是
①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②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③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④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⑤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⑥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自幼丧父,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写字,他聪敏机灵,过目成诵,到了成年时,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
B.欧阳修仰慕韩愈,立志要在文学成就上和他并驾齐驱,又和几位文人互为师友,互相促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他的文学创作
C.欧阳修为文一扫五代遗习,革新除弊,文章自然天成,简洁明快,广征博引,用最纯正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D.欧阳修为人正直,曾因替范仲淹鸣不平而被罢官,后又与范仲淹一起被任用。
他还提携后辈,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2)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答案与提示
1.B(信实)
2.C(都表示转折。
A①意为“等到”,②意为“比得上”;B①意为“沿袭”,②意为“趁”;D①为形容词词尾,翻译为“地”,②是“这样”的意思)
3.D(排除①③⑤)
4.D(欧阳修并没有和范仲淹一起被任用)
5.(1)欧阳修写信斥责他,说他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
(2)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是庐陵人。
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家里贫穷,以至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
欧阳修从小就聪敏机灵过人,读过的书马上可以背诵,等到成年时,已有很高的声望。
宋朝兴起将近百年,而文章的体裁风格,还仍旧沿袭五代遗留下来的习气。
雕琢文字讲究对偶,格调污浊靡弱,士人因陋守旧,议论卑下而气势衰落。
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有意用写作来张大文风,但笔力不足。
欧阳修客居随州时,在旧书筐中得到唐代韩愈的遗稿,读过后非常钦佩。
于是苦心探求其中的精妙,以至于废寝忘食,决心要使自己赶上韩愈而与他并驾齐驱。
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被礼部录取为第一名,中甲等进士,调任西京做官。
开始与尹洙交往,写作古文,议论时事,互相把对方作为求教的师友。
他和梅尧臣交往,作诗互相唱和,于是便以善写文章而名声天下第一。
入朝,任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被贬官,朝廷许多官员都上书替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当贬黜。
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说他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
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改任乾德县令、武成军节度判官。
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征聘欧阳修为掌书记。
欧阳修笑着辞谢说:“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
”过了很久,欧阳修复职为馆阁校勘,升任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
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
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等人,作为平民隐居家乡时,不被人所了解,欧阳修就传扬他们的声名,说他们一定会闻名于世。
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
欧阳修喜爱古代文化并酷爱学习,凡是周代、汉朝以来的金石遗文、断章残篇,所有的他都尽量搜集记录下来,仔细稽考研究它们的异同之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在金石文字后面,对金石文字一一加以确凿的考证,取名为《集古录》。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又独立写成了《五代史记》,义法严谨而文字简练,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
苏轼为欧阳修文集作序说:“论说道理与韩愈相似,议论政事与陆贽相似,记叙事情与司马迁相似,诗词歌赋与李白相似。
”有见识的人认为这番议论是很有见地的。